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王国在印度殖民的往事:天灾加人祸,最惨的欧洲殖民列强
印度的近代史就是一部饱受欧洲列强侵略的血泪史,自从欧洲列强开始将魔爪伸向印度之后,印度的各个城市和地区也相继被欧洲各国瓜分。当时的印度,可以说是任何欧洲国家都可以在它身上踩一脚。果阿、达曼-第乌、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沦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本地治理、加里加尔、亚南、马埃、金德讷格尔,以及法国在默吉利伯德纳姆、卡利卡特、苏拉特设立的“补给地”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其它地区则悉数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印度才摆脱了欧洲列强的统治,成为了独立国家。而现在的莫迪政府为了推动去殖民化的政策,甚至在计划将印度改名为“巴拉特”,因为“印度”这个词总是和屈辱的殖民历史联系在一起。
其实,除了上述国家之外,北欧国家丹麦也曾经在印度建立过殖民地。从17世纪起,丹麦人建立了丹麦东印度公司后,便开始在印度扩大势力范围,建立了属于丹麦的殖民地。当时丹麦在印度的殖民地包括了今天印度的城市--特兰奎巴、塞兰坡,以及作为当今印度联邦的两个海外联合属地之一的尼科巴群岛。只是由于当时的丹麦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经营殖民地的能力都不如英、法等欧洲强国,很快就在与其它欧洲国家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自己在印度为数不多的殖民地。到了19世纪60年代末,丹麦在印度所有的殖民地都被英国尽数夺走,丹麦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也随即宣告结束。
那么位于北欧的丹麦是如何在印度建立起殖民地的呢?丹麦又是如何在19世纪失去了在印度的殖民地的呢?
1620年到1845年间丹麦在印度的势力
丹麦东印度公司
1600年,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做生意,继而开始在印度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英国人在印度的势力也越来越大。这让英国人在印度尝到了甜头,赚得盆满钵满。
英国人在印度的成功也让丹麦人羡慕不已,使得丹麦人也产生了在印度做生意并趁机在印度扩大势力范围的想法。1616年3月17日,丹麦帝国的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颁布了法令,宣布成立丹麦东印度公司,并由丹麦东印度公司全权负责丹麦与印度等一切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然而,由于始终找不到投资人(很多丹麦人对东印度公司缺乏信心),丹麦东印度公司一直没能得到出发前往印度的经费,去印度的计划被足足耽误了两年。
克里斯蒂安四世
到了1618年,丹麦东印度公司终于找到了投资人,凑齐了经费。俗话说:运气一旦来了挡都挡不住。正当丹麦东印度公司凑齐了经费,就“从哪里入手“这一问题发愁时,位于锡兰的康提王朝派遣的使者在1618年到达了丹麦。康提王朝的目的是希望丹麦可以出兵帮助自己对付葡萄牙人的入侵,康提王朝方面为此开出了条件:打败葡萄牙人后将允许丹麦人垄断锡兰岛的所有对外贸易。至此,丹麦人便决定将锡兰作为自己的第一站,继而以锡兰为中心,在南亚慢慢扩大势力范围。
前往南亚
很快,丹麦帝国的海军上将杰德和贸易主管罗伯特·克拉普便分别率领两支船队出发前往锡兰。然而,丹麦人的运气似乎在出发之前就已经用光了,杰德的船队在途中发生了意外,损失了一半以上的船只和士兵,并且船队在途中耽误了两年才终于到达了锡兰。祸不单行,杰德的军队在1620年5月到达锡兰后发现已经来晚了,康提王朝已经与葡萄牙停战了,不再需要丹麦人的帮助了,之前答应丹麦人的条件全部作废。无奈的杰德只能暂时先占领了科内斯瓦勒姆神庙,并等待罗伯特·克拉普的消息。
欧文·杰德
罗伯特·克拉普的军队则是在海上遇到了葡萄牙的军队,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虽然重创了葡萄牙的军队,但自己也损失惨重。最终,克拉普带领着幸存下来的13名船员逃到了岸边。紧接着被当地的印度人俘虏,并被带到了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小国--坦焦尔,面见了当地的纳亚卡(纳亚卡是在印度维查耶纳伽尔王国时期对每一个分封区域的地方诸侯的称呼,当中央集权被削弱后,所有纳亚卡全部自立为王,有些再也没有回归中央“大家庭”,坦焦尔的纳亚卡便是其中之一)。不幸中的万幸,在面见了丹麦人之后,纳亚卡对“与丹麦人”进行贸易很感兴趣,便很快与克拉普签订了协议,允许克拉普在当时还是村庄的特兰奎巴建立贸易站,但必须每年给纳亚卡进贡。
随后在收到了克拉普的消息后,杰德也很快从锡兰赶到了特兰奎巴,并在特兰奎巴建立了一座城堡--丹斯堡。丹斯堡也成了丹麦东印度公司的总部,也是丹麦在印度的各级官员的住所。而克拉普也被任命为丹属印度地区的第一任首席行政官。
如今的丹斯堡外景
扩展势力
早期的殖民地生活并没有丹麦人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在来到印度之前已经损失了2/3的船只,丹麦东印度公司只能做一些小生意,很长时间都是只赔不赚。虽然在1625年,丹麦东印度公司在默吉利伯德纳姆建立了新的工厂,并在巴拉索尔设立了办事处,但依然扭转不了亏空的局面。到了1627年,由于丹麦东印度公司一直亏本,无法按照当初的约定给纳亚卡按时进贡,当地纳亚卡也起了取消合作的念头。1648年,随着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去世,丹麦东印度公司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只能宣告破产。
默吉利伯德纳姆远景
不过,公司虽然破产了,特兰奎巴依然被丹麦王室视为丹麦的领地,并命令当地的丹麦驻军守卫。然而很多丹麦人也不想再留在印度,纷纷逃走,丹麦王室只能出钱雇用一些葡萄牙和印度本地的雇佣兵来守卫。到了1655年,埃斯基尔德·安德森·孔斯巴克成了特兰奎巴仅剩的一个丹麦人,并指挥雇佣兵守护着特兰奎巴和丹斯堡。在这期间,孔斯巴克一直守护着丹麦人的领地,直到1669年,丹麦方面派遣的援军抵达了特兰奎巴,孔斯巴克才结束了孤军作战的局面。
1670年,由于援军的到达,丹麦王室授权在印度的丹麦人再次建立起丹麦东印度公司。由于这次资金和人力资源准备充分,在来到印度的途中也没有发生意外。因此,新的丹麦东印度公司成立后迅速发展了起来。很快,丹麦东印度公司以特兰奎巴为中心,迅速向外扩张,特兰奎巴周围的很多村庄也都成了丹麦东印度公司的势力范围。
丹麦人以特兰奎巴为背景创作的油画
不过,随着丹麦东印度公司的最高领导与丹麦国王之间产生了矛盾,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在1729年收回了丹麦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权,公司宣告破产。至此,丹麦东印度公司的所有财产都变成了丹麦国王的私人财产,包括在印度建立的殖民地和发展的业务。
到了1730年,公司被国王恢复经营,更名为“丹麦亚洲公司”,并在1732年获得了丹麦对亚洲贸易的垄断权。鼎盛时期的丹麦亚洲公司以特兰奎巴为基地,将塞兰坡和尼科巴群岛变成了丹麦的殖民地,并在印度的多个城市建立了工厂,甚至将触手伸向了位于东南亚的婆罗洲、爪哇等地。1772年,丹麦王室取消了丹麦亚洲公司的垄断权,并于1779年开始直接管辖丹属印度的所有土地和事务。而丹麦人第二次在印度的殖民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丹麦方面充分的准备和资助,也得益于丹麦在印度一直保持中立的对外政策,与所有国家都不发生冲突,自己闷声发财。
弗雷德里克四世
被赶出印度
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夺得政权,成为了法国国王。欧洲大多数国家则早已建立了针对法国的同盟--反法同盟。
此时的丹麦虽然在明面上宣布保持武装中立的政策,但却一直在暗中帮助法国。在亚洲,丹麦利用自己在印度的殖民地,将物资从印度运往哥本哈根,再从哥本哈根运往法国,从中赚取法国的运输费。丹麦的行为引起了英国的强烈不满。由于不满丹麦在暗中对法国的帮助,英国决定直接出兵教训丹麦。
1801年英国与丹麦在欧洲爆发了哥本哈根战役,此时的丹麦海军根本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很快便输得一败涂地,多数舰艇被英军俘获。随后,英国舰队又在1807年炮轰了哥本哈根,丹麦海军也因此全部覆灭。对英作战的失败让丹麦从此一蹶不振,彻底退出了“欧洲列强”的行列。祸不单行,随着法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丹麦唯一的靠山也很快就要保不住了。俗话说:墙倒众人推。眼看丹麦已经衰落,法国也已经自顾不暇,欧洲其它国家便将目光瞄向了丹麦。1814年,瑞典逼迫丹麦与瑞典签订了《基尔条约》,挪威被正式割让给瑞典。丹麦帝国也由此覆灭,并在之后的岁月里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改国名为“丹麦王国”。
哥本哈根战役
而在亚洲的印度,由于丹麦军队在欧洲全军覆没,损失了大部份的海军军力,因此失去了远洋作战的能力,再也无法控制亚洲的殖民地。很快,强大的英国就收购了丹麦在印度建立的所有工厂,吞并了丹麦在印度的所有殖民地。1839年,塞兰坡被出售给英国。1845年,特兰奎巴及其周围的所有丹麦人的定居点被尽数卖给英国。1868年10月16日,英国则收购了丹麦在印度的最后一块殖民地——尼科巴群岛。至此,丹麦的势力被彻底赶出了印度,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参考资料:
The Danish East India Company;
Danish East India, Trade Coins and the Coins of Tranquebar: 1620 - 1845. Barner Jensen.;
Tranquebar: The Danish East India Company 1616–1669
作者:阿翌。
甘肃庆阳为何像一个拳头,砸在陕西的肚子上?
陕西的轮廓酷似蹲着的秦俑,甘肃庆阳则如同一个大拳头,砸在陕西的肚子上,就像秦俑是被一拳打蹲下的。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按顺时针方向邻市分别是:宁夏固原、宁夏盐池、陕西榆林、陕西延安、陕西咸阳、甘肃平凉。无论从风土文化还是当地方言来看,庆阳都与隔壁的陕西更为接近,但在行政划分上却归属甘肃。地图帝2023-07-29 13:47:260000古希腊的大师:生平被精确到了“年”,西方历史让人质疑
按照西方历史叙事,古希腊文明的大师与文献,在欧洲曾断绝千年左右,无人知道古希腊事迹,直到文艺复兴前后,古希腊文明才重现天日,而这得益于阿拉伯人,他们没能传承自己的诸多文献资料,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为欧洲保存了古希腊文献。紫网2023-10-15 17:44:270000他一生只写一首诗,却成千古经典,后两句写清了爱情和现实
如陆游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出一篇名篇佳作,灵感的突然闪现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这种情景,常写文章的人必定有过体验。然而,创作过程中的这种“偶然”元素,却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有的诗人一生创作众多,却仅有极少量名篇流传于世,如清朝乾隆皇帝;而有的诗人,一生仅偶尔写下一诗,却因此一诗闪耀诗坛,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无风起念2023-07-29 11:59:070000刘邓大军兵强马壮,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为何没有在大别山站稳脚跟?
2023-10-0421:02来源:烛下青史发布于:云南省1948年3月28日,刘邓大军在陷入极度危难的情况下,不得不化整为零全部撤离大别山。从挺进大别山时的6个纵队共12万人,到撤离时仅剩下不足7万人,兵员折损近六成。从战略意义出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000032岁灭佛,33岁暴毙
一直到临死前,唐文宗还在为皇位继承人选发愁。他是在哥哥唐敬宗被杀后由宦官拥立的皇帝,所以,即位以来,他始终希望把皇位继承权归还给唐敬宗的长子、晋王李普。可天不遂人愿,李普五岁那年,因一场疾病而夭折。唐文宗生有二子,次子李宗俭早夭。李普死后,他就只能将自己的长子、鲁王李永立为太子。但李永并不为唐文宗的宠妃杨贤妃所喜,成为太子后,杨贤妃就不断设计陷害他,致使李永被幽禁而死。紫网2023-10-14 14:15: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