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000000012

第12章 中篇 人性本相同,修行在自身 (1)

第二章 人性本相同,修行在自身 (1)

人之好坏一线牵

“仁,人心也,好人具有人心,坏人还是具有人心。所谓坏人者,不过他柔嫩的心发露流行的很少。”

前面说过,人生来就是有仁心存在的。梁漱溟先生说:仁,人心也,好人具有人心,坏人还是具有人心。所谓坏人者,不过他柔嫩的心发露流行的很少。然而即使穷凶极恶,他的真心有时仍旧发现;所谓好人者,不过他的真心时常发露流行而已。

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好坏两字作为区别人的标签,这种将人脸谱化的方式简单省事。但是严格来说,人并无好坏之别,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仁的存在,都是向善的。只不过平常口中所言的好人心底温厚,如一片温暖湿润的沃土,更容易滋养生机,坏人则因为发露的少,别人也就难以察觉他心中的善念,因此将他冠以“坏人”之名。

梁漱溟先生说,人无不知谦恭很好,坏人(其实此名词是不对的,有毛病)他并不是不碍谦恭,只是很少如此发露而已。这里的谦恭指代的就是人当具备的美德,坏人看来作恶多端,其实很多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坏事。那些行不义之事的人总会将自己的使命说得神圣而冠冕堂皇。他们自己也许无法做到道德的完美,却依然会尊重那些能做到的人,并且希望自己至少可以伪装成那样的人。《三国演义》中,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一事而与之反目,另投他人。在他的铮铮铁骨、义正言辞之下曹操永难抬头。曹操不得不将他杀害,身虽死,正气犹存,曹操以厚葬表示了对他的敬重。很多事看来就是悖论,曹操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能透过现象来认识,对人的定义也是如此。一叶落而知秋至者有一双慧眼,因为大多数的人如果从叶落推出秋至的结论恐怕都会犯错——毕竟新陈代谢无时不在,叶子也不是相互约好在秋季共赴厚土。对人的认识,谁能从只言片语中就看透他的心思并下定论呢?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华歆、王朗两人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如果只看两人初时的态度,很自然地就能得出王朗更为仁慈的结论。看了后文才觉得如此结论早失之偏颇。但也不因他后来的出尔反尔质疑他最初的善心。李贽说: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王朗的最初一念不也是纯粹的救人于难吗?只是没想到会有麻烦而已,他只想要顺水推舟,却不想花费大力气。相比之下,华歆想得更为久远,他也是按照自己的心中所向去行事。最初的犹豫是出于不知此人来历,后来的坚定是出于执着。原先若不答应,最多只算是“违仁”,而后来若将其抛下却是置他人性命而不顾的不仁了。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若按梁先生所说的仁的多寡来分,哪里是好、坏二字可以说得清楚的呢?恐怕分成三六九等也远远不够。

从前有个书生,已经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然而到了那一天,他心爱的女孩子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难解其中之意,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路过的那三个人心中都存有仁,即便是第一个人也是如此,因为他的心也微微触动了一下。只是三个人所流露的善意确实有大小之别,至于为何如此,除了每个人心之土壤不同外,梁漱溟先生还说是这种行为是偶然的发露,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缘分了。

面对一个陌生人,你会以怎样的表情来对他?微笑、热情、冷漠还是视而不见?情感太细微,远不是语言本身所能够传达的,除了这四者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在人的脸上演绎。看来并不能用这些来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就好像有的人以为皱眉比笑靥更能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纵然是心热也习惯于眼冷旁观。

弦外听儒音

《世说新语》: 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儿的笔记小说,临川王刘义庆编著。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皇帝也会犯错误,当做出的决策引起了国家的动荡,或者有石崩地裂等异常现象出现的时候,皇帝往往会下这一诏书,以示勇担过错,并更加勤勉小心。最有名的就是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多年的穷兵黩武、大兴土木之后,他幡然醒悟,决定痛改前非。

人心本清明,奈何易被浊雾绕

“人心本来清明,他本来知道好坏……昏失的时候就是堕入气质、习惯、坏境的时候。”

为何有些人明明有着热心肠,脸上却还总是会冷若冰霜呢?上文说的偶然和人心之土壤不同都仿佛是难以由人自己控制的,一则是由外界主导的,一则是与生俱来的。自己的言行和心思灵动不同,就背离了仁,就成了假,成了伪装。心口不一的人岂不是很累?原本按照自己的心中所向去走是顺风行船,现在却偏离了方向。但是有些行不义之事的人仿佛也心安理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梁漱溟先生看来,这样的人并没有丢失了仁,而是没有真知道仁。

梁漱溟先生以狎妓为例来说明人何以如此:人心本来清明,他本来知道好坏。当他知道的时候,决不会有狎妓的事。昏失的时候就是堕入气质、习惯、坏境的时候。这时心不自主,气质习惯等便占了他的心,出而做主。

梁先生称气质为先天的习惯,是内在的,是人在进化中选择保留的东西,譬如欲望和人的国民性等。凡是后天所得的一切东西都是习惯,如学校的教育,而围绕一个人周围的东西称为环境。梁先生对这三者并没有做很鲜明的区分,譬如个人的习性归为习惯,其实和先天的气质不无相关,和个人的环境更是关系密切。把这三者统作为和“仁”相对立的一体即可。也就是说,这三者是对人“仁心”的干扰。

梁先生说,若当心清明时,气质习惯皆居于服从的地位。

原本在人的行为处事中,是仁占主导地位的,人也懂得是非善恶之辩。如果鹊巢鸠占,变成有气质、习惯、环境主导,那就会不以是非为是非了,时间长了无人提醒更容易以黑为白,他人视为不耻的事他也能够做得心安理得。

关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由来后人有着不同的猜测。有人认为因为当时南方经济发达,修凿运河可以把江南的财物更为便利地送往京师;有人说是为了切断南京这六朝之都的王气。不管是哪一种,毫无疑问当初做下这个决定时,隋炀帝是从国家政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一条大河接北通南,确实对国家大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显然与隋炀帝原来的意图相悖。

唐朝末年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原先的家国天下后来却变成了水殿龙舟事,这才是隋亡之由。

从洛阳到江都两千多里,杨柳成行,树木成荫。在运河两岸设置许多驿站,每两驿建一座离宫,总计有四十多座,专供隋炀帝休息。隋炀帝还下令在扬州建置了江都宫。大业元年八月,正是金色的收获季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吸引着隋炀帝。他不等运河全部完工,就从洛阳出发,坐龙舟前往江都。他前后几次下江南无不声势浩大。炀帝的龙舟高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二百尺。整个龙舟分四重,上重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重共计一百六十房,都是以金玉,雕刻花纹,下重有宦官和内侍居住。龙舟有殿脚(即挽船人)一千零八十人用青丝大绦绳牵引前进。殿脚都穿着锦彩衣袍。皇后坐的船叫翔螭(音:痴)舟,比龙舟稍小而装饰一样,用殿脚九百人引进。嫔妃乘坐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每艘用殿脚二百人。贵人、美人和十六院妃子所乘的船叫漾彩舟,共有三十六艘,每艘殿脚一百人。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华丽大船上千艘,上面坐着宫人,诸王公主,僧尼道士,各国使者,宫廷卫士,总计用殿脚八百多人。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运河中航行的时候首尾相接,前后长达二百多里。两岸又有二十万骑兵护送,马蹄杂踏,旌旗蔽空。

这般行径,谁还能想到这是曾经誓言励精图治的杨广的呢?若说他的初衷是出于江山社稷的仁者之举,后来的他便是堕入了浑浊之中,由着个人的欲念左右,只图一时享受,不以是非为是非了。梁先生说:人作坏事而不觉不安者,盖已陷入硬固的方向矣。隋炀帝正是如此,如马车陷入泥地,而他并没有想着要出来。没有自省的动力,也没有他人的棒喝,只能越陷越深。

可见人的本心都是清明的,那些身处污秽而不自知的人只是心也被污秽沾满了而已,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吧。

弦外听儒音

同类推荐
  • 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作为般若系统典籍的精华,言简意賅,揭示了般若思想的精髓。自三国以来,被译出21次,历代为之注疏者有百人以上,流行至今超过80种。在般若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心经》的千古魅力,就在于它仅用260个字,揭示了究竟解脱的不二法门,对修学佛法来说是必不可缺的根本典籍之一。济群法师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及研究工作,现为闽南佛学院研究部导师。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本书以道教体系为逻辑,以道教神仙、人物、宗派、典籍、名山、道观为点,以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叙述道教的故事,详解道教文化。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热门推荐
  • 致不灭的你

    致不灭的你

    在这个现实世界的另一面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角落里有一群被称为奇迹者、祝福者、超越者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能力,他们站在普通人类之上,他们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他们势必要颠覆这个世界……他追寻着自己失却的记忆,同时也在追寻所有这一切的起源……
  • 天神与魔神

    天神与魔神

    夜铃以为这世间应该存有真情,可是所见的一切一次又一次的告诉他“你太天真”。他一次次失去最宝贵的人,最终明白,没有实力,你什么也保护不了,你什么也不是。他暗自下决心“若是神可以改变这世界,我便为神;若是众生不服,我便为魔;若是神要阻我,我便弑神”
  • 绝逆天途

    绝逆天途

    这里有玄幻的西方大陆,这里有惊心动魄的东方人界,这里有西方的圣龙,这里有东方的神龙。东西方并存的世界,是意外?还是冥冥中的注定?无意中的转世重生!是巧合还是命运?苍茫天下,求仙问道。唯我红尘一笑,红颜芳华,必不负她。应天命而生,逆苍天而上,在时间的源头,是我们永恒的答案————天选之子!“如果这真的只是一场游戏……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 狐御七界

    狐御七界

    天狐灵猫九尾生,精炤日月洞天情。月澄苍陆洁千里,泽沁鸿德身化形。金芝九茎木禾秀,凤鸟河图异源清。机缘气运时争取,九壤归心聚三灵。千载一圣实不易,旦暮石崩风幽明。妖界经纬方重铸,人间拨乱定物灵。累壁重珠为魔界,更开天地别幽冥。修罗本是方外境,缔结三杰亘古情。仙神失道乾坤变,鸿光中微塑群生。正位北辰思天下,分衢九鼎礼刑清。丽植瑞木与雕质,仁草晨莩荡熏风。澄波海岳月凝镜,大道悠长云瑞盈。狐御七界灵根固,垂光九野蔚秀星。区宇文明樵夫议,玉毫作颂百家声。大人在上如崇日,玄玉叩谢泪满盈。
  • 丰臣家族

    丰臣家族

    成王败寇、英雄辈出的日本战国时代,在一次次力量与智慧的角逐中,出身社会底层的丰臣秀吉力克群雄,终结了百余年的动乱,统一了日本。秀吉超乎寻常的发迹过程、位极人臣后所获得的富贵荣华,将亲人卷入到戏剧性的命运旋涡中。资质平凡的他们,因血缘关系而境遇陡变,成为秀吉苦心经营丰臣政权的棋子,也决定着丰臣家族的走向。过快的荣升,人品和能力与高位的不相称,预兆了丰臣政权会如朝露降人间般短暂一现。历史小说大师司马辽太郎独具匠心构建九篇故事,以跃动的笔力、冷峻犀利的目光,张弛有度地描写了秀吉之弟、妹、甥、妻、儿等十位人物的人生际遇,勾勒出权力风暴核心钩心斗角的群像图。
  • 这就是笑话

    这就是笑话

    在银河系以外有一个遥远的星系:逗星系,而在这座星系中,唯一存在类人生物的星球,逗星球。在逗星球上,生活的一群,逗人。而我们的故事,就从逗星球开始讲起
  • 祖瞳极

    祖瞳极

    小国将军之子,决心踏上修炼大道,为自己为她也为父母。同时也为了追溯自己神秘而强大的上古先族。历三魂九炼,感悟天地五行,经天人九转,一步一步登上巅峰。
  • 诸天符

    诸天符

    乾坤之途,衍生神魔;诸天神佛,漫天仙魔。超脱三界外,不在轮回中.。乱世之中,群雄争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演皇朝,皇子玄铭。自乱世之中获得无上神物。自此开辟地,颠倒乾坤。他是神,众生皆拜,万魂来朝。他是魔,颠倒阴阳,搅乱日月。天地之间,凡有阻挠,杀!!!!
  • 霸道总裁:总裁乖乖到怀里来

    霸道总裁:总裁乖乖到怀里来

    跟闺蜜写小说,遇上霸道总裁,把自己的心给了他,满脑子都是他的样子,“江臣旭,不许跟别的女人吃饭,亲近,知道没!”“安玖黎,你以为你是谁啊,我们真的熟么,不对,我们真的认识么,我跟谁吃饭,谈恋爱,跟你有个pi关系啊,你一个女人在这里倒贴不感觉很丢人么,就不知道矜持这两个字怎么写么!”安玖黎被骂傻了,默默地转身,然后离开,江承旭的脑海里一直出现这个背影,还有安玖黎缠着他,和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江承旭不愿承认,又不得不承认......
  • 圣手医仙在都市

    圣手医仙在都市

    他来自乡村,为了那个普度众生的愿望,单枪匹马杀到了花花都市。他自负圣手医仙,无病不知!叶小豪,一叶扁舟却亦可豪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