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8500000002

第2章 引言(2)

《心经》能除一切苦,也是来源于你的相信,如果你不相信,它就除不了一切苦了。接下来我会把这部《心经》逐字展开,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智慧的殿堂,去汲取其中的营养,滋养我们的心灵。不要小看这部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每一个字都可以讲很长一段时间。世间的人在念诵《心经》的时候,往往把它忽略了,不去探究其中的奥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不知为何要撞钟啊,可悲呢!大家经常听到两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男孩看到一个漂亮女孩,动了心,想入非非了,但是感觉不应该这样,就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世人对这句话的认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心经》就是专门对那些有淫欲之念的人讲的吗?绝对不是这样的,世间的人对它的误解太大了。今天我们也学习这部《心经》,希望大家可以获得一些正知正见,对其内涵有所领受。这部经的奥义很深很深,我们必须带着心来,才能触及到《心经》的内涵。如果没有把心带来,我们几乎听不懂几个字。在心一文化之《生命的真相》的课程里面,我给大家讲过,人是由身、心、灵所组成的,人有身体,有心意,亦有灵魂,人就是这三者的合一。就像电脑一样,它是由硬件、软件和电能所组成的。身体就像电脑的硬件,心意就像电脑的软件,灵魂就像电脑的电能。硬件、软件和电能和合为一,成为电脑;身体、心意和灵魂和合为一,成为了人。今天所讲的《心经》,它是在灵的层面上讲的。

整个《心经》就完全在说灵,在说灵的状态,而不是说魂的状态,它在讲灵本身的状态,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状态。所以《心经》的深度很深,如果头脑里装的东西很多,有太多的知见,想用复杂的头脑,听懂这部经典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是《心经》,不是“脑经”。(众笑)如果真地能听明白,那么这个人必有自知之明。《心经》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明心见性。如果我们真地能受持《心经》,其结果就可以明心见性,体悟到自己真实的本来,趋入内涵,开悟明道。释迦牟尼佛开悟后,说法度众四十九年,三转法轮,演三乘法。这个法轮,就是释迦牟尼佛讲法四十九年里所讲的不同的法乘。先讲的是小乘的声闻法乘,讲的是苦、集、灭、道,叫四谛法。所谓声闻乘就是靠声音的作用,让他明白这层见地,得到这层心法的秘要,是亲闻,他知道后,就去做了,就去修了,最后证到了罗汉果位;其次说小乘的缘觉法乘,就是《心经》里所讲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就是在讲十二因缘了,最后也证到果位;最后演绎大乘法,入菩萨道,也叫般若宗,观自在菩萨的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般若宗,是心地法门,而不是前面的小乘——声闻乘和缘觉乘。但是,我们连一个小果罗汉都证不到,一上来就听这个大乘经典,而且是大乘里面的精华之精华,何德何能啊?佛三转法轮,演三乘法,根据众生根器的不同,演绎不同的法门,佛法是应机的,因机说法,因缘说法。在佛还没有讲般若宗之前,那些声闻、缘觉的小乘修道人,需要经过不断修证,跟随着这位本师,最后才能听闻释迦牟尼佛宣讲的大乘佛法,进入大乘菩萨道,从而舍弃小乘,归向大乘。现在普天下到处都是大乘经典,但是无论我们拿到多少本,读诵多少遍,我们内在的菩提心还是生发不出来,依旧不明自心,迷茫困惑,不能明心见性。

现在,在我们中间就有一些人,每天念着“阿弥陀佛”,念成千上万遍,但是心性的提升依然非常缓慢,内心的净化没有多少进展呀!我们的身、口、意还是不能保持清净,不得觉悟,不生智慧,原因在何处?要好好想想了。释迦牟尼佛五时说法,就是佛讲法四十九年,分为五个时段: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时,此为五时。佛在菩提树下证悟之后,前二十一天讲《华严经》。这是佛教最高深的一部经典,里面在讲一真法界,讲“有眼不见卢舍那”。这个法乘是讲给那些大乘菩萨听的,小乘的声闻、缘觉都听不懂,释迦牟尼佛讲了二十一天,小乘根器的人却都没有看见他在讲法,也没有听到他在讲法。在这之后,佛看到这些众生的根器都很低,就开始讲小乘《阿含经》,讲苦、集、灭、道四谛法门。告诉众生如何从因地上起修,如何断恶修善,如何离苦得乐,这个时期佛讲法十二年。再接着讲方等时,这个时候声闻、缘觉此二乘人的根器慢慢地提升了,要让他们舍小乘而入大乘,就是三根普被,普度群生。《维摩诘经》等就是在这个时段讲的,讲了八年的时间。第四时就开始讲般若宗了,观自在菩萨所说的这部《心经》的法乘就是在这里。般若就是智慧,如果我们想要解脱业力的作用,没有般若智慧,是做不到的。般若能除一切苦,这个般若智慧是诸佛之本宗,故释迦牟尼佛花费很多的时间开示心宗法门,共讲了二十二年。最后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讲了《法华经》和《涅槃经》,讲了七年。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讲法四十九年,分五时说法,针对不同众生的根器,演绎不同的法乘。佛是真正大智慧的成就者,他是真正的觉者。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部《心经》就是般若宗里面的精华。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乘是怎么回事,不然的话,我们说起来信佛了,却不懂佛,那么能做到真信吗?能做到正信吗?还是迷信啊!般若宗里面有《大般若经》六百卷。在《西游记》里面,有提到这部《大般若经》,然后从《大般若经》里面抽离出精华,形成一部经,就是《金刚经》。五祖弘忍大师说:“凡能受持这部《金刚经》者,皆可明心见性,悟道成佛。”六祖慧能就是听闻《金刚经》而入道的。当他听到《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明智。现在世面上有一本《当和尚遇到钻石》的书,在这本书里就讲到,这本书的作者从前是一个和尚,跟着他的师父修行,师父教给他《金刚经》里面的智慧,并让他回到世间,去做自己的事业。他回到世间,运用所学的《金刚经》的智慧,把事业做得非常大,拥有很大的企业,成为钻石行业的佼佼者,成就斐然。最后从《金刚经》里再把精华抽离出来,就是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这里先把《心经》的脉络,给大家讲一讲,让大家知道这部《心经》的由来。佛教的很多经典,如《金刚经》、《楞严经》等,开篇都是“如是我闻”四个字,而这部《心经》却没有加这四个字,这里面还有一个传奇故事。在唐朝太宗时期,有一个叫玄奘的法师,他是当时的一位高僧,那时中国也是有佛教的,但是由于佛经翻译得不准确,因而在义理上存在许多混乱。玄奘法师听说印度有大乘唯识佛法,就决定舍身舍命去求那个法,要把那个经给取回来。玄奘取经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大家也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里面也讲到唐僧取经,不过那个是神话小说,虽然看起来像神话故事,却在讲内在的修证之路,只是以神话的形式来演绎,用以彰显内在所有的境界、修证的体验和那个证道的过程。

今天我们所讲的这部《心经》,就是玄奘法师带来的。他在四川求学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和尚,身上长了很多的疥疮,并且已经化了脓,整个身体发出难闻的臭味,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去接近他。而玄奘法师很有慈悲心,很同情这位老和尚,就去照顾他,帮他去除疥疮,帮他清理患处,后来这个和尚的身体就慢慢好了。老和尚很感激玄奘法师,就送给他一部经典。老和尚口述的,玄奘法师就把它给记下来了,一个字都没错,就是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这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原稿。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要经过八百里沙漠,渺无人烟,途中豺狼虎豹,险境重重,而他却独自一人,力量非常单薄,面临很多的苦厄,他依靠这部《心经》,才化险为夷。这是其他的经典都办不到的,唯有这部《心经》,有如此大威神力,险境可以解除,而顺利通过。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玄奘法师得到此经的护佑,最终得以取经归来,利益众生,广种福田。与此同时,他也把这部《心经》带到了中土,才有今天所流传的这个《心经》版本,二百六十个字,一个字也不多,一个字也不少,每个字都是精华中的精华。用这样的方式去解读《心经》,是一个逐步进入的过程,先把背景了解清楚,有助于我们对《心经》的理解。刚才提到,这部《心经》是观自在菩萨讲给舍利弗的,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位“观自在菩萨”。你们相信真的有观自在菩萨吗?(有人答:相信;有人答:不确定。)在佛教里,释迦牟尼佛座下有很多大菩萨,例如代表慈悲的观音菩萨,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代表行愿的普贤菩萨,代表大愿的地藏王菩萨等。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可以说是一个,也可以说是两个,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本体的化显,只是两个名字不同,修证法门不同,是一不是二。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是释迦牟尼佛座下的一个大菩萨,可能会感觉到他没有佛高,其实不是这样的。当释迦牟尼在这个世间成佛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所展示的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护法,其实观世音菩萨在久远劫前就已经成佛了,号“正法光明如来”。可不要轻看这些菩萨,大家读过《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王菩萨以前也是佛呢!文殊师利菩萨还是七佛之师呢,只是这一次下来,给他的学生捧捧场。现在再谈一下这个“正法光明如来”,在我们汉地,经常听到的白衣观音、观音菩萨,那都是他的化显。中国有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的普陀山。在密宗里面,很多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显,比如绿度母、白度母等。观自在菩萨虽然展示为一个人,其实他不单指一个人,观自在菩萨是一个整体。当我们亲证到心性本源的时候,你有几颗心?(有人答:一颗心。)对!就是一颗心,一心化显,无量无边。观世音菩萨的心就是我的心,释迦牟尼佛的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就是药师佛的心,他们共用一颗心,却有百千万亿的启用,百千万亿的化身展示,这叫一体多用。

比如这个世间里的雨水、冰雹、雨露、水蒸气,还有河里面的水、冰,都是谁的展示呢?都是水的展示,都是同体的展示。只是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示出不同的形态来,故说万佛千祖,都是同一个根、同一个脉。庄子所亲证的境界,在他的《南华经》里讲:“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所以这千佛万祖、所有的圣贤都来源于同一个本体,都是从这儿流衍出来的。现在我们就开始来谈《心经》的内容了。前面作了这么多的引述,就是为了大家在下面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听得懂,知道了这个缘由,在作细化讲解的时候,才会触摸得到。第2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就是指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智慧到彼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部经典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智慧的修证,从此岸到达彼岸。所谓此岸就是指苦难。今天大家生活在这个世间,感觉到苦不苦啊?(众答:苦。)我们都会有烦恼,要经受身体的苦难,经受内心的煎熬,每个人都要承受这些,其实我们都生活在苦海里面,所以佛才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让众生“回头是岸”,既然有岸,就有此岸和彼岸,释迦牟尼佛善巧方便地设喻了此岸和彼岸,就是告诉我们要“离苦得乐”,苦就是此岸,乐就是彼岸。《心经》这部经典就能让我们从此岸到彼岸,从离苦到得乐。如果我们当下得乐了,还有没有此岸和彼岸呢?就没有了。如果我们当下知足了,知足常乐了,此岸和彼岸在瞬间就超越了。可是现在我们做不到当下就知足,当下就常乐,所以我们依然生活在这个此岸的苦海里,在其中挣扎。什么时候是个头?没有头,苦海无边,哪里有头呀!那么人世间有哪几种苦呢?释迦牟尼佛说共有八种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这八苦对每个人来讲,都是确实存在的。在此岸的时候,我们都受过这么多的苦。在这些苦的作用中,心很难抽离出来,不得解脱,展示不出快乐的心境,所以世人是在一切苦中,得不了乐。《心经》里讲“度一切苦厄”,就是把一切苦都给度化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度啊?(有人答:不清楚。)我们再看看《心经》,它到底在讲什么?它是讲给谁听的?是讲给心听的,并不是讲给我们的头脑听的。头脑听不懂“心经”,头脑只能听懂“脑经”而已。用脑袋想要听懂《心经》,没那个可能性。因为头脑和心是两个,就像矛和盾一样。所以矛盾就产生了,内在的纷争就产生了。《心经》是在讲一个整体的状态,在讲一个统一的状态,而头脑是片段性的。是分裂性的。我们用头脑不可能触及到内在的灵,如果我们用脑袋去听《心经》,我们也只能听得晕晕乎乎的。

同类推荐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热门推荐
  • 数字修仙

    数字修仙

    程序做器灵,仙器可量产编程可以练功,编程可以画符,编程可以炼器……数字威武,程序万能!
  • 天价娇宠:霸道总裁,别闹

    天价娇宠:霸道总裁,别闹

    【甜腻宠文,欢迎入坑】她深陷拍卖场,被后母出卖,被妹妹横刀夺爱,原本以为人生无望,却没想到他如天神般降临。“抱歉,我来晚了。”一亿天价,囚身抛心。她双手抵在男人的胸膛上,惊慌失措:你,你敢乱来,我……我不会放过你!他温柔无比,却又猖狂霸道:臣服!你唯一的选择!日夜调教,她以为自己失去了自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女人。却没有意识到,那个男人早就已经将她宠到了心尖尖……男人的低喃耳语:笨丫头,你是我的!
  • 为自己的未来买单

    为自己的未来买单

    本书向读者生动地层示出一个真理:你的未来完全由自己掌握,今天的因会收获明天的果。对于每个人来说,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权完全在自己手中。因此,你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全书分为九章,帮你出谋划策,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 我在阳光下睡着了

    我在阳光下睡着了

    她本是神秘之族梓亦族的族女,因其母不忍她同她走上一样的道路而被悄悄的送出了梓亦,她在俗世成长,十八年的执念只是为了一个人。她怀上了他人的孩子嫁给了他,他冷眸看她:即使是这样,我也会娶你,因为我要这个孩子。他恨她吗?起初是恨的,她使他不能娶心爱的女子,还背叛了他。前生里的辜负,今生偿还。他的职责只是因为守护她,她生,他陪她生,她死,他陪她死。他说:他要,给他就是了,侵慌,除了你,我什么都不在乎。他对她痛下狠心,以假死来教她成长。他说:侵慌,对不起,跟哥哥回家好不好?她是梓亦的族女,是大浮的长公主雁国的王后,亦是King集团的少夫人。这是以十二个月为序的十三个故事,又名《只是错失的爱,也只是如此》
  • 时光下的美好

    时光下的美好

    洛雪怎么也想不到,让自己憧憬的高中竟然会这样度过,有失落吗?有怀恋吗?有不舍吗?在那个青葱岁月的时光下,我们是那样的美好......
  • 金国虎啸

    金国虎啸

    金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女真人是中华民族先民的一支,这是教科书上说的。但绝大多数中国人现在对金国和女真人都还存有误解。
  • 溺宠狂妃之张狂元素师

    溺宠狂妃之张狂元素师

    一次信任错付,她带着不甘和悔恨离开,再次睁眼,她有了另外一个身份于是,收灵宠,建商会,再绽光芒。惊才艳艳,他以幼龄之躯,争得半壁江山,却难敌帝王心术,落得半身残疾。两个世界的人,因一场意外相识,相知,相恋。在这个玄幻的时空,以他们的方式谱写了属于他们的爱恨史诗和无尽传说!!!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废物也逆天:佣兵嫡女

    废物也逆天:佣兵嫡女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顶尖杀手,样样精通,出任务从未失过手。可无奈一次外出休假时,飞机意外坠毁在海面,死得尸骨无存。他,本是人见人怕的煞神王爷,嗜血冷酷,整天绷着一块冰山脸。可却在遇见她后,变成了可卖萌可撒娇可霸道的“变脸”大王。一朝穿越,当那双眼再次睁开,物是人非。斗白莲花庶妹,斗不要脸姨娘,统统不在话下。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搞不定这超会“变脸”的王爷?
  • 重生之璀璨辉煌

    重生之璀璨辉煌

    重生一世。学习,披荆。奋斗,斩棘。一路前行,终看繁花似锦。“不求尽如人意,只愿无愧己心”肖毅如是说。这是一段可喜可爱可敬可佩的草根崛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