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 : (283) 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别历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注释】
历下:古邑名,即今山东济南历城区,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画舸:画船。舸,船。罨(yan)画:画家称杂彩色之画。此用以形容历下景物的艳丽多姿。绀(gan)碧:深绿泛红的颜色。“刘郎”两句: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典故,该诗有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郎,本指刘禹锡,此处为作者自指。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贬谪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下时抒怀之作,写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初。
上阕写独自离别历下。起首巧妙地以三个“无”字冠顶的排比句式描写离别场面,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对自己屡遭贬谪漂泊不定的自伤之意,曲折含蓄而又极有层次地表现了出来。“无穷官柳”,是离别时所见大道上一望无边的垂杨柳。此句既写眼前景,也写心中情。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此时作者离别,也当有人折柳相送,但徒见杨柳无边,却无人相送。杨柳越是无边,人情越显得淡薄,越让离人感慨万千。“无情画舸”,怨所乘坐的船不顾人之情怀,径自开去。“无根行客”,是作者自指。“行客”意为自己人在旅途,而以“无根”一词加以强调,将作者在人世间漂泊无依之状凸显了出来。同时暗扣作者乘船行进,脚下所踏,顺水漂流。同时,这三句描写极有层次,似乎让人见离人回首官柳,踏上画舸,渐行渐远后自我感叹的过程。“南山”两句,写人不如山。山本无情物,却尚且能够连绵起伏千里相送,人是有情人,却被高高的城墙隔在城中。城墙再高,也有路可越,但无情之人,却可将它作为借口,避免送别。作者此时遭贬谪离开,即使大道平坦,城中人也会另寻借口避而远之。寥寥十字,曲尽人情。
下阕抒发人世沧桑的感慨。园林溪水,桃花霜鬓,均是作者离别途中心中所算。按句法,“算”字当在下阕开头。放在此处,是为了音律。“罨画”一句,回顾历下美丽风光,笔墨简练,富有概括性。“算重来”以下,设想以后重来之时,如此美景都已成陈迹,让人遥想之下,也顿生物是人非之慨,也寓有作者官场失意之后产生的富贵无常之叹。一个“尽”字,将这些感慨推至极致。最后两句,用一个贴切的典故在此基础上表达了更为丰厚婉转的意思。刘郎是指唐朝诗人刘禹锡。他曾在贬谪归京后做诗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通过玄都观里看桃花一事讽刺一时得意的朝中权贵。因做此诗,诗人再度被贬谪。十四年后,诗人又被召回京师,写下《再游玄都观》,其中有诗句“桃花净尽菜花开”“前度刘郎今又来”。作者此处既以几度再起的刘禹锡自喻,也为刘禹锡事伤怀,更兼自伤自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古诗词日历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风和雨送春归来,飞舞的雪花迎接春天的到来。已经是悬崖上结百丈冰的严冬,犹有梅花在枝头绽放美丽。绽放得如此美丽,并不是为了与桃李争春,只是把春天到来的讯息告诉人们。等到山花烂漫开遍时,她只是在花丛中静静地微笑。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赏析新用户3167a8id2024-02-09 13:07:43
0000天宝末(752-755)的杜甫及杜诗
天宝末(752-755)的杜甫及杜诗(小河西)概述至天宝十载(751)末,杜甫通过献“三大礼赋”并经过“学官试文章”等程序,得以“送隶有司,参列选序。”也就是得到了当官的“出身”。虽没直接授官,但毕竟取得当官资格。天宝十一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一直在等待朝廷授官。《散文诗.中国军人》
高山之巅,只见身影威严。中国军人,无畏风雨征战。热血沸腾,勇敢征程不停。铁骨铮铮,心愿永远不懈。忍辱负重,他们舍身忘我。守卫家园,守卫和平的誓言。峥嵘岁月,书写英勇的篇章。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血与汗染就的荣耀,星星点点将光辉绽放。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标志。为了家人,为了繁荣的大地。他们经受磨砺,永不言弃。舍小家为大家,誓将和平永远支撑。鸿儒书香vosn182023-08-09 12:50:35
0000秋分最美的古诗词
《点绛唇·金气秋分》谢逸〔宋代〕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秋分日忆用济》柴静仪〔清代〕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秋分》郑孝胥〔清代〕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紫网2023-10-15 08:29: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