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606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诗词赏析-49

溱湖之恋溱湖之恋2023-07-30 11:29:210

作者:潘长宏

2023年5月25日

【作者简介】书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曹先生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风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作者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作者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作者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作者移居北京西郊后,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有一丝远古的悲凉。待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 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

【《红楼梦》诗词-贾探春判词-原文-49】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诗词-贾探春判词-译文-49】

探春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

【鉴赏】 原诗中自: 表示强调的虚词。清明: 聪明伶俐。末世: 世代末期,指没落时代。运: 指命运,气数。江边望: 寓指贾探春后来远嫁海疆,思亲望乡。此诗是作者对小说中贾府探春小姐的思想、性格、特点和终身命运的暗示全诗语译是: 你固然聪明有才能,也有高远的志向,却生于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不济。清明时节流着思亲泪水到江边眺望,只能梦随千里东风回到遥远的家乡。“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这两句诗现在用来形容没落阶层的代表人物,自以为有才华要做一番事业,但因为违逆历史潮流而行,只能到处碰壁,一无所成,彻底失败。

诗中“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