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8200000080

第80章 明(1)

事件

1386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是为明太祖。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朱元璋废中书省,废除丞相制,以殿阁大学士为机要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朝政。从此,国家的政治、军事、司法大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封建中央集权达到了极高水平,这为后来的清朝继承。通过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明初的社会经济恢复很快,达到历史新高。明成祖永乐时期,明朝社会达到鼎盛,经济发展,民族关系融洽,郑和的七下西洋也加强了中外交流,明朝的政令也达到外兴安岭内外、天山南北和西藏地区。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加剧,吏治败坏,农民负担剧增。1644年,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和女真族的夹击中灭亡,末代皇帝崇祯帝吊死在北京煤山。

北元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开始北伐,次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的统治结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但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并没有和王族、军队向明朝归降,而是退回了蒙古高原,在那里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政权一直与明朝政权并存,1635年归于清王朝。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刚得天下时,十分重用文人,激起武将们的不服,他们便进言挑拨朱元璋与文臣的关系。武将们讲起朱元璋死对头张士诚的名字,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文人们为他取官名为士诚,朱元璋说这个名字不错啊,武将们却说,这是文人在戏弄张九四,因《孟子》中说道“士,诚小人也”,所以,文人根本就不可靠。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很担心自己也被文人戏弄,此后就很注意朝臣在言语和语句方面的字眼。比如朱元璋早年做过和尚,就看群臣的表笺上是否有“光”、“秃”、“僧”及与这些字相近的字眼,一旦发现,格杀勿论。朱元璋心里没底,但他总怕文字背后暗藏着的挖苦、挪揄和讥讽。即使没这回事,他也严惩,后来甚至发现文章中有词语用得不妥也予以打击,以免被人认为自己没文化好欺负;如真有错杀的,就权当是警告活着的文人,这也是一种震慑。朱元璋的文字狱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胡蓝之狱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合称。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和凉国公蓝玉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官位步步高升,直至百官之首的丞相。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收集军马,以图谋反;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籍。他所做的一切越轨事件都引起了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先是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利,洪武十三年正月(1380),有官员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涂节、陈宁等处死。胡惟庸死后,其谋反“罪状”陆续被揭发,为肃清“逆党”,朱元璋在十年间,株连杀戮者达3万多人,并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

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政治案件。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内弟,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洪武二十年(1387)拜大将军,屯蓟州,次年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引起朱元璋不满。洪武二十六年,借锦衣卫指挥官告发之由,朱元璋族诛蓝玉,并株连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2万人。胡蓝两案发生后,明朝开国元功宿将已屠戮殆尽,进一步巩固了朱元璋的地位。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是明太祖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朱元璋建明后,实行了分藩藩王制度,将儿孙25人都分封在北疆和战略要地。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死,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诸藩王骄横跋扈,加上拥有兵权,使建文帝感到不安。他决定从力量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藩。当时燕王朱棣拥兵10万,力量最大。他首先将周王朱炆(朱棣的同母弟)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炆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建文元年(1399),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北平,号“靖难军”。战争历时四年,朱棣得胜,占领南京,即皇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迁都北京

北京在辽和金代都做过都城,虽然在元末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但是到了明朝,北京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却更突出了。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称帝后,将曾镇守过二十多年的北平改为北京,多次命令将江苏、浙江、山西等九省大批富足的居民迁到北京。1416年,明成祖命令文武大臣讨论营建北京城的方案。第二年,任命泰宁侯陈为营建北京的总指挥,前后从全国各地招来20多万工匠,上百万的民夫及大量士兵开始营建。1420年,北京宫殿基本竣工,次年正月,明朝迁都北京。今天的天安门就是当时建造的。

明成祖远征漠北

元亡后,元贵族逃往漠北,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建立北元。明初,北元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他们之间经常互相残杀,并不时侵扰明朝边疆。明太祖及明成祖对蒙古贵族势力始终采取努力通好,积极防御的政策。蒙古鞑靼族势力较大,对明朝态度不友好,并于1409年斩杀明朝使臣郭骥。明成祖朱棣决心征讨鞑靼。从1410年至1424年,明成祖五次率军亲征,终于降伏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以蒙古贵族向明朝进贡、明朝赏赐及封王结束。明成祖五次亲征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无力,但有效地打击了蒙古贵族势力的侵扰破坏,保障了明朝边境的安宁,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地位。

郑和下西洋

郑和率领明朝船队历时30年、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阿拉伯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古代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大明的国威(也有说法是为了寻找海外的建文帝),招引世界各国前来朝贡,同时也进行商品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同“西洋”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建文帝下落之谜

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侄子建文帝的朝廷,4年后顺利攻入南京,然而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说建文帝并没有被大火烧死,而是通过密道逃走。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明成祖朱棣对此总是不放心,据说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民间传言中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称文帝为鼻祖,后来建文帝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也有人认为,建文帝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在此病亡。最近又有报道说,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这是建文帝十五世孙提供的消息。种种说法都似乎有道理,建文帝的下落也就成了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

郑和下西洋之谜

轰轰烈烈的郑和下西洋运动在明成祖去世后就被宣告停止。此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文献多数被毁,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成为历史上的谜团。寻找建文帝说。建文帝兵败城亡后并没有被烧死,而是通过密道逃出京城,几经辗转到南阳,郑和下西洋就是带着明成祖的使命寻找建文帝行踪。耀威异域说。郑和出使西洋是奉皇帝之命扬我国威,展示大明国风,送给南阳诸国的丝绸珍宝就说明了这一点。迎取佛牙说。明成祖的重要谋士姚广孝随郑和一起下西洋,足以说明船队执行的是一项极为重要却又万分保密的使命。史载佛牙迎回以后,朱棣专门派人“于皇城内庄严檀金刚宝座贮之”。招藩来贡说。郑和七次下西洋赢得政治外交上的极大胜利,明朝此后在南洋、西亚地区盛名远播。至于哪种说法是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原因,后人都无法得知。能了解到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开启了中国航海的黄金时代,之后又自动结束了这一灿烂的海上航行。

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1425—1435),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局面。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兴修水利,开仓济贫,惩治贪官。再加上社会矛盾缓和,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百姓生活得以安定,生产进一步发展。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

戚继光抗倭

14世纪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严重,在战争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因日本古称倭奴国,中国历史就将这些海盗称为倭寇。从明初开始,倭寇就不断骚扰中国沿海地区。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倭寇到处剽掠,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初设立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嘉靖年间,倭寇活动又猖獗起来。他们与中国海盗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长期侵扰。明朝在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指挥下,在龙山大败倭寇,之后扫平浙东地区的倭患,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相继平息福建倭患、广东倭寇,彻底解除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戚继光称为抗击倭寇的著名民族英雄。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兵1万到达台湾,当时称为夷洲。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隋大业六年(610),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至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12世纪中期,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还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明代以后开始称作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中国台湾,台湾人民不断发动起义,反抗荷兰殖民者的统治。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数万将士开始收复台湾的战争。经过8个多月的战斗,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病死,其子郑经便接替他来治理台湾。到郑克爽时期,康熙出兵从郑氏家族中夺取台湾。此后清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属于福建省。

土木堡之战

明朝正统年间,瓦部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势力日强,不断出兵南扰。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乘明朝宦官王振专权、防务废弛之际,以明臣刁难其贡使为由,分兵四路进攻大同、宣府等要地。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率军号称50万仓促亲征,战事不利,在退至四面环山的土木堡时,粮尽水绝,人困马乏,瓦军当夜包围明军。也先乘明军混乱,令精骑冲杀。明京军指挥失灵,全军溃败,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明军伤亡重大,加之明英宗被俘,瓦剌大举入侵中原,北京城岌岌可危,于谦的京师保卫战开始。

京师保卫战

“土木之变”后,明朝文武百官无不受震惊,翰林院侍讲徐珵主张迁都南逃,兵部侍郎的于谦坚决反对。他主张确立新君主持朝政,以安人心,并迅速调集各地勤王兵入援京师共同保卫京师的安全。于谦的主张得到皇太后及大多数朝臣的赞同和支持。明景帝即位,于谦将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运粮军,全部调进北京,京城戒严。瓦刺本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京师旦夕可破,不料却在于谦部署严密的京师保卫战中大败。瓦刺军最终退出塞外,京师保卫战胜利。京师保卫战后,瓦刺无条件将英宗送回北京,恢复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南宫复辟

景泰八年(1457),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攻破南宫门,拥明英宗朱祁镇升奉天殿复位的政变,又名夺门之变。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是为景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1450年,英宗被释回京后,居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病危。将领石亨、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等在英宗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二月,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于西内。

弘治中兴

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宪宗去世,太子朱佑樘于九月即位。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

大礼仪之争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死,因武宗膝下无子,传位给堂弟长子朱厚熜。当时,14岁的朱厚熜已袭藩王位两年,性格成熟冷静,但非常执拗。朱厚熜不仅拒绝太子身份,以奉迎皇帝之礼才肯入京,还要追认自己的生父为皇帝。朝官为此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嘉靖应过继给孝宗做儿子,尊生父为皇叔父;另一派则支持嘉靖,尊孝宗为皇伯父。经过三年多的争斗,嘉靖以高压手段将反对派全部逐出朝廷,生父被追认为“大明恭睿献皇帝”,生母蒋氏也被封为“章圣皇太后”。史称“大礼仪之争”。

刘瑾专权

明朝宦官以专权而臭名昭著,最出名的是号称“立皇帝”的刘瑾。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太子信任。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大权在握的刘瑾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他当权的五年期间,排斥异已,残害忠良,疯狂敛财,富可敌国。但他最终落得个凌迟处死、千刀万剐的下场。

张居正改革

明代中期,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严重,社会矛盾加剧,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为了挽救政治危机,明神宗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张居正从整顿吏治着手,罢免顽固派官吏,擢选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创制官员“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吏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整顿邮传和铨政。在经济方面,创制影响巨大的“一条鞭法”;督修黄河使黄河中下游“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达北京。在军事方面,张居正任用戚继光等加强边防,与鞑靼俺达汗之间和平相处,进行茶马市贸易。张居正改革对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发挥了一定作用,也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张居正死后,反对派反攻倒算,改革成果毁于一旦。

东林党狱

同类推荐
  • 超时代王朝

    超时代王朝

    青年科学家狂人王铮,在寻找平行空间的实验中,莫名其妙来到另一个国度。无意中救下两个姑娘,从此和她们结伴混江湖,也因此卷入纷争的洪流,经历武林的生息抉择。看他如何用独特的人生态度,聪明才智和那些古怪的科学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超时代王朝,去谱写一段段壮丽的传奇。
  • 梦里奇缘

    梦里奇缘

    失恋学霸王子轩为情所困,因祸入梦,梦中他穿越时空来到唐朝,这里即将铸就一位千古奇侠保家卫国、平定天下的不朽传奇......同样是穿越,不同是精彩;同样是梦境,不同是玄幻;同样是缘分,不同是奇缘;同样是英雄,不同是奇侠。读者群号:127893164
  • 新洋务运动

    新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发展机会与世界接轨并成为强国的机遇,但却因为两场战争的失败使它彻底失败。主角不经意穿越回去,本想混吃,混喝,等死。结果却是造化弄人………对中国近代史有兴趣的大家就随便看看吧,史实与架空都有,合理YY。
  • 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蔡元培、居里夫人、德彪西、西贝柳斯、托斯卡尼尼、达芬奇、德拉克洛瓦、莫奈、黑格尔、密茨凯维奇、大仲马、乔治·桑、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凡尔纳……《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将带领读者认识25位已故世界文化名人,并参观他们的故居,以便帮助读者熟悉了解他们的生平及思想艺术。《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由胡志翔编写。
  • 战国志

    战国志

    本书分为战国云诡、超级流星、二日奇观、群雄并峙、异军突起、雷霆万击、战略转型、熬战中原和扫灭六国九章。其主要内容包括:造反有理智果慧眼识智伯赵简子二试赵无恤晋阳之战之遗响等。
热门推荐
  • 心痕仙曲

    心痕仙曲

    我害怕的当我老去的时候一个人坐在黄昏的长椅上夕阳斜照在我苍老的面庞落叶飘荡忽然我发现原来我的人生没什么值得回忆的地方
  • 九方帝尊

    九方帝尊

    落败的长生天,落魄的小乞丐,凭借着本能守护在这天地门户之中,一日醒来,天地为之变色。:”我发誓,这长生天,定再回长生之资“徐鼎望着这落魄的土地,目呲欲裂
  • Our Androcentric Culture

    Our Androcentric Cul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师生:芳华落

    师生:芳华落

    师生。灵异。短篇。漫天飞萤,她看着他。可望而不可即。
  • 先婚后爱,财阀的契约新娘

    先婚后爱,财阀的契约新娘

    为了两大家族企业的合作发展,云乃顺从命运的安排,在一片嘲弄声中嫁给了裴家大少爷。新婚大典,就遭到了丈夫的侮辱和婆家的白眼,让她彻底颜面扫地。他是国内首屈一指庞大家族企业的继承人,身名显赫,坐拥一切的他,却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在被逼无奈之下娶了朴家过继的女儿为妻。她是有着丰富经验,年轻漂亮的女法医。性格刁钻,爱慕虚荣是外界对她的总评,心狠手辣,歹毒阴损是对她的总括,传言,幼年,为了能进入朴家,她不惜亲手谋杀了妹妹,才有了如今朴家大小姐的身份。对于云乃,用一种鄙夷的态度,尽情戏弄。却不成想换来的是她的冷漠和无视。
  • 左耳边宁静,右耳边喧闹

    左耳边宁静,右耳边喧闹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情况?独自坐在生于城市边缘的大山上,将左耳对向山林,右耳对向城市。风迎面吹来,碰到你的身体就分流向两侧,一半轻触着宁静,一半冲荡着喧闹。你是否有过这样左耳宁静,右耳喧闹的时候?左耳边宁静,右耳边喧闹讲述的就是这个。我想用宁静与喧闹两种笔调,将15岁的男孩亦铭的左耳边宁静,右耳边喧闹构架出来。也许你觉得如果一个人一半喧闹,一半宁静,那他一定是疯了。也许你的“觉得”就是正确的。(读者交流群:286974611)
  • 邪帝的浅月小萌妃

    邪帝的浅月小萌妃

    她本是一个孤儿,却被一对夫妻领养,拿来试药,被蛇蝎美人的姐姐欺辱,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如果没慕婆婆,她早就死了,可她在杀了那对夫妻后穿越了······咳咳,穿越后,被一名美男相救,美男混成了混成啦自个的哥哥,一天,美男哥哥说:“月儿,我救你一命,你是否需要以身相许呢?”白浅月:“给我滚!”美男哥哥:“好,我们一起在床上滚吧。”说完将白浅月将其扑倒吃掉......
  • 女巫友

    女巫友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绝色美男快快来

    绝色美男快快来

    喂!那个女人...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啊呀我去,这个声音怎么那么欠揍呢!改不会因为姐姐我太漂亮了有人给我搭讪呢?”当我回头,我擦确定这不是妖孽,帅爆了有木有*^O^*相信今生前世嘛?你我的再次相遇注定不会平凡……
  • 热门家常百味

    热门家常百味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肉菜类、水产类、蔬菜类等。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