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8200000082

第82章 明(3)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祝允明,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文征明,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徐祯卿,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苏州,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称誉后世。

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又称“金陵八艳”。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讲述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名人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中国明代开国皇帝,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朱元璋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入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微贱的皇帝。公元1352年率众投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统一全国后,朱元璋采取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改革中央的地方的行政机构:废除丞相制,设立六部,直接由皇帝负责;调整军事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加强法制,加强了君权的统治。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卒,葬于南京孝陵。

刘伯温

刘伯温(1311—1375),名刘基,字伯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人称刘青田、刘诚意,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自幼聪颖,“读书能七行俱下”,学识渊博,“通古今之变”,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公元1306年,刘基向朱元璋呈时务十八策,受到朱元璋礼遇。从此参与军机,成了朱元璋开创明王朝的主要谋士。他为朱元璋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后取张士诚的征讨战略,为朱元璋所采纳。“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浙江浦江县(今金华市)人。他家境贫寒,一生刻苦学习。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主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牵涉胡惟庸案,谪全家至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还开创了明朝私家藏书的风气。

李善长

李善长(1314—1390)是明朝开国功臣。元至正十四年(1354),李善长投靠朱元璋,劝其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此言论甚得朱元璋欢心,备受信用,此后李善长成为朱元璋重要膀臂。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在李善长的辅佐下,将吏帖服,居民安堵。吴元年(1367),李善长论功被封为宣国公,任左相国,居百官之首。李善长与刘基共裁定明初制度,监修《元史》。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貌奇体伟,刚毅果敢,勇力过人,猿臂善射。公元1355年,常遇春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破集庆,每战必先,屡立战功。1363年,在潘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1367年,以副将军身份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攻克大都,灭亡元朝。常遇春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人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

徐达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徐达出身农家,少有大志。公元1353年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远,元璋军渡江,下集庆,徐达皆为军锋。繣阳湖大战,身先士卒,败陈友谅前锋。1367年统军征吴,破平江,擒张士诚。后领副将常遇春率步骑25万北伐,平山东,破潼关,转战千里,克元大都,灭亡元朝。奉命镇守北平,徙民实边,大兴屯田。他善抚军,严号令,克大都而不骄,扫西北而不倦,镇边关而不怠,士卒皆乐为用,长年在外征守,有“谋勇绝伦”之誉,堪称将中良玉。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徐达病逝后,被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

胡惟庸

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成为朱元璋开国功臣之一。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中书省参知政事、右丞相、丞相。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忘乎所以。他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贪污受贿,独断专行,广结党羽,迫害异己。还勾结蒙古、日本蓄意谋反,事发后被杀,受其牵连人士不计其数。胡惟庸死后,朱元璋遂罢丞相,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如此做法集中了皇帝的权利,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后代史学家都怀疑胡惟庸是否确实谋反。

大脚马皇后

大脚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史载她“有智鉴,好书史”。马氏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为义女,后来嫁给朱元璋。在朱元璋被关押的日子,马氏曾以热饼揣在怀里送去,以至烫伤了胸脯。在朱元璋东征西站的年代,马氏与他患难与共,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在人心慌乱的石刻,马氏“尽发宫中金帛犒士”稳定军心,对朱元璋最后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朱元璋称帝后,尽管性情暴烈残忍,却也一直尊重和感激她,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朱元璋常将马皇后的贤德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她们的确可以先后媲美。为了保证朱氏江山的稳定,朱元璋经常找藉口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的婉言规劝使更多的忠臣免于不幸。马皇后还自奉节俭,旧衣服也破了也不忍丢弃,还教导妃嫔不忘蚕桑的艰难。遇到荒年灾月,马皇后带领宫人吃粗劣菜饭,减轻国家粮食压力。临死的时候,马皇后还嘱托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

忠义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是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朱元璋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朱允炆即位后,是为建文帝。1399年,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后夺得皇位,这就是明成祖。朱棣令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刚直不屈,坚决不从,被灭十族(九族加门生共十族),开中国历史连坐之最。孝儒死后,其义子及门人收其残骸,投于井中,此井后被称作“义井”。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十三年(1380)就藩北平,多次奉命率师北征,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疏通京杭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组织学者编撰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但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总之,明成祖功大于过,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永乐二十二年(1424)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郑和(约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或三宝,云南省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这一切都是空前绝后的壮举,郑和也因此成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在返航的途中,病死在古里国(即今印度卡里卡特),归葬南京牛首山。

于谦

于谦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进士出身,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叛乱,历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于谦为官正直廉洁,为百姓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正统十四年,瓦剌大举进犯明朝北边,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政,英宗被俘。于谦被监国任命为兵部尚书,全权管理京师的防御工作。随后,于谦拥景泰帝即位。瓦剌挟持英宗进攻京师,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瓦剌无计可施,释放英宗。英宗被于谦等人迎回南宫,奉为太上皇。英宗复辟后,于谦以“谋逆罪”被杀。

青词宰相严嵩

青词是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以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因此得名。明代嘉靖帝好青词,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而得到重用,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严嵩是写青词最大的赢家。严嵩进士出身,擅察颜观色、曲意逢迎,对皇上一味诌媚,窃权夺利,诛杀异己。嘉靖皇帝忙于修仙活动,严嵩就以儿子严世藩和义子赵文华为爪牙,拉拢锦衣卫都指挥陆炳,操纵朝政十多年,权倾朝野,收礼纳贿,为所欲为,弄得明朝政治极为黑暗,边防松弛不堪。这样一个首辅必定基础不稳,严嵩的仕途生涯与皇帝的喜好紧密相连。老年的严嵩所写的青词再也不能如皇帝心意,加之严嵩父子恶名在外,嘉靖帝终于废掉了严嵩的首辅之位,削籍为民,家产尽抄,儿子被斩杀。严嵩晚年过着凄凉的生活。

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能与王安石相提并论的改革家。他为相十年,循序渐进推进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就,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明王朝代到嘉庆年间已经百病丛生,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面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朝政一团乌烟瘴气。至神宗即位,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成为明代重新焕发生机的灵丹妙药。张居正在改革期间结下不少仇家,虽然死后被神宗追赠为上柱国,其后代仍遭到守旧官僚的攻讦,子孙被发配充军,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8),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戚继光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公元1555年,淅江地区倭患严重。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戚继光提出了“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组建“戚家军”。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改造了队列体制,创造了“鸳鸯”阵法,使长短兵器配合作战,用火器、弓箭掩护,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胁力;血战合州城、设伏上峰岭、千里援福建、夜袭仙游,短短数年,便将东南的倭贼消灭殆尽。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受到排挤,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总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谢职归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和《止止堂集》等。

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父亲经营利氏药房,是当地的名门。利玛窦十六岁到罗马学习,1571年加入了耶稣会。1572年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神学、天算,他还学会了拉丁文、希腊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受到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研究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作《几何原本》、《天学实义》和《利玛窦中国札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610年在北京去世后,神宗以陪臣礼葬利玛窦于阜城门外。

魏忠贤

魏忠贤(1568—1627),明末宦官,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原名李进忠,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而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泰昌元年(1620),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复姓魏,赐名忠贤,后又提督东厂。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专擅朝政,残杀百姓,镇压东林党人,陷害朝中正直大臣。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魏忠贤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袁崇焕

同类推荐
  • 九州梦中曲

    九州梦中曲

    中二的实习女警察在一起盗墓案件中无意获得“天驱”武士所佩戴的青铜扳指。机缘巧合下穿越回适逢天下动荡的九州芸朝北陆,醒来时自己已然化身为盗墓案件里的一名眼镜男。广袤无垠的北陆草原随是英雄纵情驰骋的疆场,危险也随之而来。代表着血与铁的八部之争还有繁华壮丽的东陆帝国,神又悄无声息的布下了棋局,兵刃碰撞出的火花将再次洒满整个九州大地。
  • 青空战季

    青空战季

    帝国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同样,云庭也不是一天毁灭。伴随着数千年来不断喷发的火山,瑰丽的岩浆岩、温泉以及肥沃的土壤,为城市带来了富饶与无比繁荣,可是,为什么说云庭从建造的开始就决定了最终的命运?后世之人总是试图寻找答案。风云诡谲的遗忘之海上,那座神秘莫测的修罗岛,是否早已埋下动荡的预兆?也许,只有在翻滚的火山岩浆冷却后,大地才会最终露出那一条条,疤痕似的焦土。
  • 芙蓉帖

    芙蓉帖

    凛冽寒风,一个异世灵魂,一具残缺躯壳,自苍茫雪原而来。兰若本想着了却执念之后,并找个闲逸地方了此残生。不想天下动荡,为他自己也好,为身边人也罢,他终究逃不过,他有太多需要守护的东西。当从老爹手里接过家长的位子,接触了老爹留给他的种种,兰若知道自己已经陷入太深,抽身已不可能。浮浮沉沉,兰若才发现,原来他不是个纯粹的商人,他也做不了平常人。奸商?杀手头子?权臣?枭雄?姑且随别人说吧。当然兰若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兰若!
  • 唐宋八大家(第十卷)

    唐宋八大家(第十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魔门世家

    魔门世家

    魔门妖女当老婆,富家千金是老板。秦寿大人左青龙,右白虎,狂犬身前溜,老牛在腰间,横行古代无敌,人挡面前不杀人,佛挡面前不杀佛,那是相当的装逼。【风格】:轻松、趣味、温馨、装逼,一点点纠葛。【温馨提示】:已完本VIP作品《香国竞艳》一部,书号86313,全文二百六十余万字。品质保证,放心收藏!【特别提示】:本书已完结,新书7月23日上传,敬请期待!
热门推荐
  • 爱情背后的真相一世一爱

    爱情背后的真相一世一爱

    林欣乔本以为自己,会一辈子默默的活下去,她仍然会爱着对自己不闻不问,却对二叔的女儿林欣妍呵护备至的父亲。可是上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她的样子和她不曾见过的母亲莫欣欣,简直一模一样。父亲林慧武,二叔林慧文,还有大学校长杜墨轩看到她的反应,触动了林欣乔的敏感神经。聪明美丽的她,决定解开压抑在自己内心多年的疑惑,她的母亲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母亲的名字,母亲的样子,有关母亲的一切,她都想知道。可是当真相一步一步揭晓的时候,林欣乔的身世之谜也渐渐浮出水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她曾经深爱却伤害她最深的父亲,刻骨铭心的爱情碰上血浓于水的亲情,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必须做出选择。她不想伤害任何人,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可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真相背后还有真相,爱情也不会停在原点,她该如何坚强的走下去。
  • 吻上妖娆诅咒

    吻上妖娆诅咒

    苏净在一场印度旅行中意外获得了一块瑰丽花牌。绿色曼陀罗的图案充满了诡异的气息,就像一只幽灵的眼睛,静静的窥探了那些被掩盖的秘密……
  • 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茁壮成长的智慧

    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茁壮成长的智慧

    本书内容包括:举止文明、有自立能力、不畏惧困难、有谦卑的品行、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动脑筋、热爱劳动等。
  • 仙绿奇踪

    仙绿奇踪

    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把木秀山上的一切都烧为灰烬,从此林峰县奇怪事接连不断的发生。两位法师世家的少年,手持宝刀的锋芒,划破黑夜的天空。身怀绝技,捍卫家园的边境。坚定信念,点亮林峰前进的道路……
  • 溺爱成婚:首席的追妻令

    溺爱成婚:首席的追妻令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女人跟老公搞在了一起,不仅每天给她下避孕药,还怀了老公的孩子。她不忿,却不想被老公一巴掌打晕,在医院里昏睡了三个月。三个月后醒来,一切翻天覆地,她从天堂,坠入了地狱。为了惩罚那对狗男女,她不惜和整个京城最有权势的男人做交易,闯入另一个地狱。那晚,她从枕头下摸出他的手枪,抵在他的胸膛,“一年的同居期限到了,你可以放过我了吧?”男人扬唇,笑颜魅惑地在她耳边呵气如兰,“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还走得掉吗?”
  • 快穿之契约者的愿望

    快穿之契约者的愿望

    与翎契约,翎会替你完成愿望。契约内容却是魂力,没有了魂力,就会魂飞魄散,没有来生,你愿意吗?“愿意”“契约,成立。”
  • 我的极品美女们

    我的极品美女们

    给女总裁假装男友?!女总裁被父母逼婚,竟然身为保安的陆远假装临时男友,没想到假戏真做!为了让父母相信,女总裁竟然和他睡一个房间!夜晚,睡在地铺上的陆远感觉一个柔软的身体钻进自己的被窝……
  • 若不相欠,怎会相见

    若不相欠,怎会相见

    一场美丽的误会让他碰见了她,而她从此就赖上了他。他们的相遇却不仅仅是以为那场误会而是从那场车祸开始。
  • 谈谈唐伯虎的爸爸

    谈谈唐伯虎的爸爸

    我认为自己写的是一部考证体小说,有可能开创了一种新的流派……
  • 我热爱的一切

    我热爱的一切

    徐文海,曾在《清明》《警探》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散文获过省、市级奖若干次。这本《我热爱的一切》收录的就是他的49篇散文作品,包括:《一个人这样地面对世界》、《致我忧伤孤独的朋友》、《夜来风雨声》、《与生活讲和》、《那些叫做“知青”的人》、《黑夜深处的声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