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705

一口气看完十国之杨吴35年历史

风尘讲历史风尘讲历史2023-08-08 09:30:360

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以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统称。自公元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起,至公元979年北汉末帝刘继元投降北宋止,十国共历时77年,按建立时间排序分别是杨吴、前蜀、吴越、南楚、闽国、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十国”这一称谓则是源于北宋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

今天要讲的杨吴就是十国之一,建立于公元902年,亡于公元937年,国祚35年,传2世3王1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杨吴的历史。

公元902年,割据淮南的杨行密被唐昭宗李晔封为吴王。杨行密随即定都广陵,设置官属,建立杨吴政权,是为吴武忠王。在位期间选用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江淮一带经济得以复苏;军事上曾数次击败朱温军,阻拦其南下。杨行密治下的吴国成功由藩镇转型为王国,开启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王朝并存的局面,政治、经济、文化也逐渐向南转移。

公元905年,吴武忠王杨行密去世,终年53岁,在位3年,其子杨渥继位,即吴景王。实际上杨行密对自己这个长子并不满意,但无奈其余儿子都太年幼了,只有杨渥已经成年,只得传位给他,并指定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政。杨渥在位期间沉湎酒色,荒淫无度,辅政大臣张颢、徐温屡劝不止。朝政一片混乱。

公元907年,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掌握了朝政,杨渥被架空。

公元908年,吴景王杨渥被张颢、徐温派人杀害,终年22岁,在位3年。之后张颢、徐温拥立杨渥之弟杨隆演继位,即吴宣王。同年张颢因与徐温有矛盾,被徐温派心腹钟泰章袭杀,自此朝政大权尽落入徐温之手。

公元909年,抚州刺史危全讽自称镇南节度使。公然反叛,率领抚、信、袁、吉四州的军队进攻洪州,杨隆演派周本率军平叛,俘获危全讽、袁州彭彦章,吉州彭王干兵败后投奔楚国,信州危仔倡兵败后投奔吴越王钱鏐。

公元911年,徐温领升州刺史,引得自杨行密起兵时就跟随的老将李遇不满,李遇仗着功勋之高发了几句牢骚,结果被徐温得知了。恼羞成怒的徐温用计诱杀了李遇,并族灭李遇全家。自此以后诸将更加畏惧徐温,徐温的威望日益隆重。

公元912年,徐温率文武百官劝杨隆演进位太师、中书令、吴王,徐温则被任命为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元913年,越军进攻常州,被徐温率军于无锡击败。同年后梁派王茂章攻寿春,被徐温率军于霍丘击败。

公元915年,杨隆演封徐温为齐国公,拜为两浙都招讨使,出镇润州,总领升、润、常、宣、歙、池六州之地。徐温的儿子徐知训也被任命为行军副使,留在朝中主持政事,但大事仍由徐温决定。徐知训可做不到他父亲徐温那样表面上对杨隆演尊重,而是经常凌辱杨隆演,还曾趁着酒性在宴席上叫骂,杨隆演都被骂哭了,吴国人都为之侧目。

公元916年,宿卫将李球、马谦挟持杨隆演登楼,并发动库兵讨伐徐知训,徐知训屡战屡败,最后由大将朱瑾率军平定叛乱,诛杀了李球、马谦。

公元917年,徐温移镇升州。

公元918年,徐知训因忌惮朱瑾,便在泗州设置静淮军,外放朱瑾为节度使。而朱瑾早就对专权的徐氏不满了,遂用计诛杀了徐知训,最终遭到徐温党羽的围攻,自刎而亡。同年徐温以养子徐知诰接替徐知训来执掌吴国国政。

公元919年,徐温率文武百官劝杨隆演称帝,被杨隆演拒绝。同年徐温进奉玉册、宝绶,尊杨隆演为吴国王,杨隆演遂改元建制,拜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封东海郡王,仍镇升州;徐知诰以宰相居中辅政。此举意味着吴国由唐朝封国正式变为独立王国。

公元920年,吴宣王杨隆演去世,终年23岁,在位12年。按照次序该由杨隆演的三弟杨濛继位,但杨濛对徐温专权不满,且徐温也不想立长君,于是杨隆演的四弟杨溥被拥立为王。同年杨溥改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拜徐温为金陵尹。

公元921年,杨溥拜徐温为太师,严可求为右仆射,徐知诰为同平章事兼江州观察使。不久后江州升为奉化军,徐知诰则为奉化军节度使。

公元927年,徐温在行军司马徐玠的劝说下,派亲生儿子徐知询到广陵,准备让其接替养子徐知诰执掌朝政。谁料徐温突然病逝,徐知询只得半途折返金陵主持丧事,徐知诰这才得以继续执政。同年杨溥称帝,是为吴睿帝,并追封父亲杨行密为太祖武皇帝、大哥杨渥为烈祖景皇帝、二哥杨隆演为高祖宣皇帝。拜徐知询为辅国大将军、金陵尹,治理徐温旧镇;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浔阳公,又改封豫章公。

公元928年,荆南高季兴前来归附杨吴,被杨溥封为秦王。

公元929年,金陵尹徐知询来朝,被徐知诰诬陷谋反,留在朝中,由其弟徐知谔接任金陵尹。

公元931年,杨溥拜徐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出镇金陵。徐知诰则将儿子徐景通留在朝中主持政事,职务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

公元932年,杨溥封徐知诰为东海郡王。

公元934年,徐知诰召儿子徐景通回金陵,任镇海军节度副使,留次子徐景迁在朝中执政。

公元935年,杨溥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徐知诰则推掉了尚父、丞相之职,接受了其余封赏。

公元936年,徐知诰设立大元帅府,设置官属,闽国、南汉等国闻讯都遣使前来祝贺,并劝徐知诰称帝。

公元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建立宗庙、社稷,设置左右丞相以下官职。同年十月杨溥禅位给徐知诰,立国35年的杨吴宣告灭亡。杨溥退位后被徐知诰尊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迁居润州丹阳宫。

公元938年,杨溥在丹阳宫幽禁而死,终年38岁,在位16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