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4100000054

第54章

紫禁城,南书房。

乾隆皇帝正在读着一份奏折。

安南的战争己经平息,阮惠向大清国称臣,随福康安进京叩见皇上,并更名阮平光以示对天朝的忠心,朝廷自然也少不了册封他一个名份,以示德服四海之意,这样一来,大家面子上都过的去了。

即便是孙士毅,也没有受到责罚——他这条老狐狸猜的没错,他回京之后,乾隆皇帝只是派人象征性的申斥了他几句,冷淡了几天,倒是和坤替他说了好话,言其清廉、平林爽文之变等功劳,没过几天,他便授了兵部尚书,这事儿就算完了。

可乾隆的心里并不痛快。

要说乾隆皇帝,这个人比较好玩儿,哪里好玩呢——这么说吧,用现在的话讲,乾隆有点“自我感觉良好”。

要说这自我感觉良好,本来也不完全是个坏事儿,乾隆身为一个诺大帝国的君主,要是没有点自信的感觉,那可不见的是什么好事儿。问题是,咱们这位乾隆爷的自我感觉那不是小好,是大好。是大清王朝上下举国形势一片大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有个词叫“康乾盛世”,就说自打往前边康熙爷那会儿数,到今天乾隆爷这中间,都是盛世,天底下的老百姓的过好日子,太太平平,河清海晏,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较快发展,生活水平节节提高……

什么?你问那些灾荒、流民、捻党是怎么回事,这个嘛——咳咳,朝廷的工作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不过成绩是主要的嘛……

其实,这里边跟本没爱新觉罗·弘历同学什么事儿。自从明末清初,中国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面的大规模战乱一结束,社会开始恢复性发展,休养生息,农业社会简单,只要老百姓白天努力种地,晚上认真“做人”,过不了几年,战争的伤痕就渐渐恢复了。有道是: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社会规律,跟本不算哪个皇帝的功劳,只要当皇上的不是隋炀帝那种千年罕见的极品混蛋,“盛世”早晚会来的。

生的早不如生的巧,弘历同学赶上了好时侯,相比之下,像溥仪那样的就只好内牛满面了,真是点儿背不能怨社会啊!

总之无论如何,乾隆皇帝认为“盛世”的出现,是自己的功劳,至少这军功章有康熙爷的一半,也有他自己的一半。于是他很得瑟,而且一得瑟就得瑟了六十年——能做的这一点也真算难能可贵,秦皇汉武之流也非常得瑟,可惜的是都没丫命长。而看出了这位主子喜欢“得瑟”,于是下边溜沟子拍马屁,啥样的手段都使出来了,这一使不要紧,就放出来了个“古往今来文治武功第一皇帝”的一品大高帽。而且乾隆也欣欣然戴了。

要说下边人溜须拍马,实在正常,即富有中国特色,也符合国际惯例,可乾隆被人拍的晕晕乎乎,到了晚年,居然自己给自己拍起马屁来了——他自己给自己起了个绰号:“十全老人”,给自己列举了十条功绩,这回可就牛13吹大了。

公平的来说,这十条功绩有真有假,比如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金川等,那实打实是真事儿;可有几条,就不那么实话实说了,比如打安南这一条,明明是打败了,本来是应安南国王黎维祁的请求,出兵镇压阮惠,可居然被阮惠打回了中国国内,然后大大方方的议和——这等于打了你脸,又给你台阶下,等于道上的大哥被一刚出道的混混给调教了。

就是这么个窝心的事儿,乾隆居然也好意思往自己脸上帖金,把败反说胜——谁说阿Q精神是农民特有的?你看乾隆皇帝照样能Q的很,那不是Q,那是QQ。

扯远了,单说这乾隆皇帝做在南书房发了半天愣,终于把神思收回,睛光落到手中拿的奏折上,就是这份奏折,让他又想想了南边儿的事儿,他看了一眼立在下边的董诰,一言不发的把折子递了过去,董浩接了,速速浏览一遍,小心的放回案上。

“聊以为如何?”乾隆问道。

“兹事体大,须斟酌。须斟酌。”

乾隆看了看董诰,眼光又落在了立在一旁的铁保身上,他把折子交给铁保,铁保拿起一看,却是“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董诰翻眼瞪了他一下,他却丝毫不以为意。

“怎么?”乾隆问。

“书麟大人有经纬之材。”铁保说。

乾隆鼻子里哼了一声:“你不用说他的风凉话,朕知道这样的折子不是出自他之手。想不到他去一趟南边儿能碰上这样的人。”

“昔日先帝‘改土归流’,正是想到了这一层意思。”董诰说。

“不错。先帝眼光长远。”乾隆点点头,保证一个稳定的西南,是大清朝历代君王的梦想,但西南地区险恶的地理环境、落后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复杂的民族关系都让中央政府的军事政策和民事政策无法施行。除过少数较发达的地方外,更多的地区权利控制在各部落头人和土司手里。这种情况一直到雍正发起“改土归流”起才有所改变,雍正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一步步削弱当地各土司部落的势力,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这么多年一步步施行下来,情况己有了很大改变,但乾隆从来没有对西南掉以轻心。

何况,又加上了个安南?

提到安南,乾隆心里就像吃了只苍蝇一样,这口气他实在咽不下去,如果——如果这份折子上说的事情可行,那么……

乾隆的眼光又落回那份折子上,那是两江总督书麟承上的《言殖民西南事务折子》,在这份折子里,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向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移民!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折子不可能是书麟那个只会唯唯诺诺的家伙写的,乾隆一面想,他要能有这份见识,猪都会飞了!

不过无论这折子是谁写的,乾隆都被这个主意给吸引了,这份折子里的主意实在是太新颖而又太大胆了:

这份折子提出的移民计划很是有趣:组织各处无地农民,由朝廷组织编练,再以百十户为规模结为垦殖社,朝廷允许垦殖社拥有一定数量的兵器,社员耕则为农,战则为兵;以社为单位进行移民,到西南各地进行垦殖。先从比较靠近城市和平原地区开始,逐渐向深山边远地区推进。

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湖广镇四川”和历朝历代军屯的结合罢了,让他吃惊的别的事:组织这样的垦殖社,并不要朝廷出钱!所有的资金,由江南商人们筹措,他们会为垦殖社购买兵器、农具;提供贷款、甚至负责从西南那些土司手里买下土地提供给垦殖社!垦殖杜种植的,也不是粮食,而是靛蓝、烟草、茶叶、甘蔗、药材、水果、木材等等。

第一次看这奏折的时侯,乾隆还以为这些商人疯了,但看到后来才恍然大悟:这些商人将收购垦殖社生产的各种作物,并在当地开设工厂商铺,这样一来,商人获得了原材料产地,而垦殖社则落地生根。

而朝廷将得到一个稳定富庶的西南,甚至不用花一文钱!

乾隆忽然想起了书麟去年上的那份报告两江粮食产量下降的折子。他明白书麟为什么会上这份折子了——这两年两江的税赋噌噌噌的往上涨,一船一船白花花的银子沿大运河运进京城,进了大清朝的国库,这种情形当然让人高兴,为此他不止一次嘉奖书麟和两江官员,直到那份折子让他知道,两江的地面也是有限的,就那么点地,要银子就不能要粮食,要粮食就不能要银子。

可乾隆两样都想要。然而熊掌与鱼不可兼得,除非……除非有西南。

如果一切真如这份折子里说的一样,开发西南,获得各种物资,商人发财,移民得生计,而朝廷坐收大笔税赋和长治久安,当朝廷有了一个稳定的西南之后,漫说一个姓阮的蛮夷,偏是缅甸、暹罗等国,也都是大清朝案板上的肉!

乾隆看了看站在一边的铁保,却是明显是憋了一肚子话要说,但皇上不开口,他不敢开口,急的心神不宁。

“你有什么话直管说,今天又不是奏对。”

“圣上,须谨慎啊!”铁保恳切的说,“万事先行之前,不能只见利不见弊,奴才以为,兹事体大,不可不慎,朝廷刚在安南用兵,若再在西南轻易行事,一旦……一旦有事,却是难以收拾啊。”

乾隆听了,脸上一点反应都没有,转脸问董浩:“以卿之见呢?”

“兹事体大,不可不慎,”董浩说道,“安南方才用过兵,西南那里,得确要求一个稳字,不过反过来想一下,如果西南真的稳定,何至于有今日安南之事?”

董浩这话一出口,众人都是一愣,没想到他会这样说,铁保看了一眼董浩,对方官衔比他高的多,况且平日老成持重,铁保对他颇有些敬仰,却没想到他会如此鲜明的支持此事。

“董卿此言甚是,此言甚是啊!”乾隆点点头,“你去查一查这几年有关西南的折子,明日军机处,和大伙一起商议商议。”

“嗻!”

乾隆又交代了一些事务,等董浩从南书房出来,时侯己经不早了,他来到宫外,却见铁保在那此等他。

“董大人,下官有一事不明……”铁保上前,直筒炮般的说。

“呵呵,冶亭请讲。”

“您为什么会答应这件事?”铁保连珠炮般的问,“改土归流己是百弊丛生,安南的仗又打成这个样子,这个时侯还要在西南生事……”

“冶亭,我问你,凭心而论,这折子上说的殖民之法可有可行之处。”

“当然有,但是……”

“那就好了,”董浩打断他,“你可知道,有人己经向万岁爷上了折子,大力赞同这件事了?”

“是和……”铁保总不全是傻子,忙住了嘴。既然那个人都己经揣摩出了万岁爷的意思,那就意味着……

“万岁爷那个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董浩叹了口气,“圣上认定的事,不是我们说两句就能回心转意的,那么,既然不见的是坏事,又难违圣意,于其只知掣肘,倒不如去推动辅佐,把坏事变好事。”

铁保愣住了,佩服的五体投体:“董大人,还是您有见地啊!”

……

董浩在皇帝的授意下,把西南殖民的事情“不慎”透露给了大小官员,于是在京城里掀起了一股政治暗浪,但有意思的是,这股政治暗浪无论有多么汹涌,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朝堂之上,不但从来听不到“殖民”两字,甚至连有关西南的事情,也要有意无意的避开。

直到一个月后,仍是在南书房,乾隆爷漫不经心的提起了这件事,众人议论纷纷,都是一片赞同之声。

“铁保,这几天你字练的如何了?”

“回万岁爷,一直练着呢,不敢荒废。”

“写几个字教朕看看。”

太监取过文房四宝,铁保挥豪写下“西南垦殖社”五个大字。

众人都看着,皇上不发话,谁都不敢议论好坏。

乾隆走近看了一会儿,没说字写的好坏,只是提起御笔,用朱砂把“殖”字的“歹”字旁抹掉,又写下个“木”字。

“万岁爷仁慈之心,教天下人感动!”和坤哽咽着说,眼里嗪着泪花。

“皇恩浩荡!”众官员齐声道。

……

“皇恩浩荡!”杜怀仲从椅子上蹦起来,茶水洒了一身。把一旁的萱儿吓了一跳。

乾隆五十四年的八月十五,由五洲工农银行牵头,江南数百家商号入股的“西南垦植贸易公司”成立。

同类推荐
  • 立黄天

    立黄天

    来到三国,不想在滚滚长江中沉沦,却只为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活得精彩;本想在浮沉中安身立命,却掌旗黄巾太平军;为生民请命,为天下太平;不忍兄弟刀兵相向,却屡受情谊打击;面对草原荒漠大唱征服;三国鼎立,却不愿相互征伐;和平不易,只望天下太平。一样的三国,不同的人生,理想乌托邦,岸在何处!
  • 重生之我为唐王

    重生之我为唐王

    “我愿重回盛唐,再铸华夏辉煌!”唐朝,无数华夏儿女心中魂牵梦绕的梦,开元天宝年间,古代中国王朝最为巅峰的朝代,华夏民族称雄于世界的时代!!然而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举兵反唐,大唐辉煌不再,华夏民族从此再难崛起,重生在这样一个朝代的李清,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悲剧发生!神秘缥缈以守护华夏汉族为己任的昆仑一脉,亦正亦邪与世隔绝的川蜀唐门,忠心护主令人闻风丧胆的四灵之卫,精通暗杀之道的幻影楼与暗影门,精彩的场面,诸君请看!!
  • 乱世红尘:穿越皇帝暴爱
  • 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弈论是数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实际上,博弈论也是人生与社会中的重要命题。如果离开了人生与社会,博弈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博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博弈论的精髓,就是“策略思维”,策略的选择决定着人生的成败,社会的沉浮,历史的变迁。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
热门推荐
  • 酒扫天下

    酒扫天下

    一个本来丰衣足食的少爷突逢家变,遭遇朋友的以怨报德,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看他如何洗清冤屈,大展宏图开创自己的商业帝国。在下有一完本作品《秘境追魂》,请大家放心收藏绝不太监。
  • 原来曾国藩

    原来曾国藩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铄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之义”。
  •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李平,一国太子,潇洒无比,风流成性,但是暗地里做的正经事可以拿下整个国家!李平很潇洒,溜达溜达,不会被父皇骂,骂的都是他身边的小喽啰,李平更加的嚣张了。
  • 身有所安,心有所属

    身有所安,心有所属

    总有一个人,能在一个刹那让你惊觉到生命中的某个斑驳,总有一段时光,你舍得用力剪成碎影一生收藏。时光渐老,心却愈清。我们的爱情,离回忆太近,离自由又太远。关于幸福。离开和抵达,究竟哪个更难?我要的爱,不过是与你共赴明亮美好的未来。
  • 错过了就永远回不去了之回忆篇

    错过了就永远回不去了之回忆篇

    秋天的夜晚,微风吹过,静静地,他独自走在空阔的大街上,月光下下他那笔直的身影。他呆呆的望着前方,他是辰逸,一个曾经被爱情之神眷顾的人,一个曾经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人,他每年都会到这个他和她曾经相遇的地方,今年是第三年,也是他和她的一个约定。这一次,命运将会如何,她会来赴约么?敬请期待。。。
  • 求生志

    求生志

    新生的婴儿,第一次朝是世界呐喊,对未知的探索就开始了。襁褓中的幼儿,伸着小手,咿咿呀呀,想去外面屋子外面看看。长大后,城市是什么样的,更是一直诱惑这我们。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茫茫星空里到底有什么?……一千年前统治伐星的神仙,一夜蒸发,是灭绝还是迁移?文明重建,新的新的统治者如何一统天下,再探究域外星空。
  • 99天蜜恋,情人永不过期

    99天蜜恋,情人永不过期

    “老公,我不要你了。”三年前,苏晓颜一怒,强行解约,三年后,男人猛追穷打,层层宠爱之下,“你敢不要?”
  • 喵的三国

    喵的三国

    他,雅量高致,性度恢廓,胆略兼人,命中注定征战天下却只爱抚琴之时的潇洒闲适;她,迷迷糊糊,随遇而安,天马行空,明明是个小女子却向往三国的狡诈权谋金戈铁马;戒掉懒散,拜师学武,四方奔走,洗手煮羹汤,为只为赤壁之上的红莲业火和羽扇纶巾的美周郎。大梦初醒,已是千年。
  • 邪帝追妻:倾国女帝

    邪帝追妻:倾国女帝

    暗煞门中,她浴血归来,欺师灭祖,取而代之。金殿之上,她以大长公主之尊,囚太后,废假帝。她踩着无数的血肉白骨,登上权利巅峰,将那些人所渴望的至尊权利尽控在手。那一日,他以金箭为聘:“这是能调令秦国所有兵力的金箭,以此为聘,嫁我如何?”骄阳之下,美人笑靥如花:“倾国之聘,你敢娶,我就敢嫁。”平八方之乱,定九州乾坤,女帝摄政,至尊天下!
  • 刎情

    刎情

    有这么一本书男人看了妻妾成群女人看了极度瘦身小孩看了马上长大老人看了枯木逢春说啥?不信?不信请您接着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