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876

辩证法二解《孙子兵法》——始计篇

新用户3997fVpW新用户3997fVpW2023-08-09 11:02:590

#历史开讲#

这里说的辩证法,专指毛主席用的辩证法。

毛主席:辩证法的生命就是不断走向反面。

这就是毛主席辩证法的定义和内容。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根据辩证法,孙子这里讲的“兵者”,是辩证法的前方和后方这组正反面的前方。

1)前方和后方是互相加强和巩固的,后方巩固,则前方虽弱易强。

2)后方弱小,则前方虽强可弱。

比如,

毛主席:“你们现在比从前是更强了,不是更弱了。当你们越过三八线直向大丘进攻不计后方空虚的时候,你们是最弱了。现在你们既懂得胜利又懂得失败,有了经验,你们就更强了。”

后方决定了前方的强弱,后方的极度空虚,决定了整体的最弱。懂得胜利,是指按胜利的方式做,懂得失败,是指制止按失败的方式做,这就会变得高效,所以就更强了。长征中,正是因为没有后方,红军就损失惨重,千辛万苦只是为了建立一个后方、为了找到一个后方,当找到了一个后方、拥有了一个后方,长征就宣告结束了。

比如,战国时的赵国前方李牧虽强,但赵国后方的君臣之弱,虽强也亡。

比如,

斯大林:一支没有巩固的后方的军队算得什么呢?算不得什么。最大的军 队,装备最好的军队,往往由于没有巩固的后方,没有来自后方、来 自劳动人民的支援和同情而土崩瓦解、化为乌有。

正如二战时,在中国不可一世的日军,当它的后方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日军顷刻间就无法支撑垮台了。

比如,

毛主席:即伏牛山地区纵横二百里内外,展开乡村工作,剿灭民团、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创造该纵后方。必须使该纵干部明了,该纵后方不是新安、渔池,而是伏牛山,用全力在伏牛山建立根据地,是为至要。

要作战,先要创造后方、选择后方,是为至要。

孙子: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这里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这里包含的其实是后方的概念,孙子把它排在了首位,这也说明了在孙子的划分方法里后方重要性。

古人说道生一,这个一具体指什么呢?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也就是说民与上是处于一致的状态,就是道的内容。

比如,

毛主席:这个军队也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的情形,它也曾经过许多的改造工作,主要地是肃清了军队内部的封建主义,实行了官兵 一致和军民一致的原则。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认为官兵一致和军民一致,就是军队的改造内容。这样的军队,就是得道多助,所以又说是“小米” “步枪”打败了“飞机” “大炮”,这个“小米”就是得道(一致)后的多助。

所以,暂且认为道就是一致,而不一致,就是矛盾。

毛主席:差别是世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故差别就是矛盾;这就是所谓的具体的矛盾。

所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一致'就是道,根据辩证法,要走向反面——也即走向不一致。不一致就构成了差别,差别就会成为矛盾,比如有小大之分、高低之差、远近之别……,这些不一致,在特性上,就构成了辩证法的正反面,

1)小和大

2)高和低

3)远和近

……

一生二,就是从一致走向不一致,这个二就是对应的各组正反面。所以,分化(不一致)是随时随地产生的,而道(一致)是难求的。

比如,

朱德:一丝不乱,如同一人玩弄一样。我们的指挥员若能如此指挥掌握军队,那真算名将了。

这里也强调了一致,既为一致,则同仇敌忾,故不畏危,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

这就是道!

毛主席: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

正是通过政治工作,实现了军队里的“道”,所以说是政治统帅军事。而瓦解敌军,就是使敌军内生出各种不一致、即各种矛盾。

孟子: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这个得乎丘民,就是和民众一致,于是能成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就是和天子一致,可以成为诸侯。和诸侯一致,可以成为大夫。

所以,得一致就是得道。

孙子: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道、天、地、将、法,是五个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道和天,是偏向于后方的一面,地、将和法,是偏向于前方的一面。

天,阴阳和寒暑影响敌国的收成的欠和丰、积累和消耗,可以认为是多和少、及与不及的正反面,所以,重在时,又说是天时。比如,敌国大旱或者大涝,则可击也。敌国内乱之时,则可击也。敌国众叛亲离之时(不一致),则可击也。这正是敌国后方弱,则敌国前方也弱。

天是在于持久的,不能持久,则虽胜终败、先胜后败。

地,是战场,直接构成战斗力发挥的此消彼长,或易攻,或易守,直接影响攻和守、直接影响进和退,间接影响胜和败。

要作战,先要选择战场、布置战场。

毛主席:你们应利用此间隙创造战场,将创造战场的任务当作战略任务。

地,又是阵地,

毛主席: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

所以,地是战场阵地和战斗力的正反面。战场和阵地越强,则战斗力越强,没有阵地,战斗力就是空的。

特种兵为什么厉害呢?就是因为其随时随地能构建战场。民兵为什么厉害呢?就是因为随时随地都是其后方。

所以,又说是地利,利于战斗力也。战斗力是决定死生的,所以,战场阵地也是决定死生的。

地是影响一时之胜败的。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就是策略(战术)和战略的正反面。信,就是信任和不信任的正反面。仁,就是爱和不爱的正反面。勇,是勇和怯的正反面。严,是严和宽的正反面。

这五者,属于主观力量,

1)策略要联系战略、要能实现战略,此为智。

这是解决“二者必居其一”的,这就提供了方向,支持和争取其一者,反对 和防止另一者。

2)信任于人,包括听取意见、能等待下级的成长,等等。此为信。

这是解决“为之奈何”的。

比如,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所以得人之忠,得人之信,得人之用。

比如,

毛主席:意见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一种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就采纳,不正确的要说服,说不服就等待。

这是巩固上下齐心、培养人才的。

3)爱,则奋不顾身,在战场的环境,往往面临以少敌多的环境,人人都想图存、要保护自己,这是自救,战场上的自救,远远不如战场上的他救相救。只有爱才能实现他救。此为仁。

比如,

毛主席:对敌要狠,对己要和。

对内和了,对外就一定狠,对己和了,对敌人就一定狠。

4)勇和怯是一种传染病,进攻是需要勇敢的,怯者只会逃亡,而只有进攻才能解决问题。此为勇。

所以,总攻开始,冲锋号响,有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战术,我处勇,则敌必处怯。

5)严,就是有令必行、必须遵守纪律。命令和纪律之外,则为宽。此为严。

令必行、纪律必守,则不会产生不一致,则形成以快打慢、以多打少、以强打弱这些个正反面。

命令和纪律之外的宽,则形成了紧张和放松的交替,有张有驰,则利于持久。

另一方面,为将者,是使部下的行动要联系战略、使部下信、勇、仁和严。因为将是部属模仿和学习的示范,这样,才能对敌人不信、对敌人不怯、对敌人残暴、对敌人严厉,这样才能胜利。

也就是说将、部属和敌人在战场上,实质上是构成了三方博弈,三方博弈,正是为将者对部下的持盈之道。

法者,是巩固为将者智、信、仁、勇、严这五种效果的,可以认为是制度,所以是曲制、官道、主用也。

孙子: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也就是说,从这些组正反面来考虑,看敌我各处在哪个方面,就可以知胜负了。以正面对反面,则胜。以反面对正面,则败。

如此,这些正反面就是要准备的东西。

毛主席: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战斗中要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夺取。

同样,按辩证法,这些正反面,正是要准备的东西,这些正反面同时就构成了一个一个要夺取地阵地。

当敌人处在反面,己方处在正面了,就是有把握的时候了。

孙子: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人是趋利避害,把“利”明确出来了,就能驱动部下了,部下驱动了,就形成了势,那么自己就得到了外在的辅佐了。势者,众也,会存在一个排序,掌握了“利”,就可以分配权力和制权了。

这里以利形成众寡,因利而分权。反过来,以害,则是制止部下。

这是明和暗、积极和消极的正反面。只要构建出明和暗的正反面,构建出积极和消极的正反面,那么就可以形成大势,在大势中,就可以分权和制权。

正反面不显明,则大势不成。

孙子: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军事,这是从反面走向正面,立足于反面,以求得正面,所以兵法的要道“未虑成,先虑败”。所以,要示之以不能,以使自己能;要示之以不用,以使对方可用。

对付所有诡道的办法是——从最坏的可能性出发做准备,但不抛弃好的可能性。只要考虑了最坏的可能性、防备了最坏可能性,那么一切阴谋诡计,就难以得逞了。

利而诱之,假如考虑了利的反面害,那么就不好诱动了。

我处不乱,敌处乱,则可以取之。敌处实,则我不能处虚,所以要备之。敌处强、我处弱,则要避开。敌人发怒,就使他怒过头,以冷静对发怒。使敌人从谦卑走向骄傲自大,使敌人从休整走向疲劳,使敌人从相亲走向相离。即是想办法让敌人处在反面。

孙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有备胜无备,攻击其没有预料到的、没有准备到的地方,军事所以胜利的奥秘。有备和无具构成正反面,以有备对无具。

对敌时,仍然是以正面对反面。

孙子: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是在敌我对比中,这些我方要占据的正面中,我所处的正面多,敌所处的反面多,以正面对反面,以此观之,胜负就明显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