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8500000001

第1章 引言(1)

《心经》是一部流传非常广的佛教经典,也是佛经奥义的精华阐述。《心经》的“经”指路径,是觉悟自我之路,《心经》就是这条心灵回归之路。在这个物质世间,每个人都经受着诸多的痛苦、诸多的烦恼。佛说人生就是苦海,苦海无边,众生都在苦难中煎熬,却以苦为乐,痴迷难醒。虽然如此,还是有人看清了人生的真相,渴望出离苦海,离苦得乐,走上自我解脱之路。《心经》里面讲“能除一切苦”,“度一切苦厄”,就是这个离苦得乐的方法,是一个真正的解脱法门。这部《心经》一直流传了几千年,却难以被世人理解,只是平常读一读,背一背,或者用这部经典来做护身符上的文字,但谁又能体证到这部经典到底在讲什么呢?其实《心经》的奥义非常深,很难用头脑去理解,只能用心去感受。今天有这样一个缘起,我带着大家共同来学习这部经典,去感受这部经典的博大智慧!在佛教里,《心经》是一部重要的经典,里面有很多佛教用语,属于专业用语,可能不容易懂得,在经典的讲解过程中,我会给大家稍作解释的。这里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佛教?现在的佛教成为了一种宗教门派,属于宗教形态的产物,而真正的佛教并非如此。

佛教,顾名思义,就是指佛陀的教化,它只是一种教育,而非宗教。佛陀的一生都在教化世人,启迪世人,让众生觉悟,解脱烦恼,因此留下了很多教义。佛陀的弟子们传承了法脉,加上对佛的推崇,慢慢地才演变成宗教门派,就是现在所看到的佛教,这并不是佛陀的本意。今天心一文化所带给大家的,不是要让大家成为宗教信徒,而是要把佛陀真正的教导传播给大家,让大家能够获得一种觉悟的人生。心一文化只是传播祖宗的教化,希望能让大家明白,圣哲要教给世人的,并非是要成为教主,而是让众生觉悟,离苦得乐。释迦牟尼很年轻的时候就开悟了,开悟后传法四十九年,被称为觉悟的圣人、伟大的佛。佛是指什么呢?佛者觉矣,佛陀就是一个真正的觉者,一个觉悟了人生真相、宇宙真相的人。佛陀觉悟后,开始度化众生,为了使众生也破迷开悟,回归生命的源头。那么他到底觉悟了什么?当时,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一个王子,他通过观察世间的现象,感觉到生命的无常,时光如梭,人生苦短,众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经》里也讲到“苦、集、灭、道”,一切皆苦,生死轮转。

如何超脱?释迦牟尼想找寻方法,了脱生死,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他放下了自己的奢华人生,放下了王子的尊荣,放下了这种尊贵的生活,毅然决然地走上灵修之路,修行去了。他修行了十二年,修了三年“无想定”。无想定就是指没有思想,达到一种定境状态。通过三年修证,释迦牟尼能够让自己的思想停止,但是这并不是至高无上的道。“知非即舍”——知道它不是,就把它舍掉了。接着又修了三年,修得“非想非非想定”,绝对没有思想,但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超越前面“无想定”的境界,也是“知非即舍”,又丢掉了。最后他又修了六年苦行,一天只吃一个坚果,那种艰辛可想而知,世间几人能做得到呢?但是释迦牟尼道心坚固,也承受住了这种苦行,多么伟大的佛陀啊!六年苦行过后,他还是没有得道,才亲证到,苦行亦不是道。然后他就从山上下来了,碰到了一个牧羊女,施舍给他一些食物,增加了他的体能,最后坐在菩提树下,发誓不悟此道,不离此坐,誓死求法!最终在菩提树下七天证道,开悟后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虚妄执著,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就有佛性,只因世人都有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内在的佛性。就像六祖慧能所说,众生迷时,佛即是众生;众生悟时,众生皆是佛。既然内在的本性是没有执著妄想的,现在我们也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就应该活在这种本性之中,人生就不会有痛苦烦恼。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烦恼和痛苦呢?大家都读过《心经》,有的人还会背诵,《心经》真能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吗?不是这样的。你们都知道,水可以解渴,但是看到一杯水跟喝到那一杯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看到并不能解决饥渴的问题,那个看到的只是头脑的部分,而真正喝到了,就是亲证了,才能最终解决口渴的问题。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证道的过程,但是我们并没有走过这个过程。当释迦牟尼走完了这条亲证之路,解脱了烦恼痛苦,成为一个觉者;而我们还没有走上这条路,烦恼痛苦依然存在,还是一个迷者。从农村里走出来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家乡。我们看到他成为了大学生,我们却不是大学生,因为我们没有上大学,怎能成为大学生呢?虽然我们具备成为大学生的资格,却没有学过那个大学生具体的课程,最终不可能成为大学生。释迦牟尼觉悟过后,告诉我们,众生皆可做佛,每个人自身都具备这个条件,都具足佛性。

可是释迦牟尼是证果的佛,而我们还走在路上,我们需要去亲证自己的佛性,圆满自己,得道成佛。释迦牟尼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都有佛性。开篇为什么会谈到释迦牟尼佛呢?因为《心经》是佛教的经典,而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根本老师。我们先谈到释迦牟尼证道成佛的过程,才能了解释迦牟尼到底证到了什么?证悟八个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在《心经》里,一直空到底,是在谈空性呢?还是谈性空呢?真空妙有!这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告诉世人的真知。一切万物的存有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但是万物的本性却是空的,就像面前的这台电脑,这个电脑从什么地方来呢?(有人答:从生产线上。)但在没有被生产之前,它是不存在的,然而现在它存在了,通过因缘和合的作用,它才开始存在;当因缘消散的时候,这个电脑又归于不展示了。今天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只能待上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现在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缘和合才展示出我们的躯体,然后再用躯体承载内在的佛性或灵性,才能在世间展示出生命的活动。当几十年过后,我们将面对死亡,离开人世,身体还是要归于尘土,缘聚缘散,最终还要归于原本的性空状态,即所谓的:“尘归尘,土归土。”虽然形成了这种缘起,但是它的本性是空的。举个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玻璃杯,它的存在状态是怎样的呢?按照今天的物质科学来分析,它是由分子和原子所组成,是内部粒子的高速转动而展示出来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形象,但如果拿到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你可以看到的就只是能量。如果一直这样分析下去,就可以得到结论,外在缘的展示缘于内在空性的能量。今天的人都喜欢看电视,喜欢看电影。电视的每一个画面是怎么展示出来的呢?当我们看到电影里的人也是动态的,和现实中的人如此相似,电影里的画面是连贯性的,不间断的,但是电影里的人却不是活人,而是虚幻的展示。

当我们了解了其播放的原理,就会知道,它是很多图片在能量的推动下而展示出来的结果。如果我们把这个快速运转的能量去掉了,这些影片就变成一张张图片了,就不会展示出连贯性,就没有这种动态的人物影像了。影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在迅速播放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结果。其实,每一个当下都是虚幻的存在,都是不真的,这也是一种缘起。但是在我们的视觉感受里,我们却看到了影片的存在,这就是我们被假相作用的结果。如果这层力量被去掉了,我们看到的东西就是虚幻的,归其本性,这些缘起并不是真实存有的,只是被某种力量所推动,从而展示出来的。就如同粒子的高速运转而形成这样一个玻璃杯的形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形状,而粒子高速运转的状态,我们却看不到。如果我们站在粒子高速运转的这种视角上再去看它的话,那个玻璃杯就不存在了。这就是禅宗里所说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了。只是我们物质感官的觉知速度太慢,而它内部运转的速度又太快,就会产生这样的虚相,在头脑中才会产生这种概念,认为物质世界所展示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实的。释迦牟尼证道后,体悟的真相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两点理解起来很难,因为我们没有体验,没有亲证。但是释迦牟尼的整个修道过程都是自己亲身体验的,这是他亲证过后所得到的结论。然而,我们今天得到这个结论太容易了,随便拿到一部经,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但是释迦牟尼最终获得这个结果,却非常艰难,历时十二个寒暑,尝尽苦难,才成就其人生。现在我们把那些结论拿过来,就感觉是自己的了,认为自己知道了,但是我们并没有亲自证到这个结论,并不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知道了这个结论,但我们真实的生活却没改变呀,烦恼没有消失,苦难依然继续,“知道”永远不等于“得道”。《心经》是谁讲的呢?观自在菩萨讲的,讲给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这部经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整部经典共计两百六十个字,但是它却把佛陀教化的精华部分都融合在里面了。能读懂这部经的人一定是一个明心之人,一定是一个找到心的人。你要是找不到心,怎么能读懂《心经》啊,能读却不一定能懂。现在世面上把《心经》变成护身符了,佛教里的人把《心经》印在小卡片上,感觉这个东西很有用。但是这些文字到底有什么用?它真的能护身吗?(有人答:信则灵,不信则不灵。)那个卡片之所以有用,是因为你相信了它,心信在前,有用在后;没有前面的心信,就没有后面的有用,归根到底还是心的作用,你能找到心吗?

同类推荐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热门推荐
  • 回首一望,思故缘

    回首一望,思故缘

    柳若汐是当代柳氏集团千金,她不像其他小姐傲娇任性,而是乖巧懂事,可不幸的事却发生了,柳若汐与闺蜜去野外游玩时,失足落下悬崖,可掉下悬崖再次苏醒时,一切都变了……平行时空,尊贵皇帝,傲娇皇子,暖心王爷,高冷青梅竹马……而柳若汐又会与他们怎样启缘呢?
  • 神女难逑

    神女难逑

    传闻,梦玉神女令无数贵公子拜倒在石榴裙下……每每听闻,梦玉总是撇撇嘴,神情不屑。为何就没有人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呢?至于这神女的称呼,梦玉更是不知何时获此殊荣的。梦玉自认为,一路走来,她一直是个炮灰,作为超能神助攻,看着别人步步飞升,夙愿得偿,而自己却只能是一块垫脚石。唉,这可肿么破?QQ群:326871575
  • 暗黑三部曲

    暗黑三部曲

    末日之战持续了近百年……“暗黑”大陆的诞生为其拉下了序幕。当新的生命、种族活跃在这个泛古大陆上时,他的创造者——创世神*卡洛斯却突然消失了。…………黑暗之眼的出现,这个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变换……
  • 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

    他只是在别人家的战场上,帮忙驮回一具尸体而已,助人为快乐之本嘛!可没想到,他单纯的助人举
  • 昙烟阁

    昙烟阁

    伽云国素来不安生,千年前一人许诺保这地一千年安宁,千年后空生一阁。会夺人心有真情的泥娃娃,喝下沉醉幻想一生的奇酒,系了姻缘与仇恨的红黑线......这一切的背后只出自于一少女之手,千年生生死死却无人记她,与人结缘解怨只允一笑,“要拿我昙烟阁的东西是会有代价的”“姑娘,那人的代价送来了”你有缘便活,有怨便如那昙花一般乍现凋谢便是
  • 必懂的常用词语

    必懂的常用词语

    这套“中小学生语文爱好培养”丛书,包括《必用的好词好句》《必懂的常用词语》《必用的成语经典》《必用的谚语荟萃》《必用的歇后语精选》《必用的古文名句》《必读的语文故事》《必学的作文描写》《必听的语文之谜》《必知的语文学家》十册,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原来有缘

    原来有缘

    她与她一直都知道对方,但是从没有说过话,直到有一次七夕,因为朋友才正式开始第一次对话,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从陌生人变成朋友,再从朋友到好朋友,最后到浅浅喜欢的情侣,到现在深爱的恋人。
  • 网游之狂战女王

    网游之狂战女王

    一群男男女女玩游戏的故事,因写得太渣剧情有些不忍直视遂弃坑,考完试不定期填坑,相信我有生之年会填完的。请勿沉迷网游,伤人伤己。
  • 天刃杀

    天刃杀

    穿越少年,无意中得到光明圣物天刃,从此斗天才,斩敌首,踏上通天之路。只是他不知,行通天之路,除了要有强大的实力外,还要有一颗强者的心。
  • 空间重生之逆袭校园

    空间重生之逆袭校园

    此文是带有校园争斗暴力和现实社会里面帮会斗争的文章。她被诬陷,绑在灵柱上用三昧真火燃烧,却意外重生在了另一个空间。她在充满势力的校园里面,总有人不知死活地招惹她,落得狼狈下场她在充满黑暗的帮会里面,总有人虎视眈眈她的帮会,最后反被她给吞噬。她冷也是有原因,但还是依旧保留了一些以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