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全年最冷15天,不懂规矩要吃亏!
作者 :儒风君
又是一年小寒日,严冬到来天地寒。
小寒正值“三九”前后,全年最冷15天,不懂规矩要吃亏。
老祖宗过小寒,都有哪些讲究?赶快来看看吧!
1
三种习俗
举行腊祭
老话说:小寒游子要思归,大寒岁末庆团圆。
走到岁末年终,小寒是全年倒数第二个节气。
过了这寒季的最后两关, 回家团聚的时光就指日可待了。
一家人团圆热闹,免不了要在家中或祠堂祭祖。
通过祭祖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也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事业顺利。
围炉解馋
俗语说得好:“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小寒节气,被认为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
吃点儿热乎的、喝点儿暖身的,不仅能保持身体温暖,还能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各地有不同的进补习俗: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并妥善覆盖,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广东一些地方则是煮糯米饭,并在饭里加上炒香了的腊味、葱花、香菜等原料。腊味算是当地煮糯米饭的必需品,因其脂肪含量高,被认为有御寒效果。
老南京人在小寒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
踏雪寻梅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最美小寒,不过一剪梅香。
民间多有赏梅风俗,甚为风雅。
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共赴一场梅花之约。
在暗香浮动之中,感受自然的美好,放松自己的心情。
2
四种禁忌
忌人犯懒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小寒节气,正是人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的好时机。
运动也要适度,根据自己的体能状态,做到科学安排。
早晨运动不宜起得太早,以日出时外出较妥,以补阳光照射不足。
但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衣着以保温、质轻、柔软、合体为主,莫要练到大汗淋漓。
忌头颈寒
《黄帝内经》众说:“寒则血凝。”
小寒时节天寒地冻,血液遇冷变得凝滞,不能濡养人体,甚至容易形成瘀血。
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老体弱者,应格外注意日常的防寒保暖。
尤其是对头肩部,更要倍加呵护。
因为头部和肩颈,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
冬季外出,应穿高领衣服,佩戴帽子、围脖。
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
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忌脚不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
手足本就属于人体末梢,尤其双脚离心脏最远。
双脚血液供应较少、血液流速缓慢。
又少有脂肪覆盖,难以抵挡寒气的侵袭。
且脚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
受凉易致人抵抗力下降,使病邪乘虚而入。
冬季应穿保暖舒适的棉鞋棉袜,养成每日睡前泡脚的好习惯。
忌五心烦
寒冷冬天易上火,多由阴虚火旺,火热内郁所致。
五心,是指双手、双脚,外加胸口心脏的位置。
这五处容易感觉热,睡觉的时候要伸出被子,甚至想把手心贴到凉的墙上才舒服。
要缓解这种症状,需保持乐观畅达的心绪。
不为琐事劳神,身心愉悦度过漫长的寒冷冬季。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礼有三不随,随了家不兴”,这三种礼,千万不要随!在生活中,要牢记了
随礼,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份子钱”,也就是红白喜事中的“随份子”,是传统风俗中的一种礼数。但现在随礼多用在喜事上,白事随份子钱,叫“帛金”而不叫随礼,这也是对逝去者的一种尊重,听起来也比较适合白事的场景。随礼,意义和送礼差不多,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的沟通,但主要是用在一些喜事上来。以前的随礼,主要是在婚事上,被邀请的人前去,都会随礼,有物品,也有金钱,都是庆贺喜事的一个心意。一葉一如来2024-03-12 12:06:370000农村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上半句更经典,你肯定没听过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流传着许多俗语,如“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等。这些俗语蕴含着古人的生活智慧,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而大家熟知的那句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它还有上半句,更为经典,你可能没有听过!孟子曾说,人间最苦就是“鳏寡孤独”。寡妇指的是死了丈夫的女性,而死了妻子的男性则被称为鳏夫,二者合称为鳏寡。寡妇门前是非多文史馆2024-02-09 13:07:260000节气包含养生(气)的秘诀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7月6日朋友们,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的亲身经历与实践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天气的变化和农耕事宜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这一认知体系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溱湖之恋2023-07-30 15:11:430000传奇东方第一大港,泉州!
对于福建之外的中国人来说,第一次听说泉州这座城市,大多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商万户、竞渡千帆,曾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名;这里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世遗城市、“世界宗教博物馆”、“东方文化之都”......起初,因泉州通往内陆的交通不便,在帝国的视野中,它作为贸易港口受到的重视始终不能与交通便利的广州港比肩。地道风物2024-02-06 10:08:2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