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2900000048

第48章 刘师培讲国学——经学教科书(1)

刘师培(1884—1919)

中国近现代经学大师。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出身于古文经学世家,1902年中举,1903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并改名光汉,参入反清宣传。他在以后的岁月里,一方面在政治舞台上不断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从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到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一方面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成为横跨政、学两界的名人。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

刘师培作为经学大师,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思路,如他运用进化论思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具有开创意义;对于经学的研究工作,也是成果颇丰,先后著有《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征》、《周礼古注集疏》、《礼经旧说考略》、《逸礼考》以及《古书疑义举例补》、《论文札记》等,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他在北京大学时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曾备受鲁迅的推崇。

《经学教科书》是刘师培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只有第一册总论和第二册《易经》。第一册是历代经学史的概论(这一册当时在学界流行最为广泛),他按时代顺序,以专经的形式总结了历代经学研究的特点及成果,虽然只是论其大略,却见解精到,基本做到举要籍、明源流、辨得失、重考证,言简意赅而无轩轾。第二册为《易》学专论,他以清代焦循的《易》学为基础,但又不囿于象数与义理,以近代数学建立公式化体系的路子,试图寻求一条贯通《周易》全经的新路。该篇总论六十四卦中五十二卦的意义,他曾颇为自负地说:“皆因是象,用是德,修身应事,致治消患之正条目也。”

经学教科书

(第一章)经学

(第一节)经学总述

三代之时,只有《六经》。《六经》者,一曰《易经》,二曰《书经》,三曰《诗经》,四曰《礼经》,(即今《仪礼》)五曰《乐经》,六曰《春秋经》。(次序依《汉书·艺文志》)故《礼记·经解篇》引孔子之言,以《诗》、《礼》、《乐》、《春秋》、《易》为《六经》。若《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咸为记《春秋》之书。《周礼》原名《周官经》,《礼记》原名《小戴礼》,皆与《礼经》相辅之书。《论语》、《孝经》虽为孔门绪言,亦与《六经》有别。至《尔雅》列小学之门,《孟子》为儒家之一,《中庸》、《大学》咸附《小戴礼》之中,更不得目之为经。西汉之时,或称《六经》,或称六艺。(见《史记·孔子世家赞》及《滑稽列传序》)其后《乐经》失传,始以《孝经》、《论语》配五经,称为“七经”。(见《后汉书·赵典传》注)至于唐代,则《春秋》、《礼经》咸析为三,(《春秋》分为《公》、《谷》、《左氏》三经,而《礼》之外并以《周礼》、《礼记》为经,且误以《礼记》一书为本经。)立“三传”、“三礼”之名,合《易》、《诗》为“九经”。(唐开成石经则合《论语》、《孝经》、《尔雅》并为经书,而《经典释文》则《春秋》仅为一经,加以《论语》、《孝经》为九经,兹用顾亭林之说。)北宋之初,于《论语》、《孝经》而外,兼崇《尔雅》、《孟子》二书,而十三经之名,遂一定而不可复易矣。及程朱表彰《学》、《庸》,亦若十三经之外复益二经,流俗相沿习焉。不察以传为经,(如《左氏》、《公羊》、《谷梁》是也)以记为经,(如《小戴礼》是也)以群书为经,(如《周官经》、《论语》、《孝经》是也)以释经之书为经,(如《尔雅》是也)此则不知正名之故也。(参用龚自珍《六经正名说》)

(第二节)经字之定义

《六经》之名,始于三代,而经字之义,解释家各自不同。班固《白虎通》训经为“常”,以“五常”配五经。刘熙《释名》训经为“径”,以经为常典,尤径路无所不通。案:《白虎通》、《释名》之说,皆经字引申之义。惟许氏《说文》经字下云:“织也,从系,巠声。”盖经字之义,取象治丝,纵丝为经,衡丝为纬,(故地学家以纵线为经线,而以衡线为纬线也。)引申之,则为组织之义。上古之时,字训为饰,又学术授受多凭口耳之流传,《六经》为上古之书,故经书之文奇偶相生,声韵相协,以便记诵。而藻绘成章,有参伍错综之观。古人见经文多文言也,于是假治丝之义而锡以《六经》之名。(如《易》有《文言》,而六爻之中亦多韵语,故爻字取义于交互。《尚书》亦多偶语韵文,《诗》备入乐之用,故声成文谓之音。《孟子》亦曰不以文害辞。又《孟子》引孔子之言曰:“《春秋》其文则史。”而《礼记·礼器》篇亦曰:“《礼》有本、有文。”是《六经》之中无一非成文之书。)即群书之用文言者,亦称之为经,以与鄙词示异。(如《孝经》、《道德经》、《离骚经》之类是也。皆取藻绘成文之义。又《吴语》云:“挟经秉袍。”注云:“兵书也。”是兵书之杂用文言者,亦可称之为经也。)后世以降,以《六经》为先王之旧典也,乃训经为法。又以《六经》为尽人所共习也,乃训经为常。(《广雅·释诂》云:“经,常也。”《孟子·尽心下》云:“君子反经而已矣。”注亦云:“经,常也,犹常道也。”)此皆经字后起之义也。(若《白虎通》以五常配五经,则舍《春秋》而不言。刘熙训经为径,径为直捷之义,与文饰之义相反。)不明经字之本训,安知《六经》为古代文章之祖哉!

(第三节)古代之《六经》

《六经》起原甚古。自伏羲仰观俯察作八卦以类物情,后圣有作,递有所增,合为六十四卦。(虞翻以为伏羲作,郑玄以为神农作,今并存其说。)而施政布令,备物利用,咸以卦象为折衷。夏《易》名《连山》,商《易》名《归藏》,今皆失传,是为《易经》之始。上古之君,左史记言,右史记动,言为《尚书》,动为《春秋》,(《礼记》郑注)故唐、虞、夏、殷咸有《尚书》,而古代史书复有三坟、五典,(见《左传·昭十二年》)是为《书经》、《春秋》之始。谣谚之兴,始于太古,(见杨慎所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大序》)虞、夏以降,咸有采诗之官,(夏有遒人,见《尚书》及《左传》。商有太师,见《礼记·王制》)采之民间,陈于天子,以观民风,(《王制》)是为《诗经》之始。乐舞始于葛天,(《吕氏春秋·古乐》篇)而伏羲、神农咸有乐名。至黄帝时,发明六律五音之用,(《吕氏春秋·古乐》篇)而帝王易姓受命,咸作乐以示功成,(用《乐纬》及《乐记》说)故音乐之技代有兴作,是为《乐经》之始。上古时,社会蒙昧,圣王既作,本习俗以定礼文,故唐虞之时以天地人为“三礼”,(见《虞书》注)以吉、凶、军、宾、嘉为“五礼”,(同上)降及夏、殷,咸有损益,是为《礼经》之始。由是言之,上古时代之学术,奚能越《六经》之范围哉!特上古之《六经》淆乱无序,未能荟萃成编,此古代之《六经》所由,殊于周代之《六经》也。

(第四节)西周之《六经》

西周之时,尊崇《六经》。自文王治《易》作彖文爻词,(用郑玄及惠栋说)周公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位》)复损益前制,制为冠昏、丧祭、朝聘、射乡之礼,(即今《仪礼》)而轩陈诗(《雅》、《颂》、《南》、《幽》皆出于周公)观风。史官记言、记动,仍仿古代圣王之制。故《易经》掌于太卜,(以《易经》可备卜筮之用也)《书经》、《春秋》掌于太史、外史,《诗经》掌于太师,《礼经》掌于宗伯,《乐经》掌于大司乐。有官斯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斯有书,故官守其书。(用章学诚《校雠通义》说)而《礼》、《乐》、《诗》、复备学校教民之用,(《礼记·王制》篇云:“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诸侯各邦亦奉《六经》为典臬。因职官不备,或以史官兼掌之,诚以成周一代之史,悉范围于《六经》之中也。(用龚定庵《古史钩沈论》说,兼用王守仁说。)又周公之时,作《周官经》以明六官之职守。(汉何休疑《周礼》作于六国时,宋儒亦多疑之。惟汉刘歆、郑玄信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今从刘、郑二家之说。)又作《尔雅·释诂》一篇,(张揖《上广雅表》)明古今言语之异同,(用郝懿行《尔雅正义》说)以备外史达书名之用,(见《周礼》外史职,又大行人职亦同。)故周公者集周代学术之大成者也。(用魏源《学校应增祀先圣周公议》说)《六经》皆周公旧典,(用章学诚《校雠通义》说)足证孔子以前久有《六经》矣。故周末诸子,若管子、墨子咸见《六经》。(墨子称《诗》、《春秋》多太史中秘书,管子亦言“泽其四经”,注云:“《诗》、《礼》、《乐》也。”是道家、墨家咸见周室之《六经》矣。)盖周室未修之《六经》,固与孔子已修之《六经》不同也。(《公羊传》言未修之《春秋》,则《春秋》以外之五经,亦咸有未修之旧本矣。惟后世失其传耳。)

(第五节)孔子定《六经》

东周之时,治《六经》者,非仅孔子一家。(见前一课)若孔子《六经》之学,则大抵得之史官。《周易》、《春秋》得之鲁史,(观《左传·昭二年》,知《易》与《春秋》皆掌于鲁太史)《诗》篇得之远祖正考父,(《商颂·小序》。正考父为孔子之祖,则孔氏必世传《诗》学。)复问礼老聃,问乐苌弘,(《礼记》及《史记》)观百二国宝书于周史,(杜预《春秋左传集解·自序》。)故以《六经》奸七十二君。以庄子·天运》篇,)及所如辄阻,乃退居鲁国作《十翼》,(郑玄以《十翼》为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下《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以赞《周易》。叙列《尚书》,定为百篇。删殷、周之《诗》,定为三百一十篇。(以上用《史记·孔子世家》说)复返鲁正乐,播以弦歌,(同上)使《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又观三代损益之礼,从周礼而黜夏、殷。(本《论语》、《中庸》注及《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获麟,乃编列鲁国十二公之行事作为《春秋》。(《史记·孔子世家》)而周室未修之《六经》,易为孔门编订之《六经》。盖《六经》之中,或为讲义,或为课本。《易经》者,哲理之讲义也。《诗经》者,唱歌之课本也。《书经》者,国文之课本也。(兼政治学)《春秋》者,本国近世史之课本也。《礼经》者,修身之课本也。《乐经》者,唱歌课本以及体操之模范也。又孔子教人以雅言为主,(《论语》)故用《尔雅》以辨言。(《大戴礼·小辨》篇)则《尔雅》者,又即孔门之文典也。此孔子所由言述而不作(《论语》。)与。(特孔门之授《六经》,以《诗》、《礼》、《乐》为寻常学科,以《易》、《春秋》为特别学科,故性与天道,弟子多不得而闻,试观《汉书》眭弘等《传赞》,则性即《易经》,天道即《春秋》也。)

(第六节)孔子弟子之传经(上)

孔子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故曾子作《孝经》以记孔子论孝之言。(《六艺论》虽言《孝经》为孔子所作,然《史记·孔子世家》则言《孝经》为曾子所记。)子夏诸人复荟集孔子绪言纂为《论语》,(《六艺论》)而《六经》之学亦各有专书。《易经》由孔子授商瞿,(唐代以来有伪《子夏传》,后儒遂疑子夏传《易》,不知此实商瞿之误,因子夏名商,故误商瞿之商为子夏也。)再传而为子弓,复三传而为田何。(《史记》)《书经》之学,虽由孔子授漆雕开,然师说无传。惟孔氏世传其书,九传而至孔鲋。(《孔丛子》)《诗经》之学,由孔子授子夏,六传而至荀卿,荀卿授《诗》浮丘伯,为《鲁诗》之祖。复以《诗经》授毛亨,为《毛诗》之祖。(《经典释文序录》)《春秋》之学,自左丘明作《传》,六传而至荀卿,复由荀卿授张苍,是为左氏学之祖。(刘向《别录》)《公》、《谷》二传,咸为子夏所传。一由子夏传公羊高,公羊氏世传其学;五传而至胡母生,是为公羊学之祖。(戴宏《序》)一由子夏授谷梁赤,(《风俗通》)一传而为荀卿,复由荀卿授申公,(杨疏)是为谷梁学之祖。是子夏、荀卿者集《六经》学术之大成者也。(用汪中《荀卿子通论》及陈玉树《卜子年谱序》说。)两汉诸儒殆皆守子夏、荀卿之学派者与。

附录

孔子传经表(从孔子弟子起至汉初止)

(第七节)孔子弟子之传经(下)

《礼》、《乐》二经,孔门传其学者,尤不乏其人。如子夏、子贡皆深于《乐》,(《礼记·乐记》篇)曾子、子游、孺悲皆深于《礼》。(见《礼记·檀弓》、《杂记》诸篇)六国之时,传《礼经》者,复有公孙尼子、王史氏诸人。(本《汉书·艺文志》)而孔门弟子复为《礼经》作记,(如子夏作《丧服记》是)又杂采古代记礼之书以及孔子论礼之言,依类排例,荟萃成书。(即今《大戴礼》、《小戴礼》是)而子思作《中庸》,七十子之徒作《大学》,(用汪中说)咸附列其中。惟当世学者溺于墨子“非乐”之言,致战国之时,治《乐经》者遂鲜,此《礼》、《乐》二经兴废之大略也。又子夏之徒赓续《尔雅》,(张揖《上广雅表》)以释六艺之言。(郑玄《驳五经异义》)邹人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史记·荀孟列传》)通《五经》之学,尤长于《诗》、,(赵岐《孟子章句题词》)作《孟子》七篇,列于儒家之一,(《汉书·艺文志》)大抵皆孔门之绪言也。故邹、鲁之民,咸身习《六经》之文,彬彬向学,迄于周末弗衰。(用《史记·儒林列传叙文》之说)自鲁置博士,(《史记·公仪休传》)始以《六经》为官学。魏文侯受业子夏,复为博士置弟子,(《汉书·贾山传》)已开秦制之先。(秦立博士)惟秦代之时,禁民间私习《六经》,故焚书坑儒舍《易》而外,(惟《易经》未毁)咸出于灰烬屋壁之中,(用《史记·儒林传》、《汉书·艺文志》说)此则《六经》之大厄也。(秦皇虽焚《六经》,然特禁民间之私学耳,未尝不以《六经》为官学也。命民以吏为师,吏即博士,所学者即《六经》之类也。如叔孙通为博士,明于《礼》、《乐》;张苍为秦柱下史,明于《左氏春秋》。是秦代有职之官,固未曾禁其习《六经》也。)可不叹哉!

(第八节)尊崇《六经》之原因

《六经》本先王之旧典,特孔子另有编订之本耳。周末诸子,虽治《六经》,然咸无定本。致后世之儒,只见孔子编订之《六经》;而周室《六经》之旧本,咸失其传。班固作《艺文志》,以《六经》为“六艺”,列于诸子之前,诚以《六经》为古籍,非儒家所得私。然又列《论语》、《孝经》于六艺之末,由是孔门自著之书,始与《六经》并崇。盖因尊孔子而并崇《六经》,(因孔子编订之故)非因尊《六经》而始崇孔子也。且后世尊崇《六经》,亦自有故。盖后儒治经学,咸随世俗之好尚为转移。西汉侈言灾异,则说经者亦著灾异之书。东汉崇尚谶纬,则说经者亦杂谶纬之说。(著灾异之书如董仲舒著《繁露》,)刘向著《洪范五行传》,(以及眭、孟、京房、李寻是也。杂纬书之说者,如何休以西狩获麟为汉室受命之符,及郑玄、宋均等注纬书,皆是也。)推之魏晋尚清谈,则注经者杂引玄言。(如王弼、韩康伯注《周易》,何晏解《论语》是也。)宋明尚道学,则注经者空言义理。(如程子注《易》,朱子注《易》、注《学》、《庸》、《论》、《孟》,杨时注《中庸》是也。)盖治经之儒,各随一代之好尚,故历代之君民咸便之,而《六经》之书遂炳若日星,为一国人民所共习矣。夫三代以前,书缺有间,惟《六经》之书确为三代之古籍,典章风俗即此可窥。即《论》、《孟》各书,亦可窥儒家学术之大略,则尊崇经学亦固其宜。惟后儒误以《六经》为孔子之私书,不知《六经》为先王之旧籍,并不知孔门自著之书实与《六经》有别,此则疏于考古之弊也。

(第九节)两汉《易》学之传授

秦政焚经,以《易》为卜筮之书,传者不绝。汉兴以来,田何传商翟之《易》,以授王同、丁宽、周王孙,而杨何诸人受业王同,复由杨何授司马谈、京房。(别一京房也)丁宽治《田氏易》,复从周王孙问古义,以授砀人田王孙,复由田王孙授孟喜、施雠,由是《易经》有施孟之学。梁丘贺本从京房受《易》,后更事田王孙,参合丁宽、王同之说,由是《易经》有梁丘之学。京房(别一京房)受《易》焦延寿,延寿之学,亦出孟喜,说《易》长于灾异,由是《易经》有京氏之学。当西汉时,施、孟、梁丘、京氏四家咸立学官,此《易》学之今文也,咸为齐学之别派。而民间所私传者,复有费氏《易》、高氏《易》。费氏《易》出于费直,为章句四卷,以《彖》、《象》、《系辞》、《文言》说上下经,字皆古文。及刘向校书以诸家皆祖田何,惟京氏为异,惟费氏经与古文同。当东汉时,陈元、马融、荀爽并传费氏《易》,郑玄亦由京《易》习费《易》,咸作《易注》,此殆《易》学之古文与。高氏《易》出于高相,与费直同时,源渊出于丁宽,盖亦齐学之别派也。又东汉之时,虞光世传《孟氏易》,五传而至虞翻,由是《易经》有虞氏之注,亦为西汉《易》学之支流。(以上用《汉书·儒林传》、《汉书·艺文志》、《后汉书·儒林传》及各列传,并《经典释文》及江藩《汉学师承记》。)此汉代《易经》传授之大略也。(别有韩氏《易》始于韩婴,白氏《易》始于白子支,咸未能自成其学,故弗录。虞翻注为汉学,故列入此课中。)

(第十节)两汉《尚书》学之传授

同类推荐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本书分为八章,阐释了善恶报应习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善恶报应习俗盛行的原因善恶报应习俗的分类与内涵剖析等内容。
  •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本书是余秋雨“封笔”5年来出版的首部新书。在书中余秋雨一改以前学者身份,以老师的角色和十余名北大学子“课堂互动”来对话中国文化,并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进行了新型的解读。业内人士称,该书也开启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的先河。
  • 伊斯兰文化史略

    伊斯兰文化史略

    本书从文学、教育、科技、宗教哲学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各个时期穆斯林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热门推荐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九霄龙魂

    九霄龙魂

    太古风云早已烟消,尔今万世龙魂再醒,神州万里,重燃的战火,是歌,是血,或是情,英雄辈出的时代,谁将御龙入九霄!
  • 浮世残欢三生劫

    浮世残欢三生劫

    千年前,他是天界众生仰望,举世无双的墨离神君,她是凡界尚未化形的小妖,几百年的相伴,舍了魂珠,弃了皮肉,却换来他指剑相向,她一念成魔,这一段纠缠,化谁断念……
  • 校草先生别碰我

    校草先生别碰我

    可怜的少女迟染,父母一不小心双亡了。面对温柔腹黑的风逸然和霸道傲娇的林雨啸,迟染真是欲哭无泪。我这命怎么这么苦啊,偏偏就跟他俩纠缠不清了!
  • 娘子,你还能再坏点

    娘子,你还能再坏点

    穿越了,救人了,钓到极品金龟婿,却是个不能人道的皇子?没法子,谁叫夫君呆萌,娘子就算守活寡也要一心保护!本想趁机使坏吃吃豆腐,谁料被吃的竟是她?果然谣言不可信啊。可恶夫君还敢贼笑:娘子,你还能再坏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爱因斯坦自述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爱因斯坦自述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
  • 萌萌的莫南辰

    萌萌的莫南辰

    纯爱,不虐,男女身心干净,无第三者,唯美和谐
  • 特工少年

    特工少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冒险故事,在故事的每个细节部分,都充斥着阴谋与惊险,奇异与梦幻。可谓情结紧凑,环环紧扣,令人目不暇接。这也是一个发生在五个小特工身上的冒险故事。当他们来到陌生且神秘的特工学校——夏洛斯,学习特工技术时,在他们不循规蹈矩的年纪里,他们误打误撞,闯了不少祸端。同时他们也擅长一些奇异的本领,斗败过魔灵飞象、吹响了天维魔哨、保护了长生不老药、找出了暗藏在学校里企图摧毁夏洛斯的真凶。。。
  • 密爱宝贝别想逃

    密爱宝贝别想逃

    “姐,在学校里不许和别的男生有来往”伊可洛霸道的对伊可歆说,“为什么?”伊可歆疑惑的眨眨眼,“你管那么多为什么,不许就对了”伊可洛微带点孩子气的说,“好吧,好吧”伊可歆只好无奈的答应。“甜心,我要亲亲”安雨泽把伊可歆堵到墙角,无赖的说,“不给,不给”,“小野猫,做我女朋友”韩奕轩冷冰冰的对着伊可歆说,“......”囧!有你这样表白的吗?“伊可歆,你是我的”伊可洛搂着伊可歆的腰说,“可我们是....唔。”还没等伊可歆说完,伊可洛就疯狂的堵住了伊可歆的嘴。【加汐汐qq:1786829732】
  • 绝品符徒

    绝品符徒

    从小被打上符术天才的陆小凤,从没想到自己的一生是如此坎坷。从无忧无虑的生活到惶惶如丧家之犬,只需要半个小时,从底层奋斗到绝世枭雄,却需要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