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低日益增长的新药开发成本,欧美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有意向低成本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外包部分新药开发工作。外包已成为新药研发的大趋势,2003年,全球制药公司新药研究工作的外包业务价值高达20多亿美元,并以每年15%~200-/0的速度递增,到2007年,这部分业务的价值预计达60亿美元。
在“外包”市场角逐中,亚洲正越来越多地吸引跨国集团的视线,印度和中国是他们的首选之地。许多前期研发工作开始向中国、印度等国家转移。杨光和陈文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他们回到国内,开始以化学外包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创业之路。
最初,他们在一个朋友的公司里租了两个实验柜,那时甚至连个实验用的搅拌器都没有,真可谓白手起家。二人还是信心十足地开始招人,当时有一位北大的博士在应聘时纳闷地问他们:“现在三万块钱能干什么?”
杨光和陈文霆无言以对。那次,他们虽然没有招到技术人员,但招到了一个行政人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于是,公司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干了起来。
杨光收到的第一笔订单是一个来自海外的400美元的项目,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小得只赔不赚,小的没人接的项目,杨光还是决定接下这个单子。因为他明白,如果通不过这个小单子的考验,老外是不放心把大单子给你的,他们并不是真正要你做些什么,只是想看看你到底怎么样。
那一次杨光和陈文霆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这个单子,而通常完成这样一个项目至少需要2-3个星期,速度之快让老外感到吃惊,于是他们一下给了杨光更多订单。
杨光说,他选择项目有一个原则,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项目不接,没有把握的项目不接。正是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为奥力泰格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他们赢得了新的客户,包括辉瑞等众多世界大牌公司都成了他们的客户。
像雪片一样飞来的订单,让这个年轻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规模由最初的二、三个人发展到四十几个人,甚至到今年年底的近百名员工;公司也由原来仅有的两台实验柜,到搬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时的两间实验室,一直发展到拥有九间国际水准的实验室、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属于自己的新办公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