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314

王诩-【本经·中经​---原文和译文】

紫网2023-10-15 13:10:590

作者:潘长宏

2023年10月6日

王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高层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王诩与孙膑祖父孙武子是至交,孙武子用了多年心血,著兵书十三篇,意欲献给齐王富国强兵,但齐景公不学无术,视兵书为粪土。后把兵书献给吴王阖闾,自己仅存手稿。吴楚交战,吴王依兵书作战,大败楚军。鬼谷子不负重托,带着书稿到颖川阳城隐居,阳城临楚,恐被昭王发现,又跋山涉水,隐于陕西扶风池阳,这里毗邻犬戎,屡遭战乱,于是他东渡黄河来到卫都朝歌云梦山定居。由于跋涉的艰辛,使鬼谷子认识到要救世人于水火,必须强兵富国,扶持正义,战胜邪恶。便在云梦山聚徒讲学,并把孙武子的兵法发扬光大。

【本经·持枢-原文】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

”“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⑩。

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下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解仇斗郄,谓解赢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

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外,议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尽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敬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已。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于诚已。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辱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本经·持枢-译文】

“中经”所说的是那些救人危难,给人教诲和施以大恩大德的人。如果他们救助了那些拘捕在牢房的人,那些被救者,是不会忘记其恩德的。能言之士,能行善而广施恩惠,有德之人,按照一定的道义准则去救助那些被拘押的人,被拘押的人一旦被救,就会感恩而听命了。一些士人,生不逢时,在乱世里侥幸免遭兵乱;有的因善辩而受残害;有的起义成为英雄,更遭受陷害;有的恪守善道;有的虽遭失败,却自强自立。

因此,恪守“中经”之道的人,推重以“中经”之道施于人,而不要被他人控制。控制他人者掌握主动权,而一旦被他人控制,就会失掉许多机遇。

“中经”之道就是关于“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的原则探讨。《本经》中记载的理论,权变的要旨,均在《持枢》、《中经》两篇中。

所谓“见形为容,象体为貌”,是因人而变化的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形容和相貌。伪狡者,仅凭他们的形容和外貌就可以识别他们;而恪守道德的有为之人,他们不看非礼的东西,他们不听邪恶之言,他们谈论的都是《诗经》、《尚书》之类,他们没有乖僻淫乱行为。他们以道为外貌,以德为容颜,相貌端庄、儒雅,不是光从外貌就能识别他们的。常常是隐名埋姓而回避人世。

“闻声和音”,听到声音是否与之相合,也是一种方法。如果说人与人意气不相投:也就不接受对方的恩爱友好。就如同在五音中,商与角不相和,徵与羽不相配一样。能成为四声的主音唯有宫声而已。

所以说,音声不和谐,悲伤韵律是不会产生的,散、伤、丑、害都是不和之音,如果把它表现出来一定是很难入耳的。

如果有美好的言行,高尚的声誉,却不能象比目鱼或比翼鸟那样和谐,也是因为气质不和,音不调协所致。

所谓“解仇斗郄”,就是解决矛盾。“解仇”是调解两个弱小者的不和;“斗郄”则是当两个强大的国家不和时,使他们相争的策略。

强大敌手相斗时,得胜的一方,夸大其功业,虚张声势。而失败的一方,则因兵败力弱,玷污了自己声名,有侮于祖先而痛心。

所以,得胜者,一听到人们称赞他的威势,就会轻敌而贸然进攻。而失败者,听到有人同情他的不幸时,反而会努力支撑,拼死抵抗。敌人虽然强大,往往有弱点,对方虽说有防御,而实际力量并不一定强大。我方是可以用强大的兵势胁迫对方,让他们服从,吞并其国家。

所谓“缀去”的方法是说对于即将离开自己的人,说出真心挽留的话,以便使对方留下回忆与追念。所以遇到忠于信守的人,一定要赞许他的德行,鼓舞他的勇气。表示可以再度合作,后会有期,对方一定高兴。以他人之幸运,去引验他往日的光荣,即使款款而去,也十分留恋于我们。

“却语”的方法是说要在暗中观察他人的短处。因为人言多时,必有失误之处。要议论他的失误处,并加以验证。要经常揭他忌讳的短处,并证明它是触犯了时政所禁止的。这样他就会因此而害怕,然后让他安心,对以前说过的话,也不再说了,暗中则藏起这些证据,秘不示人。而且,不能在众人面前,现出自己的无能之处。

“摄心”的方法是,遇到那些好学技术的人,应该主动为他扩大影响,然后验证他的本领,让远近的人都尊敬他,并惊叹他的奇才异能,别人则将会与自己心连心。为别人效力者,要将之与历史上的贤才相对照,称其与前贤一样,诚心诚意地相待,这样方能得到贤能的人。

遇到沉于酒色的人,就要用音乐感动他们,并以酒色会致人于死,要忧余命无多,以此,教谕他们,让他们高兴地看到见所未见的事,最终认识到遥远的未来,使命之重大,使之觉得将会与我后会有期。

“守义”的方法说的是,自己坚持仁义之道,并用仁义探察人心,使对方从心底里广行仁义。从外到内控制人心,无论什么事,都可以由此而解决。

而小人对待人,则用旁门左道,用此则常常会家破国亡。如果不是圣贤之辈,是不能用义来治家的,用道来守国的。圣贤是特别重视“道”的微妙的。因为“道”确实可以使国家转危为安,救亡存国的。

【本经·持枢-释义】

本经是顺应趋势,内经是强己成势,中经是制人结势,外经是变化取势。乘势者力生,力生则能断一切。所有人事经营无外乎两种基本策略:一方面强大自己,另一方面削弱对方。中经的智慧就在于通过削弱对方来强大自己,这是制人心法,其重点在于:内动心计,外以制人,制人而不制于人;具体操作就是因人行事。

揣情以摩其意,由外及里,以虚取实,借假修真。通过对外在形势的研判,探知其真实意图,权衡利弊,或分或合,或结或离,以外制内,以阳取阴,以阴胜阳。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在矛盾的此消彼长中以变应变,消弱对方,化敌为友,强大自己。了悟中经智慧,必以正道施与人,掌握主动权,经由经营自己去经营他人,经营他人才能化险为夷,扭转败局,经营全局。社会复杂,江湖险恶,难免有志士仁人虎落平川,穷困落难,这正是你笼络人心,缔结实力势力最好的良机。学会善于救助那些为人正直、品德醇厚、知恩图报的人,在对方危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向冷庙烧香,你就能彻底赢得人心,日后为己所用。切记:施行德义,与人恩泽,你需要择时选机,救可救之人,帮该帮之人,这样才能摄取真心和恪守正义。

中经的核心在于欲盖弥彰,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反向操作的逻辑应用。人的言谈举止,行为行动,以及内在的心理活动,都有两面性,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心的微妙之处。真善美乐,人人向往追求;贪懒惧贱,那个又能逃得了。了解人性,掌握人性,利用人性,你将无所不能。懂人才能懂事,懂事才能成事。因此,你要洞悉人性,洞察人欲,洞见人心。要搞懂人,你就要进入人的世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