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6900000020

第20章 诗歌创作的文化特征

作为文化学者,闻一多的诗歌创作,是与他的文化理论和思想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创作,正像他的文化研究一样,注重“民族意识”和外来观念,挖掘和提炼“知有共同来源”,并具有西方文化的视野。正像他作出屈原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诗人”的评价一样,他面对现实和政治,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责任感,于是写出像《红烛》、《死水》这样的诗。

(一)古典诗学的文化折射

受过五四文化洗礼的闻一多,接受西方现代文化观念,强烈地表现出现代文化意识的倾向,开始对西方诗学发生兴趣。他以比较诗学的眼光和视野,分析传统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反映出他在古典诗学的文化折射中对文化史的观察和基本思路。他在一篇题为《悼玮德》的文章中提出“中国本信文化”这个名词,以为文学艺术不能没有民族的本位精神。闻一多的文化态度,体现了他对人民史观的坚定信念。闻一多认为“普通的文学史,无头绪,如烟海”,要“比较可靠的历史记载”有必要从中西文化交汇点来关注文化形成初期的诗学特征。他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指出: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对这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个国度里,人们都歌唱起来,并将他们的歌记录在文字里,给流传到后代,在中国,《三百篇》里最古部分——《周颂》和《大雅》,印度的《梨俱吠陀》(Rig-veda),《旧约》里最早的《希伯来诗篇》,希腊的《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都约略同时产生。再经过几百年,在四处思想都觉醒了,跟着是比较可靠的历史记载的出现。

可见,闻一多的诗美学,是从古典诗学起步,讲究节奏与旋律,考究音尺的和谐。这种诗学固然是引进了英诗的格律,但并不是徒袭其貌,而是同时讲究中国古典诗学的韵脚和平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传统手法。他即使写形式整齐的诗,也包蕴着内在的节奏。闻一多认真研究了西方诗学特点,着眼点是它们的实质,即如何创造美。如《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诗以感叹号显示诗情的激荡和跳跃,并且韵脚既是谐韵又平仄互换,形成强烈的顿挫,这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押韵方法。诗歌的节奏决定于情感的波澜起伏,使我们觉得在凝重谨严的格局之中孕有丰富的韵律感。诗的结构整齐,十六句分为两节,节与节,行与行,对仗工整。全诗一韵到底,给人整齐均一的效果,属于理性精神的产物。

文化生活,是由色彩编织而成;若搅乱了自然色彩,生活便黯淡无华。闻一多善于用色彩的美书写出情味来,正如唐代诗评家司空图所言:“浓尽比枯,淡者屡深。”诗贵含蓄。古代诗人写诗常常是“雾里看花”、“不茹不吐”,所谓“如漉满洒,花时反秋”。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认为“诗是被热泪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诗的语言中潜伏着文化的内蕴和十足的美,就像我们今天说的“朦胧诗”。例如《烂果》:

我的肉早被黑虫子咬烂了。

我睡在冷辣的青苔上,

索性让烂的越加烂了,

只等烂穿了我的核甲。

破烂了我的监牢,

我的幽闭的灵魂

便穿着豆绿的背心,

笑迷迷地要跳出来了!

《烂果》生动地描述了传统中国人的封闭的灵魂和期盼自我解放的愿望。“中华文化的国家主义”是理性的,而“烂果精神”则是感性的,表现出闻一多诗歌的文化特征。闻一多赞同“诗无达诂”,重视诗句里蕴藏弦外之音,引人做文化哲学的思索,这是他含蓄手法的一个侧面。《烂果》的表层意蕴是要表达中国人渴望心灵自由的要求,但中国诗歌艺术(包括古典的与现代的)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咏物诗,总是与人息息相通。《烂果》诗中那层层叠叠的束缚、囚禁,心灵紧紧地被包裹住了,不得光明,不得自由,这不正是中国传统式的心灵么?古典诗蕴与文化相通,理性的“中华文化的国家主义”与感性的“烂果精神”被诗人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强调,诗人若能“跨在幻想的狂恣的翅膀上遨游,然后大胆引嗓高歌,他一定能拈得更加开阔的艺术”,而诗人塑造“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必须依赖丰富的“想像力”。这种诗学理论正是来源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的“形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阕之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触及了想像的真谛。闻一多善于描写“幻想”,为无形之物赋形,他在《青春》中形容青春,是这样写的:

神秘的生命

在绿嫩的树皮里膨胀着,

快要送出带着鞘子的

翡翠的芽儿来。

蓬勃的生机伸展着力,嫩绿的芽儿,使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放浪的喜悦。闻一多也认为写景状物必须主观情感的渲染才生动,这个观点来源于中国古代诗学王士祯的“神韵”说,后被袁枚修正为“有神韵必先‘神悟’”,具体诠释为“心为大籁,诚中形外”,又说“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也就是说描绘生活的风致神貌,都必须渗入主观的感情色彩。闻一多的神韵大致有两种,一是借物喻情,一是以情染物。如《口供》中的诗句:“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白石”是物象,“坚贞”是情志,二者融化为一,达到主观情感与客观外物有机结合为美的艺术形象。王国维说“一切景皆情语也”正是这个意思。还如闻一多擅长融情于理、蕴理于情,追求真善美,《红烛》的序曲是一首直抒胸臆的诗,可它又包蕴着情化的“理”。诗人积极地直面人生,但又不流于理念的说教,而是借红烛的熊熊光焰来宣泄情愫,令人如亲炙诗人那颗腾跳的赤心,遍体注入了暖流。诗人有时直抒胸臆,有时“神与物游”,让生活的哲理借助形象表现出来。由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到他的诗歌创作,都表现出他在运用中国古代诗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上所做出的努力。

(二)现代诗歌的艺术气质

闻一多正如徐志摩一样,不仅先天具有诗人的气质,而且后天也富有诗人的素养。他不仅对中国古典诗自来就喜欢研读,而且更喜欢写诗。

闻一多因为受中国新诗运动的影响,从爱好古典诗转而爱好于新诗。故他到清华以后,几乎全身心投入新诗的创作上,并写出了杰出的作品。在新诗的理论上,也有令人震惊的见解。在当时新诗的文化背景下,他并不佩服新诗的倡导者胡适所提出的理论,对新诗作者俞平伯的作品及其他一批人所鼓吹的“平民风格”也不以为然。但他对新诗提出的一些基本看法却是中肯的、符合事实的。他认为白话诗必须是“诗”,强调新诗必须注重的是诗的艺术、诗的想像、诗的感情,而不是诗的平民化。在诗的艺术、诗的想像、诗的感情之诗学理论中,诗的艺术尤其要特别重视。

他主张新诗要革新,新诗要前进,白话诗必须是“诗”,目标是创造艺术质量高的新诗。由此可见,闻一多希望提高诗的艺术质量,用艺术的诗表达繁密的思想的气质。闻一多还追溯了其根源,钱玄同的《尝试集序》提到胡适的《尝试集再版自序》和康白清在《新诗的我见》等文章,指出他们是这种创作倾向的创始人。这以后闻一多在留学期间,进一步接触西方诗歌,尤其是19世纪的英国诗歌,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使他重视诗歌艺术的说法趋于成熟,更臻于充实。

1923年闻一多出版的《红烛》,是他诗歌艺术生涯的奠基之作。可是出版后,竟没有引起新诗坛的注意。《死水》的情况也差不多。

当时新文艺读者眼光迟钝,欣赏力薄弱,而作为精神贵族的诗人,感情思想都是“明日”的,艺术也是“明日”的。许多诗人一、二百年之后作品才为人赏识,如史文朋、勃朗宁、易卜生,其前半生都默默无闻,风尘潦倒,闻一多之不为人知,也许是如此吧。

《死水》是闻一多追求“三美”的典范之作,说它象征那个时代的中国,也许有它的道理。死水里所谓的美,便是人家乱扔的破铜烂铁,破铜上能锈出翡翠,铁罐上能锈出桃花,臭水酵成一池绿茵茵的酒,泡沫便成了珍珠。还有青蛙唱歌,好像替这池臭水谱赞美曲。闻一多带着无边憎恶与愤怒的心情,看出这池臭水是绝望的。

1925年夏,闻一多由美返国后,正值徐志摩主编北京《晨报》副刊,每周附出《诗镌》一次,遂应徐志摩的邀请而协同编辑《诗镌》。闻一多与徐志摩遂为中国新诗坛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后凡是关于他们所倡行的中国格律诗派的重要论文与优秀作品,都因为《诗镌》的陆续刊载而流布甚广,闻一多在新文坛上也赢得了一个荣誉——“格律诗派”(后来被称为“新月派”)的巨擘,也就是由于与徐志摩齐名而日益闻名遐迩。

1927年,闻一多在南京任教,恰逢此时与他交情甚笃的“新月社”的一些朋友,如徐志摩、梁实秋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又筹备、出刊《新月》和《诗刊》。这时的闻一多,虽然身在南京,却一面继续为中大课业的准备和讲授而尽心尽力(此时闻一多讲授英美诗、戏剧、散文等课程);另一方面又需为上海《新月》的编务和协作而格外效劳。当时闻一多虽为《新月》编辑之一,却从未间断诗、文、译著稿件的创作,他的忙碌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闻一多作为一个学者、教授,一方面围绕着中国文学史撰写了一批论文和讲稿,研究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积极参与现代诗的创作和理论创建,表现了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文化特征。闻一多第二部诗集《死水》出版之后,他对新诗,虽未弃之不顾,然而自此以后,却很少做诗,转而进入学者生涯和思想之中去开辟新天地。

1927年,作为新月派的主要成员,闻一多与徐志摩、饶孟侃、胡适等一起受到左翼作家们的猛烈攻击。在反复批驳和辩论中,闻一多一直彷徨于对丑陋的牺牲者的同情和对纯文学的偏好之中。1928年3月,《新月》创刊了,创刊号的序是徐志摩写的,打出了一面鲜明的旗子,提倡创造理想主义,反对当时流行的过激派、感伤派以及功利派的文学。在这场不同文学流派的纷争中,“创造社”、“文学研究会”等左翼社团对新月派的理论观点,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说“然而历史的车轮推他们上了没落的墓道,现在则到处都响彻了他们的吊钟!”这“记忆与想像”真是太“缥缈了”!因此,《新月》的人们记忆他们“光明的过去”,则考证《红楼梦》,想像他们“光明的未来”,则做情诗,堆砌爱艳丽的王国。矛头直指胡适、闻一多和徐志摩。闻一多的老友梁实秋曾反驳“创造社”的人说:“文学跟革命之间不一定像他们说的那样联系。文学的阶级性更不成理由。”在这种辩论中,闻一多无力持续这种重复而无休止的派别纠纷,决定静静地退出,专心致力于教学和研究,从此回归古籍的研究中。但他与新月派的朋友往来没有断绝。1928年4月,他以一首《答辩》说明了缘由,请看第一、三节:

挂彩的荣华我当不起,

没有圆光往我头上箍,

旌旗铙鼓不是我的份,

我道上不许用黄土铺。

……

锦袍的庄严交给别人,

流汗的快乐得让给我,

上帝许我纯钢的意志,

要我锤出些惨淡的歌。

……

这首诗很明显是受了英国诗人郝士曼的影响。闻一多从他那里找到了与之相似的理想和情感,例如他们对现实的感触、为那些盲目冲动的人悲哀、替他们的处境可怜。由于思想上的共鸣,闻一多翻译了郝士曼的几首诗,并在《新月》杂志上发表,如《席洛甫郡的少年人》(Shropshire Lad)、《最后的诗篇》(Last poems)等。

郝士曼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也影响了闻一多向中国古典文学的转变。在《答辩》中提到的艰苦的工作就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选择,即要不断地寻找中国真正的国粹。他要找回那隽永的神秘和中国人的伟大,正如他在诗《发现》、《祈祷》中所抒发的情感,要追寻那从远古的圣王传下来的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和文化。闻一多当时在南京中央大学教西方文学,但他却要彻底明了中国文化的精粹。正是这个理想和抱负催促他继续他对中国上古神话、《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古籍的研究。

1928年春天,他把他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的《杜甫传》拿出来进行重新整理,很快就发表了《杜少陵年谱》。在引言中他说:

数千年来的祖宗,我们听见过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生平的梗概,我们仿佛也知道一点,但是他们的容貌,声音,他们的性情,思想,他们心灵中的种种隐秘……我们全是茫然。我们要追念,追念的对象在那里?要仰慕,仰慕的目标是什么?要崇拜,向谁施礼?

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是闻一多研究杜甫的原因之一,正如他引用明代吕坤的话说:“史在天地,如形之景。人皆思其高会也,皆愿睹其景。”同时,他从比较中西文化的角度,认为:“我们的生活如今真是太放纵了,太狂妄了,也太渺小了,太龌龊了,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杜甫。有个时期华兹华斯(Words-worth)也不能忘记弥尔顿(Milton)”。闻一多还想起了华兹华斯那首有名的爱国诗《伦敦1802》(London 1802)。当年他在清华时写过一篇批评西方文化的文章,曾引用过这首诗。当他从诗歌创作回到古籍研究的时候,又把这些理想中的价值融合在一块了。他把美、艺术、爱国这综合性理想放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这是他对中国文化学术研究的一个飞跃,也是他整个的生命力。闻一多以他中西方文学的功底,开始他生命的另一页,借鉴西方文化,侧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像过去把自己奉献给诗与艺术一样,专心致志地钻研文化学术,把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他新的理想。

在闻一多所经历的诗人和学者的生活中,从他的学术文化成就与诗歌创作比较看,有人认为诗歌方面的成就更胜于学术方面的成就,尤其是在中国新诗运动上所写下的那一页比较辉煌的史实,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但我认为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我们能够认真阅读闻一多的学术文化著作,也许会有许多新认识。

同类推荐
  •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本书是宁波市政府网站主持编写出版,全书采用汉日对照的形式介绍了宁波概况、政府区划、宁波名人、宁波经济、风光名胜、文化生活等内容。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本书先述孟子传略,然后分别讨论《孟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孟子》经学地位、《孟子》的哲学思想等。其中对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论、修养论、天命论、处世论以及许行、杨墨批判论,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外,关于《孟子》的文学成就、《孟子》研究历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叙及,旨在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梳理并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书院的卖点即重点是推广传统文化。5月28日陕西省隆重举行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风追司马”,我来了,这次白鹿书院成立我也来参加,为什么两次都来呢?因为考虑文化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我们的兵马俑、秦陵是,从羊肉泡摸到葫芦头也都是文化。现在文化特别泛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不是学者类型的人,是个在实践中摸索、自我思考的人,学习、看书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我得出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热门推荐
  • 忽然发笑

    忽然发笑

    《忽然发笑》作者试图运用多种格式来表现,有意拉开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别,呈现形式上的多样与丰富。几乎所有的笔触,有意无意之间,都在指向精神领域,正好契合人们已经开始日趋关注的种种话题。
  • 冷艳王妃战双王

    冷艳王妃战双王

    当苏罗醒来时就发现原来跳井也能穿越!这个认识让苏罗表示非常震惊,虽然自己也是写小说的,但是还没听说过被抛井也能穿越的!什么?双胞胎?柔情似水的古灵程和冷得像干冰,暴躁如雷的顾陵城是双胞胎?搞笑的吧!什么嘛,原来居然是没人要的哑巴四小姐,什么嘛,还被退婚了,什么嘛,身体居然还有慢性毒药。这也太搞笑了,写别人穿越的自己居然也穿越了?好吧!来了就加油干一番大事业,成为封国的首富。哼,怎么说我也是国家的顶级特工,还会怕那些古代没脑子的计谋?!笑话,也不看看她是谁。要身材有身材,要人才有人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要打架也可以,内力和拳打脚踢也样样精通,来啊!姐可不怕!姐就是吓大的。
  • 楚巫:如珠似玉

    楚巫:如珠似玉

    楚人重巫好淫祀。大美女珠景可不想就这么成为祭品!她好不容易让痴傻的妹妹替自己上了祭台,可为什么妹妹不但没有死去,还反过来想要夺取了她身上的光芒。抢她的父母,夺她的族人,甚至还妄想要沾手她喜欢的男人?!一个傻子也想逆袭?!珠景朝着地上吐了口吐沫:“都是我的!”-------------------------------大美女玉景表示自己只是精神有问题!可不是痴傻!不能由着被陷害!精神病的怒火,想想都觉得可怕!
  • 可爱公主的复仇之路

    可爱公主的复仇之路

    本书已弃,请勿入坑。冷酷,是冬明雪的代名词,可有又有谁知道她以前本不是这样的。可爱,是欧阳倩的代名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她内心中冷酷的一面。她们会变成这样都是因为她们最好的朋友曾亲手将她们退入海中。她们为了复仇去了死亡岛,十年之后,她们回来了,可在复仇的路上她们遇到了她们最爱的人,她们还会继续去复仇么?
  • 宿灵姬

    宿灵姬

    天地造化,皆具性灵。有一种人,能够将万物的灵格化为己用,或开山裂石,或百步穿杨,或纵享长生,或阅女无数。。。这种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宿灵者!宿灵者代代单传,逢二折一。宿命的抗争失败之后,一个少女开始了她现世的传奇之旅。当灵格的力量被世人渐渐知晓,又将会激起多少贪婪、欲望和野心?
  • 冰凌缘浅奈何情深

    冰凌缘浅奈何情深

    我们不可能再有一个童年;不可能再有一个小学;不可能再有一个初恋;不可能再有从前的快乐、幸福、悲伤、痛苦。一路向前走,走过了也就错过了,昨天,前一秒,通通都不可能再回去。——生命,原来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人生路上的阻拌,终落寞在时间的轮回里,沉淀……升华……
  • 异界纵横之灵元大陆

    异界纵横之灵元大陆

    “一切的失去也是会有得到;一切的失败也注定成功的到来;一切的辛酸也会夹杂着泪!”“得与失的交错;成与败的注定;泪与酸的融合;许是信念的支持。“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主宰,但可以纵横异界我为独尊。”
  • 明日之曦

    明日之曦

    三十而立,不止是说男人,女人也该如此。她即将迎来女人的而立之年,面对事业上的碌碌无为,曾经向往的爱情无疾而终,决定尝试改变迎来新的人生。直到遇见了神似曾经暗恋的那个他,将爱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能如愿以偿吗?在爱情的十字路口,她又遇到了同样在追求梦想的另一个男人,在追梦的旅程中,徘徊在追爱与被爱间,她该怎样抉择?渐行渐远的青春,游走在彷徨的边缘,现实与梦想、挫折与奋斗、怀念与展望,谁能带给她希望,迎接明日绚丽之朝阳。====================================================================本篇《明日之曦》是我计划陆续创作的系列小说《爱丽丝的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如果将来的故事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我想付出的所有辛苦也就值得了。
  • 古刹罗楼

    古刹罗楼

    上世纪五十年,惊现的羊皮卷残卷,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吸引无数的考古学家探索家以及盗墓贼,驱之附和,墓穴中藏糜着什么。没有人知道,当初的人们无一幸免。五十年后,当初探险家的后代揭开尘封五十年的秘密。羊皮卷残卷的背后藏着什么?是永生的秘密还是人性的堕落。吸引这一批又一批的人赶赴那古老的墓穴。那扇古老的墓穴门后到底是什么?渊河说过恐怕这就是人性吧。
  • 峨嵋刺

    峨嵋刺

    身世成谜、初入江湖的龙天舞,莫名其妙的被人接连陷害,因师门缘故,被怀疑与几十年前的邪魔牵扯,冤屈的背上了武林败类骂名。一切是因何而起?幕后黑手是谁?龙天舞的身世究竟有何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