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主管造字的王老先生,认为天下许多事都坏在女人身上,所以他造字时随心所欲地把一些贬义字词都与女人联系起来:“心胸偏窄,乃女子通病也!”老主管一边摇头晃脑,一边信笔将“女”字和“疾”字合成了一个“嫉”字。“大凡私情不轨之事,十有八九皆女人所为也!”这样,他又用“女”字为偏旁,造了一个“奸”字。“女人成家之后,应以持帚操劳家务为本分。”于是,他又造了一个“妇”(简体为“妇”)字。这位老主管还用“女”字作偏旁,连造了“妒”、“妖”等字。
后来,这位老主管告老还乡,接任的却是一位女才子。女主管见了“嫉”、“奸”、“妖”等字,心里十分生气,她决心为天下女人出一口冤气。她思索要用“女”字作偏旁,造出最美的褒义字来:“女子就是好!”女才子脱口而出,写下了一个“好”字。“少女,妙也!”她又写下了一个“妙”字,然后才满意地放下笔来。
据说“嫉”、“妙”等字,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一题三解
一个教书先生摇头晃脑地对学生讲解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均不均——四六分;沉不沉——七八十斤;富不富——七八十亩地;紫不紫——茄子色……”
这时,一个过路的秀才破门而入,嚷道:“尔不学无术,误人子弟!”
他清了清嗓子,踱着方步:“君子君——是山岱王;臣不臣——是衙役;子不子——是带犊子;父不父——是过继的儿。”
一时间,两人争论不休,争到了县官那里。
知县老爷听明案由,拍案大怒:“都是胡说八道。来人,给我各打40大板!”不一会儿,两个人被打得鲜血淋漓。
县官得意洋洋地往太师椅上一躺:“哼!均不均——都40;沉不沉——你们知;紫不紫——打完看;服不服——我不管!”
达尔文
王灿是一位漂亮的小伙子,高高的个头,一双大眼睛,看外表可称得上仪表堂堂。但他是一个不学无术、又爱显示自己的人。
一天,王灿去女朋友家。女友对他十分爱慕,因为她将得到一位英俊青年。女友看王灿在书架上翻书,便开口问:
“你读过达尔文的书吗?”
达尔文是女友最崇拜的人,因为她正在自学生物学。
“当然读过。在学习英文之前,我就自学过达尔文……”王灿用十分自信的语调傲慢地说。
“啊?!”女友惊诧地望着他。
“我学过两年,达尔文可比英文、日文难学多啦!”
女友面色苍白,她上当了。站在她眼前的漂亮小伙子原来是虚有其表,腹中无物之辈。她只好与王灿从此分手。
足下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避难外逃19年,跟随他的人对他都很忠诚。有次他想吃肉,然而在那荒郊野外,哪来肉呢?有个随从叫介之推的拿来一块肉,弄熟后给他吃了,他吃得津津有味。一了解,才知道那块肉是介之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重耳非常感动,决心回国当了君主以后要好好报答随从们。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国后果然当了君主,是为晋文公。他不忘自己的誓言,凡跟他一块逃亡的随从,均按各人功劳的大小,一一封官加爵。不知怎的,竟把介之推给忘了。介之推感到自己尽到了为臣的责任,也没有向重耳邀功求官做。
不久,有人提醒重耳,重耳也记起了介之推,便派人去将介之推请来封官。哪知道介之推早就随同老母亲离开了家,偷偷跑到山上躲起来了。
重耳几经打听,知道介之推躲在绵山中,便派了许多人上山寻找,山上林深草密,找了几天也不见介之推母子的影子。
重耳心急了,下令放火烧山,想把他们逼出来。
可是,山上的草木全烧光了,还是不见人出来。一搜山,才发现介之推抱着一棵树干已经烧死了。
重耳十分悲痛,便将介之推安葬了,把那棵树砍了,做了双木屐(木板鞋)。每当重耳一穿上木屐时,便难过地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足下”宇面意义是“脚下”,实际是一种敬辞。凡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古今都可使用“足下”一词。
老头子
清朝乾隆时期的着名文人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诗文写得都不错,但多是歌功颂德的作品。有一次,他正在总编篡官的办公室里工作,因为天气很热,就打着赤膊,没有穿上衣。突然有人来报告,说是乾隆皇帝来了。赤膊见皇帝是大不敬的,他在来不及穿上衣的紧急情况下,就当机立断,钻到书橱下面去躲起来。
乾隆皇帝进来后没有看到他,就在房里很随便地东看看,西走走。后来到书桌上看到一篇文章,看入了神,很久不出声响。纪晓岚缩伏在书橱下面,时间久了,腰酸背疼,心里着急,看到有仆人走过,就悄悄地问:“老头子(指乾隆皇帝)走了没有!”不想被乾隆皇帝听到了,就问:“是哪一个在说话?”纪晓岚不得已,只好从书橱下面狼狈地爬出来拜见皇帝。
乾隆皇帝很不高兴地说:“你刚才是怎么称呼我的?”
纪晓岚一听这话,心里冷了半截,赶忙分辩说:“这老头子的称呼乃是最高贵的尊称。”
乾隆皇帝觉得奇怪,就问:“这话我还没有听说过,那你就解释解释!”
纪晓岚赶快解释说:“皇上称为万岁,万岁就正是‘老’么!皇上称为元首,乃是万民之首,首就是‘头’。所谓‘子’者,乃天之子也。老头子就是万岁元首天之子的意思。这岂不是最尊重的称呼么!”
乾隆皇帝明知道他是巧辩,只因他的话说得好听,也就算了。
其实他的解释是毫无道理的。“老头子”这个词,是对老年人的不尊重的称呼,不能拆开解释。如果照他这样解释,“老婆”就成了“老婆婆”,“舅妈”就成了“舅的妈”了,岂不可笑!
成语用来作评语
从前有个土财主,一心望子成龙,先后请了好几位老师教儿子读书。可是这个儿子又笨又懒,就是学不出来。有一次,儿子在老师的逼迫下,拚命写了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土财主欢喜得了不得,捧着文章到处请人鉴赏,请人评价。有个秀才看了文章之后,在上面写了两句评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秀才肯写评语,总是好事。土财主更高兴了,逢人就要拿出来看。
有一天,他家的穷亲戚来借钱,看了文章与评语,大为赞赏。土财主自己不通文理,不明白这两句评语的意思,就向这个穷亲戚请教。这个穷亲戚为了达到借钱的目的,不惜挖空心思来奉承一番。他说:“这两句评语下得好。上一句是黄鹂在鸣,有声也;黄鹂和翠柳相配,有色也;下一句是白鹭飞上青天,直上青云也。这是说公子的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将来高中之后,必须直上青云,你老人家就可以当老太爷了。”土财主大喜,就借了一大笔钱给他。
这件事传开了,写评语的秀才就受到朋友们的指责。
大家说:“这样的狗屁文章,你为什么给他下那么好的评语?难道你也得了他家的好处吗?”
秀才解释说:“各位!你们误会了!对这样的狗屁文章,我怎么会给他下好评语呢?我的评语是‘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有人就厦问他:“你的评语不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么?”
秀才说:“不错。你们想:两个黄鹂在柳树上叽叽喳喳,谁知道它们说些什么,这不正是‘不知所云’么!白鹭上了青天,只有越飞越远,这不正是说他的文章写得‘离题万里’么!”大家欣然同意。
同样的两句唐诗,穷亲戚与秀才两人从不同的目的出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选择不同的成语作为评语。结果是:一个把文章夸得天花乱坠,一个把文章贬得一文不值。实在是太巧了!看来,秀才说的是真心话,穷亲戚绝非诚意称赞,只不过是为了讨好,故意加以附会而已。
民贼
从前,有一位商人叫贾良臣。
此人讲究身份,他向家里人公布一条“法规”,不准任何人念“良臣”二字,因为这是他的避讳。谁要提及他的名,他就要加倍惩罚。
贾良臣有个最小的儿子叫小乖乖,人很机灵。他读书凡有“良臣”字样的都读成“爹爹”。每当这时,贾良臣都不住地点头称是,赞扬儿子聪明懂事。
有一天,贾良臣经商回来,他坐在椅子上,把小乖乖叫来:“儿子,爹爹有好长时间未听到你的读书声了,你把《孟子》这本书拿来,读给我听听。”
小儿子非常高兴,回书房把书拿来,站在爹爹跟前读起来。贾良臣高兴万分。小乖乖看到爹爹这样兴致勃勃,就越读越有劲。当他读到《孟子》中“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这一句时,就读成“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这下子,他的父亲笑容全没了。
小儿子长见识
从前,有个小孩,十多岁了还没出过门,见识短。父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领儿子去外面开眼界,长见识。
父子俩出得门来,路过一座小桥,只见桥下流水孱潺。儿子觉得很新鲜,指着桥下的流水问:“爹,那是啥?”
父亲告诉儿子说,那叫“细水长流”。
过了小桥,来到一个村庄的村口,见一条大黄狗正用两只前爪抱着一块骨头啃。
儿子问父亲:“爹,那是啥?”
父亲说:“这叫狗啃骨头。”
父子俩走出村庄,来到一片草滩上,见一头大牛跟一头小牛犊抵头。
儿子问:“这是干啥的?”
父亲告诉说:“这叫大牛欺小牛。”
这一外出,儿子见了好多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事,大开了眼界,长了不少见识。
父亲为儿子高兴,问儿子:“我告诉你的那些事你都记住了吗?”
儿子喜孜孜地回答说:“都记住了。”
这天中午,父亲领着儿子去一家饭馆里吃饭。父亲渴得要命,先要来一碗白开水喝。
儿子见父亲喝得猛,随口说了声:“要细水长流啊。”
父亲见儿子用了刚在路上学来的话,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可是,当父亲喝完水,要来一盘排骨啃吃时,儿子又说话了:“狗啃骨头!”
一句话出口,把来饭馆里吃饭的许多人都逗笑了。
父亲脸像块红布,只气得扇了儿子一个耳光。
挨了打的儿子不服气说:“达叫大牛欺小牛。”
姓侯的
一天,张三听说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最近迁居此地,便兴高采烈地去登门拜访。到了朋友家,听说朋友有事出门了,他正要告辞,只见女主人莞尔一笑,问道:
“先生贵姓?”
“姓张。”
“是弓长张,还是立早章?”
张三看到女主人如此彬彬有礼,自己也毕恭毕敬地答道:
“弓长张。”
张三回家后,对着妻子把这位女主人称赞了一番。他妻子却不以为然地说:
“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
过了几天,那位朋友来了,张三高兴地把朋友迎进门,他妻子赶忙上前问道:
“先生贵姓?”
“姓侯。”
张三妻心里一怔,感到茫然,便脱口而出:
“您是公猴(侯)还是母猴(侯)?”
傻子学官话
从前有个傻子,他老婆要他拜师学官话(即普通话)。傻子找到一位老师,学了三句话(独语句),一句是“我”。一句是“玩”。一句是“很好!”这傻子学会这三句官话便回家了。
他回到家门前,“笃,笃,笃”敲了三下门,老婆应声而问:“谁?”
傻子用官话答道:“我。”
他老婆又问:“你上哪儿去了?”
傻子又用官话答道:“玩。”
他老婆高兴极了,便说:“饿了吧,我煮饭给你吃。”
傻子还是用官话答道:“很好!”
从此,傻子会说官话的消息传遍了乡村各地。
不久,傻子的村子里有个人被打死了,县官来询查,要找个懂官话的人来了解案情,于是,这位懂官话的傻子被推荐出来了。
县官问:“人是谁打死的呀?”
傻子用官话答道:“我。”
县官问:“你是怎么打死人的?”
傻子又用官话回答:“玩。”
县官生气了,说:“抓你坐牢!”
傻子应道:“很好!”
爱奉承的大嫂
有位大嫂爱奉承,谁不夸奖她几句,问她要口水喝都难。
一天,有个卖罐子的打从村里过,天热口渴,向胖大嫂讨水喝,想起她是位爱听好话的人,于是开口说道:“嫂子像十七、十八、二十五犹如坛中水豆腐,三月的萝卜有水色,叶里梅花真看得。”胖大嫂见这样赞她年轻、美貌,喜得心花怒放,又是泡茶,又是递烟,外加了二个荷包蛋。
卖罐的走后,她丈夫回来问她为何这样高兴。大嫂把别人夸奖的话讲了一遍。
丈夫听后,叹口气说:“人家那是讽刺你的。他说的:十七、十八、二十五加起来是六十,说你老了。坛中水豆腐是霉了的,三月萝卜筋多,只能作种了。叶里梅花成了梅子,一副酸相。”
大嫂一听,惭愧得很,始知爱奉承不好。
你罚不了我的款
19世纪英国着名的小说家狄更斯是个很会说话的人。从下面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他说话是多么有风趣。
有一次,狄更斯正在河边钓鱼,一个陌生人走过来和他打招呼:“你好!钓到了鱼没有?”
狄更斯说:“今天真倒霉,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到了15条大鱼。”
陌生人说:“哦!那很好。你知道我是什么人吗?”
狄更斯摇摇头说:“不知道。”
陌生人说:“那么就让我来告诉你,我是一个检查员,专门检查私自钓鱼的事情。这一段河上禁止钓鱼的。谁要私自钓鱼,就得罚款。你昨天钓了15条鱼,请交罚款。”他一边说一边掏出一本收据来,就要填上罚款的数字。
狄更斯不慌不忙地说:“你知道我是什么人吗?”
陌生人摇摇头说:“不知道。”
狄更斯说:“那么就让我来告诉你,我是小说家狄更斯。你罚不了我的款,我说昨天钓了15条大鱼完全是虚构的故事。你以检查私自钓鱼为职业,我却以虚构故事为职业。”
请客
从前,有个姓孙的秀才,爱占小便宜。他在大街上碰见了姜、黄、秦三位老朋友。久别重逢,分外喜悦,四人决定到酒馆里共进午餐。
可是由谁来请客呢?原来这四个人都爱占小便宜。这时,孙秀才提出一个建议,他说:“我们四人在酒席上用自己的姓做句子的开头,各说一句俗话,谁能与小菜或盆数对上,谁先下筷。说出来对不上的就付钱。”大家齐声赞同。
菜上来了,是七菜一汤。孙秀才想:凭自己的才学,一定能美美地白吃一顿。让他们先出吧,料定他们出不了好句。于是他说:“还是你们各位先说吧。哪一位先说?”
“我先来吧。”这时,姓姜的清了清喉咙,首先开口:“我姓姜,姜太公钓鱼。”说完,用筷子挟起一条全鱼往自己桌前一放。众人没有什么可说。
接着,姓黄的说:“我姓黄,黄鼠狼拖鸡。”说完,把一盆全鸡端到自己的身边。
孙秀才和姓秦的一看,桌上只剩下羹羹汤汤了。孙秀才想:我不再出对句,看样子要没吃的了。但他一时又出不了好句。
这时,姓秦的说了:“我姓秦,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剩下的六个菜全部揽到自己身边。
孙秀才看到这情景,惊得发呆,他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胸中像被什么东西刺过一样难受。心里想:你们这么厉害,我也不让你们愉快。他皱了皱眉头谠:“我姓孙,孙悟空大闹天宫。”话未落音,就站起来一下掀翻桌面。
四个铜钱
从前有盟兄弟三人,都是出奇的吝啬鬼。
有一天,他们正在大街上闲遛,碰巧地上不知谁丢了四个铜钱,被三个人同时看见。大哥不爱说话,只用手一指;二哥嘴快,连忙说:“钱!”老三手快,弯腰拾了起来。这四个铜钱,每人一个还剩下一个。这一个怎么分呢?大哥说:“我先看见的,应该给我!”二哥说:“我先说的,应该给我!”老三说:“我拾起来的,应该归我!”三个人你争我夺相持不下。最后大哥说:“咱们每人作一首诗,说说自己的身世,看看谁最穷,这个铜钱就给谁!”小哥俩说:“好!”于是大哥首先诵道:“身住房半间,一半露着天,盖着麻袋睡,枕着一块砖。”二哥接着说:“自幼没有屋,睡觉靠大路,铺着席头睡,盖着一身骨。”老三最后说道:“活了二十冬,过了十九春,渴了饮露水,饿了喝西风。”
三人作完了诗,你说你最穷,我说我最穷,争来争去还是没有结果。二哥说:“咱们到官府里去评评理吧!”于是三人向衙门走去。
一进衙门,大哥抢着击鼓,二哥争着鸣钟,老三大声喊冤。县官一听立刻升堂,问明三个人拾钱和作诗的经过以后,一拍惊堂木,说:“把钱拿过来!”三人只好把这四个铜钱递到县官手里。县官见钱眼开,也作了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