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前,中华民国与逊清小朝廷是何关系?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但当时忠于清廷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北方诸省、西藏、新疆、东北、蒙古仍在清廷控制之中。为了尽快推翻清廷,孙中山不惜以总统之位换取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对共和的支持。

经过南北议和代表的磋商,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2月9日向清廷致送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2月12日隆裕太后同意了此案,并颁布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之后清逊帝溥仪在紫禁城又待了12年,直至1924年被冯玉祥赶到了天津逊清小朝廷才瓦解。那么在这12年中,中华民国与逊清小朝廷是何关系呢?这就得从《清室优待条件》中寻找蛛丝马迹。
《清室优待条件》包括《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三项文件,我们只需要看《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就可以了。

《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共有八款:
其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其二,中华民国每年拨款四百万给大清皇帝开销;
其三,大清皇帝退位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其四,清朝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中华民国酌情派卫兵妥善保护;
其五,光绪皇帝陵寝未完成部分所需经费由中华民国支出;
其六,宫内各项执事人员可以照常保留,但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其七,大清皇帝原有的私产受到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其八,宫中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如旧。
根据这八款条件可以得知清帝退位后除了失去了禁卫军的兵权,其他一概如旧。而中华民国还要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清逊帝,可以说此时的逊清小朝廷就是国中之国,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内监等一应俱全,不改衣冠,不改纪元。只要不出紫禁城,溥仪依旧是大清朝的皇帝。

既然清朝已经灭亡,自然是不能放任溥仪在紫禁城做皇帝梦,鉴于此,参政院便于1914年11月提出“维持国体建议案”,要求北洋政府好好管一管这个逊清小朝廷。大总统袁世凯不得不派人向溥仪提出7条“善后办法”:
其一,尊重中华民国,废止与国法令抵触行为;
其二,用民国纪年;
其三,赏赐只能用于家庭和家族,官民只能赐物,不能赐谥;
其四,皇室机关不能对人民发告示,给处分;
其五,皇室人员用民国服装;
其六,由民国司法厅办理宫内犯罪案件,执事、太监违规由专任内廷警卫的护军长官处理;
其七,裁内务府慎刑司。
自此以后溥仪的权力得到一定限制,但这并未改变清朝遗老遗少们对溥仪的态度,仍旧视其为皇帝。后来张勋利用府院之争于1917年7月1日拥戴溥仪复辟,短暂地恢复了清朝。这已经是赤裸裸的违约行为了,按理说溥仪复辟闹剧结束后北洋政府完全可以将其赶出紫禁城,奈何当时北洋内部派系争斗不断,实在是无暇顾及此事。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曹锟政府,请皖系军阀段褀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11月4日内阁会议决议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其一,溥仪从1924年10月起永久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
其二,自本条件修正后,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五十万元,并特别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量先收容旗籍贫民;
其三,清室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由民国政府负责保护;
其四,清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情派卫兵妥善保护;
其五,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他一切公产归民国政府所有。
根据修正后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不得不搬出紫禁城,颇显狼狈。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清朝内务府还给孙中山致信,指责冯玉祥践踏《清室优待条件》,请求孙中山为他们做主,恢复原有待遇。但孙中山对此进行了坚决地拒绝和驳斥,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就是清室始终没有履行移宫的约定,第二就是清室在民国六年进行的复辟之举破坏了国体,优待条件此时就该作废。
根据孙中山的回信内容,我们可以得知逊清小朝廷在民国元年至民国六年还是合法的,与中华民国实际上是国中之国的关系。但民国六年溥仪复辟后,《清室优待条件》理应作废,逊清小朝廷就是非法组织,只不过当时北洋政府没空管溥仪,这才让他的小朝廷又维持了几年,至民国十三年才瓦解。
没有「瓜」的中国,真是不敢想象!
夏季至,万物生。夏天是瓜的专属季节。瓜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丝瓜起源于亚洲、南瓜起源于美洲、甜瓜起源于非洲……但它们注定会远播各地。西瓜借丝绸之路在东方落地生根,而冬瓜也由郑和的航船走向西方。瓜的大种植与大迁徙,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也促进了人类繁衍。中华大地上的人口,唐朝时期达到8000万,北宋时期过了1亿,清乾隆时期突破3亿。没有食物,哪有人的旺盛生育力?这其中,瓜,功不可没。大遗产2023-07-30 15:47:30
0000白登之围,冒顿单于是如何包围刘邦的?
字数五千多,建议收藏再看。公元前200年,刘邦称天子仅两年,已经将最忌惮的楚王韩信囚禁在洛阳,灭掉燕王臧荼,改立长安侯卢绾为燕王。然而天下还有七个刘邦封的异姓诸侯王:韩王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东瓯王驺摇、闽越王驺无诸。地图帝2023-07-29 09:40:53
0001吴三桂封平西王,为何还要反清?
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缢死于煤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吴三桂在李自成与皇太极之间作出选择,满清八旗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并定都于此。吴三桂,字长伯,少傅左总督祖大寿的外甥,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崇祯死时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5年(清朝顺治二年),清朝平李自成主力后,将吴三桂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紫网2023-10-16 11:00:26000070岁左宗棠娶了17岁小妾,新婚当晚就遭小妾嫌弃,左宗棠一句话令其死心塌地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凯旋而归,慈禧太后大喜过望,不但给他加官进爵,还将自己最宠爱的17岁小宫女赐给他做了小妾。新婚当晚,小妾满心委屈,嫌弃左宗棠年龄都够当自己爷爷了。阅人无数的左宗棠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心思,于是说了一句话,让小妾对他死心塌地,还细心地照顾他的衣食起居,陪伴左右。左宗棠到底说了什么呢?-1-文史馆2023-07-28 09:44:04
0000两晋十六国北燕史(二):北燕政权的发展
北燕的存在,是接续了后燕的残喘,从客观的政治条件来讲,事实上是冯跋及其追随者遇到了一个历史的空当——409—430年的22年时间,正好是强邻北魏和柔然帝国的激烈对峙时期,北魏王朝在其北部边境地区同柔然的持续交战,使得拓跋珪的兵锋再也顾不上像曾经打击后燕那样持续地用兵北燕,这就为北燕政权的短期存续发展创造了一个客观的和平空间。紫网2023-10-17 13:18:1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