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819

烹饪始祖,治国功臣,商汤第一人伊尹的人生双高峰

清風明月逍遥客清風明月逍遥客2024-02-28 17:07:280

中国上下五千年,自夏至清,文臣武将多如牛毛,但对历史产生一定影响的则少之又少,而公认最有声望、最贤德的非商朝的伊尹莫属。由此,伊尹成为后世所有宰相的人生楷模,史书也把好宰相形容为具有“伊尹之贤”。

伊尹,名挚, 生活在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末商初时代,一说空桑人(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南空桑城),一说有莘人(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东)。

关于伊尹的出身,传说不一。有记载伊尹为奴隶庖人,也有记载伊尹出身处士。相传伊尹幼年时曾被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但后世基本认可奴隶庖人之说。

夏朝的方国商国领土虽然只有70里,但在商汤的带领下发展势头很旺,对外广结邻族,对内深得民心,而夏王朝日趋腐败,已是难撑危局,政权更迭是大势所趋天下归心。方国,指的是所有的与中原王朝对称的国。多数方国规模较小,仅仅是一些原始的氏族部落,但还有少数方国规模较大,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尚贤、用贤是我国历代名王、圣君的传统,特别是战争时期,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时,黄帝有力牧、风后等谋臣帮他出谋划策;周文王准备推翻殷纣王时,他要寻访足智多谋的吕尚出山;明智的商汤当然也要寻贤、聘贤,伊尹便是他的左膀右臂。关于伊尹被商汤起用的过程,史籍说法不一。有史料记载,伊尹在为有莘国国君当奴隶作厨师期间,一次薛国国君的仲虺到有莘国,发现伊尹通晓天下大事,是难得的治世人才,想把他买回国去委以重任,有莘国国君不同意,仲虺便赠给伊尹一些财物让他赎身为民,购置田产,暂且安身。后来薛国并入商国,钟虺被任为商的左相,他便向商汤举荐了伊尹。商汤丝毫不嫌弃伊尹的低微身份,立即派人去有莘国聘请伊尹。有莘国国君见自己的奴婢被成汤看中,十分嫉妒,不肯放行,再次把伊尹贬为奴隶。商汤依钟虺的建议,派使者带厚礼到有莘国去求娶国君的女儿,有莘国国君欣然同意。钟虺继而又提出伊尹作陪嫁,有莘国国君才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久经曲折的伊尹到来商国,最初打动商汤的是伊尹的厨艺。有时候他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候故意做得过咸或过淡,招惹成汤找他问话,并利用这种机会,用做菜打比方。他说:“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能把佐料放得恰到好处,菜吃起来才有味道。治理国家也是如此,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知味”为喻,建议商汤要像“调和五味”一样来治理国家,再进一步求得天下太平和国家强盛。成汤这才发现钟虺推荐的伊尹确实不同凡人,再进而讨论天下大事,伊尹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分析得既透彻又精到。商国的臣僚们无不佩服。商汤欣喜万分,深感相见恨晚,立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他为右相。此时的夏朝,传14代、16帝后,正由夏桀统治。夏桀在位时,各国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但夏朝的实力仍优于商汤。伊尹建议汤不要急于对夏用兵,而是要一方面努力发展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另一方面注意多方收集有关夏的各种军政情报,对夏王朝的发展动向和政治走势进行严密的跟踪,争取把握住最佳的用兵时机一举破敌。为了搞好敌情侦察,伊尹决定亲自去夏朝。为了不使夏桀起疑心,在伊尹赴夏行间之前,伊尹和汤就如何取得夏人的信任动了不少脑筋。伊尹故意犯下大罪,然后负罪逃跑,而汤则假装对伊尹的罪过和负罪出逃大感愤怒,盛怒之下对着出逃的伊尹弯弓射箭。伊尹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匆匆赶往夏朝。三年时间,伊尹潜伏在夏朝,收集大量夏的军政情报乃至桀本人的宫廷生活秘闻,并秘密潜回商都,向汤做了一次详细的汇报。

伊尹告诉汤,夏桀耽于女色,宠信小人,不顾民众死活,终使“上下相疾、民心积怨”,可以说,夏朝已经大厦将倾。因此,汤便更加坚定了决心,与伊尹一起细致筹划灭夏大计。随后,伊尹决心再次潜入夏朝,主要目的是更多地掌握夏朝的兵力部署和防线调整情况,为汤确定进攻路线做好情报保障。恰在此时,夏桀因为杀耿直的大臣关龙逢,商汤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嚎啕大哭,夏桀借此理由,下达命令把商汤囚禁在夏台。商汤的被囚消息传回商国,伊尹连忙派人搜寻绝色美女,觅取各式各样的珍宝,一并送往夏都。同时,还私下重贿夏桀的宠臣赵梁。夏桀看到商国进奉的珍宝、美女,加之赵梁的美言,夏桀又把商汤放回去商国。这件事对商汤灭夏桀在心理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伊尹辅助下,在内部宽以待民,轻刑薄赋,发展农耕,笼络民心,积聚财力,在外部加送贡赋,伪装恭顺,麻痹夏桀,结交妹喜,开展了一系列的离间活动。伊尹赴夏行间期间,商汤持续扩充商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数年之内,商先后灭掉效忠于夏王室的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河南范县)和昆吾(今河南濮阳县)等周边小国,疆土进一步扩大,军事实力也明显增强。而夏王朝则由于夏桀的暴虐和无道,已日显颓势,行将分崩离析。此消彼长,双方实力已经非常接近。伊尹在和商汤经过细致分析之后认为,大举进攻夏朝的时机即将到来。公元前1700年左右,时机成熟,伊尹建议成汤联合各诸侯兴师伐夏,终于夏桀与商汤会战于鸣条(今山西中条山一带),商汤取得决定性胜利,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灭亡了夏朝,各路诸侯推举商汤为天子,建立了国运500余年的商朝。商朝建立,虽然不少方国接受商的封号,承认商王为他们的“共主”,但与商王朝还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在伊尹建议下,商朝保留了夏朝的社稷祭祀,诸侯国或部落因而感商汤之仁德,纷纷臣服。伊尹先后制定了各种典章,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如废除夏桀的暴政、考核官吏的“三宅”、整顿居民组织、迁都西毫等,使商国国力大增。商汤在灭夏朝十三年后病死。按照世代相袭,辅以“兄终弟及”的规则,汤死后,子外丙、仲壬先后即位,但实际统治权力掌握在伊尹手中。仲壬死后,伊尹拥立成汤的嫡长孙太甲即位。太甲在宫中长大,不知前辈创业艰难,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连祭祀祖宗的仪式都懒得参加。伊尹一连写了《伊训》、《肆命》、《徂后》三篇文章,教他学习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然而,太甲不听劝谏,在位的第三年就忘乎所以,认为自己身为一国之君,一切应服从于他。任性、跋扈、暴虐的太甲让伊尹感到如此下去商国不保,于是将太甲放逐到商汤坟墓所在地——桐宫(今山西万荣县西,或说今河南虞城东北),要他早晚面对祖父商汤的坟墓,聆听守墓老人讲述商汤如何创业的历史以及商汤制定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应以自己的祖父为榜样,勤俭为本。而伊尹亲自摄政治国,以朝诸侯。

转眼三年过去,太甲终于悔过自新。于是,伊尹亲自率领文武大臣,捧着冠冕、王服,将太甲接回首都毫城,并郑重地将政权交付给他。伊尹的这一特殊处置,避免了王朝的危机,稳固了局面。从此,太甲接受教训,开始励精图治,修德为善,诸侯归心,百姓安宁。太甲死后,其子沃丁继位。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朝五十余年,年100岁卒。伊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人物,作为一代贤相,可以与吕尚、管仲相提并论;作为智能卓越的反间,智能可以与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并驾齐驱。由于他同时具备这两种非凡的能力,登上了中国第一贤相、第一间谍的双重高峰。伊尹,既是开国的功臣,又是数朝元老,集天下权重于一身,又能持衡守正,使诸侯服其忠,百姓乐其仁,帝王依其智,他自己还能享其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从伊尹开始,得天下必先行仁义之道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史,忠、正、勤、智、柔成为文人官僚的精神内涵传承千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