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8500000001

第1章 引言(1)

《心经》是一部流传非常广的佛教经典,也是佛经奥义的精华阐述。《心经》的“经”指路径,是觉悟自我之路,《心经》就是这条心灵回归之路。在这个物质世间,每个人都经受着诸多的痛苦、诸多的烦恼。佛说人生就是苦海,苦海无边,众生都在苦难中煎熬,却以苦为乐,痴迷难醒。虽然如此,还是有人看清了人生的真相,渴望出离苦海,离苦得乐,走上自我解脱之路。《心经》里面讲“能除一切苦”,“度一切苦厄”,就是这个离苦得乐的方法,是一个真正的解脱法门。这部《心经》一直流传了几千年,却难以被世人理解,只是平常读一读,背一背,或者用这部经典来做护身符上的文字,但谁又能体证到这部经典到底在讲什么呢?其实《心经》的奥义非常深,很难用头脑去理解,只能用心去感受。今天有这样一个缘起,我带着大家共同来学习这部经典,去感受这部经典的博大智慧!在佛教里,《心经》是一部重要的经典,里面有很多佛教用语,属于专业用语,可能不容易懂得,在经典的讲解过程中,我会给大家稍作解释的。这里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佛教?现在的佛教成为了一种宗教门派,属于宗教形态的产物,而真正的佛教并非如此。

佛教,顾名思义,就是指佛陀的教化,它只是一种教育,而非宗教。佛陀的一生都在教化世人,启迪世人,让众生觉悟,解脱烦恼,因此留下了很多教义。佛陀的弟子们传承了法脉,加上对佛的推崇,慢慢地才演变成宗教门派,就是现在所看到的佛教,这并不是佛陀的本意。今天心一文化所带给大家的,不是要让大家成为宗教信徒,而是要把佛陀真正的教导传播给大家,让大家能够获得一种觉悟的人生。心一文化只是传播祖宗的教化,希望能让大家明白,圣哲要教给世人的,并非是要成为教主,而是让众生觉悟,离苦得乐。释迦牟尼很年轻的时候就开悟了,开悟后传法四十九年,被称为觉悟的圣人、伟大的佛。佛是指什么呢?佛者觉矣,佛陀就是一个真正的觉者,一个觉悟了人生真相、宇宙真相的人。佛陀觉悟后,开始度化众生,为了使众生也破迷开悟,回归生命的源头。那么他到底觉悟了什么?当时,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一个王子,他通过观察世间的现象,感觉到生命的无常,时光如梭,人生苦短,众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经》里也讲到“苦、集、灭、道”,一切皆苦,生死轮转。

如何超脱?释迦牟尼想找寻方法,了脱生死,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他放下了自己的奢华人生,放下了王子的尊荣,放下了这种尊贵的生活,毅然决然地走上灵修之路,修行去了。他修行了十二年,修了三年“无想定”。无想定就是指没有思想,达到一种定境状态。通过三年修证,释迦牟尼能够让自己的思想停止,但是这并不是至高无上的道。“知非即舍”——知道它不是,就把它舍掉了。接着又修了三年,修得“非想非非想定”,绝对没有思想,但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超越前面“无想定”的境界,也是“知非即舍”,又丢掉了。最后他又修了六年苦行,一天只吃一个坚果,那种艰辛可想而知,世间几人能做得到呢?但是释迦牟尼道心坚固,也承受住了这种苦行,多么伟大的佛陀啊!六年苦行过后,他还是没有得道,才亲证到,苦行亦不是道。然后他就从山上下来了,碰到了一个牧羊女,施舍给他一些食物,增加了他的体能,最后坐在菩提树下,发誓不悟此道,不离此坐,誓死求法!最终在菩提树下七天证道,开悟后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虚妄执著,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就有佛性,只因世人都有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内在的佛性。就像六祖慧能所说,众生迷时,佛即是众生;众生悟时,众生皆是佛。既然内在的本性是没有执著妄想的,现在我们也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就应该活在这种本性之中,人生就不会有痛苦烦恼。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烦恼和痛苦呢?大家都读过《心经》,有的人还会背诵,《心经》真能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吗?不是这样的。你们都知道,水可以解渴,但是看到一杯水跟喝到那一杯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看到并不能解决饥渴的问题,那个看到的只是头脑的部分,而真正喝到了,就是亲证了,才能最终解决口渴的问题。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证道的过程,但是我们并没有走过这个过程。当释迦牟尼走完了这条亲证之路,解脱了烦恼痛苦,成为一个觉者;而我们还没有走上这条路,烦恼痛苦依然存在,还是一个迷者。从农村里走出来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家乡。我们看到他成为了大学生,我们却不是大学生,因为我们没有上大学,怎能成为大学生呢?虽然我们具备成为大学生的资格,却没有学过那个大学生具体的课程,最终不可能成为大学生。释迦牟尼觉悟过后,告诉我们,众生皆可做佛,每个人自身都具备这个条件,都具足佛性。

可是释迦牟尼是证果的佛,而我们还走在路上,我们需要去亲证自己的佛性,圆满自己,得道成佛。释迦牟尼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都有佛性。开篇为什么会谈到释迦牟尼佛呢?因为《心经》是佛教的经典,而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根本老师。我们先谈到释迦牟尼证道成佛的过程,才能了解释迦牟尼到底证到了什么?证悟八个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在《心经》里,一直空到底,是在谈空性呢?还是谈性空呢?真空妙有!这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告诉世人的真知。一切万物的存有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但是万物的本性却是空的,就像面前的这台电脑,这个电脑从什么地方来呢?(有人答:从生产线上。)但在没有被生产之前,它是不存在的,然而现在它存在了,通过因缘和合的作用,它才开始存在;当因缘消散的时候,这个电脑又归于不展示了。今天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只能待上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现在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缘和合才展示出我们的躯体,然后再用躯体承载内在的佛性或灵性,才能在世间展示出生命的活动。当几十年过后,我们将面对死亡,离开人世,身体还是要归于尘土,缘聚缘散,最终还要归于原本的性空状态,即所谓的:“尘归尘,土归土。”虽然形成了这种缘起,但是它的本性是空的。举个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玻璃杯,它的存在状态是怎样的呢?按照今天的物质科学来分析,它是由分子和原子所组成,是内部粒子的高速转动而展示出来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形象,但如果拿到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你可以看到的就只是能量。如果一直这样分析下去,就可以得到结论,外在缘的展示缘于内在空性的能量。今天的人都喜欢看电视,喜欢看电影。电视的每一个画面是怎么展示出来的呢?当我们看到电影里的人也是动态的,和现实中的人如此相似,电影里的画面是连贯性的,不间断的,但是电影里的人却不是活人,而是虚幻的展示。

当我们了解了其播放的原理,就会知道,它是很多图片在能量的推动下而展示出来的结果。如果我们把这个快速运转的能量去掉了,这些影片就变成一张张图片了,就不会展示出连贯性,就没有这种动态的人物影像了。影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在迅速播放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结果。其实,每一个当下都是虚幻的存在,都是不真的,这也是一种缘起。但是在我们的视觉感受里,我们却看到了影片的存在,这就是我们被假相作用的结果。如果这层力量被去掉了,我们看到的东西就是虚幻的,归其本性,这些缘起并不是真实存有的,只是被某种力量所推动,从而展示出来的。就如同粒子的高速运转而形成这样一个玻璃杯的形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形状,而粒子高速运转的状态,我们却看不到。如果我们站在粒子高速运转的这种视角上再去看它的话,那个玻璃杯就不存在了。这就是禅宗里所说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了。只是我们物质感官的觉知速度太慢,而它内部运转的速度又太快,就会产生这样的虚相,在头脑中才会产生这种概念,认为物质世界所展示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实的。释迦牟尼证道后,体悟的真相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两点理解起来很难,因为我们没有体验,没有亲证。但是释迦牟尼的整个修道过程都是自己亲身体验的,这是他亲证过后所得到的结论。然而,我们今天得到这个结论太容易了,随便拿到一部经,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但是释迦牟尼最终获得这个结果,却非常艰难,历时十二个寒暑,尝尽苦难,才成就其人生。现在我们把那些结论拿过来,就感觉是自己的了,认为自己知道了,但是我们并没有亲自证到这个结论,并不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知道了这个结论,但我们真实的生活却没改变呀,烦恼没有消失,苦难依然继续,“知道”永远不等于“得道”。《心经》是谁讲的呢?观自在菩萨讲的,讲给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这部经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整部经典共计两百六十个字,但是它却把佛陀教化的精华部分都融合在里面了。能读懂这部经的人一定是一个明心之人,一定是一个找到心的人。你要是找不到心,怎么能读懂《心经》啊,能读却不一定能懂。现在世面上把《心经》变成护身符了,佛教里的人把《心经》印在小卡片上,感觉这个东西很有用。但是这些文字到底有什么用?它真的能护身吗?(有人答:信则灵,不信则不灵。)那个卡片之所以有用,是因为你相信了它,心信在前,有用在后;没有前面的心信,就没有后面的有用,归根到底还是心的作用,你能找到心吗?

同类推荐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佛教文化纵横谈

    佛教文化纵横谈

    简洁而清晰地勾画了佛教从印度传来我国以后,与儒家、道家文化碰撞、斗争、互融并逐步发展、改革的来龙去脉,将佛教文化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先进文化以及我国的儒道文化、民间文化相对照、相比较,进行思辨性、比喻式的论证和阐释,阐明了佛教文化不仅是僧侣信众念经拜佛、修身养性的仪轨,也不仅是寺庙中美轮美奂的魏晋雕塑、唐宋壁画,而是经典的浩瀚、学问的广博、思想的深邃、宗旨的崇高。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快乐之源

    快乐之源

    全书从世界的现状、佛教的理论、信仰的力量以及如何修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生动鲜活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阐释了佛法具有的诸多功能以及佛教在心灵励志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追述了佛教的历史,介绍了佛教的门派,详释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教理,并从佛教徒的角度谈及了自己对于当今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部兼具知识性与可读性的佛学读物。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热门推荐
  • 豪门第一宠:醉爱替身妻

    豪门第一宠:醉爱替身妻

    为了追寻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所以,她逃婚了!可她怎么就这么倒霉,先是被人认错了抓去囚禁起来也就算了,那个谁谁,她可不是他老婆好不好,干嘛那样那样她!一场逮错人的乌龙里,她却发现自已对那个谁谁谁动心了。他宠她,疼她让她很是满足,可一个跟她一模一样的女人出现,打破了她美满的生活……
  • 鬼述

    鬼述

    这是一个鬼讲述的故事,你……敢看吗?——————————是谁规定的简介要20字以上?我晚上去找他。
  • 傲天神尊

    傲天神尊

    你为我而沉睡,我为你而疯狂!你为我而痴情,我为你而承诺!手持风雷枪,身伴麒麟兽,你阻我,杀!你助我,救!因她,枪挑天下!因她,重铸乾坤!破乾坤,悟生死,虚阴阳,成无极!
  • 超级巨猩

    超级巨猩

    悠悠一觉醒来,袁天发现,整个世界变了。周围,深山老林,自己,居然也变成了一只猩猩。而自己的大脑里,却多了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命运的齿轮悄然无声的转动,这一切,究竟会走上何方?
  • 倾世曼珠沙华:雪落倾尘

    倾世曼珠沙华:雪落倾尘

    千年的轮回,终再次回归,却一切已物是人非。迷离的身世,神秘的封印,这一切究竟是谁在暗中引导?三年的成长,换来千年的守护。神秘的幻冰紫晶链散发着幽蓝色之光,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她,为他脱胎换骨,为他倾尽一生。他,却为她负了天下,颠覆了天下!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葫芦岛吴奇隆

    葫芦岛吴奇隆

    在美丽的葫芦岛上,一个爱吃饺子,咳…爱玩嫂子的男淫横行霸道。他,据说身高一米七八?长相拉风,酷似吴奇隆!他从事着一项很是神秘的工作,致福于千万男吊,却从不求回报,在业界他被尊称为――葫芦岛吴奇隆!工作很累,他会拿出一瓶拿铁,轻轻的抿一口,好喝不过拿铁,好玩不过miss?
  • 星战之战神

    星战之战神

    在宇宙中央存在一个神秘星界,星界的星月,是否可以逆袭自己的命运呢?
  • 魔仙道传

    魔仙道传

    道界,佛界,魔界,妖界,以及人间界。天下五界,我以一人之力开,奈何,終敌不过举世皆敌。但吾之不灭之躯,永恒之魂助我成就魔仙道!一切待我成仙!!
  • 经咫

    经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环世界

    环世界

    环世界和环世界的获选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历史上同期存在的国度,大都发生了变化。明朝没有灭亡,一直延续到现代。建文帝朱允炆也没有死,他在海外复辟建立了南明朝。这一切背后有什么阴谋?请看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