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2900000031

第31章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他躬耕于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刘备三顾茅庐时,他草庐对策,帮助刘备缔造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他以“兴复汉室”、经世济民为己任,矢志不移。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生前的誓言;但壮志未酬,赍恨而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一再引起人们的惋惜和感叹,“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

诸葛亮父母早亡,由叔父豫章太守诸葛玄扶养。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是朋友,罢官后就投靠刘表。叔父去世后,诸葛亮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20里),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句读,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常自比春秋时候的大政治家管仲和战国时候的大将乐毅,很想干一番大事业。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知识。

就在诸葛亮躬耕垄亩、潜心学问之时,外面世界军阀割据的战争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安五年(200),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屯在新野(今属河南)。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驻屯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缺乏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建安十二年(207)冬天,刘备与关羽、张飞便去隆中拜访。第一次来到茅庐时,诸葛亮外出未遇。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到达时,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方知诸葛亮又已出游,刘备只得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诸葛亮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后,方才相见。这就是历来被人传为美谈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就把自己经过长期深思熟虑的统一天下的谋略说了出来。他先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兵百万,而且又挟持天子而施令诸侯,就不能以武力同曹操争锋。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孙权,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接着,诸葛亮又向刘备提出了以荆州、益州为基础,进而统一天下的策略。他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但刘表不能守业,“是上天送给将军您的,您有意取而代之吗?”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也正盼望有一个贤明的君主。最后,诸葛亮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信义闻名天下,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兴复了。”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认为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恳切地请求他出山,帮助自己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于是出山辅佐刘备。

联孙抗曹,创业益州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正当曹操率领10多万大军南征,直指襄阳之时,荆州牧刘表突然病死,由其次子刘琮继任。刘琮在重压之下向曹操投降。刘备只得一面率领队伍向东撤退,一面派诸葛亮去见孙权,以期联孙抗曹。

当时,孙权拥军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观望曹刘成败。诸葛亮来到柴桑,为了促成孙刘联盟,用计激孙权说:“曹操现在攻破荆州,威震四海,将军当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他抗衡,不如早日与他绝交;如果抵挡不住,为什么不按兵束甲,向他称臣呢?”孙权听后大怒说:“我拥有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岂能受制于人?我决定与刘豫州(指刘备)联合,但豫州新败,怎能再抗曹操?”于是诸葛亮为孙权仔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表的长子刘琮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归附曹操,为势所逼,并非心服。今将军如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同心合力,必能打败曹军。曹操败后必然返回北方,这样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势就形成了。”孙权听了大喜,立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统领3万水军,跟随诸葛亮与刘备会合,迎击曹军。

建安十三年(208)十月,曹操率领大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经过赤壁之战,刘备占领了荆州的江南部分。为了实现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目标,刘备集团开始谋划,准备夺取西面的益州。

在益州内应张松、法正的大力帮助之下,刘备得以顺利进入益州。同时,鉴于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刘备留下诸葛亮在此镇守。至建安十九年(214)六月,刘备在经过3年的战争后终于占据益州,初步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目标。

为了改变益州政令松弛、秩序混乱的局面,诸葛亮在刘备的支持下,厉行法治,对那些为非作歹以及敌视刘备集团的豪族官僚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有些人因此攻击诸葛亮刑法峻急,法正也写信劝诸葛亮说:“以前汉高祖进关,也不过是约法三章。您刚刚占领这个地方,对百姓没有什么恩惠;再说,您是外地人,按主客关系来说,也应该将法令放得宽一些,使大家放心。”诸葛亮回信说:“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无道,法令严酷,百姓怨声载道。高祖废除了秦朝的酷政,就宽大了些。现在情况恰好相反,刘璋庸碌软弱,蜀地豪强专横不法。我们现在就要重视刑法,使上下有个秩序,这才是治国的要领。”法正听了这番道理,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治理西蜀,北伐曹魏

建安二十六年(221)四月,刘备在成都即帝位,建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国)。诸葛亮任丞相。两年后,刘备在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病逝。临终,把蜀国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以儿子刘禅和国事相托付。刘禅嗣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史称:“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治蜀达20年之久。他励精图治,广任贤才,注重法治,赏罚严明,发展生产,推行屯田,南征平叛,改善与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东和孙权;北伐曹魏,力图兴复汉室,为巩固和发展蜀汉政权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治蜀,以德才作为取士选人的标准。经过考察,对那些忠于蜀汉又确有才干的人,他便不讲资历、门第,大胆任用,授以要职。蜀郡太守杨洪有位书佐小吏何祗。此人出身寒微,由于居官低下,才能无法施展,便心灰意懒,游戏放纵,不勤于公务。诸葛亮听说后,准备亲自查看,加以惩治。何祗得知,立即连夜处理手边事务。当诸葛亮清晨到达时,他已把积压的事务一一清理完毕。诸葛亮提问审查,他对答如流,无所凝滞。诸葛亮十分惊奇这名文书小吏的才干,就破格提升他任成都的县令。不久,何祗又因政迹显著,升为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太守,职位竟与他原来的上司杨洪相同。

杨洪原是犍为郡(今四川彭山)太守李严手下的功曹小吏。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战事危急,写信给诸葛亮,要他赶快发兵增援。诸葛亮以此事询问杨洪。杨洪很干脆地回答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关系到益州的存亡。如果失去汉中,蜀地也就保不住。当然该发兵,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杨洪的决断,显示出他不凡的才干。于是,诸葛亮上表请授杨洪为蜀郡太守。而此时李严仍为犍为太守。何祗与杨洪,杨洪与李严,他们原先的职位差别很大,而后来都同为太守。此事作为美谈,盛传一时。诸葛亮善于发现人才,敢于不讲门第、资历,以德才破格用人,使蜀地人士佩服不已。

在施政治国中,诸葛亮从善如流,注意纳言,广采群下之谋。他多次发出教令,号召僚属大胆发表意见,议论政事,鼓励他们直言进谏,指出自己的过失。刘备刚死时,诸葛亮很担心孙权对蜀、吴联盟的态度有所变化。这时,尚书郎邓芝主动献策说:“皇上刚即位,年纪轻,国内又不平静。我们应该派个使者跟东吴去重申盟好。”诸葛亮说:“我考虑这事已经很久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现在终于找到了。”邓芝的意见解决了诸葛亮的忧虑,使他找到了一位有见识的使节。邓芝使吴,果然不辱使命,完成了重修盟好的任务。诸葛亮南征时,曾向在南中任过太守的马谡请教。马谡见丞相虚心,不耻下问,态度诚恳,便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诸葛亮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战事得以迅速结束。

另外,诸葛亮注重发展生产,并推行屯田。诸葛亮入蜀,实行与民修养生息的政策,采取“务农殖谷”的措施,促进了蜀汉地区生产的恢复和经济繁荣。他奖励农业,减轻赋税,还十分重视兴建水利。在都江堰设置专门负责管理维修的堰官,还征发民夫1200人,在那里保护堤堰,疏通河道。都江堰的灌溉畅通了,成都一带的农业生产也蒸蒸日上。“分兵屯田”是诸葛亮发展生产,解决军粮的重要措施。蜀军八年伐魏,以汉中为基地。诸葛亮驻汉中,多次利用战争间隙,抽调士卒屯田,垦荒务农,发展生产。诸葛亮死后,蜀军从容从渭河撤离,魏军在蜀军营地得到很多粮食,可见当时蜀军军粮问题已经解决得很好了。诸葛亮还鼓励百姓养蚕织锦。蜀锦生产发展了,大批蜀锦被商人运销到吴、魏各地,成为蜀汉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他还恢复盐、铁官营制度,设置司盐校尉和司金中郎将(分别为盐、铁部门的行政长官),专管盐、铁生产。这两项又使蜀汉财政收入增加不少。

联吴伐魏,六出祁山

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使蜀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力有所增强。而此前刘备病逝、新主即位时,蜀、吴联盟面临考验。诸葛亮及时派出邓芝到东吴去重申盟好,使联盟得以重新巩固。蜀、吴联盟的庚续和发展,使诸葛亮能够专力于北伐。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诸葛亮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他在自己生命历程的最后8年中,不避艰辛,抱着百折不挠、效死不渝的决心,6次出兵攻魏,(俗称“六出祁山”),以实现这一宿愿。

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第一次挥师攻魏。蜀军的行动出其不意,魏国毫无戒备,南安(今甘肃陇西)、天水(今甘肃甘谷)、安定(今甘肃镇原)三郡望风而降,关中震动。但是,关键时刻蜀军主力先锋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军事部署,在街亭(今甘肃秦安)败北。阶亭失守,蜀军损兵折将,丧失了进攻的有利形势。战局逆转,诸葛亮回兵汉中。对第一次伐魏失败,诸葛亮毫不气馁,而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很快就医治好失败的创伤。这年冬天,他再次领兵北伐,包围了陈仓(今陕西宝鸡)。魏将郝昭坚守城池,双方激战20多天后,蜀军粮尽而还。魏将王双领兵追赶,被诸葛亮在途中伏兵击杀。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第三次出兵伐魏,夺得魏国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两郡。在蜀国的3次打击下,魏国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决定反击。魏太和四年,即蜀建兴八年(230)七月,魏国派司马懿、曹真、张等3员大将各率军队数万,分3路直逼汉中。诸葛亮领兵严阵以待。适逢大雨连绵30余日,道路不通,战争无法进行,魏军只得撤退。次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与魏国作战,再出祁山。魏国以司马懿等大将领兵抗拒。司马懿在初战失利后,凭险坚守,不肯再战。诸葛亮便施用退兵诱敌之计。素有智谋的司马懿虽追赶蜀军,却不接近蜀军。他的部下数次请战,都未获准。不少魏军将士因此讥笑司马懿。司马懿又气又恼,只得出战。结果大败,蜀军缴获军资兵器无数。由于霜雨连绵,李严运粮不继,蜀军撤回。途中,诸葛亮伏兵布弩,射杀魏将张。

蜀军几次作战获得的都是局部胜利,战局始终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时年51岁的诸葛亮仍不畏辛劳,以坚韧的毅力,准备更大规模的出征。他在汉中前线一面“休士劝农”,发展生产;一面“教兵讲武”,操练军队。同时,运用巧思,设计制造出木牛流马(一种机构独特的木制人力运输车),川流不息地运送粮食,屯集在斜谷口(今陕西县),以防军粮不继。用了近3年的时间充分准备后,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234)二月,率10万大军,浩浩荡荡从斜谷杀出,占据武功(今属陕西),驻扎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出兵之际,他派人持亲笔信去江东,请孙权“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使曹魏首尾不能相顾。孙权果然应约出兵。

面对两路大军,魏明帝自己领兵南下拒吴,不久便打退吴军。同时,派司马懿迎战诸葛亮,魏、蜀两国大军在渭水之滨摆下了战场。司马懿抓住蜀军劳师袭远的弱点,敛兵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多次挑战,甚至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裙衫,讥笑他不敢出战。但司马懿仍置之不理。诸葛亮明白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便在渭水前线分兵屯田,解决军粮问题,准备长期作战。两军相持百余日,诸葛亮终于因长期辛劳、思虑过度而不幸病倒了。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把退军计划和身后的国家大事一一作了安排。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军中,结束了勤勉的一生,享年54岁。

诸葛亮死后,姜维、费遵照他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队,从容撤退。司马懿见状领兵尾随。待其追近时,蜀军调过头来,挥旗擂鼓,摆开迎敌的阵势。司马懿大吃一惊,以为中了诸葛亮诱敌之计,急忙收兵。诸葛亮已经死了,还令司马懿如此惧怕,百姓编成顺口溜说:“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字仲达)。”当确知蜀军已经走远,司马懿才放心大胆地去察看诸葛亮驻军的地方。那里营垒工事,井然有序,阵形严整,他禁不住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诸葛亮死后,按照他的遗命葬于汉中定军山。蜀人怀思弥切,各地纷纷要求为他立庙。蜀汉景耀六年(263)春,后主刘禅正式下诏为诸葛亮立庙于沔阳(今陕西省勉县东)。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武侯祠,上距诸葛亮之逝已经30年了。是年秋,魏国征西将军钟会率军伐蜀,经过此地,亲自到武侯祠祭拜之,并且命令军士不得在诸葛亮坟墓的周围刍牧樵采。

关于诸葛亮一生功过、德望的文章,后世评说者连篇累牍,其中不乏高论灼见,引录唐代大诗人杜甫歌咏诸葛亮生平功业志节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结束语。诗云: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同类推荐
  • 明季枭雄

    明季枭雄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在内有李自成起义军,外有满清铁骑进犯的情况下,身为宇航员的李澈穿越到明朝崇祯十年,却发现自己成了一名和尚。要在这个乱世立足,必须要战斗,要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的铁血军团。李澈便在明朝政权即将倾覆的大背景下,力挽狂澜,中兴汉室,成为一代枭雄。
  • 史上最帅男皇后

    史上最帅男皇后

    我是一个男人,没错,下面带把的。我是一位丈夫,女帝的男人我特么还是一位皇后,啊呸,女帝的男人能叫皇后吗?本宫乃是南皇,喂自己好几袋盐。
  • 落轩离瞳

    落轩离瞳

    他,是二十一世纪的美男李皓轩;她,是傲娇善良的小郡主叶清瞳;当她遇到从未来穿越来的他;他为了她在不属于他的朝代死去······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历代帝王之死

    历代帝王之死

    许多皇帝之死尽管死因不明,成为历史悬案,但诸多蛛丝马迹,也有迹可寻,归根结底,仍是与最高权力息息相关。一切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都在权力支配下烟消云散。许多帝王死状之惨,至今读来犹觉不寒而栗……
热门推荐
  • 安抚相公没商量

    安抚相公没商量

    他,俊美无双,富可敌国,却不良于行,她是他的妻,虽然嘴巴上说着不介意,可是手中却捧着那本宫廷春宫图流着哈喇子不禁的想要小试牛刀!即使这样,他还是无能为力。臭丫头居然给他下药,难道就不怕以后一起报复回来吗?可是,再看人家小丫头已经做出一副要扑倒他的架势了!
  • 混在大马的日子5

    混在大马的日子5

    出国留学的去向要视留学生的目的而定——公派留学并且将来想成为教授的,英国是最佳选择;想学业有成外加移民的,自然是去美国,澳洲,加拿大;想以留学的名义打工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给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日本是首选;对于想趁着青春年少游山玩水,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些甜蜜回忆,再顺便镀层金的中国“游学生”们,风光秀丽的马来西亚实在是个不错的地方。马来西亚最大的私立学院——如来学院(这真的不是一间佛学院!)以‘爱玩’为第一主人公的‘有志青年们’的故事,嬉笑谩骂,待看人生。
  • 残唐三国

    残唐三国

    《残唐三国》以历史上唐末宋初辽兴的时期为背景,写南唐后主此书称唐兴宗李煜励精图治,文臣武将众多。在北宋讨伐期间,得一奇才李碧,乃李世民嫡系,能文能武。与他的兄弟李猛赵圣解了李煜之围。之后,灭宋征辽,再兴大唐!
  •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本书为一册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进行普及的工具书读本。全书分“思想文化”、“古典文学”、“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地理与交通”、“居住与建筑”、“教育与科举”、“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剧”、“科技与体育”、“历史与文化传播”十四部分。每一部分先扼要简述内容,然后以辞条的形式对该类中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
  • 夜不能寐:我的鬼夫太傲娇

    夜不能寐:我的鬼夫太傲娇

    和舍友去吃宵夜,结果遇上一只帅鬼,他自称本尊还说是我的鬼丈夫,要求夜夜与我同塌。我迫于无奈,只能就擒于他,可是这只色鬼却天天跟我说,他还未满足。从此将我的生活搅得翻天覆地,夜不能寐。我怎么会喜欢他,我一点都不喜欢他,他是一只没有情调,只懂傲娇的色鬼而已。
  • 爱上复仇姐妹花

    爱上复仇姐妹花

    他们原本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里,但是一件事情打破了他们美满的生活,十三年后她们回来了,在馨语学院遇到了三大校草,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们的复仇会成功吗。。。。。
  • 游神窟

    游神窟

    问世间神仙何处游,飘渺迹难求。忆万载悠悠,空怀寂寥,梦残枯愁。光阴寸刻如刀,黄庭紫府靡芜,唏玄机亘阻,河车牢囚。他日化身灵妙,敢攀九重楼,星耀明台。破荆棘迷障,斩鬼怪妖魔。观流云吞吐苍海,通全真得本初大道。感太上,澄清玉宇,伴月遨游。——八声甘州,玄宝道人寅夜观星有感。
  • 见习爱情

    见习爱情

    “罗七七,你觉得自己最大的魅力是什么?”罗七七被这没头没脑的问题问得一愣。“什么呀?我…我没什么魅力。我怎么会知道…”有没有魅力又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要我看,你最大的魅力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有魅力。”“…”“我觉得在你的魅力被更多人发现之前,我还是先把你收了吧。”罗七七仿佛被雷劈了一下,震惊得说不出话。这个人刚才是在和自己表白吗?已开新坑,移步《爱如漩涡》。矫情白富美和别扭腹黑男的故事。
  • 重生之十系魔法师

    重生之十系魔法师

    幼年就被驱除水家的水兮凡,谁知道她竟是十系魔法的使用者!误入大海,遭到水里生物的攻击,谁知误打误撞成为了水龙的养女!从此,一朝弱女全新蜕变!“水家?我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吗?”蓝发少女低头看着脚尖,“对我好的人,我百倍回报,对我坏的人,我千倍偿还!”但是,你确定这是那位传奇人物?乱用魔法,贪吃暴力,而且还爱财,我对这个世界崩溃了!!!
  • 最可笑的200个爱情幽默

    最可笑的200个爱情幽默

    这是一本能让每一颗孤独的心,都开出花来的书。因为受过伤,才活得更坚强!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一定不能没有生命。本书汇集了经典的爱情幽默故事,让读者在轻松一笑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爱情的哲学,从此让快乐走进你的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