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预防绝经期冠心病应注意:对于45岁前接受妇科手术的病人只要病情允许应尽量保留卵巢;合理安排作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限制脂类和糖类食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逐渐下降,热量需要减少,所以膳食必须合理调整。否则摄入热能过多,势必导致肥胖和高血脂而诱发冠心病。若以20~39岁的热能摄入为标准,则40~49岁应减少5%,50~59岁应减少10%。另外,碳水化合物应占每天总热量的55%~60%,以谷类为主,限制甜食;脂肪摄入应控制在30%以下,并以植物油为主,应有一定数量的瘦肉、鱼类和蛋类等动物蛋白,适当补充豆制品,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运动不仅能增加热能消耗,促进机体代谢、增强体质,且能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机体防御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
心绞痛综合征也叫X综合征、假性心绞痛。是心脏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心绞痛。在更年期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心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失调,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钝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一般发作不规律,多与情绪变化有关,运动实验多正常,心电图一般没有心肌缺血的表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及少量补充雌激素可明显改善症状。
因此,更年期妇女频繁出现心前区不适,各种心脏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异常,服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无效时应考虑为心绞痛综合征。
心绞痛综合征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吗
经常有更年期妇女,在劳累或情绪变化后即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服用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无明显效果,因此,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发作更加频繁,身心异常痛苦。上述表现临床上叫做心绞痛综合征。心绞痛综合征是心脏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心绞痛。多发生在更年期。心脏检查一般无异常,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预后良好。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等。冠心病心绞痛是指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发作性胸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凉及急性循环衰竭为常见诱因。主要特点为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痛,可放射至左臂或沿左臂前内侧到小指或无名指。多有沉重、压榨、烧灼、窒息、闷胀或濒死感,多在劳动后发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扩张冠脉药物)一般5分钟内即可见效。发作时有特异性心电图改变,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病变部位管腔狭窄。心绞痛反复发作极易发生心肌梗死。
因为病因和病理改变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不同,心绞痛综合征和冠心病心绞痛不是一回事。
心绞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镇静安神;小剂量补充雌激素;适当使用扩张冠脉药物。具体药物及使用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雌激素对妇女皮肤有什么作用
皮肤虽然远离卵巢,可是它有雌激素受体,是重要的雌激素靶器官之一。皮肤的毛发及脂肪分布受性激素的支配,女子皮肤的丰润程度和毛发的分布与男子有明显的差别,成为第二性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女性进入青春期时,卵巢功能日渐成熟,特别显现出细腻、富于弹性的女性皮肤美。进入更年期,卵巢开始衰退,雌激素分泌日渐减少,与其他靶器官一样,皮肤变薄,正常时占皮肤90%的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减少,弹力消失,丰满的上皮开始出现皱纹,尤其在额、眼角和口周等处明显。但实际上全身皮肤都变薄,水分比年轻人减少约20%,皮下皮脂腺也渐萎缩,分泌物减少,表皮干燥,失去滋润度。皮肤内小血管收缩,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色素细胞代谢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都出现衰退,常引起皮肤瘙痒症状,干扰休息和睡眠。患者自觉或不自觉的抓挠,进一步损伤皮肤,有时引起苔藓样变化。肥厚,色素沉着,出现色素斑或老年白点病,或继发感染、角化,更使症状恶化。止痒油可以止痒但作用不持久,也不能完全阻止阴毛脱落及外阴脂肪减少,但可使皮肤变干颜色变淡等症状有所减轻。另一方面,大腿根部、臀部及腹壁的皮下脂肪增厚,运动过少的妇女更为明显。往往由于雌激素减少,体内雄激素相对过多,皮肤可长出细毛,以口唇上部颏下为多见。
更年期妇女为何容易出现精神改变
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的转折期,它不仅会引起身体上一系列变化,而且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女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上或精神上的症状。
在妇科门诊经常遇见这样的病人:诉说全身不舒服,觉得自己患了重病,非常郁闷甚至想轻生,但全身各项检查都查不出问题;有些进入更年期的领导干部变的恐惧与下级谈话;有的教师无缘无故地训斥学生;有一个病人说: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我和爱人的工作都不错,孩子也上了大学,按说我该舒心了吧,可我现在非常苦恼。我今年47岁,原本是个慢性子,很少跟人红脸吵架。可这两年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子也越来越急,老有一股说不出的无名火堵在心口。在单位我不得不强忍着,回家后常忍不住发火,丈夫很不理解我,埋怨我不像他原来认识的那个“我”了,我们的夫妻感情受到了影响。
进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的不断减退,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分泌不断减少,全身大部分器官、组织均有雌激素受体,其生理功能直接受到雌激素分泌量的影响。随着雌激素的逐渐减低,上述靶器官会逐渐失去雌激素的支持,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果表现在神经系统,女性便会在绝经期前出现情绪上的大幅度波动,表现为易激动、焦虑、消沉、抑郁、多疑、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雌激素的分泌减低还会造成更年期妇女生殖道粘膜变薄,影响到夫妻生活的和谐完美。且在更年期阶段,女性的体力、精力、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所降低,若再得不到同事、家人的理解,便会使有些中老年妇女对生活失去兴趣,对自身失去信心,重者甚至会产生思维和语言分离等严重精神症状,不但给本人和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还会影响到工作甚至社会的安定。
那么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学会科学地珍爱自己,应尽量把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向家人倾诉出来,因为倾诉是一种心灵郁闷的有效宣泄方式。作为更年期妇女的家人,也应尽力学会聆听、学会理解、帮助亲人化解郁闷,减轻痛苦。更年期妇女还应注意多接触环境,多接触新事物,不要在行为上和心理上自我封闭,要多掌握一些更年期保健知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女性这一段的生理、心理特性,使自己健康、平安地度过更年期。
更年期妇女易发生哪些精神异常
更年期妇女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性格和情绪上的改变,这些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在更年期首次出现,但常常被病人忽视,或误认为其他疾病而乱投医。更年期妇女出现的神经症状可分为两种表现不同的类型。一种为抑郁型,在更年期女性中更常见。病人情绪紧张、焦虑,有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惊慌恐惧,记忆力减退,难以集中思想,严重者可转变为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病人情绪低落自卑、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另一种被称为兴奋型,病人激动,平时少言寡语的人可能会变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易怒,易兴奋及失眠等神经质样症状也会出现。这些截然不同的精神症状,就其原因仍然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女性的大脑是雌激素发挥功能的器官之一,雌激素能促进有用的氨基酸转移至脑细胞,调节脑细胞中各种生物胺和酶的产生和代谢,因此体内一定量的雌激素有利于维持女性正常健康的精神状态。
对于更年期出现的这些精神、神经症状,妇科医生主张采取综合治疗方案。首先,更年期女性应该学会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根据临床观察,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同社会有密切关系,不同职业的妇女更年期后的情绪反应也不同,生活富裕、条件优越、社会地位高的更年期妇女症状较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而农村妇女则较少出现症状,所以情绪状态的自主调节是重要的。而更年期女性的家人也应主动关心正处在更年期的妻子或母亲,帮助他们共同度过这一转折期。其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镇静药(如安定、谷维素)、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这些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更年期的精神神经症状。第三,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更年期妇女只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加强自我保健,再加上家庭、社会的理解和关怀,会使更年期症状减轻到最低限度。
更年期妇女为什么容易出现手脚发麻
有些更年期妇女经常出现手脚发麻,具体表现有:动作不灵活,触摸肢体皮肤时无感觉,有时手脚刺痛,触电的感觉。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更年期全身小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若周围小血管痉挛,出现肢体末端暂时性缺血,就会出现手脚麻木。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即自然消失,但又不定时的重复出现。
2.更年期妇女易患糖尿病,患糖尿病后,内分泌功能紊乱,向全身供应营养物质的血液循环系统供养失调,日积月累就会造成人体大小血管出现各种病变,微循环出现障碍末端神经系统也因长期供养不足导致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因此出现手脚麻木。
3.如果脑血管痉挛或栓塞可引起一侧手脚麻木。
所以,更年期妇女如果经常出现手脚发麻,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为什更年期妇女容易出现失眠和记忆力减退
人进入更年期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不适,以神经系统症状为多,经常感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想起的事情转眼就忘了(临床上称之为:近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及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以失眠为多见。可表现为不能入睡,或入睡极易惊醒而不能再度入睡,或多梦,重者彻夜不眠,服安眠药仍不能奏效。由于失眠患者往往感到疲劳和焦虑,焦虑又可加重失眠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在现代快节奏的竞争社会中,各个年龄段的男子或妇女,尽管健康状况良好,也会因工作紧张,人事问题或其他问题偶尔失眠。更年期妇女失眠的原因除前述原因外,一方面是因为潮热发作对睡眠的干扰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有关。因为雌激素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雌激素缺乏时,大脑的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相对过高,两者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便表现为失眠。有研究表明,采用雌激素治疗后,睡眠时间会有所延长。
充分合理的睡眠,对于预防更年期失眠很重要。所谓合理睡眠,是指除了睡眠时间要适当外,在睡眠的准备、姿势和习惯等方面也要有一些讲究,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忌临睡前进食。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中有些部分的活动节奏开始放慢,进入休息状态。如果临睡前吃东西,消化道各器官又要忙碌起来。大脑皮层主管消化的功能区也会被兴奋,在入睡后易产生噩梦。如果睡前已感到饥饿的话,可少吃一点点心或水果,但吃完以后至少半小时才能睡觉。二忌睡前用脑。睡前用脑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三忌睡前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紊乱使入睡困难,因此睡前情绪要平稳睡时全身要放松。四忌睡前讲话。人在说话时思维活跃,大脑兴奋,影响睡眠。五忌仰面而睡。睡眠的姿势以右侧卧位、微曲双腿最好,这样全身骨骼、肌肉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容易入睡,也容易解除疲劳。仰卧位时全身骨骼、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既不利于消除疲劳又容易造成因手搭在胸部影响呼吸而作噩梦,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可以洗澡、洗脚,内衣要宽松,枕头高度软硬要适当;睡前要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睡眠时间长短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更年期6~7小时,老年人4~6小时。上床和起床时间要规律,节假日也不例外。
睡眠好了,第二天精力充沛,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科学用脑、保持乐观的情绪、坚持锻炼身体,对保护和加强大脑功能也有很多好处。
为什么更年期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骼看起来是固定不变的结构,但是它并不是静止的。骨骼一方面在不断地破坏、溶解、吸收(破骨),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有新骨形成(成骨),两者呈动态平衡,骨钙和血钙处于不断的交换之中,饮食钙在小肠各部均可吸收,以十二指肠及小肠上端为主。更年期妇女体内骨质代谢的平衡被打乱,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由于骨质丢失而发生骨质疏松。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就是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那么雌激素与骨代谢有什么关系呢?
1.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与活性降低,从而干扰肠道内钙的吸收。
2.人体内“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能刺激骨质消溶。雌激素有拮抗甲状旁腺激素的溶骨作用。雌激素下降使骨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增强,骨吸收增加。
3.雌激素下降使甲状腺分泌“降钙素”减少。降钙素是强有力的骨质吸收抑制激素,对骨质有保护作用。
4.雌激素下降,可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生成受阻。
所以当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出现明显的负平衡。特别是绝经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负钙平衡持续进展,骨质快速丢失。最初3~5年,骨密度以每年平均减少2.5%的速度下降。有报道绝经前10年内约丢失骨量15%,70岁妇女平均丧失骨量达30%。因此更年期特别是绝经期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女性较男性多见,并较男性早10~15年发生。吸烟的女性和体型瘦长的妇女骨质疏松更为明显。
骨质疏松主要症状是腰背和四肢慢性疼痛。需经过多方面检查及化验血钙和尿钙才能确定。
为使更年期后的妇女能不失时机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或者饮食疗法及身体锻炼。
骨质疏松常见原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骨量减少,伴有骨微量结构改变以至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根据其发生原因不同,临床上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情况下都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75岁以上妇女骨折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