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45300000022

第22章 李承乾:父爱的失败品(1)

唐太宗有14个皇子,其中与贤良的长孙皇后生有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另外比较重要的皇子有李世民与隋炀帝女儿生的李恪。长孙是皇后,而李承乾又是皇后的长子,理所当然地被立为太子,唐太宗即位那年,8岁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

从遗传上来说,父亲是李世民,这个素质是没得说的;母亲那一方呢?李承乾的外祖父长孙晟,是隋朝著名的神箭将军,外交家。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公的一次箭艺表演。四肢发达,智商如何?当年能只身在突厥挑拨各部落的关系,智商跟箭法一样漂亮。两边的素质加起来,想不优秀都难。

且李承乾是头胎,遥想李二当年十八,长孙初嫁了,二人爱情系数峰值正处最高期,身体机能亦同前。这样制造出来的产品,想不优质都难,故而史上说李承乾机敏聪慧,很善于处理事情。

唯一缺陷:跛子,但仍有行走功能。

李纲曾经先后是隋朝太子杨勇,唐朝太子李建成的老师。当年敢于当面顶撞隋文帝。不过有点玄乎,他似乎是太子的灾星,辅佐一个灭一个。

张玄素:曾经是隋朝的景城户曹,窦建德攻陷景城,要处死张玄素,结果老百姓替他求情:“连张大人这样的清官都要杀,真是没天理。”窦建德释放并重用他。后来归于李世民,曾经直言劝阻李世民在洛阳建乾阳殿,并骂唐太宗跟隋炀帝没区别,反而受到唐太宗奖赏。

于志宁曾经是隋臣,当年李渊攻入长安的时候,对他特别礼遇。唐太宗在内殿设宴席,于志宁执拗着不去,唐太宗诚惶诚恐特地给于先生另外加一桌宴席。

隋朝仁寿年间,杜正伦、杜正藏、杜正玄三兄弟考取秀才,大家别以为这个秀才是清朝的秀才,哪个村里都有,在隋朝,天下一年才录取十几个秀才,杜家一家就中了三个。

孔颖达32岁时就担任隋朝的太学助教,估计是工程院院长助理之类的。这个职务是击败很多宿儒才得到的,当时有人请刺客要干掉他,幸亏杨玄感及时保护。

雄厚的师资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太子呢?结果令人失望。李承乾同学表现恶劣,严重违反太子道德行为准则:

喜好田猎、声色,生活奢靡。

生活作风不正派,搞断背,恋上男歌星称心,唐太宗怒杀称心,李承乾为其画像焚香,垂泪徘徊于画像前。

好吃偷窃。特制一口八尺高的铜炉,一个有六个格子的大锅子,偷来民间的牛马放在锅子里自己亲手烹饪,不论良贱,大家都是兄弟,一起打超级大边炉。

大搞行为艺术,娱乐至死。在东宫搭起帐篷,穿突厥人服装,梳突厥人发型,学突厥人牧羊、宰羊,然后学突厥人葬礼,自己装死去的可汗,躺地上,周围人骑马环绕,痛哭并割破脸皮。然后李承乾忽然跳起说:我要去突厥,我要当突厥人。

拒不接受教育,反而想弑师。雇用刺客刺杀老师于志宁,刺客见于志宁一副忠心耿耿的苦相,不忍下手。雇人打昏老师张玄素。最后于643年图谋造反,被废。总之情节十分恶劣。

从李承乾同学的表现来看,既是“行为艺术”,又有点神经质。李承乾同学需要心理医生,而不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儒师。面对太子的******行为,这群高文化素质的老师们所做的却只是写文章一次次地劝谏。

从史上记载来看,这些劝谏文字的唯一用处就是从唐太宗那里得到奖赏,于太子的心理治疗,毫无裨益。贞观14年,李承乾同学在宫中击鼓,这行为大概跟在英国皇宫鸣汽车喇叭差不多,张玄素当面劝阻,得到的结果是自己被唐太宗升官。于志宁老师和孔颖达老师也无非是上书劝谏,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各赐金一斤,帛五百匹”。老师打小报告打得欢,还能加官晋爵,李承乾心理反而不平衡,越是给你闹点动静出来。

古代有没有心理学专家?有。大家有空去读读汉朝枚乘的名作《七发》。那就是一篇很好的心理治疗文字。西汉时楚太子得富贵病,百般治疗不得,吴地的客人用谈话的方式来治疗。其实就是心理医生对病人进行启发式治疗,客人根据情况做出7条诗赋,一条一条诱导、启发,含有大量生动的情景描述,最后棒喝一声,楚太子的病霍然而愈。

这种在西汉时期盛行于南方的心理治疗办法在唐朝是不是失传了?不得而知。反正老师们那么漂亮的文辞,那么正直的品格,用来教育一个青春逆反者,一个神经质者,蛮可笑的。

唐太宗对太子的教育不可谓不尽心。当李承乾的劣行发展到几乎极致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放弃,请来重量级人物——魏征,做太子的老师。魏征先生此刻已经病重,推辞此任,唐太宗恳切地说:先生您就卧着呵护我的太子吧。

然而,李承乾最终还是发展到谋反的地步。其实,唐太宗这位做父亲的是要负很大责任的,他的父爱虽然真切,却没到位。

唐太宗早年忙于征战,肯定和李承乾聚少离多,这个不用说。后来唐太宗登基,不过三年,又把十来岁的李承乾抛在东宫。当时太子东宫的西墙和皇宫不过20多步,但父子不能朝夕相处,自然生出隔阂来。

大思想家王夫之认为,皇帝与太子之所以关系紧张,主要是因为皇帝和太子没能住在一起,不能培养亲情,父子关系上下级化。

王夫之认为,皇帝父子应学习上古时候,起居在一起。上古是否如此,也不追究了,但王夫之说得有道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不可缺失。父爱的缺失导致李承乾同学血液中家族劣根性的发展。

我们对比一下李世民父子的性格特质,看看父亲的优点与儿子的缺点是如何对应的。

李世民脾气其实很暴躁。当年和李建成争位时,大臣陈叔达曾对唐高祖说:秦王性格刚烈,你如果不遂他的愿,按照他的脾气恐怕会生出不可预测的病来。不过李世民难能可贵的是能抑制自己的个性,成为纳谏明君。

李承乾血液中也流淌着李世民暴躁的因素,而他又没有李世民那样的历练,所以就任着这种负面性格脱缰一般地发展,李承乾甚至说:“谁敢劝谏我,我杀他几百个,就耳根清净了。”

李世民天性喜欢战斗,当年征战王世充时,战斗很投入,连续作战几个昼夜不寝食,以致身上满是征尘,部下都认不出来,但李世民能够迅速实现角色的转变,从马背上下来治理天下。

李承乾好斗,上不了沙场杀敌就在家中斗殴。

他经常和叔叔李元昌组织家丁在府中练习刺杀,大玩杀人游戏,不从者就捆起来鞭笞,甚至打死。

李世民有点爱作秀,他之所以能名扬千古,固然因为他治国有方,但这里头也有宣传包装因素。史上大量关于他言行的记载,有部分是他刻意操作的。这也不是坏事,毕竟是促使他从善的一种鼓励,表扬也能出好皇帝。

李承乾在这方面也有其父之风。他一方面胡作非为,但当东宫大臣去进谏时,他正襟危坐,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深刻地检讨,自责,我都反省成这样了,您还要意思管我吗?但一转身又继续做蛊惑仔。

初看李承乾的事迹时,记得我当时的想法是“不可理解”,弄不懂这样一个先天后天条件都近乎十全十美的男孩子,有什么理由能让他堕落变质?

看古今中外历史上失德败事、死于非命的皇太子们。

他生在蒸蒸日上国运雄强的唐初治世,他的父亲是正直刚强的明君,母亲是明理温婉的贤后,父母感情自始至终牢固稳定,他自己是名份上无可争议的“嫡长子”,从小就被重点培养。当时朝中也是绝对的正臣当道,没有哪位大臣出来跟他做对。父母派到他身边的臣子也都清正忠直,勇于进谏。他的近身侍从中当然有唯唯诺诺的小人,但也没见有谁“主动教他学坏”,大不了都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罢了,顶多是宇文士及那一类的,要到赵高的级别还差得远。至于李承乾的政治才能,那是连势利眼的史官们都不得不承认“裁决庶政,有大体”的——李渊死后李世民为父守孝,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只处理最要紧的政务,其余全都交给李承乾,而李承乾在这一时期的表现羸得了朝廷上下身前身后的一致称赞,那年他十八岁。

看来看去,好像也就是第六项“对手强大”似乎跟李承乾沾点边,但要再仔细想想,终贞观朝,主动跟他争位的,只有一个李泰,而李泰这家伙,要说他“强大”,实在是太抬举他了。这小胖子舞文弄墨还算有一套,政治上可是完全不及格,甚至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没弄清楚。他看事情只看表相,学父亲开文学馆、招揽贤才收买人心,可除了招来一些摇笔杆子的酸书生,别的还有什么?哪怕你弄几个武功不错的打手,狗急跳墙时杀兄杀父,也算没白费力气啊!

说到“收买人心”……看朝中上下一拥而上气势汹汹地指责小李偏心李泰不对劲,就知道李泰这人心收买得怎么样了。他固然拉来了刘洎、岑文本站在自己一边(还是在父亲的明显暗示支持下),但对于影响力最大、父皇最信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简直就看不出来这甥舅俩之间有任何关系,天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才让无忌一头栽到李治身上万死不悔吧……长孙无忌不喜欢李恪,那是因为两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是天意人力不可挽回,但李泰身上的长孙家血液成份可是跟李治一模一样半滴不少……当然,长孙无忌一心扶持李治,也有他希望将来能控制这软弱小子、把持朝政的因素,可是考虑到他一直以来紧跟领导、顺承圣意的行为习惯,如果他不是真的特别不喜欢李泰,那么在小李非常明确地提出来要立李泰的时候,很难想像他有勇气去当面硬抗,毕竟顺水推舟作人情要容易得多……

不过李泰干的最大蠢事,还是对父亲当面撒下的弥天大谎,声称要杀子传弟——你也不想想,你打算骗的是哪一位啊?人家自己是杀兄弟上台的,对这些所谓的“孝悌”本质再清楚不过了,就算一时动情冲昏头脑相信了这没水准的谎话,后来一经大臣点醒,很快就越想越不对味,从此彻底认清这小骗子的真面目。这一个谎言的效果,可比敌人向父亲摆事实、讲道理半天还要好得多。

所以说,李承乾的失败,简直是给那些坚持“父死子继、立嫡以长”理论的封建礼教家们的一记响亮耳光,因为他具备了当一名优秀太子、守成之君的所有条件,却偏偏没有变成人们期望中的那个样子。当时后世人评这段历史时,也只能含糊说什么“弟愚(指李佑)兄庸(承乾)《旧唐书》”“承乾悖逆”,以结果来代替原因,没办法解释这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切都只能归于天性、天意。

如果我们现在用心理分析、人格形成规律等方法来追踪这个男孩的成长历程,或许能够解释一些东西。

李承乾生于武德二年,这一年的正月,他祖父李渊命令他父亲李世民出镇长春宫(在现陕西大荔县),而李承乾出生于长安太极宫的承乾殿内,也就是说,他生下来的时候,父亲应该是不在身边的。查史书,这一年小李一直在长春宫呆到十月,然后从长春宫出发,领兵去打刘武周,直打到第二年五月末才大胜回朝,在长安休息了仅仅一个月,七月初,又受父命出发去打王世充了。等承乾的生父再在长安露脸出现,已经是武德四年的七月,这时小承乾应该两岁左右,正是开始渐渐跟父亲加深了解和感情的年龄,但我估计,当这两岁小男孩被抱出承乾宫的时候,他肯定不认识那个浑身上下套着金光闪闪硬壳子的叔叔是谁。

接下来的几年,他父亲要么出去打仗,要么留在长安跟兄弟争权,反正过的都不是太平日子。父子俩相处的时间自然比以前多了,李承乾应该也终于认识了自己的亲爹,可是考虑那个时期的状况,恐怕小李真的没有太多心思和精力去享受当爹的乐趣。现代的学说认为,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幼年时期跟父亲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是他获得安全感、认知自己性别特征、初步架构起心理平衡的时候,而且这种认知和关系只能通过直观感受来获得——也就是说,无论他母亲和奶娘丫鬟什么的跟他说过多少次“你父王是大英雄、真男人、国家栋梁、万众崇敬”之类的话,也远远比不上父亲张开双臂给他一个简单拥抱来得有效TT

如果在一般臣民家,这种父爱缺位的现象还有可能得到补偿,毕竟史上父亲早死但儿子被单亲母亲抚养大仍旧成才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承乾他爷爷就是啊-_-|||。这里又该考虑一下这个“单亲母亲”的问题,也就是“性素严”的孤独和温婉柔顺的长孙的个性差异,无疑,前者的个性更能填补“严父”这方面的空位。或者,家族里的近支长辈男子,父亲的朋友,甚至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只要参与到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且显露出了父性倾向,都能或多或少地起到一点作用。

但李承乾很不幸,当他父亲缺位时,没有一位男性有能力,或者说,有胆量,以父性的方式对待秦王世子。其实这个任务理所应当地是应该由他祖父李渊来承担的,毕竟是你把人家的亲爹轰出家门给你去干活滴……可是想想武德年间李渊生下的那二三十个儿子女儿,就知道这老伯“沉浸天伦、享受生活”的最主要方式是什么了……然后承乾的大伯和四叔又是那个德性,怎么指望他们发挥爱心照顾小侄子……

李承乾长到八岁,玄武门之变发,他母亲是被父亲伉俪情深地带到了玄武门去避难,他自己呢?史书上可没记载八岁的秦王世子跟母亲一起去劳军了。其实以古人的观念来说,儿子要比老婆重要得多,还记得赵云、张飞都干过救阿斗弃夫人的事吗?而且李承乾还是拥有这样一个不寻常名字的嫡长子,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牵强附会地说,这个小男孩是李渊打算传位给次子的活见证。据史书记载,八岁的李承乾已经“性聪敏、特惠敏”了,人家阿史那社尔十一岁自己就建牙开帐,八岁的李承乾跟母亲一起去慰问将来都是自己下属的将士们,又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呢?

现在想想,真是很为在那个清早,被父母丢弃在深宫高墙里,无助地倾听外面厮杀声的小男孩而心酸……

同类推荐
  • 汉歌引

    汉歌引

    他,一介书生,却是历史上少有的仅凭一战成名的将领;他,侠骨柔肠,却也是智勇双全、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们,共同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混在夏朝

    混在夏朝

    因为一次意外,刘睿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在经历了迷惘和失望后,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他决心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 回到大秦只为商鞅

    回到大秦只为商鞅

    本作品是以穿越的形式重现商鞅变法的历史过程。文中戏言爱情、战争、变法、人性。主人公为法律学院的女生,在图书馆看书途中,偶然打开一本馆藏版《商君书》被带回先秦时代,遇到商鞅。并以现代的法律思想引导商鞅,陪伴他走过漫长的征程,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实施变法。最后两人相恋,但因知道历史无法改变,促成商鞅与秦孝公妹妹的婚姻,自己默默守候。最后在商鞅车裂之时,因巨大的痛苦自殒穿越时空回到图书馆。书架对面站着的竟然是少年商鞅的摸样。故事中有法学生对于法律的崇拜,也有对商鞅变法的想象。
  • 网络文学发展研究史

    网络文学发展研究史

    该书追述了网络文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盛十余年间激荡的历史,前辈们筚路蓝缕的奋斗史,旨在照亮后来者的路,鼓舞网络文学爱好者继续前行。
  • 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神龙政变的发动使得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被迫退位,她亲手缔造的武周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参与这场政变的人中,包括女皇的家人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包括李唐宗室李千里以及他进献给武则天的小太监高力士,包括女皇的心腹上官婉儿,包括大臣张柬之、杨元琰、桓彦范、敬晖、李多祚,等等等等。多个政治集团的明争暗斗,千古女帝的末路反击,阴谋、较量在此详尽地演绎而出。
热门推荐
  • 回眸一笑夏未央

    回眸一笑夏未央

    女主与男主相识于圣斯顿,原本男主偶然在报纸上看见女主,被女主的大眼睛吸引,从而发生了一段绝美佳话。要说好看,这不是作者宝宝我,自己看了才知道,快来看吧!
  • 若者大陆

    若者大陆

    秦原,为了保护若者大陆,努力修炼,打败妖王。若者大陆的救世主。他踏上修炼的道路!
  • 天使偷心倒计时

    天使偷心倒计时

    她与他同是音乐系中人,而她从小便与哥哥相遇相惜,因此很受哥哥宠溺,而他面临家庭后母的入驻,唯有一青梅竹马相伴。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重生之我是巫妖王

    重生之我是巫妖王

    1200年的轮回。一个来自异世的男子。一把被称为邪器的黑色重剑。一只千年不遇的巨熊灵魂。一条不知所云的冰霜巨龙。墨色的夜。艳色的血。无神的泪。当到达那最终的地方。又会找到什么。
  • 桃运天王

    桃运天王

    杨凡无意得到一本预言之书,从此就像是一个先知一样,开始牛逼四方,做个小小的神棍。当然每写下一个预言,都要付出一定代价,例如,去夺取美女辅导员内心……
  • 葬尸记之染血王路

    葬尸记之染血王路

    命运的线际,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与他相连。18岁时他失去了父母,同时也失去了幸福。他发誓为父母报仇,必将屠尽世间僵尸。20岁时他打开王墓,与僵尸王中的王对决,含恨落败。命运的线际再次牵起,他与世告别。新的世界,依旧改变不了他复仇的命运。流逝的世界不是落史尘封的那样。历史背后,总不乏辛酸,他不过是成就辛酸的败笔。总想要改变,总想要弥补,可终究只是突增一笔伤然。是人时,他有理由坚持着弑尸,是僵尸时,他有信念坚持着弑尸,可当背叛来临是,他才明白,一直以来的坚持只是一缕执念而已。于是!他选择让世界平静。《葬尸记②之染血王路》献上。酸奇果◎2015年5月8日
  • 双面:女扮男装

    双面:女扮男装

    两个女孩,两个故事。双面的她,把流下的泪隐藏,优雅的她,把背后的痛留给自己。两个少女,两种身份。女扮男装的她,玩少不恭,女扮男装的她,一如既往的优雅。天使和恶魔,不过都是传说,但她们,会把传说变为现实,把虚空扭转。她是双重人格,而她,是孤独症患者。不会笑,不会哭,偶尔的小打小闹,已是最大的幸福。他们,闯进了她们的世界。会有变化吗?一切都只是个未知数。
  • 剑气焚天

    剑气焚天

    因身怀传说中的两卷古卷——无上剑身诀和太古剑纹录,剑修士界的第一剑神江傲枫遭到最好的兄弟陷害,最终身死。然而,他的神魂却附体到与他同名同姓,刚刚死去的少年身上。就此,凭借着无上剑身诀、太古剑纹录,江傲枫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剑修之路!剑修士境界:气境、灵境、魂境、虚境、域境……
  • 前世今生艳绝天下

    前世今生艳绝天下

    【女雇佣兵穿越】她是雇佣兵界一枝花Lisa,古墓行动却阴差阳错被神秘力量牵引而穿越异世遇见憨傻的野人秦逸,为寻找传说中具有穿越时空能力的烟月神镜,二人结伴下山。山下美男成群,有沉静迂腐的昆仑弟子墨非,有邪魅不羁的水族族长之子北宇辰,还有痴情长情的大地皇者宇文澈……寻找烟月神镜顺带调戏美男之时,却不想卷入了仙、妖、人、兽的纷争,从而引出了前世今生一段旷世情缘来。【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极品千金

    极品千金

    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千金一个寻着灵魂气息追随今世的爆萌管家一个又一个出现在自己身边,愿与自己携手同行的萝莉,女王控,忠犬.一次在梦境中与过去的交替让她的人生开始了转变,一个改变了中英2国的她,改变了中国长久不变发展中国家的她,一个参与了神,冥,人3界的她.看她在度登上顶峰,成为众生之神,万神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