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创造二万多件奏折,罕见的勤政,晚年如何自我评价
导读:公元1722年,康熙的皇四子胤禛在宫廷风云之后成了帝国的主宰者,这年他已经四十五岁,与成熟相伴随的是饱经沧桑后的稳重和深知肩上的沉重责任。放眼当时的世界,他略迟于俄国的彼得大帝,稍早于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与日本的德川八代将军吉宗时期相当。他在任内十三年所取得的政绩完全可以与这些君主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仅就其在处理政务方式方法上进行阐述。
清世宗雍正画像
康熙登基后,非常重视其父顺治留下的密奏方式,认为这样“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清圣祖实录》此后他规定在密奏时的一些程序和规范:“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这简直是重要的话说四遍了。
现存康熙朝的密奏三千余件,由百余人所写,虽然较顺治时期大有增加,放在帝国事务中,也并未成为主流方式,到了其子雍正登基后,全面将此制度铺开,一时之间,清朝的所有政务均在上下的笔墨纸砚间流转,加之雍正性格独特,让这段本来枯燥的工作变得十分生动有趣。
康熙朱批
雍正元年(1723),他下令各省督抚密上奏折,后来又将此特权下放到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在此不久,雍正将此权力进一步下放到地方知州等中级官员,对此他解释说:“道府等员,乃系小臣,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朱批谕旨》第二年,在密奏的内容上,雍正也进行了规范:“凡督抚大吏任封疆之寄,其所陈奏皆有关国计民生,故于本章之外准用奏折,以本所不能尽者,亦可于奏折中详悉批示,以定行止。”《清史列传》此外,在如何用纸和行文方式上,雍正都作了明确要求“请按折用黄纸”、“请安之折用黄色,不要用笺纸。”《谕旨》
雍正朱批
奏折按例必须亲自书写,在康熙时期已经成为定例,雍正对此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向后如有密奏,亲笔书写甚好。”对于非紧急奏折,雍正也进行了一定的变通“原非机密事件代写何妨,如遇应密之奏,亦不必拘定楷书,随意大小,俱无关碍也。”、“忙时令人代写可也,若遇密事,仍须亲写。即字画稍大,略带行草,亦属无妨,辞达而已,敬不在此。”《谕旨》
雍正对密折批阅非常重视,均是亲自拆阅、批复,从来不交托任何臣下处置。他对此曾说过:“各省文武官员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不但宫中无档可查,亦并无专司其事之人。”《叶凤毛内阁小记》
雍正影视形象
由于扩大了密折人群,从工作量角度来讲,真是自找苦吃,然而雍正却以此为乐,正是这些如雪片般飞来的奏折牵动着雍正的所有喜怒哀乐,真正的所谓“累并快乐着”。除了工作量巨大,他在处理时却非常认真。臣下的疏忽大意,草率敷衍,往往被他发现。礼部侍郎在折子宗写错了两个字,没检查出来,雍正发现后告诫他:“不要以为这样的本章没什么大不了,以为我就不会认真去看,以后希望你注意。”《雍正朝起居注》福建巡抚刘世明没有及时对雍正的训令作出迅速反应,于是新的训斥就跟着发了过去:“朕日理万机,费一片心血,亲笔训诲之旨,竟一字不复,想汝终日在醉梦中矣。”《朱批谕旨》
雍正大量书写的朱批
雍正除了禁止官员看戏外,除了担心官员贪污腐化,引领戏子当道风气,再则怕他们“以看戏为事,诸务俱以废弛。”急性子,工作狂,终日将自己埋在笔墨纸砚中,一旦没有臣下及时互动的奏折,他就会非常生气“我整天坐在勤政殿里,又不顾暑热,想办理事情,为什么诸大臣对交代的事情沉默不语,若不能办的话,何以不讲明原委,若不想办的话,干脆交给我,我来替你们办。《上谕内阁》
雍正行乐图
雍正十三年期间留下了大量的奏折,据说在台北就有二万二千余件,当年的礼亲王曾说“付刻者,只十之三四。”《啸亭杂录》
在密折制度的全面延伸下,雍正掌握着大量官员的行踪。曾有着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几个朝廷大臣在一起熬夜打麻将,最后在收拾麻将牌的时候,发现一张牌怎么也找不到了,最后只能提前结束。第二天一位去见雍正,雍正问他说“夜间何以为欢?”这位大臣感到非常害怕,只能如实回奏“臣实在无颜见陛下,在打麻将”。雍正问“没有什么不寻常的事发生吗?”大臣只得回答说:“丢了一张麻将,无论怎样找也没有找到。”于是雍正显出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从袖中拿出了一张麻将丢给了他。
雍正行乐图
这个事情可能是杜撰,但却说明雍正无时不刻不掌握着重要官员的动态。密折在顺治、康熙时只是皇帝一些亲信、家奴写给皇帝的请安问好、谢恩表忠有时也报告地方情况的私人往来信件。在雍正的推动下,使它正式成为官方文书,并形成了一套制度,“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在本质上避免了重要国政如明代内阁操控,使得雍正大权在握。除此之外,密奏不经过通政使司、内阁等机构,直接送达雍正本人,许多紧急要务能够迅速得到决定,由最高层发布指示,交给地方官员直接办理,大大提高效率。“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孟森明清史讲义》正是在雍正孜孜以求的治理之下,其成为康熙、乾隆中间极为重要的环节。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曾对自己作过评价:“朕返躬内省,虽不敢媲美三代以上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实对之不愧。”可谓真正的自我中肯和自知之明的评价。
雍正行乐图
我军唯一没带兵上战场的上将,他的去世令美中情局如释重负,放假3天!
我军唯一没带兵上战场的上将,他的去世令美中情局如释重负,放假3天!在我们的建军史上,1955年是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全军举行了首次授衔,共有1614人获得了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和大将各10人,上将55人。紫网2023-10-14 11:06:230000赵姬为何成了嬴政一生的“黑点”?曾是合格母亲,两个男人毁了她
赵姬在史上的名声之所以那么恶劣,以至于成为秦始皇一生洗刷不去的“黑点”,归根结底是因为赵姬层次太低,虽为帝太后却被人任意摆布,除了美貌,她只剩下了“蠢”。很多人认为赵姬是个恋爱脑,早年身不由己,到了晚年放纵一下也无妨,类似的例子不是没有,秦宣太后、西汉吕后以及唐朝武后做过的事情甚至比赵姬更过分。醉风文史2024-02-22 11:09:450000宋金开战前,北宋朝廷犯了多少错,让金军找到借口也让汉人寒心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茯苓字数:4948,阅读时间:约13分钟编者按:宣和五年(1123)四月,金朝将燕京交割给了宋朝。但对于宋朝而言,燕京是一个诱人的毒苹果,宋军不得不将有限的兵力分布到扩张的边防线上。为了巩固河北边防,宋军支持了金朝平州叛将张觉叛乱,但张觉却成为了宋金关系破裂的导火索,并为其后常胜军反叛埋下隐患。张觉事件冷兵器研究所2023-07-30 14:36:020000《资治通鉴》397:向颜含老先生学习,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花言大帅2023-07-29 09:47:070000千余年皇权的浓缩,精美的龙袍下,隐藏着怎样的精神世界?
皇帝,应该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职业,因为皇帝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力。皇帝穿的龙袍,便是构成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袍不是简单的一件衣服,而是整个皇权文化的高度浓缩。一、龙袍的出现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服装,龙袍精美大气,衣服上的图案设计更是极为精妙。更为重要的是龙袍所具有的权力象征性意味,仿佛穿上它也就拥有了权力一般。浩然文史2023-07-29 11:35: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