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 : (282)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释】
伤高:登高的感慨。怀远:对远方征人的思念。穷:穷尽,了结。千丝乱:丝指柳条。东陌:东边的道路,此指分别处。嘶骑:嘶叫的坐骑。桡:船桨,此借代船。栊:窗。解:懂得。
【鉴赏】
自《诗经》以来,诗词作品中多有表达征夫离人之恨者。此作亦是“闺怨”这个古老话题的表达。
上阕写情中之景,下阕写景中之情。从离愁别恨的产生原因写起,以愁恨之多所产生的“不如桃杏嫁东风”的奇特想法作结,层层推进,条理清晰。这正是张先词作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
上阕首句以“几时穷”反问句点出全词抒写别恨的主题基调。此句突兀有力,表现力极强,当受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句的影响。接着以“无物似情浓”进一步表达作者对爱情力量的感慨。直如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情状。“离愁”三句写眼前景致。妙处在于本是柳丝飞絮引起“离愁”,但作者反客为主,却言“离愁正引千丝乱”,既使情绪形象具体,更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巨大力量。“更东陌”二句在写景方面是自然的联系和开拓,由“柳丝”而“飞絮”,但在写情方面则更进一层,点出心乱如麻的心绪。旧时习俗,折柳赠别,故柳与离别便有了渊源。柳永《雨霖铃》亦有“杨柳岸”句。但这里却跳过别时折柳的情景,而径写别后见柳生相思,有了新意。“嘶骑”三句,直写愁恨之源:“嘶骑渐遥,征尘不断”。而“何处认郎踪”句更写出了当初离别的无奈和凄惨。这三句写别后登高目中所见与心中所想的情景。首句以情起(“几时穷”),末句以情结(“何处认”),感人至深。
下阕由回忆转到眼前景物,由景及情,强化情感。池水溶溶,小船南来北往,鸳鸯悠然嬉戏,惹人感伤,为末句“人不如物”的悲叹埋下伏笔。“梯横”句承接首句而来,白日“伤高怀远”,夜来“斜月帘栊”,孤寂冷清之状令人不寒而栗,更何况“又还是”,不只今夜如此,而是长此以往了,夜夜难熬!日日受煎熬,夜夜守斜月,“沉恨细思”——怨极生自怨自艾之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风拂桃杏,绰约多姿;人不如花,孤寂自守。结尾三句是此词的“眼睛”,与唐人李益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有暗合之处,实属“怨妇”情感的最好表达。
『绝句采珠』云游千里无着相,万法由来在本心。
绝句采珠第1003期绝句采珠绝句采珠春至浣花溪作者/古木白鹭洲边寻白鹭,沧浪湖畔听黄鹂。遥看万树山前绿,新叶从来出老枝。夜读作者/童心萧萧落叶一层层,月隐星稀待日升。寂寂更深谁早起,半窗斜漏读书灯。回家作者/郎松(黑龙江)亲情弥补趁新年,百万车行百里川。南北东西画条线,尽头只与故乡连。岁暮戏题养鱼作者/砍柴翁诗摘词选2024-02-17 15:06:170001子字结尾的词牌20--【酒泉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金奁集》入“高平调”。1.按温庭筠体,四十一字,全阕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杜甫七律《白帝》读记
杜甫七律《白帝》读记(小河西)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客居夔州。白帝城在奉节县以东,瞿塘峡口北岸的白帝山上。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