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 甲骨文演义“感”:对古籍汉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感」在《汉源》中的解释。汉「感」形演变源演变。「感」从金文,篆文一直到隶书、楷书,感的形构皆係从心、咸声。从心,表示与心境相关;咸声,表示音读。在六书中属於形声。
    圆视阿域圆视阿域2023-07-29 13:29:42
    00037
  • 甲骨文演义“書”:通过对古籍汉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书」在《汉源》中的解释。汉「書」形演变源演变。【说文】作𦘠,着也。从聿从者。隶省作书。【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注】书契,所以决断万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书,六书之品。
    圆视阿域圆视阿域2023-07-29 13:53:37
    00019
  • 甲骨文演义“革”:通过对古籍汉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象形。本义是去毛加工好的兽皮。金文的形像一张制好的皮革,头尾俱全,中间较宽的部分是皮革;两个点是指事符号。《诗经》:“羔羊之革。”引申为“更改”、“除去”义。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革”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汉「革」形演变源演变。
    圆视阿域圆视阿域2023-07-30 08:53:18
    0003
  • 甲骨文演义“樂”(上):通过对古籍汉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乐」在《汉源》中的解释。汉「樂」形演变源演变。据阿域考证,上面的解释说甲骨文形上像鼓,存在误解。中国最早的音乐源于古琴,所以乐构造一定与琴有关,也就是乐来自丝弦。据史料可推断至少有四千多年以上的历史,有“神农作琴。”、“昔伏羲氏作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等的记载,所以说古琴基本贯穿了中华民族文明史。
    紫网2023-10-13 15:49:19
    0001
  • 甲骨文演义“筹”:通过对古籍汉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策续一),附周尹喜撰《文始真经(关尹子)》八筹萹白话解读

    “筹”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筹”的基本含义为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如筹策、筹算;引申含义为谋划,如筹款、筹备。在日常使用中,“筹”也常做名词,表示签筹;算筹,如竹筹、筹马。“筹”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筹”的源演变图如下:
    紫网2023-10-13 15:43:49
    0000
  • 万年前的河图洛书与“五”:再证华夏易学文明是人类文明起源

    这个“五”,起源于最少一万年以前。河图和洛书,起源于最少于一万年前。《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抱雪斋已经说过,给伏羲带来河图的龙马,实际上就是东宫青龙的房宿。(郑玄:房为龙马)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给大禹带来洛书的神龟,实际上就是北宫玄武的虚宿。
    抱雪斋读易笔记抱雪斋读易笔记2023-07-30 16:12:42
    0000
  • 彭先生妙解“曲”:它是读懂《道德经》的钥匙

    哪个才是中国最早、最有智慧、最具母性光辉的的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系统,是汉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源于早期的符号文,多数与祭祀、战争有关。但“神、鬼、阴、阳、祖、生、亡”等这些最古老的,最有古代文明信息的汉,却不能代表古老的汉文化源头。
    见青黄见青黄2024-02-23 14:07:33
    0000
  • 【细读金瓶99】详解一份明朝邸报:一个“等”,提供操作空间(17-3)

    听金瓶故事,品古今世情。我是扫痕,书接上期。上一期,西门庆给了吴典恩五两银子的好处费,让他去县衙把中央发到地方的邸报弄来了一份,于是西门庆看到了邸报内容,咱们大家也跟随西门庆的视角看到了笑笑生假托宋朝宇文虚中名号写的一篇针对明朝时弊的奏章。本期,我不讲别的内容,就只讲这篇奏章。咱们一点一点来吃透它。我先把奏章完整贴一下:
    肃苑扫痕肃苑扫痕2024-02-12 12:05:38
    0000
  • 厌下一个食“餍”,怎么读、什么意思,表示“厌食”吗,恰恰相反!

    “餍”的读音为【yàn】,是一个形声,“食”为意符,“厌”为声符,《正韵》当中对其读音的标注为“衣炎切,并音懕”,故其读音为【yan】,本义为:吃饱。为何由“厌”和“食”构成的“餍”,本义为“吃饱”呢?这好像跟我们看其形以后猜出的含义相差甚远!
    古韵今风古韵今风2024-02-06 08:12:58
    0000
  • “两个女,一上一下”构成的“㚣”,读音同交,什么意思,你绝对想不到!

    本篇是关于汉“㚣”的学习笔记,构型也是非常有意思,两个女,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之前,写过两个女“左右结构”的,即奻,读音为【nuán】,表示争吵、愚昧之义,由“二女打嘴仗”会意。前阵子,还写过“姦”,读音为【jiān】,表示淫乱、私通之义,由“拥有妻子之外的其他女人”会意,从三女,三指多。而且,前不久还写过一个“姧”,含义同姦,读音也想通,是姦的异体
    古韵今风古韵今风2024-02-03 16:05:45
    0000
  • 王勃在秋日里写下的一首唯美小诗,全诗无一“愁”,却句句生愁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五言绝句仅二十,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在五绝成熟初期,首先应当提到的诗人当属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胡应麟在《诗薮》中谈到唐初五绝时,曾称赞王勃的作品“已入妙境”。
    紫网2023-10-16 13:07:21
    0000
  • 晚唐诗人许浑的一首秋诗,全诗无一“秋”,却句句描绘秋日景象

    秋风渐起,秋色渐深。从树上一天天变黄的树叶里,从人们短袖换秋衣中,还有那早晚凉意里,慢慢感受秋天的到来。几场秋雨过后,空气变得湿润清新,能见度提高,景物也变得更加清晰和鲜明,这也就那些喜欢秋天景色的诗人们提供了很多创作素材。下面介绍许浑的一首《早秋》,全诗无一“秋”,却句句描绘秋日景象。《早秋》许浑〔唐代〕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紫网2023-10-16 09:01:21
    0000
  • 重启中国汉-神话汉之“文”-兼说华夏文明与甲骨文

    甲骨文之文,像纹画交错的样子,或繁或简,未有定数,属象形。金文第一例,从心、文声,以心表美德,是「文」的异体;第二例「文」中之点,是饰画,不影响其音、义;第三例承继甲文第一例,显而易见。战国文至篆文之文,应都承甲文第一例而来。经隶书,体变作文,稍失其形,而楷书沿之以定体。以上诸形,除从心、文声的文以外,都据具体的实象造。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圆视阿域圆视阿域2023-07-29 15:42:17
    0000
  • 佛经中的“经”,究竟有什么含义?

    在我们中国古代,凡是古圣先贤留下的典籍,都称为“经”,比如《易经》、《道德经》、《书经》、《诗经》等等,这是非常尊重的称呼。“经”的本义,指的是布匹中的经线,布匹之中,直长的线,称为经线;横短的线,称为纬线。
    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7 19:33:4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