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1200000043

第43章 强干弱枝:宋朝崛起与中兴(2)

五代时期,连年战乱,田地荒芜比较严重。为了刺激农民垦荒,宋太祖下令,凡是新垦土地一律不征税,凡是垦荒成绩突出的州县官吏给予奖励,管辖区内田畴荒芜面积超过一定亩数的,要给予处罚。

桑、枣、榆等树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桑对蚕丝业的发展关系重大,枣、榆可帮助人们度过凶荒之年。因此,宋太祖明令严禁砍伐:凡剥三工以上,为首者处死,从犯流三千里,不满三工,为首者减死配役,从犯徙三年(毁树长度共达412尺,即为一工)。可见政府对滥伐树木者惩治之严。

除此之外,太祖还鼓励农民种植桑枣,曾发布种树令:每县将农民定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100棵,第二等种80棵,依次递减。如果是种植桑枣,只要达到半数,即可完成任务。由于鼓励种植桑树,使蚕丝业发展较快。北宋时的纺织业中仍以丝织业最为发达,工艺水平也达到相当的高度,如定州刻丝用各色丝线,织出鲜艳美丽的花草鸟兽,堪称丝织珍品。

在宋初实行的农业政策中,水利建设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水利除了灌溉、运输之外,对于防止洪害、稳定社会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出于使皇权长治久安的需要,宋太祖对有关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黄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水患,五代时期,黄河多次决堤、改道,淹没村庄农田无数,宋初也不断有水灾出现。太祖在公元962年,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公元965年太祖赵匡胤诏曰:“沿黄、汴河州县长吏,每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为黄河堤坝例修期,宋太祖下令严格巡察,防患于未然。因此,素以黄害着称的黄河在太祖在位的17年中,只有十几次溃决的记载,并且都没出现严重的灾害。除了黄河之外,宋太祖对运河、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这对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商业经济的流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振儒学,文化统治

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除了需要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之外,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孝文帝的倡导佛教、唐玄宗的尊崇“老子之术”……无一不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先代的统治经验,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统治百姓。

宋太祖的思想统治策略是重振儒学,恢复纲常名教。五代时期天下混乱,君臣之道破废,父子之道不讲。因此,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宋太祖又开始极力提倡儒学,用等级名分的封建纲常来统治臣民。他命人在国子监和祠宇内,修饰“先贤十哲”,绘画“先贤”、“先儒”肖像,让学子后人顶礼膜拜,他还亲自为孔子、颜回做像赞。他教育武将要克服骄悍之气,学会以文雅治天下。同时,由于佛教可以使百姓忍受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以求死后进入“极乐世界”享受幸福,宋太祖一改周世宗反佛的政策,开始提倡佛教。他亲自到京城中的佛寺,如大相国寺、开宝寺中礼佛,以示尊崇。于是,天下信佛者日渐繁盛,僧尼人数大大增多。

在集中权力、加强统治的同时,北宋政府意识到文化统治的重要性,开始改进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规定殿试不再有淘汰制度,只要参加过殿试,每个人都可以有做官的机会,并称他们为“天子门生”。同时,赵匡胤还着力改变朝廷中重武轻文的风气,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沿用老学名儒,以劝励教化。

随着对文臣的重用,统治集团内部的那种“文弱武强”的畸形关系得到了调整。原来那些骄横跋扈的武将们不但见了宰相都恭恭敬敬,而且自己也一板一眼地开始读起书来。这样,中央与地方、君主与臣下的关系得以调整,地方行政、财政和军事得以向中央集中,逐步形成了君主集权制的形势。开科取士、重文用武、广罗人才等政策的实施,使北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科举取士,保任纳才

北宋用人、选官承袭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但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加以改革和发展。宋太祖赵匡胤指出,以前的科举,因世家操纵而堵塞了“孤寒之路”,选拔的贵族子弟只懂得饮酒弹琵琶,而不知民间疾苦。因此他规定不许靠继承而当官的人直接做州县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时的门阀势力。

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赵匡胤还在改革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殿试制和保任制。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开始举行殿试。当时在进士第考试过后不久,落第举子徐士廉等人,发现考官李昉录取考生时营私舞弊,取舍不当,便猛敲登闻鼓上告皇帝。于是,赵匡胤便亲自在讲武殿命题重试。从此以后,殿试即为定制。每届进士考试后,赵匡胤都要亲自进行殿试。这样,经过皇帝录取的进士,便都成为“天子门生”,改变了“自唐以来,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的故习,防止了进士与考官之间暗暗结成小集团而危害皇权。除此,赵匡胤还规定:凡因求取功名,数载苦读诗书,但因录取人数有限,多次考取不中,其中连续考15场还未被录用的考生,可施与“特恩”,赐“本科出身”,这对当时的文人学士有很大的诱惑力,引导他们埋头读书,应试做官。

赵匡胤除了靠科举取士外,还实行保任制。即由官吏推荐,从中选拔需要的人才。为保证被推荐者的质量,他下令规定,保举者可以不避亲友,但在举荐书上要详细写明被举者的条件,还要署上自己的名字,如果以后证明被举者名不副实,保举者要被牵累连坐。一次,各道为朝廷推荐来400余名,举状称赞他们是什么“孝悌力田”、“文武干才”等等。赵匡胤让翰林学士李昉在礼部贡院考试审核,他又亲自在讲武殿考问200余名,结果发现这些人都是平庸之辈,有名无实,便把他们全部放回原籍,并对保举的州官给予了严厉斥责,做到了宁缺勿滥,保证了人才的限量及质量。这种保任制,经赵匡胤的补充,并以诏令的形式颁布,对于选拔人才的工作无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改变了过去滥举和私举的流弊,保证了人才的质量及后备力量。

宋太祖时所实行的殿试和保任制,使我国历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得到了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在我国人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保境息民,减缓矛盾

太祖赵匡胤对边境诸民族实行了一条“保境息民,不欲生事”的方针。有一例可对此作出说明:

镇守秦州的高防,送到宋朝一奏折:高防到职后,组织部队砍伐渭水南的林木,与当地吐蕃族发生矛盾,后来竟打起仗来。高防军俘虏了40多名吐蕃人,渭南林地也并入当地汉族政权。太祖在批阅这个奏章时,反复斟酌,遂批示处理方法:撤换高防另有任用,守军撤回渭水以北,释放俘虏并停止砍伐林木。这里不仅体现了保境息民的方针,更重要的是坚持了民族团结的政策,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利益。赵匡胤很注意缓和历史形成的民族矛盾。五代时边境守将常唆使流氓盗贼到少数民族中偷皮盗马,回来按价收购,引起少数民族的极端不满。赵匡胤取消了这种活动和贸易,并将被盗之物归还原主,这就缓和了矛盾,增进了民族之间的谅解。

在太祖在位期间,保境息民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北宋与西夏、契丹的关系有所改进,双方互相派使者联系通好。

扫除割据,推进统一

中唐以来,从藩镇林立到五代十国,中国长时间地陷入分裂割据的混乱状态,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也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了五代十国末期,人民渴望统一,希望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原一统的历史大背景已经开始形成。早在后周时期,赵匡胤作为周世宗的得力助手,在协助周世宗推进统一的大业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他代周自立后,自然就把完成中国统一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北宋王朝建立之初,周围存在着几个由外族所建立的敌对国家和许多由汉族所建立的割据政权。在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在西北有党项族的强大势力,夹在二者之间的则是割据山西一带的北汉。北汉受到契丹的支持,与以前的后周和刚建立的宋王朝一直处于公开敌对的状态。在江淮以南,则存在着南唐、吴越、后蜀、荆南、湖南、南汉、南平、漳泉8个割据政权。虽然这些割据政权处于物产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其各自疆域狭小,又互不联合,因而大多国力不盛,不得不向以前的后周和刚刚建立的宋王朝表示名义上的臣服或通好。

在这种形势下,摆在赵匡胤面前有两条路:一是乘南方诸国名义上表示臣服的时机,继续周世宗的政策,进行北伐,收复为辽所占领的燕云16州领土,割断辽与北汉的联系,进而消灭北汉这一公开的敌对势力,然后统一南方诸国;另一条道路则是南征,在完全征服了南方8个割据势力以后,再伐北汉,攻取燕云16州,将契丹赶回长城以北。经过君臣之间的反复争论,宋太祖集思广益,最后终于在公元962年确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公元962年9月,盘踞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故,由11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不愿向周保权称臣,便起兵袭占了潭州,准备进击武陵。武平政权一面遣亲军指挥使杨师璠征讨张文表,一面向南平和北宋求援。同年11月,南平政权统治者、荆南节度使高保勖病死,由其侄高继冲继位。赵匡胤看到荆、湖生乱,遂定下了“出师湖南,假道荆渚”方略,意在一举击灭南平、武平政权。

公元963年正月,北宋将领慕容延钊、李处耘率10州兵马进入南平,赵匡胤并令南平出水军3000助攻潭州。南平兵马副使李景威主张以伏兵奇袭北宋军,高继冲不敢。宋军先入荆门,两位宋将善待南平守军,南平军将领保寅欣喜非凡,以为宋军别无他意。当晚,李处耘悄悄率数千精骑向江陵疾进,突然入城为守,待慕容延钊率主力到达江陵后,高继冲方知祸不能免,只得献出所辖的3州17县。

南平既克,北宋军征发当地军队万余人,合兵向湖南进发。此时武平政权已平息张文表叛乱,见北宋军仍日夜兼程直趋朗州,知道北宋必将尽取湖、湘之地。武平主周保权打算臣服于北宋,被指挥使张崇富所阻,又决定抵抗宋军。赵匡胤遣使告谕周保权及将校,说既然武平请求宋军来解难,现在却反拒王师,这不是自取涂炭吗?武平政权仍然置之不理,于是北宋军水陆并进展开强大的攻势。其水师于三江口击灭武平水师主力,歼敌4000余人,获战船700余艘,又乘势攻占了岳州。宋将李处耘率陆师在澧州南与武平指挥使张崇富军遭遇,武平军不战而散。宋军进占朗州,斩杀了张崇富,武平主周保权被擒。武平将领汪端率残部遁往山林,9月末,被宋军彻底击灭。

荆、湖之地尽归北宋,一方面扩展了赵宋王朝的版图,另一方面是取得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前进基地。

西蜀领地,自古号称天府,又处于中国西南部,历来战乱较少,经济比较繁荣,拥州46个,在南方各国中,也算得上是个大国了。蜀主孟昶,昏庸无道,不视国政,大权尽入知枢密院事王昭远手中。王昭远志大才疏,不精军事,又好大喜功。本来孟昶与宰相李昊商量要归顺北宋,却被王昭远阻止。于是西蜀在三峡屯集重兵,又在涪陵、泸州、戎等地大力扩充水军。王昭远在部署完毕后,即怂恿蜀主孟昶派出使者联结北汉,约定两国军队夹击宋军,夺取关中。蜀使中有个军校中途叛变,将蜡丸帛书献给了赵匡胤。宋廷早有攻蜀的预案,抓住蜀、汉相通图宋的把柄,便开始了攻取西蜀的军事行动。

公元964年11月,宋军分两路攻蜀。北路军由大将王全斌指挥,崔彦进为副帅,统领3万步骑兵,自凤州出发,经陕西南下。东路军由刘光义、曹彬指挥,率2万步骑兵。从归州出发,沿长江西上。

西蜀政权获悉宋军将至,孟昶即以王昭远为行营都统,赵彦福为都监,以3万兵马守广元、剑门等险关,另外派遣大将韩保正以数万人马镇守兴元。

同年12月中旬,北路宋军攻入蜀地,占取兴州,歼敌7000余人,兴州蜀军退守西县,与从兴元撤来的韩保正部会合。北宋将领延德急攻西县,大败蜀军,抓获蜀将韩保正、李进。蜀军残部烧毁栈道,退保葭萌。宋将王全斌让副都部署崔彦进率部抢修栈道,自己则亲率主力由嘉川东南的罗川小路迂回前出,进攻利州。在大、小漫天寨击败蜀军精锐部队。王昭远亲率精兵堵截,三战皆败,蜀将王昭远退守剑门。

东路北宋军溯江而上,连战连捷。进至夔州锁江30里时,舍舟登陆,夺取了浮桥,尔后又引舟而上,一举攻克夔州。

蜀主孟昶接到王昭远的败讯,急令太子元喆为元帅,带兵万余增援剑门。元喆素不习武,又日夜嬉耍,不恤军政。公元965年正月,王全斌军粮益光,即分兵一路从来苏小路向南迂回,主力则向剑门进攻。蜀军恃剑门天险,只以偏将把守,主力退往汉源坡。宋军急袭剑门,蜀军大败,王昭远被俘。蜀太子元喆在进军途中听到剑门已失,仓促返兵成都。刘光义军一路顺利,连拔万县、恩施、开县、忠县等州,遂州蜀将降服。至此,北宋二路大军相继抵达成都外围。孟昶走投无路,于公元965年正月初七日归降北宋。宋军击灭西蜀之战,前后不过66日。

巢车(模型)

西蜀平定,使北宋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于是,宋太祖赵匡胤便将注意力转向北方的北汉政权。公元968年7月,北汉主刘钧病逝,由养子刘继恩主政。刘继恩庸懦无能,不但与宰相郭无为不和,还杀养弟刘继忠,一时间北汉政局动荡不安。赵匡胤认为时机已到,便于同年8月派遣大将李继勋和党进,统率大军北伐。宋军一直攻到太原城下。9月,北汉内讧,宰相郭无为袭杀刘继恩,立刘继元为主,刘继元即向契丹求援。宋太祖赵匡胤欲以高官厚禄劝降刘继元和郭无为,却遭到拒绝。11月,契丹大军前来援助北汉,宋将李继勋只得退兵。北汉军乘机大掠晋、绛二州。

初次进攻失利,并没有动摇赵匡胤的决心,他决定亲征北汉。公元969年2月,宋军自相、磁等州出兵,直扑潞州。先锋李继勋击败刘继业,进至太原城下。3月,赵匡胤率主力也来到太原。赵匡胤亲自督战,宋军连续发起强攻,无奈太原城坚,久攻不下。4月,契丹从石岭关与定州出兵两路援救北汉。宋将何继筠在阳曲北重创契丹军,另一将领韩重赞在正定也获大捷。太原城外的宋军又引汾水灌城,仍不能克。这场攻坚战持续了100多天,双方损失都不小。宋太祖赵匡胤为了保存实力,最后决定撤军。

同类推荐
  • 当我们年轻时

    当我们年轻时

    回忆乌鲁木齐市青年合唱团过去25年的辉煌历史,记录当年的一批老艺术家的风采。
  • 武夫当国

    武夫当国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了捍卫国家尊严,袁肃毅然从军,在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转折后,他最终选择站在法统北洋政府的立场,经营属于自己的北洋少壮派团体,以铁血手腕统一中国,重铸北洋雄狮,捍卫中华威仪!
  • 执掌太平

    执掌太平

    1840年,古老的中国被一颗炮弹撬开了大门,从此满清变成了“唐僧肉”!泱泱华夏,内忧外患,群魔肆虐,百姓生不如死;天朝上国,威风扫地,千古遗迹,匠心独运,奈何火光四起,独留灰烬;将军剑,战士血,美人泪,英雄不负痴人情!穿上盔甲,修我钢枪,冲进前线,洒我热血,一往无前!以鲜血洗刷国耻,以身躯铸就长城,用生命搏一个太平盛世!执掌太平,傲立于世。以血为媒,以身为引,誓将妖魔斩马下,誓留太平盛世于后人!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文化史上最奇特最富于创造的时代;既发生了令无数生灵涂炭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也出现了风流鼎盛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名士群星璀璨,他们反抗礼教,放达不羁,崇尚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他们引发了一次新的百家争鸣,由此带来了哲学、文学、艺术乃至科学的大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启了人的个体意识觉醒的新时代。曹植才高八斗,嵇康广陵散绝,王弼少年天才,王羲之书圣,顾恺之三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唐翼明教授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名士故事,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从士族阶级、思想潮流、文化风尚、清谈文会、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全景呈现了一个无比瑰丽的魏晋。
  • 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

    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

    1811年,内有忧,外有患,天朝大厦将倾。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惊醒了沉睡中的大清。1898年,甲午海战,大清再摔一个四脚朝天。1900年,仰仗义和团的慈禧向西方列强叫嚣,却再次被羞辱。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族终于在趔趄中爬起。这一百年,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涅槃。
热门推荐
  • 撼天魔尊

    撼天魔尊

    一个弱小孩童竟是上古魔族!一头普通灵宠竟是紫魔狼王!一魔一狼,被迫四处流浪,却逐渐成长为最逆天的存在!他们无视苍生,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百族强者面前,杀一个尸骨如山!魔尊一怒,可震地撼天!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若寻来生缘

    若寻来生缘

    他们是梦学院最耀眼的星星。梦学院,是本市最好的学院,里面不是有教养有天赋的贵族子弟,天之娇女,就是学习成绩名列前三的贫困生。他,宫君若,看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冷漠淡然的他,在遇到居全省首富的夜家二小姐---夜千寻时,彻底的改变了,渐渐露出他的本性---腹黑。她,夜家的二千金,万千宠爱及于一身,对美男子不感冒【宫君若是个例外】可她偏偏爱上一个她遥不可及的人---宫君若。然而,当她的另一身份浮出水面时。。。。。。千寻和宫君若似乎有切不断的缘分。前世今生,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
  • 守护甜心之夜舞蔷薇

    守护甜心之夜舞蔷薇

    日奈森亚梦--为什么你们宁愿相信刚转来一天不到的夏侯染也不愿意相信我。转校生的陷害,守护者的不信任(只有璃茉相信她)她不是日奈森夫妇的亲生女儿,竟然是世界首富的大小姐,新的邂逅,开启了复仇之路。
  • 就是个女相

    就是个女相

    主角前世被虐的一塌糊涂,后世各种技能各种飞扬跋扈
  • 操控

    操控

    官场操控商场,商场操控情场,情场反操控商场和官场……人与人、人与资本、人与权位之间,是否都在玩着“操控”与“反操控”的戏码?女主角岑惊即将研究生毕业时,进入“滚金国际”工作,自此,人生就开始惊险“过山车”。前男友、天才操盘手范腾;初恋情人、未婚夫,商业奇才魏杰;隐形金融巨鳄“钱隆系”掌舵人林新天;滚金国际董事长范晓华;自己的母亲、原天南省大昭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赵释兵;养父、原天南省大昭地区地委书记岑仲原……各色人等以岑惊为交点展开争斗,情场、商场、官场,每个“战场”的战争都如火如荼。
  • 褚氏遗书

    褚氏遗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杀体

    天杀体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倒下的。第二个倒下的,是人类自身。人类自2300年走出地球后,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千年的黑暗时代,百年的智能人战争,又百年的天杀体之乱,无一不是书写着关于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在这场足够渊源悠久的历史大戏中,天行容若历经重重生死考验,与神斗,与人斗,与过往斗,与未来斗,只为揭开一个个天杀体背后的历史大幕,还人类一个本正源清的世界。
  • 心境大陆

    心境大陆

    当代少年疯狂迷恋穿越,终获成功。新世界里没有魔法,斗气,武魂,天珠。却有人之根本的“心”。主角在异世疯狂吐槽,无良作者随时乱入,在那个只有修炼的世界,创造出多元文化,轻松搞笑的修行之路,记住这是穿越小说不是情景喜剧!
  • 魔法简史之奇迹法神传

    魔法简史之奇迹法神传

    揭开泰伦历史的重重帷幕,探寻那些泥垢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在那个人族魔法没落的时代,兽人筹备数百年的千年复仇为何落败?平民的怒吼由何而起?贵族评议会又因何解散?奇迹法神哈扎卡拉卡为何号为“奇迹”?这是一场毅力与家世的碰撞。这是一次奇遇与天赋的盛宴。让我们透过《魔法简史》丛书来探寻这个记载模糊,不为人知的末法时代。“你总是如此幸运。”雷克如此对哈扎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