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45300000023

第23章 李承乾:父爱的失败品(2)

当然,对李承乾本人来说,他未必明白这么多前因后果,也未必就由此感受到了“父母不爱我”,但我想,有一件事他应该是知道的:那些跟他年龄相近、曾经一同在皇宫大内玩耍过的堂兄弟,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身边人甚至都不准他再提起那些名字。

李渊对三个大儿子的宠爱优待,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以此推论,他对自己这些孙子应该也不差,而且也很可能常常把他们叫到自己膝下来“含饴弄孙”,想象十五个皇孙再加上十六七个小皇子在一处蹦达吵闹的情形……如果说怕人数太多而“限量进呈”,那么,以李承乾的嫡长子身份,肯定每次都少不了他的份儿,也就是说,他认识建成元吉儿子们的机会要比自己的弟弟们多得多。李世民一次杀十侄,他的其余儿子对此不见得有什么感触,李承乾就难说了,聪明的小孩往往都是敏感滴……

不管怎么说,据史载,在小李刚登位时,对这个嫡长子还是很宠爱的,毫无异议地立了他当皇太子。还有一个事实应该注意,就是李世民当皇帝的头三年间,他们一家都住在东宫,而不是皇帝正宫太极宫,这时候李承乾应该还是经常能够见到父母的,而且那时父母虽然忙于国务,心情尚好,对孩子们也应该比从前受压抑那些年和蔼很多……或许在李承乾的一生中,这三年是享受亲情最浓厚的时候。

贞观三年李渊迁居大安宫,让出房子来给儿子住。父母走了,那些没成年的小弟弟小妹妹也跟着走了,十一岁的李承乾跟一大堆仆役属官什么的留在了东宫。从此之后,他要见父母得事先预约,要见兄弟姐妹,或者等到侍宴开party的时候,或者,就得冒着“结交诸王”罪名掉落的风险,派人专门“传”他们进来。他当然是没有朋友的,他的世界简单而泾渭分明:祖父、父亲和母亲是他的“君”,是他要叩头的对象,其他人,是他的“臣”,是要向他叩头的。东宫的官员和师傅们,都是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正直长者,每天正襟危坐满口仁义道德,相比之下,倒是那些侍从太监,还有李元昌这种人,要有趣好玩得多——十几岁的小男孩,你能责备他贪玩好动吗?更何况他身上还有他父亲的基因……

变化都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事所能完成的,贞观前期的李承乾,史书上提到他名字的几件事如下:

贞观四年七月,李承乾十三岁左右,这年前太子少保李纲升为太子少师,于是顺笔提到李世民父子对李纲是如此敬重,说李纲每到东宫,李承乾都亲自叩拜,李承乾每次升堂处理事务,李世民都命房玄龄和李纲陪坐;

贞观五年,李承乾十四岁,礼部官员上书,认为应该在二月份为皇太子行冠礼。皇帝李世民因为二月份是农忙时节,怕扰了农时,命令改为十月;

贞观六年,李承乾十五岁,十月份李世民外出巡视回京后,到大安宫当孝子,服侍太上皇一天,最后又要亲自给父亲扶辇,李渊不准,命令孙儿承乾代替;

从字面上看,这时候的李承乾应该还是聪明又听话的好少年。然而到了贞观七年,就传出了李世民听说承乾“好嬉戏,颇亏礼法”的消息,于是赏赐东宫官员于志宁、孔颖达,要他们对皇太子加强规划和劝谏,并说出了“我十八岁尚在民间,知道民间疾苦,即位以来尤有过失,皇太子生于深宫不明世失,不犯错才怪”这样一针见血的话——这比那些将太子变坏归于他的“天性”“天意”的说法可要高明多了!

嬉戏归嬉戏,到了贞观九年李渊驾崩的时候,守丧的李世民还是很信任地让十八岁的承乾代他处理政务。发现这孩子干得不错后,以后又多次让他监国。猜想,这段时间就是史书上说的“及长,好声色,慢游无度,然惧太宗知之,不敢见其迹。每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亵狎。宫臣或欲进谏者,承乾必先揣其情,便危坐敛容,引咎自责。枢机辨给,智足饰非,群臣拜答不暇,故在位者初皆以为明而莫之察也。”那个时期吧?可是如果他真的只凭这点小聪明小伎俩,在皇帝大臣中骗来个好印象倒不难,要借此处理繁难政务,而且处理得相当不错,似乎就办不到了……

其实看到上面那些话时,我是差一点笑出来——这孩子真不是一般的聪明伶俐呢!想象那些白胡子老头卯足了力气要进谏,结果刚打个照面,人家李承乾自己就痛心疾首地自责自艾,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听到最后那些老头子们一句想好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嗑头拜答还要劝谏太子殿下想开点,过去的就过去算了,别背上太重的心理包袱……真不愧是小李和长孙的儿子啊!

李承乾一生事迹,他那些“过恶”,真的大多都只是私人品德问题,前期尤其如此,比如奢侈、贪玩、搞同性恋等,其实都不是什么不可救药的大毛病。据说,孩子故意捣蛋淘气的一种原因就是,他们希望借此来吸引父母更多的注意力和爱,然而李世民对待儿子身上这些缺点的办法,似乎有点……太转弯抹角了些。他当然是当面训斥过儿子这些事的,但他的主要办法,是重赏规劝太子的官员,希望借“外人”去纠正自己儿子的行为,甚至,希望那些人来向自己打小报告。李承乾听到这种事后的反应是很激烈的,新唐书上说“宫臣若孔颖达、令狐德棻、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等皆天下选,每规争承乾,帝必厚赐金帛,欲以厉其心。承乾慠不悛,往往遣人阴图害之。”——这是非常非常典型的“我就要跟父亲对着干”的表现,那时候李承乾已经十八九岁了,似乎不好只用“青春叛逆期”这个理由来解释这种行为,要我看,更象是潜意识里没达到目的而爆出来的失望情绪大发泄……

所有人的青少年时代都曾经历过这种与父母对立的情绪,但绝大多数人都能安然度过无后患,因为一般人能力有限,束缚多多,就算有什么过激的念头,也无力去实现。可拜那个血统至上的专制制度所赐,“皇子”或者“贵族子弟”这种怪物,却偏偏在冲动的少年时代就能不劳而获地掌握很大权力,也就是伤害别人的能力,所以要制止他们去干蠢事,可比一般人教育孩子困难得多。特别是,如果天底下唯一能够真正克制住他们手中权力的人——他们的父亲,不亲身出面,用自己的权威打压他们的冲动,反而希望假手于地位低下的别人,那么在二世祖们看来,用手中权力打击这些直接迫害自己的“别人”,就是风险小、途径容易、后果不严重、又能借以泄愤的好买卖了。

说到这里可以提一提开篇说到的那位,杀了自己全家的尼泊尔王储了。他出生的时候,尼泊尔还是地球上仅剩的君主专制国家之一,所以这小孩三岁的时候,自己在危险的地方玩,就会朝着劝戒他的侍卫官大喊“你没权力管我!”不料世事变幻,他十几岁在英国留学时,尼泊尔爆发革命,他父王同意改制君主立宪,交出大部分权力,据说那个王储得知消息后怒发冲冠,但束手无策只能接受。回国之后,他基本上无事可做,收集了一堆枪械,出席一些礼仪场合,消磨时间中脾性越来越暴躁,又因为婚事不谐(他母亲出于政治原因拒绝接受他喜欢的女人),到最后暴力倾向非常严重了,以至于公开殴打劝说他服从母命的妹妹(当时怀孕五个月)。

史书上记载承乾失宠的最直接导火索,是他的脚残疾了,而且似乎是一辈子都好不了的那种残疾。李世民追求完美的倾向是很明显的,他不愿意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残障人士,换太子的心思就此萌动……

小李自己不是以嫡长子身份上台的,而是凭借才华能力一步步登上帝位,很难说他对“立嫡以长”这个教条有多信服。看他对待自己的孩子们,也是最喜欢有才有貌、比较外向的那几个,品德礼法倒在其次。相比之下,长孙比他守规矩得多,就算她也一样对长子失望,但绝不会轻易起换储君的心思,甚至我想还会规劝丈夫一下。

所以,当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前后,很难说李承乾那坚持请父亲大赦天下的举动,到底有多少是对母亲的感情,有多少是希望母亲痊愈后还能继续罩着自己?

承乾跟母亲之间的关系如何,史书上记载得太过简略。除了上面引的她逝世时那条,还有一次是太子乳母请加器具结果被严辞驳回。这个我倒不觉得是长孙冷酷无情不爱儿子的表现,因为在史书里,长孙基本上全是以一个政治人物的身份出现的,她所作所为当然也要符合政治家的标准,而不是一个母亲的标准,否则,史官大概会认为“这件事没有记录价值”而略过去。

如果没有其他理由的话,按常情,我们可以推测,对于这么一个出生后稳固了自己的正妻地位、又蒙皇祖赐佳名光耀门庭、长大后还很聪明能干的儿子,长孙是不可能不爱的。然而这种爱一直受着制度束缚,她的生活重心又不是儿子而是丈夫,她能给予儿子的,只怕十分有限。尽管如此,在她生前,家里还是维持了表面的和睦有序。如果说小李是这个家的顶梁柱,那么长孙毫无疑问就是定海针……

定海针坍塌,李承乾最强有力的保护者消失,跟父亲的关系又始终不见好转。寻求亲密感是人本能的社会心理需求,巨大的感情空洞需要填补,于是美少年称心出场。

虽然我是同人女,但我无意美化历史上那些狎玩男性的男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其实玩娈童跟玩姬妾一样,都只是动物行为而已。可是李承乾这次似乎有些特别的地方,在父亲怒杀称心之后,他“痛悼称心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承乾数至其处,徘徊流涕。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并赠官树碑,以申哀悼。承乾自此托疾不朝参者辄逾数月。”特别是最后一句,几个月不肯见父亲的面,这一点要多要命有多要命,想想这几个月间李泰会在父亲耳边下多少药吧……

如果李承乾是真正的同性恋者,跟称心在一起只有性没有情,那么这个娈童死后,他大可以再找几个漂亮小男孩来,只听新人耳畔笑,不理旧人坟下哭。但他没有,他选择了更为邪异的发泄方式,偷盗民间牛羊煮食、模仿突厥人习俗假死发丧、让属下演习打仗致伤、扬言要杀光进谏者……看看这些行为,这里面表达的意愿是多么明显:他渴望自由、渴望脱离自己身周这让人窒息的环境、想要象草原游牧民族一样策马扬鞭任意驰骋、想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建功立业……

这种情绪发展到极端,他只能走上最后的不归路:谋反。

失败也是必然的,他没有父亲当年的资本,而父亲对于朝局的控制力又比祖父强得太多。

我所关注的,是他失败被捕后,面问父亲责问时的表现:

“会召承乾谴勒,承乾曰:‘臣贵为太子,尚何求?但为泰所图,与朝臣谋自安尔。无状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事。若泰为太子,正使其得计耳。’帝曰:‘是也,有如立泰,则副君可诡求而得。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无它。’即幽泰将作监,解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降王东莱。”

我败就败了,但也绝不饶过敌人,拼将最后一口咬去……

实在是很相似的情景啊:

“上以其状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上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

聪明、口才、权欲、决断能力、贪玩淘气、情感依赖、任性偏激、雄心勃勃、至死不让人……不能不苦笑着说,李承乾这些个性,我们都能在他伟大的父亲身上一一找到对应点,足以证明李承乾不但是小李的亲生儿子,而且可能事实上是最象他的儿子……只不过,小李的这些个性,几乎全都是通过正大光明利国利民的方法展示出来的,而承乾的,出发点跟父亲一模一样,方向却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几乎没做对过一件事——这也实在不容易啊!

原因,主要还是外部环境太不相同了吧。小李是个幸运儿,小时候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受尽宠爱,娶妻长孙又是超级聪明贤慧,到了该干事业的时候遇上出英雄的乱世,有良好的开局,之后的一切都顺理成章。而李承乾,他父母有太多需要去忙的事,他的妻子甚至没在史书上留下一鳞半爪,平庸可知,他其实也努力地抓住了自己的机会,监好国并赢得上下称赞也不是容易事啊!但显然坐着批奏章这种事,用不完他身上过剩的精力,于是还要找别的出口发泄……

两柄锋芒毕露的剑局促在一起,少了中间那层温柔的、母性的、包容的缓冲地带,只能叮叮当当碰撞不停,直至较脆弱的那一方碎裂为止。

——北京时间2001年6月2日凌晨一点左右,尼泊尔王储迪彭德拉手持冲锋枪闯入家庭聚会,射杀父亲、兄弟、姐妹及其他王室成员10人,随后回到自己房间举枪自杀。

英明君主领导下的专制,是效率最高的政治制度,然而这种制度有一个致命的先天痼疾,那就是如何保证君主的“英明”?

从政权每变更一次,就要经历一次火并厮杀,到世界各地都不约而同地确立了“父死子继”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这种方法要付出的代价比乱打一气小得多。于是保证君主英明的问题被转换成:如何才能保证这个生下来就注定要当皇帝的小男孩身心健康成长?

在无忌篇中我就说过,当个好皇帝很难,难就难在诱惑太多约束太少,这话也同样适于“副皇帝”储君。

此外,所谓的皇太子,跟开国皇帝不同的一点,就是小李的原话:“我十八岁尚在民间,知道民间疾苦,即位以来尤有过失,皇太子生于深宫不明世务,不犯错才怪。”——只是你既然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不把儿子多派到外地去调查研究、亲身体验民情呢?是当时还没发明这种方式?

再有,就是人类的成长规律问题,也就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想想好笑,当初制定“父死子继”制度时,充分考虑到了领袖的亲情因素——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间最真挚最强烈的感情,好东西当然要传给最爱的人——但真正实行起来,这种制度恰恰成为扼杀亲情最有力的手段。一个从根本心理上都不健全的人,指望他成为圣君明主,太勉强了吧。

接班人问题,是“开明专制”制度无法解决的死结,并最终导致了整个制度的消萎覆亡。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朝当进士

    回到明朝当进士

    莫名其妙回到明朝万历年间,韩旭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高中进士,然后当一只悠闲度日的士大夫。于是……有秦淮名妓倾慕他:“韩公子,人生若只如初见,奴家要为你生猴子……”有江南富商膜拜他:“韩财神,远洋船队的贸易,要带上我们一起啊……”有百姓敬爱他:“韩青天,我们全县百姓都给您送万民伞了,祝您平步青云,公侯万代……”有清流崇敬他:“韩大人,您品行高洁,实乃治世之能臣!”……简单来说,这就是韩旭在大明朝的一部奋斗史。
  • 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

    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

    本书分为“帝王传奇”、“宫廷秘史”、“官场风云”、“名人逸事”、“疑史探秘”、“民间八卦”、“唐风宋韵”七章。内容包括:唐太宗究竟是伪君子还是一代奸雄、唐太宗三次震怒缘何成就帝王佳话、多情皇帝生死两皇后的荒唐事儿、一代名臣房玄龄为何畏妻如虎等。
  • 秦末旧事

    秦末旧事

    历史老师意外穿越到秦国末年,身世蹊跷。秦皇暴毙,扶苏自裁真相究竟如何?霸气的项羽为何到头一场空?混江湖的刘邦究竟是否一个无赖?作为秦人的猪脚将尝试推翻这两座大山,重续大秦辉煌。
  • 小小书童

    小小书童

    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小小书童也有大传奇!
  • 远东巨龙

    远东巨龙

    拿破仑:“在东方,狮子在沉睡!”旁白:“就算狮子醒了,也只能在地面上,狮子不会飞,狮子不能入海!”“巨龙,醒来吧!看看这海!看看这天!看看这片古老的土地!属于你的海,属于你的天,属于你的土地”巨龙,我赋予你一切,在另一空间,再次腾飞!这个世界属于你!这个世界只能属于你!----有限YY,剧情尽最大努力合理,避免硬伤!新人中的新人,希望读者多多包涵,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多多提出书中错误。敬!!
热门推荐
  • 浮生醉过

    浮生醉过

    当今生便已经注定要偿还前世,如何还能勇敢的的去轮回?生而便是家中弃女的林燕七自幼和家中养子令狐宁在江湖行走,但是逍遥的日子很快便走到了尽头,阴差阳错的,燕七被卷入宫廷中,紧接着令狐宁的失踪使得燕七越来越害怕这个世界,越来越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了巨大的阴谋之中,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真相、越来越多的尘封的往事浮出水面。那么在命运的面前,燕七是选择力挽狂澜逆天而行,还是随波逐流一世长安,抑或书剑恩仇快意江湖?
  • 爱之树

    爱之树

    从一次同桌,一次罚跑,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一次又一次的帮助,让他们两个已离不开对方,他们两个一直都在喜欢这对方,却不知道对方喜欢着自己,以为对方都把自己当成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知道对方的心意,可是,她却患上了癌症,对于这个,她不想让他担心,也不想成为他的负担,她做了一个决定,出国......
  • 网游之超越一切

    网游之超越一切

    一千年后虚拟网游泛滥成灾,玩家利益倍受bug屏蔽,而这款游戏的诞生,成为了一个全世界人的虚拟游戏生涯的重大转折。虚拟游戏名为《超越》就是超越以前任何一款游戏。
  • 这个系统我给满分

    这个系统我给满分

    “我想要成为像动漫猪脚一样勇敢,有能力拯救他人的人。”王宇死前许下可笑的愿望,但当他穿越异界拿到了一个可以帮助他获得动漫能力的系统又会发生什么呢?“居然还可以召唤二次元妹纸,但为什么都是事后的”王宇吐槽道(别太期待召唤的妹子,不然你会骂人的)ps:作者文化极低,但虚心求教,本文极度扯淡,但绝不太监。第一次好紧张!!!求老······作者带路
  • 神禁时代

    神禁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众神的时代,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诞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空历险记

    星空历险记

    描写的是一个人类穿越到外星人世界的故事,在经历了一次袭击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和友情!这是一个和伙伴一起强大,一起冒险的故事,这是一个人类为了爱情去抗争去变强的故事!这也是整个人类为了生存在尊严抗争的故事!
  • 晨曦之上,群星闪耀

    晨曦之上,群星闪耀

    林筱曦与龙晨轩是从小到大就有着不一样的缘分。林筱曦从小就喜欢上了他,可以说是爱。但匆匆岁月,大学,筱曦出国四年,一切都变了。回来后,筱曦身边带着一个男友--顾思耀。对晨轩若即若离。晨轩心中充满了不安--
  • 征程:我的超级系统

    征程:我的超级系统

    我在一次偶遇得到了一个系统,可以修炼,可以买丹药。然而我才发现,却穿越到了古代,穿越到了一个傻子身上……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第二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今年春上,参加重庆书展签名售书活动后,我慕名来此专访。第二次则是因为大型历史纪录片《风云三国志》……
  • 千金来袭,擒获男神心

    千金来袭,擒获男神心

    初见,他是她可以依赖的保护天使;再见,他却化身电梯间凶残的狼……她怒了:某男,我不会选择你。他笑:你一定会选我。为什么?她吃惊于他的肯定。某男霸气一笑,突然伏到她耳边:你属猴,我属如来佛,你什么时候听说,猴子逃出过如来佛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