有句古话说得好:“和为贵。”现代人常说:“和气生财。”事实上,两句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与人为善,待人谦和,尊重人,才能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占领市场。
几位从外地到北京出差的朋友,到某饭店用餐。他们一坐下,服务员就亲切地问:“你们喜欢吃什么菜?要不我给你们介绍几个吧!介绍一下我们的特色菜?”客人说:“我们带来了凉菜,不要菜了,给我们来几碗白饭好吗?”服务员很快端来了白米饭,还带来了碟子和小盘,说:“您的菜用加热吗?”顾客说:“不用了。”服务员又要替顾客打开凉菜的袋子,客人还是说:“不用了。”后来,服务员看见碟子上干巴巴的凉菜,便建议客人添个菜汤。客人说:“好!您真热情。”客人满意地吃完了这顿饭。临走时,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意对服务员说:“你们服务真周到,改天我们一定还来。”果然,这几个客人连续几天都到这家饭店用餐,不过,再也不是带凉菜来只吃白米饭了,饭店的营业额也增加了。
正所谓“和气生财”,做生意的人都很讲究这个。只有心平气和、细心周到,才能赢得买家的心!顾客既然到店里来,就是客人,不管他们买还是不买,作为店家都应该以礼相待、热情服务,不能有“你来我这就是让我帮你的,爱买不买”的思想,不能对顾客态度冷淡、语言生硬,甚至顶撞顾客。
在商场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同质同价的商品,有的商店就是因待客和气,购买者便络绎不绝,店里的生意十分兴隆;有的商店因待客态度冷淡,对顾客爱答不理的,结果门前冷清、顾客稀少,生意甚为萧条。有些顾客宁可舍近求远到服务态度好的商店或优秀服务员跟前去买东西,而不愿就近到服务态度不好的商店去买东西,可见微笑服务对商店至关重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店员要当顾客的消费向导,帮助顾客选择合适的商品,顾客就会满心欢喜地欣然听从你的“调遣”。有一次,许多顾客争相抢购一批花衬衫。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还没有看清楚衬衫的样式,便把钱递上来要求购买。这时候,店里经理过来问他:“是送人还是自己穿?”他回答:“自己穿。”经理便耐心地向他解释,以他的年龄和身份,是不适合穿这件花衬衫的。顾客听他说得有理,便按他的建议选购了一件普通的白衬衫,这位顾客最后满意地离开了,并到处宣传这家店的服务态度周到细致,为其做了免费广告。
可见,与人为善,从顾客的实际需求出发,是赢得顾客的关键所在。“和气生财”可以说是多年来流传下来的一句最古老的生意经了。我们把待人和气用于经商中,不仅会受到顾客的欢迎,改善商店与顾客的关系,提高商店的信誉,还可以扩大销售,为自己增加赢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和气生财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生意经。
在街道的市场里,一位老大娘的摊位不知道什么原因,生意特别好。这引来了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就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
这位老大娘本着和气生财的道理,不去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理到自己摊位的角落里。
旁边一位卖菜的年轻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她:“大家都把垃圾扫到您这里来,为什么您不生气?”老大娘笑着说:“在过去有个风俗,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更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的摊位上,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了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很多人都明白,坚持“和气生财”就能实现互利共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市场经济关系格局。
和为贵、合则全,这是自然的法则,谁也改变不了,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如此。那些圣贤的思想就是依据这些原则形成的,人与人的合作也是根据这些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然而,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常走向它的反面,关系闹翻、翻脸不和时,合作的关系便被破坏了,甚至彼此都把对方视为仇敌,甚至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
在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但是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商场上很容易争执不下,甚至争斗不休。或者因为一笔生意受到伤害,从而耿耿于怀。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反目成仇、结成死敌的必要。
中国的文化传统主张以和为贵,宽容大度。在生意场上,和气生财就是合作,沟通,交流。做生意和气生财,得理让三分,宽容些,吃些亏,换来的就是好名声和好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