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800000011

第11章 秦俑军阵的真相

在秦俑坑的考古研究工作中,以及他们正式发表的众多研究材料中,见到队列就称之为军阵,见到车子就称之为战车,见到马匹就称之为战马,见到歪髻就称之为艺术造型需要,见到彩色服装就称之为秦王朝军队不尚黑。其实,对于俑坑展示出来的这一切,另外还有一种更能让人口服心服的全新观点。

据说,在秦俑的一号坑里面,整齐地排列着8000多名武士俑。到秦俑馆参观过的人,一定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到底象征着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它们是正规部队还是杂牌部队,是野战部队还是地方部队,是作战部队还是非作战部队?因为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会得出很不相同的结论。有一些看法是互相矛盾的、对立的;有一些看法是专业的、理性的;有一些看法是具有争议性、挑战性的。好在这一些提出众多看法和意见的人,都是就事论事,就学术谈学术,凡是谈得对的,可供对方参考,谈得不对的,也完全是善意的。

197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发布的材料称:“这军阵场面,再现秦始皇千里驰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雄伟壮丽图景。”秦鸣先生在1975年11期《文物》上的一篇论文中说道:“秦俑坑为一行伍整齐、组织严密的庞大军阵。表明秦国军队装备的精良和杀伤力的强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军阵部署的指导思想是进攻战。……秦俑坑大批兵马俑的军事阵容,正是秦始皇统帅的强大军事力量的形象记录,是秦始皇法家军事路线的产物。”袁仲一先生主编的《秦兵马俑辞典》一书第78页上说:“一号兵马俑坑的排列特征,说明它是一个组织严密、排列有序的方阵。”

《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一书,应该是袁仲一先生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他的重要观点:一是,秦代军队,战时由郡县调兵,战争结束,则兵归乡里,就是说没有野战性的常备军;二是,秦代规定,骑兵马高必须在五尺八寸以上;三是,士兵的服色没有统一规定,士兵的服装不是军服,而是常服,秦军的服装是自备的;四是,俑坑内有战车130辆、骑兵用马116匹,众多战车、骑兵和步兵,按照一定的队形排列,组成军阵。另外,袁先生在《秦俑坑的修建和焚毁》一文中说:“秦俑坑原来计划建造四个坑作为一组,即象征着军阵中的左、中、右三军,外加一个指挥部。”

秦俑坑里布置的,真的是一支象征着进行正规作战的三军部队?一般来说,凡是由军官、军佐、士兵组织而成的队伍,才可以称之为军队;但是在古代,“军”与“队”之间,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军”,是属于一种能够进行独立战斗任务的正规军建制,根据《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由此可见,古代的兵制,500人为旅,2500人为师,12500人为军。在古代兵制中,只有“百人为队”之称。在诸侯鼎立的时期,各国君主都有自己的“侍卫部队”,但对于“军”的建制,自己是作不了主的。

三军之制,起源于殷商之际,到了周代就成了一种强制性的规定。《白虎通》记载:“天子有六军,诸侯上国三军,次国二军,下国一军。”违背这一制度,就是犯上作乱,就要受到声讨。周朝天子,对大多数小国诸侯只允许建有一军。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力土崩瓦解,诸侯之间纷争不止,攻伐不休,列国都在积极地扩军备战。春秋伊始,郑国和楚国首先建了三军,不久齐桓公组建了三军,宋国和吴国也有了三军。晋国在鲁庄公时期只有一军,10年之后增加为二军,再过20多年,又扩大为六军;一直到了秦穆公之时,秦国好不容易才有了自己正式“三军”建制的野战军。

由此可见,包括秦国在内的诸侯各国,在正式组建自己的“一军”、“三军”、“六军”之前,都在全力地“修其兵马、备其兵甲”,都有相当的军事实力,相互之间都有攻伐征战,但它们仍不能称之为“军”,都不是按照“军、师、旅”规格编制而组建成正规军的。“军”和那些未经正式认可的部队,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尽管它们都有“军人”的形象,但是“军”和“非军”的“兵马”、“兵甲”等武事,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历代兵制》上说:“秦昭王始有虎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而分为三军。”说明秦昭王时期,仍然只有“步、车、骑”组合的“三军”。

野战军是国家军队的主体,是国力强盛的第一标志,是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先秦时期,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野战的,这从《史记·蔺相如列传》“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战国策·魏策》“赵安而我危,则上有野战之气,下有坚守之心”和《商君书·徕民》“自魏襄以来,野战不胜,守城必拔”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战国时期“野战”方式存在的普遍性。谁不按照这一战争规律办事,谁就要被时势所淘汰。如果认定秦俑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那么就一定要把它与秦始皇征灭六国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看看它是否真正具有取得战场作战胜利的强大军力。

不知有何根据,不管大坑、小坑,不论已建成的坑、还是未建成的坑,反正每见到一个坑,都以“军”的建制规格去命名,这就叫做“无处不军”、“无坑不军”。同样,只要见到陶俑,就认为那一定是“步兵”;只要见到车子,就称它为“战车”;只要见到人和马,就说它是“骑兵”,只要见到队列,就断定为“军阵”,这又叫做“无处不阵”、“无坑不阵”。他们也不去认真地看看,真正的步兵、骑兵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也不去认真地看看,真正的战车、军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俑坑的俑、车、马,都不是真正的步兵、战车、骑兵的话,那么一切就都免谈了。

说秦俑坑里面排列着象征“三军”的作战部队,无非是这里有8000多个军人形象,有无数的军人、军车、军马。将这么多人、车、马,统统放在一起,它们不是作战的部队又是什么呢?不是作战的军阵又会是什么呢?这种理解和认定事物的方法,有时是很不全面的,人们如果仔细地去分析一下,由军人、军车、军马组合成的一支庞大队伍,除了出于军事作战需要之外,还有更多非作战性质的用途和安排。比如:古代帝王、大臣、将军,在自己掌控的疆域范围之内,去进行大规模的田猎活动、迎亲活动、归葬活动等,这时的军事队伍,是不需要具有攻坚作战能力的。

俑坑里有没有“军事方阵”?

《博物志·史补》记载:“赵襄子率徒以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扇赫百里。”赵襄子是战国时赵国的国君,他的狩猎队伍有10万人之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楚使子虚使于齐,齐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田,……王驾车千乘,选徒万骑,田于海滨。”看吧,齐王出去田猎,也是“车千乘、骑万匹”的。田猎的主要方法:一是追逐野兽;二是射伤猎物;三是捕捉动物;四是擒获鸟类。田猎可以驱驰骑射,围猎捕杀,而且还能模拟实战,调遣士兵,组织进退,甚至使用兵车围逐。可见,古代帝王进行田猎的队伍,规模非常大。

有无数的军车,有大量的骑士,它在集体演练过程中的排列阵势,与军事作战十分相似。但毕竟这是一种非战争行为,所以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田猎的捕杀和围捉的对象是野兽和鸟类,用弓箭、标枪、陷坑、火焚之类的行动,足以制伏猎物,田猎者本身不会受到任何来自对方的“回击”。而在真正对敌作战的战场上,交战双方都要做好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对于你的进攻,人家要进行拼死反抗,人家还要千方百计地将你消灭。所以,作战部队和田猎部队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必须要有头盔、盾牌等自身的防护装备,而后者自身根本就不需要“设防”。

俑坑里的这支军队,虽然有军人、军车、军马,有弓、戈、矛、铍的兵器配备,也排列成一定规律的队形,只要经过认真分析,就可以看出:俑坑里的队列,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阵”;俑坑里的车辆,根本就不是实战用的战车;俑坑里的马,根本就不符合战车用马和骑兵用马的标准;俑坑里的士兵,根本就缺少作战必需的基本装备。用这支部队去田猎、或者担负辎重任务,不会有多大问题,比如:《史记·穰侯列传》记载:“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要让它们去征讨当时的六国诸侯,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最早说秦俑坑里有作战“方阵”的,是《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它说:“前边三列南北横队,当为军阵的前锋,俑坑西端面朝西的一列横队,当是军阵的后卫;位于俑坑南北两边分别为面南、面北的各一列东西横队,当是军阵两侧的侧翼卫队。在四周严谨环卫下的中间38路面朝东方的锐士,是军阵的主体。这一军阵的性质似为《荀子·议兵》所说的圜居方止的屯卫方阵。”袁仲一先生的《秦始皇陵东侧第二、三号俑坑军阵内容试探》这篇文章中,也说“二号坑第一单元,即曲尺的东端,是由徒兵组成的方阵;第二单元,即曲尺的南半部,也是由战车组成的方阵。”

军阵,指的是古代军队屯营或者是作战的布兵队形;阵形,指的是构成军阵的基本阵图形状;方阵,即纵横队列齐等划一的布兵阵势。方阵,顾名思义,是一种严格地按照正方规则配置的屯营方式或者是战斗的队形。哪里有什么不是正方形队列的“方阵”。所以,在东西长210米、南北宽62米的这个一号坑里面,不可能布置出任何一种“方阵”来。尤其是二号坑,明明是一个“曲尺形”的平面,根本与“方阵”沾不上一点边。仅仅有几百人,一二十辆车,根本是没有资格称“方阵”的,在战场上“方阵”是一个活动的军事堡垒,它必须有大量的兵员基础。

我国早在兵锋剑利的殷商时代,就有比较固定的作战队形了。到了春秋时期,各种军阵已普遍运用于实战中。至少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就出现了“大排面”的方阵。从《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和《孙膑兵法·十阵》所说“钩行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必钩”的情况看,它们的本体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方阵。“大排面”方阵上的“排面”有多大?《国语·吴语》记载:“阵,士卒百人以为彻,万人以为方阵。”《注》:“彻,通也。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阵”。这就是古代军事“方阵”的基本兵力构成。

方阵,是临战前显示实力的战斗队形,它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队列组成。开战之后,它可以向各个方向的敌人发起进攻,当强敌来袭、自己处于守势时,可以立即收缩变为圆形军阵。这就是军阵必须具备的一种“变阵”的功能。《尉缭子·兵令》上说:“阵以密则固,常阵皆向敌,向外所以备外。”布阵为的是对敌,为的是备外,阵面不“向敌”、不“向外”,布阵还有什么意义。《淮南子·兵训略》记载,“变化无常,以应无方。”如果不能适应多变特点的阵,是没有资格称之为阵的。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军队作战队形,必须具有一种随时进行调整的机动能力。

俑坑里的所谓“方阵”,无论是一号坑还是二号坑,所有主战的“车马”都一律向东,几乎所有的武士均按一个方向排列。当遭受敌方四面攻击时,不能形成前、后、左、右四支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部队。因此,一旦局部失控,它们就会自顾不暇,进而产生“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的严重后果。由于俑坑里的“方阵”,有的“战车”密集地挤靠在一起,都朝一个方向排列,说明它们只能完成一个正面向前的作战动作,只能进,不能退,当敌人从后面或者两侧来袭时,它的“战车”和队伍丝毫都没有转向、掉头的能力。

所以,秦俑坑里面的所谓阵,是一个不能“变阵”的阵,是一个处处陷于被动、挨打的阵,它在战场上,肯定是一个“败阵”或者是一个“死阵”。秦俑馆的考古学家们,过去都是站在“秦始皇兵马俑”这个角度,把秦俑当成秦始皇征灭六国诸侯的精锐三军看待的,人们当然要按照军事作战的规律和常识,来对它进行认真的识别和检验。经过人们的努力,证明了“方阵”之类的说法,存在着严重不实的现象。应该说,用这么一支不能打仗的军阵,去给秦始皇陪葬,是完全说不过去的。由此可见,拥有这支队伍的,肯定是一位与军事作战并无直接联系的政治人物。

同类推荐
  • 三国细闻录

    三国细闻录

    公元168年,12岁的汉灵帝刘宏即位,以此开启了建宁纪元的篇章……因皇帝年幼,尚不谙事,再加之身在后宫的窦太后身边常年围绕着宦官这一群体,所以,以曹节为首的宦官们因本身那擅于阿谀奉承的伎俩而获得窦太后的宠信后,越来越嚣张跋扈,甚至还干预朝政!时任大将军的窦武以及太傅陈蕃意欲除去弄权的宦官,却因窦太后的优柔寡断而致使行动失败。除去了窦武、陈蕃以及朝中的许多忠臣之后,宦官们的嚣张气焰越发不可收拾,进而造就出了基于极度专制之上的种种悲剧,已经进入了“民不聊生”这一状态的国家正一步步地往分崩离析靠近。公元184年……曾经的不第秀才张角在钜鹿带动民众发起了推翻腐败朝廷的伟大起义!以此开启了新纪元的大门。
  • 三国之小兵传奇

    三国之小兵传奇

    这是一个三国培养的过程,这里只是借用三国的构架,这里全部都是虚构,这里都是作者的胡编乱造。
  • 抗日之帝国传奇

    抗日之帝国传奇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全面入侵中华,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代狂人嚣张降临,他,能否力挽狂澜,敬请期待【抗日之帝国传奇】
  • 最强昏君

    最强昏君

    一个叫陈总的业务员跟销售总管吵架,本来想要把总管胖揍一顿,没想到被总管一巴掌拍回到了一个陌生的朝代,前世受过的不爽,这一世他要用这个乱世皇帝身份爽回来!!导致后来陈总逛街的时候,三岁小娃看见他直哭:麻麻快看,是史上最强昏君。
  • 中日恩怨两千年

    中日恩怨两千年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多年来,在这片狭长的海域里,无数人怀揣着友好、仇恨、好奇、敬仰,乘风破浪,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公元一世纪,中国的冶炼技术,让日本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一千六百年前,来自中国的渡来人将文字带到日本;一千三百年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使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汉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到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则非常深远。我们今天频繁使用的大量词汇,大到“自由”“民主”“平等”,小到“卡拉OK”“人气”“达人”“萌”都是来自日本;日本人创造的产品和文化,更是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阶层和角落。
热门推荐
  • 异世怪盗行

    异世怪盗行

    一次任务失败便让国际怪盗魂落异世别人的穿越都是主角他却是主角前期的小敌人废材流,重生流天啊,这个世界肿么了?管他什么主角就让怪盗之命,响彻异世吧
  • 绝顶存在

    绝顶存在

    “老子不是废柴”,“重来一世”,“我要站在顶峰”,“我要别人仰望我”“我要娶漂亮的女人”“但凡阻止我的人,我会无情的杀掉”。一个少年无意穿越,来到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无意遇到一个女人,主角为了找她一步一步走上巅峰!!!!
  • 神医毒后太妖娆

    神医毒后太妖娆

    穿越之后的楚夕颜,为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开始奋力反抗、步步谋划,一一揭开萧家的秘密,最后竟然发现自己的贴身婢女是前世的、重生后的楚夕颜……穿越撞上了重生,但这却并不是终点,因为还有隐藏的大boss出没……他说,与其命运被他人掌控,不如他来掌控别人的命运!可是,他却甘愿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她的手上,是生、是死,是荣华、是淡泊,都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对我说了所有的谎

    你对我说了所有的谎

    一段深入灵魂的网恋故事,我从未想过自己的真爱会给了素未谋面的她,我们已经互传了超过十万次的简讯,你的心却连一厘米也没有向我靠近。
  • 可可遇到你

    可可遇到你

    心底善良的好孩子,由于一不小心就误入虎口了。
  • 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

    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幻界

    武幻界

    “一念成天地,一法掌乾坤。”——圣地“倾吾之鲜血,换武道之长存,得逍遥于万世!”——武盟夜幕新作《武幻界》,不一样的玄幻世界。求推荐,求收藏!QQ群:237360137
  • 武动异世

    武动异世

    张扬,一个植物学、古武和古华夏中医的绝世天才,重生在一个尚武异大陆,看他如何张扬人生,武动异世。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
  • 重生之真爱难求

    重生之真爱难求

    一场梦境让女主认清现实,因现任丈夫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而心灰意冷,与其离婚,而又在不久的将来,遇到了男主,因为男主的体贴,柔情而深深感动,但一次次拒绝男主的示好,他们究竟该如何是好
  • 肖川诗选

    肖川诗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宁夏文学艺术也伴随着自治区的发展而繁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大批有朝气、有才华、有创意的优秀文艺人才,以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为己任,辛勤实践,努力耕耘。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深情讴歌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生动描写了宁夏各族人民的生活,充分展示了生活中源远流长的真善美的情愫,浓墨重彩地描画了宁夏人民奋斗拼搏的心灵图景。宁夏文艺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宁夏的一个明亮窗口,一张引人关注的精彩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