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6000000038

第38章 (2)

我们所见到、听到、感觉、甚至想象的一切——这整个世界,都是一种神奇的展现,在觉性中显露,然后消逝。当念头生起时,它们到底从何而来?去往何处?当你去探索,深入念头之间的空间,从网孔中望出去,你就在深入觉性本身了。你可以静静地坐着,好好聆听,注意声音如何生起,又如何消融,进入无形无色的觉性。你是否注意到声音的起始和结束?起始和结束之间的空间呢?这些都在觉性中发生,也为觉性所感知。

“观照察看,放下,自在放松。”与其试图控制或解读所经历的,倒不如训练自己松开掌控。透过觉醒地放下进入当下的一切,我们就回到了玄奥美妙的家园,也就是我们最深的本性中。喇嘛甘敦仁波切曾说:

喜乐无法透过勤奋努力和意志力而获得,

然而它就在那儿了,在放松与放下之中。

别耗尽自己,因为没有什么事

是非做不可的

我们追寻喜乐反而无法见到喜乐

别相信非善即恶的现实世界,

它们就如同彩虹一般。

意欲抓住那无法掌握的,你只是

缘木求鱼白费力气,

一旦松开,即是虚空

——开阔、开放、安详自在。

所以,好好利用吧,这一切原本就是你的,

别再寻觅了

没有什么事是非做不可的

——万事万物自行发生。

了悟觉性之道,其实只是清醒且深刻的放松过程,我们见到当下的一切,放下、进入真实的世界,多么解脱自在啊!

了悟自身的本性即是空性与爱

大乘佛法中,开阔觉醒的觉空(觉性之空性)即是我们的绝对本性;我们的俱生本性是不变的、非因缘和合的、超越时间且纯净的。心认知为觉空的,心灵则感受为爱。

《心经》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觉性无形色的大海中,生起了生命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波涛:情绪、树木、人类、星辰等。由于见到了生命的一切都从觉性中涌现,我们于是领悟了联结性,感受到爱的完整性。因为以慈悲心珍爱所有生命,我们于是认知了空性,也就是觉醒的觉性、共同的根源。

珍爱生命以及了悟自身本质是无形色的觉性,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句日本谚语说道:“没有爱的生活,却想在当中见到纯净的觉性,根本是白日梦罢了;活在这个世界,却没有洞察力,真是恶梦一场。”

有时在追求不执著时,我们总想把身心觉受抽离。这无异于生活在脱离现实的白日梦里。另一方面,我们如果沉湎于生活中的身心觉受和不断变化的情绪中,忘却了空性、觉醒的觉性——我们的俱生本性,那就会迷失在认定自己是疏离受苦之自我的梦魇中。

有时候,我们因“失去”而悲痛时,亦能深刻了悟爱与空性的相依而存。我最近就失去了最好的一个朋友——我的爱犬,这段经历证明了此言不虚。

它叫塔拉,是只黑色狮子狗,既幽默又可爱。我们在慢跑时,每当遇到较高陡的上坡路,我就有一种很清晰的直觉,感觉它在帮我打气;当我速度变慢时,它就会在我身边绕着圈子跑。有几次它急奔到我面前,当街扑向我,我也清楚它并不是想伤害我。它出人意表、楚楚可怜、亲切体贴。应该有很多人熟悉这样的友谊,如此温和安宁,却支撑着我们的生命。

发现塔拉长脑瘤时,已经是六个月之后,它变得嗜睡,也失去了平衡感,但还是跟着我到处跑,勇敢地挣扎着要陪伴我。得知噩耗之后,我想尽办法救它;它有自己的药箱,也忍受了好几个月的辐射治疗,我一刻不敢松懈,期盼帮助它战胜病魔。

但治疗还是失败了,它的痛苦日益加剧。药物中所含的类固醇导致它开始大把大把地掉毛,每天一早醒来,我就会看到它倚在床角,身上又一块皮肤红肿光秃了。它有时会有气无力地摇着尾巴,或亲密地舔舔我,但是它已经不想再面对新的一天了;我觉得完全别无选择,只能结束它的生命。当我帮助它走上兽医诊所的钢制手术台时,它眼中透露的信任,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当时它很平静,已经做好准备,然后兽医注射了药剂,它的心跳终于停止了。

兽医让我跟塔拉独处,被丧亲之痛淹没的我悲不自胜,不停地摸着、亲着它的头,感受它的存在。我亲爱的朋友走了,再也不会看到我就雀跃欢喜了,再也不能跟我去慢跑了,再也不会温暖地睡在我身边了。令人心痛的往事联结着我的爱,于当下竟是如此鲜活!我抱着它,感受世界上一切形式的挚爱无情地化为乌有。“空即是色”,我觉知沮丧至极的自我,强烈地执著、失去、受伤、去爱。什么都不必做,只消将悲痛的浪潮纳入觉性之中。

尽管心如刀绞,我仍然感受到一种柔缓、慈悲的存在陪伴着悲伤的我,哀痛欲绝的巨大忧伤被觉性的宽阔与仁慈所拥抱。

当我问自己,到底是谁在觉知时,这酸楚、疼痛、沉重的感受就在宽广开放的觉性中显现展露;逐渐放下、进入这开阔的觉性之中时,已没有所谓的“我”在悲伤,也不存在失去朋友这件事。我看着这强烈鲜明的画面如实上演,犹如风的流动、暴风雨前倏然而降的黑暗。“色即是空”,只有觉性的仁慈之境正在体验着生命的生起与消逝。

我们若能以彻底接纳的态度来面对所有的情绪(特别是悲伤),就可到达《心经》的真理之境。英国诗人大卫怀特写道:

有些人不愿滑落悲伤的水井

潜入静止的水面之下,

不愿向下深入、通过井水

到达我们无法呼吸之处,

他们永远不会明白饮水的泉源处,

那神秘之水,多么冷冽清澈,

也不会看到黑暗中闪闪发亮的

小小圆圆的钱币,

那是别有企图的人所投掷的。

我们的悲伤证实了所珍爱的生命已逝去。然而无论失去了什么,都要敞开自我面对悲伤之海,因为我们要哀悼的其实是所有短暂的生命;但,愿意深入“失去”之黑水却能揭露我们的泉源,也就是慈爱的觉性。

回家的路

佛陀的一个本生经①中说道,佛陀曾是北印度一个小村庄的好商人。有天下午,他在店里工作,一眼瞥见店外有一个发出美丽光芒的人正走过广场,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他继续盯着这个人,感到自己的心为之震慑起舞。这辈子,他从未看过任何人闪耀着如此光辉的慈悲心,从未感受过神性深刻的内在如此发光显露。商人当下即知自己想要服侍此人,想要献出一生唤醒心中同样的爱。他细心地准备了茶和一盘水果,打算供养那个人,随后踏进阳光里,觉知地、喜悦地走向似乎在等着他的发光的人。

才走到广场中央,陡然间,阳光消失了,周围陷入了黑暗,大地猛烈震动,地面裂开,一条裂缝把他和他想服侍的人分开了;闪电划过幽暗的天空,他看到令人惊骇的群魔乱舞,看到它们炯炯发光的眼睛和血盆大口;魔王的声音在身边咆哮:“滚回去!回头吧!这里太危险了,只有死路一条!”犹如雷声在空中轰隆作响般,这声音在警告他:“这不是你该走的路!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回到你的店里吧,回到你熟悉的生活里!”

商人害怕极了,准备转身逃离以保护自己,但是他心中对爱与解脱的渴求,远远胜过任何警告的声音;他的心中满是发光人的影像,于是他一个箭步迈入魔王黑暗的混乱中,而恶魔最终都消失了,光辉再度闪耀四方,地面也合起来恢复了原状。

注解:①本生经(Jataka),说的是菩萨救度众生的故事。按释迦曾经现身为国王、婆罗门、商人、女人以及种种动物,救度众生的种种善业与功德,编写成故事,集录成了“本生经”,或称“本生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散文也有韵文,在巴利语圣典中即有547个这样的故事。

商人因这景象而颤抖不已,他心中洋溢着爱与感激,发现自己就站在发光人的面前。伟大的圣人给了他一个拥抱,说道:“做得很好,菩萨,做得很好!走过此生所有的恐惧和苦痛,继续走下去,追随自己的心,信任觉性的力量;继续走下去,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你会明了那超越一切想象的解脱与寂静。”

听着这些话,商人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充满了光,他望向四周,看到地面、树木、歌唱的鸟儿和小草,全都闪耀着同样的神性,他和圣者以及鲜活世界的每一样事物,都归属这无远弗届璀璨发光的存在。

无论恐惧、羞惭和迷惑的乌云有多么浓密,我们都可以效法这位商人,忆持着对觉醒的慈悲心、对智慧与解脱的渴望;如此就能引导我们以觉性来怀抱自己的恐惧与怀疑。每时每刻、日复一日,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前进,我们终会寻获自己所渴求的。

当魔王出现时,只需踏出觉醒的一步——以慈悲的态度触碰当下瞬间的大地。跟他人愤怒争执之际,我们以觉性来感受胸口生起的压力、脸颊的炽热,即是踏出一步。当孩子发高烧,我们拧了凉毛巾敷着孩子额头,以觉性面对自己的恐惧,即是踏出一步。当迷失在入夜的陌生城市,转过街角又是一条陌生的巷道,我们就以觉性观照焦躁的逼仄感,即是踏出另一步。这就是道——以仁慈的觉性一次又一次进入当下。觉醒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一步一脚印,乐意为这么一点点进步挺身而出、于当下触碰大地。

彻底接纳之道使我们从魔王的声音中解脱,不再相信自己是分离且无价值的。倘若全然活在当下,我们就能看到自己与生俱来的自然觉性与仁慈,由此清楚分明地体悟自己的本性。诗人鲁米写道:

我是水。我是荆棘,

会钩住路人的衣服

没有什么需要相信的事。

只有当我不再相信“我”时,

才会到达这善妙之境

我日夜守护着自己灵魂的珍珠。

如今,在这珍珠之海中,

我已不知道哪一颗珍珠是我的。

我们所珍视的慈爱觉性并非遥远难寻的香味,不是历经艰辛跋涉才能找到的宝藏,也绝非需要巧取豪夺或守护的宝藏。就如同麝香鹿临死前才发现的,我们所憧憬渴望的美,原本就在此处。通过解开“我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妄想,通过觉醒地迈入当下,我们就会看到,一切都完整地包含在这珍珠之海中。

虽然我们在修持之道上还是会飘摇不定,还是会错看自己的本质;但是,只要我们把挚爱忆持在心,就能引导自己回到神圣的存在之境,《西藏度亡经》提供了更深切的明证:“忆持着这些教法,忆持着明光,你本性的璀璨光芒;无论你身在何处,流浪到多远的地方,这光芒仅在咫尺之遥;认证自己清净觉性的明光,永远不嫌太迟。”我们要信任觉性与爱,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家园。迷路的时候,只消停歇片刻,观照觉察,放松身心,再次觉照当下,这就是彻底接纳的心要。

禅修练习我是谁

绝大部分灵修传统所提出的基本疑问都是“我是谁”。藏传佛教的大圆满修持(dzogchen)是一种直接了悟自己真实本性的训练。在探索下面的大圆满修持之前,最好先花一些时间放松静心,你可以扫描检视全身(见第五章禅修练习《觉知当下》),或者做做内观禅修(见第二章禅修练习《修持正念》)。虽然做大圆满修持的时候,念头和情绪总会自然地持续生起,但最好还是在情绪较缓和的时候来修持。理想的禅修环境是一个可以直接看到广阔天空或视野开阔不杂乱的地方。望向窗外、看着空白的墙面或空间宽敞的房间亦可。

轻松地坐下来,坐姿要让自己觉得清醒且放松。双眼睁开,把视线落在眼神平视再稍高一点的地方,眼神不要太集中,让自己可以看到视线周围的景物,放松眼部肌肉和额头。

看着天空,或想象一片清澈湛蓝的天空,让觉性与无边际的虚空混合,让你的心变得广阔开放——安坦且宽广。花点时间听听周围的声音,看看它们是如何自行发生的。安住在这能容纳最遥远的声音的觉性当中。

如同声音的显现又消失,现在,允许知觉与情绪生起又消融。轻松自然地呼吸,像微风吹拂一般。看着念头如浮云般流动,安住在一种开放且不散乱的觉性中,注意声音、知觉、感受和念头的变动展现。

倘若发现自己的心无可避免地攀执某个特定的念头(包括评判或观想、影像或故事),你只要轻轻地深入觉性,认出念头之源即可。你可以问:“是谁在思考?”或是“是什么在思考?”抑或“当下是谁在觉知?”蜻蜓点水似地再度深入觉性,纯粹瞧瞧谁在思考就行了。

你注意到什么了呢?你所感知的,有没有任何“东西”或“自我”是固定不变、实质存在且永恒持续的呢?除了感受、知觉或念头的变化之外,有任何实体存在吗?深入觉性时,你到底看到了什么?你的体验有边界或中心点吗?你意识到自己正在觉察吗?这念头、缺憾与恐惧之网充满孔洞,由于洞察穿透了这些孔洞,你将逐渐看到生命的一切不仅从觉性中生起,也消融在觉性之中。

放下,全然放松,进入觉醒的大海,放下,任之运行莫干预,让生命在觉性中自然展现。安住在不造作、不散乱的觉性中。当心开始攀执念头时,再度深入觉性,直观念头的根源,然后继续放下,任之运行莫干预。每一刹那都要确认自己已经全然放松,探索觉醒放松之后、让生命如实呈现的解脱自在到底是什么样的。

假使知觉或情绪引起你的注意,就以同样的方式再度深入觉性,问问是谁觉得热或累或害怕。假使这些感觉过于强烈,就不要再转向觉性,而要以接纳性与仁慈来关注这经历。比方说,也许你感受到恐惧的箝制,那么就以出入息重新联结开阔性与仁慈(见第九章禅修练习《自他交换修法》)。当你能以平静心和慈悲心来看待自己的经历时,再重新修持大圆满,安住在觉性之中。

在这些强烈情绪的觉醒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残留的“幽灵自我”的印迹,也就是以慈悲心拥抱恐惧与伤害的某个自我。当你意识到这个现象,就问:“是谁在慈悲?”接着深入觉性,然后放下,进入无我的觉性,进入满溢慈悲心的空性之中。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须以一种自在不费力的方式修持大圆满,千万别为了努力做到“正确无误”而使心变得紧绷。为了避免制造压力,每次禅修的时间最好维持在五到十分钟之间,你可以在一天之中做几次短短的正式禅修;也可以做非正式禅修,每次一想到就花几秒钟,深入觉性,看看什么是真实的,继而放下,任之运行莫干预。

同类推荐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热门推荐
  • 妹儿狼

    妹儿狼

    生活的重压,内心的欲望,双重焦灼,迷幻中成长,三种命运与人生,但纠结的人性却都需要直面美好却也灰暗的人生。真恶善的交织,残酷与美的结合。
  • 这样教孩子才会棒

    这样教孩子才会棒

    著名教育家阿博特唯一一部论述家教的经典名著,在西方被誉为家庭教育的必读书,曾再版无数次,至今仍经久不衰。书中的案例虽已久远,但道理和方法却并不过时,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难觅瑰宝。
  • 穿衣心境

    穿衣心境

    散文,主要是我的一些小短文,由穿衣折射出人间百态
  • EXO放纵

    EXO放纵

    Kris:你难道真的忍心放下我?白贤:他不是你的幸福。灿烈:我能忍心走掉,把承诺画地为牢。世勋:你为他哭红眼睛,你猜我什么心情?
  • 元墓秘藏

    元墓秘藏

    《元墓秘藏》为我们讲述了一次惊险而动人心魄的盗墓之旅!莫老大的这部《元墓秘藏》讲述了一群心怀不同目的而相聚在一起的人,因机缘巧合而开启了一座封存千年之久的古代遗迹,他们会遭遇什么?危机四伏的机关、扑朔迷离的奇门遁甲、气势宏伟的水晶宫殿、党项人留下的奇异壁画、面目全非的冰封孕女、生存于尸体中的不知名甲虫、地下河中变异的壁虎、身高超过三米的野人、神秘的古塔……
  • 误娶猥琐妃

    误娶猥琐妃

    他,南宫啸,人人仰视的镇国将王,一生最大的败笔,便是娶了她,她,蛇月如,妖妖爱戴的妖族公主,有朝一日被某条万年老光棍逼婚逃入人界,妖力尽失,腹黑不改,猥琐依旧!当冰冷的他,撞上了猥琐腹黑的她。初见,某人以渣男形象出场,纠结一众龌龊男要毁去仇敌之女的她的青白,却不想反中了她下的药。新婚之夜,某王爷后悔了,他到底娶了个什么东西回来啊!奈何一时疏忽着了她的道,被毒得浑身无力,连呼救都不能。婚后,夕阳下,某王爷正襟危坐,手捧一本小书,做聚精会神状,《驭妻36计》。看一代妖姬,如何翻云覆雨,搅动这人界一片风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永香奇情

    永香奇情

    不一样人生,不一样情感和情义,世外有仙,仙人还是人!不一样人仙同途,不一样的武仙同归,是人,是仙,请看《永香奇情》,不一样的写作路子带来不一样的愉悦体验。
  • 没有结局的诗歌

    没有结局的诗歌

    出生在狮子座流星雨的女孩,在那一天,失去了父亲。为了给死去的母亲报仇,她参加了唯一可以实现任何心愿的游戏——《天黑请闭眼》,当她成功胜利时,前世的回忆从脑海中不断涌现……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女孩将何去何从?
  • 星空下的栀子花

    星空下的栀子花

    那一夜,江栀葵像一颗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出现在他面前。她救了他的命,他决定用一生来还。“栀葵,遇见你我花光了这辈子的运气。”“栀葵,你就是我的星星。”“栀葵,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栀葵,我爱你。”我爱你,因为你是那颗星。
  • 受益一生的自我管理力:懂得管理自我才能管理人生

    受益一生的自我管理力:懂得管理自我才能管理人生

    成功是人们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自我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盛行的新型管理思想。这两者的关系如何?自我管理对于人生的成功有何意义?《受益一生的自我管理力:懂得管理自我才能管理人生》从对于成功的理解与衡量、自我管理及其要素体系、成功与自我管理的关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供各位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