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4900000041

第41章 2001 (1)

乡土剧

乡土剧的流行,从这两年开始火爆起来。或许不应该说是乡土剧,精确来说是用闽南语来发音的连续剧。这个原因就跟之前说过的,因为资源集中,北部较发达,使用国语为主流,南部发展较慢,是北部人(尤其是台北人)眼中的乡下,又惯于用闽南语,所以“乡土剧”这一词的使用多少也包含了电视台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如老三台八点档的连续剧,几乎都是以国语发音,大家看连续剧说国语都习惯了。民进党上台后,标榜“本土”,在政治影响下,以闽南语来发音的连续剧,逐渐变成主流及收视率的保证,许多演员也只好纷纷学闽南语,这其中以无线电视台的民视以及有线电视台的三立为闽南语剧的大宗。

2001年绝对轰动的闽南语连续剧是《飞龙在天》,这部片在大陆某些地方电视台也有配音回放过。故事描述的是在中法战争前后的台湾,一家叫忠义堂的武馆,师父带着众徒弟徒孙参加反法战争的故事。而其中也夹杂了武馆里恩恩怨怨、亲情爱情的故事。这部连续剧跳脱以前闽南语剧总是一些小市民婆婆妈妈般的啰嗦,启用了一批年轻的演员,像贾静雯当初就是拍了这部片而大红的。

这部剧在一开始其实没多少人注意,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口耳相传的效果之下,几乎是一夕间引爆,结果满大街小巷,一到 8点,一定会听到主题曲“飞龙,飞龙,飞上天……”

其实也并不是说它的剧情编得多好多吸引人,应该说,它的剧情常常极不合理。比如说,死的人其实没死,重新出现后武功又更高强;再不然就是演得欲罢不能,为了增长集数,编剧绞尽脑汁制造冲突戏码,加强悲情火力。所以,这类剧一定都有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坏人和受尽欺负的好人,但通常坏人到了后期又会改邪归正,一起对付新出现的坏人。在剧中,居然还出现什么“海贼王”之类的角色占领台湾(奇怪!那时候台湾不是应该被日本人统治了吗?)。所以,这样的剧情几乎已经变成一种恶搞,但观众居然就会为了知道下一集还会出现什么新的恶搞而继续看下去。《飞龙在天》在那个台湾已经有一百多台可以看的情况下,居然创下 12%的收视率,一演就演了快 300集。当年某大学的合唱比赛,居然有个系就是演唱《飞龙在天》的主题曲,可见这部剧的影响力。

民视推出的闽南语剧可以说是部部轰动,尽管很多人说恶俗,但就是有人爱看他们能恶俗到什么程度。这类片的剧情都差不多:家族纷争,身世之谜,豪门恩怨,婆媳不合,兄弟阋墙,两代恩怨(为了延长集数,收视率高会一直演到第二代、第三代……),总之就是曲折不断,洒尽狗血,让人觉得一个人怎么会苦命到这种程度喔!不过再怎么争夺,最后也会应观众要求,先来个你死我活,再来个和好如初。所以不管哪部剧,你看来看去剧情其实都差不多,消耗了太多可能的剧情变化,让民视的故事公式被破解,人人都猜得出未来的变化。

所以,当观众慢慢弹性疲乏时,三立电视台播的闽南语剧又是另一个选择了。三立以前也拍过许多闽南语剧,但真正开始大红的是《台湾阿诚》。这部片湖南卫视也有播过,不过只播了第一部而已,大概是因为第二部以后看了都会吐血。这部片描述阿诚奋斗的一生,一开始阿诚很命苦,卖什么都会失败,就连卖米都会发霉。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了。三立的闽南语剧,从这部之后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一定会演到商战。编剧都是一边拍一边写剧本,所以可以随时更动,有时还会把一些社会事件、商业竞争编到片里,当对手台在预告剧情或是媒体将结局曝光时,就把它先演掉,先播先赢。而剧情更是下尽猛药,打巴掌已经是最简单的了,一定都还有什么撞车、跳海、落崖、床戏、多角恋情之类的。反正,成为有钱人的阿诚后来都在打一场又一场的商战,最后当然是圆满大结局。这部片也让演阿诚的陈昭荣真正大红起来。

到了 2003年,三立的《台湾霹雳火》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收视层横跨 3岁到 103岁。因为剧情实在太夸张不合理,反而引起观众收视的兴趣,大家几乎是一边看一边笑。当时大学宿舍里的交谊厅,每到 8点一定都是放这部片。剧情描述卧底警察李正贤(陈昭荣饰)办案的故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演一演又变成商场恩怨,不管是黑道白道警察坏人都通通跑去开公司做生意了。但这部片的亮点反而是在大反派刘文聪身上,他够狠够猛,无恶不作,他的名言“你若是嘎挖屋抓狂,我丢A送你一桶汽油嘎一支番仔火(你若是让我暴走的话,我会送你一桶汽油跟一根火柴)!”简直成为当年超流行的名言,就连小学生都会这句狠话。不过为了剧情需要,刘文聪最后又变成好人,并且替大家摆平所有的事。当然,还是为了收视率要求。

因为那么成功,所以三立的闽南语剧后来一定有几大要素:商场斗争,黑枪泛滥,正邪分明。而如果有闽南新剧要上演,或收视率稍微下滑时,就代表剧中又有重要人物要死了。这类剧的模式说起来也很固定,前几集一定都是大手笔的外景加爆破,但越演到后面,就变成总是在那几个摄影棚里拍戏了,像办公室、不同人家里的客厅(一定都是豪宅)、餐厅等。观众就会看到,剧情永远是几个人跑到别人的家里或办公室放狠话——闽南语说“呛声”,下一幕又是这伙人跑过去呛回来,好像他们的家里或办公室都不用锁,可以随意进出一样。

那几年,这一类的闽南语剧流行,并且剧情模式固定,的确引起很多讨论话题,在此就仅陈述当年的盛况,不作评价了。

开放大陆媒体驻台

2001年初,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记者来台作新闻采访驻点,第一批是新华社的范丽青与陈斌华。因为那时候我开始对大陆产生了一些兴趣,遂很关心他们来台的相关新闻。

果然如预料的,他们一下飞机,马上被大批的记者镁光灯包围,反而成为被采访的对象。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走遍台湾各地。对台湾当局来说,这是第一次有大陆记者来台驻点;对新华社来说,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到台湾驻点。那时候似乎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思考着要怎么相处。所以,在那个时候会看到电视台用 SNG的方式,每天都播着他们去采访什么新闻,又访问他们采访的感想,而电视台也会恶搞,把监视他们的情治人员也拍出来了。

第一次在大陆长途旅游

又是一年的 7月,我再次来到北京,这次又见到郑教授。他除了带学生,顺便还带了一堆美国老头到处游玩。爸爸也来北京啦!他也带一些音乐团体来北京的教会交流演出。因为这次机会难得,所以,当北京的行程结束后,我们跟这群美国人干脆组了一个团,继续往西安去。

在西安,爸爸去教会交流了一下,就开始旅游的行程了。在西安的旅行团常会去的地方有兵马俑、华清池之类的,但那些美国老头都是很虔诚的新教教徒,最有兴趣的还是碑林里的那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离开西安后,搭机前往成都,在机上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中国地貌的变化。从西安的一片沧桑之黄,随着一路往南飞,变成一片翠绿。后来几年,我从陆上坐车经过这条路,跨过秦岭,这种感觉更明显。

早就听说成都的女人很漂亮,第一次到成都,坐在车上眼神就如同猎犬一般到处锐利地搜寻,想要印证这个说法。那时候春熙路也刚在修,不知道要到哪里逛街看美女,倒是导游小姐真的是一个英语流利的美丽小姑娘,可惜她只喜欢同团的美国帅哥。

成都也只去了那几个地点,什么杜甫草堂之类的,但这些对外国人比较没吸引力,而就如预料的,一到熊猫保育基地,这些美国人简直为之疯狂了,付了一些钱就抱起小的熊猫一起拍照。

隔天清晨,驱车往九寨沟方向出发。中途在都江堰停留了一会儿,然后就一路循着岷江而上。我倒是很深刻地记得汶川这个地方。在车行中,导游小姐很随口的一句“现在阿坝师专修得那么好呀?”让我记住了这个地方。以至于“5 ·12”地震时,我一直很关心汶川的情形,毕竟是曾经路过的地方。

车绕过弯弯曲曲的山路,当天晚上在茂县住下。喜欢乱跑的我,还是跑到市区去上网。在网吧里我看到一个年轻人在网上看着新闻,乱逛着,居然逛到天涯网站。那时候可是冲击呀!在这个资讯不发达的地方,可能网络就是他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所以,等我后来回台湾后,很快又筹备了一个网站,专门对大陆的年轻人来报道台湾的各种资讯,以文化及娱乐为主。那时候可热血了!之前有说过,我本来就有一个网站,那阵子我简直就是用原来那个网站的收入来支持这个新网站的,不过很可惜,后来两个网站双双倒店。

第二天从茂县继续往北到九寨沟,好像在松潘附近的山丘上有个巨大的红军长征纪念雕像,美丽的导游美眉用流利的英文解释给那些美国人听,美国人听得啧啧称奇。

当晚到九寨沟,晚上看了一些民俗歌舞表演。第二天早上开始游览,这里就不提了。隔天早上又到黄龙去,下午开始进景区。在黄龙这个海拔较高的地区,本团最快走到顶的居然是一个七十几岁、穿着像嬉皮士的老头。走到最顶的黄龙寺,看到另外的台湾团的一行人,穿着白色薄唐装,头系红头巾,手拉手围着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坛,唱着《桃太郎之歌》。我彻底被雷到了,怪不得人家都说台湾人什么都能拜,千里迢迢地跑到这山上只为了进行这个仪式而已。另外,团里有个看起来就像美国情场失败者的中年怪叔叔,上山途中就看到他在跟不知道哪里的小妹妹搭讪(尽管他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等到我下山,在出口附近再遇到他时,他已经牵着那个小妹妹的手,两人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一起走着。

隔天一早,就飙回成都了,当天傍晚到。开车师傅技术好,美国人却被吓得要死。爸爸要回台湾,其他团员有的要回美国,有些要去西藏和新疆。我决定自己继续往东走,遂住到新南门旁的交通饭店,过两天后往重庆去。

坐了四个小时的成渝高速到达重庆。是一个网友来接我的,一个很漂亮的重庆女孩,结果她连她男朋友跟妹妹都一起带来,呜……心里有点儿失望,不过有人接风还是挺不错的。

第一次吃麻辣锅,跟台湾的麻辣锅不同,台湾的是改良过的已经偏咸辣,重庆的则是偏麻,简直是吃得不亦乐乎,但偶尔会咬到花椒就有得受了。吃完后,重庆的朋友们把我送回旅馆,关门前拿出一包药给我:“嗯……我想你第一次吃,这个东西应该用得上……”

当时还在想有那么严重吗?没想到第二天一醒来果然腹泻不止,全身无力,吃了药,虚弱地躺在床上,一边想他们实在是太体贴了,连这个都帮我想好。

对重庆街道的第一印象是,这实在太适合封起来做城市房车赛的赛道了,尤其是朝天门前的那个大弯道,简直是个经典。在重庆两天,去了歌乐山、解放碑等地。都说重庆是火炉,其实根本就是蒸笼,那种天气我真受不了。

同类推荐
  • 转轨期中国劳动关系调节机制研究

    转轨期中国劳动关系调节机制研究

    本书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当前劳动关系的调节机制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 理性的光芒

    理性的光芒

    党校学历教育:本书收录了50篇论文,探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研究基层地区、部门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对基层部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上)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家庭政策在欧盟层面的发展脉络、决策机制、运作模式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政府问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对欧盟层面家庭政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推断,得出了欧盟层面的家庭政策已经在最低水平模式上启动并将继续维持下去的结论。
  • 作风高于一切

    作风高于一切

    本书从作风的重要性、作风的培养、组织的作风建设等多方面对“作风”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一本值得机关和企业领导干部集体学习的好教材。
热门推荐
  • 机甲进化传说

    机甲进化传说

    少年无意之中进入基里亚斯世界,成为了魔灵机神的机师,和朋友们一起战斗,成长,之后偶然遇到外星人,与先进的外星文明接触,又陷入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星际战争中,最后又戏剧化地与数量惊人的太空怪兽战斗……然而,主宰战争的力量就是——机甲!
  • 国师威武

    国师威武

    国师者,一国之师,手握一国气运,争霸万国,上通天地,下镇诸邪。吾以国师之名,镇压一切不服!
  • 绝宠文,腹黑妻厚脸皮君帅气宝

    绝宠文,腹黑妻厚脸皮君帅气宝

    和男朋友订婚当日,竟发现出轨,伤心过度,竟把人家堂堂大总裁厉少睡了!多可笑!原以为只是一夜情罢了,哭几次就OK,没想到!竟然被大厉少缠住了!“厉少……”“想要?”“厉少我……”“换个地方?”“厉少咱……”“造个宝贝?”“厉少以后……”“做我老婆?”她忍无可忍,小宇宙爆发:“厉冷夜!你到底干什么!!!!”没想到他却镇定的回答“干你。”她当场晕倒。“厉冷夜,今天换我睡你!”一天,她跨坐在他腰上,一脸算计样。“啊哈?算计我什么?”他双手折叠在脑后,望着她算计的样子,有些兴趣。……
  • 家有颜如玉

    家有颜如玉

    邪恶养成带来的荣耀之路。====================我叫张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宅男。我房间里面除电脑、泡面剩下的便只有纸巾。一天,一个名叫颜如玉如的小女孩来到了我的家中,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嘿嘿,养成颜如玉,便等于修炼超能力,实在是太爽了!
  • 创世魔妖

    创世魔妖

    千古以来,堪称妖孽的睦晨却被小人陷害。一代天骄就此损落。三百年后,睦晨苏醒。一切即将开始,一切将要毁灭。看天骄如何报仇,灭杀。唯我独尊。
  • 浮生若梦

    浮生若梦

    只是一偶然的邂逅,成全了我的一见如故!只是一戏剧性的重逢,迷幻了我的缘来是你!一只是一不经意的抬头一眼,花开了一季,美好了我的君子如玉!仿佛是梦里那时时出现的模糊人影!是心底千百回无意识的低声浅叹!一是在前生就已相知相惜的缱绻!一般那一瞬,那一眼,已注定了千年……
  • 呆傻少爷变身记

    呆傻少爷变身记

    心机女偶遇呆萌少爷,被逼无奈离开,后听闻他车祸。而他已从乖乖牌变身为腹黑总裁,她再遇他,他却当他陌生人……
  • 原罪:第七妖羽

    原罪:第七妖羽

    “先师有云:顺天应命,唯心也,逆天改命,亦唯心也。”
  • 至尊神剑道

    至尊神剑道

    大理段氏后人段浪遇罗汉,穿越到一个剑的世界!圣兽,咱不稀罕,那是给咱女人的宠物;神器,让他们抢吧,咱家搞批发的;美女,那是咱看上的,不答应,咱就决斗!
  • 饮膳随缘

    饮膳随缘

    这本饮食漫记取名为《饮膳随缘》,多少道出了写述者对饮食的淡静情缘和绵长的思考。作者用轻松、幽默但古朴、考究的语言笔调写述其几十年游历中外的美食心得。诸如,从大陆到台湾,作者借以食物表达乡味;从福冈到黑森林,作者在实践中体悟传统饮食工艺。整本饮食漫记侧重于东西食物内容的比较和食谱的讨论,而作者偶尔也会在其中用他擅长的历史视角去考证饮食源流,并探讨政治、社会、经济变迁对饮食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