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5300000004

第4章 空城之计

尘烟滚滚,马蹄飞扬,魏国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蜂拥而去。

魏国自曹操败乌桓等少数民族之后便拥有了充足的马匹来源,因此,骑兵的数量在魏军中zhan有很重的份量。而在关中平原上,蜀军的优势在于山地作战,出祁山之后,攻打城池时相当的吃力,而天水等三郡也只是智取而非强攻所得,因此,想要在平原野战中对抗魏国的强大骑兵,蜀军的困难相当大,这也是当初在街亭等关隘之失之后,蜀军便仓皇退回汉中的重要原因。

司马懿此番志在以迅雷之势拿下西城,故而率骑兵为先驱,马不停蹄直奔西城,步军急行,随后跟进。

马谡自然是跟随在司马懿身边,他当初也会骑马来着,但似这般急行军的长期骑马还是生来第一次,这玩艺可不比骑摩托来得轻松,对身体特别是腿部肌肉的负荷要求特别重。狂奔了五十里之后,马谡已经感到双腿不是自己的了,又觉腹中翻江倒海,难受得紧。

身体虽然不好受,他心里却更困扰重重。

现今的西城里,诸葛亮的身边应该只有两千多士兵和一班文臣,也许他现在已经开始在摆空城计了吧,这个时候,普天之下,能够识破他计谋的,怕也只有他马谡一人。

但是,在三国之中,诸葛孔明是他很欣赏的一个人物,蜀国之中,还有赵云、姜维,这些都是他很喜欢神向的名将,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宁愿穿越在街亭一役之前,与他欣赏的人物并肩而战,共享富贵。而如今,造化弄人,他却不得不归顺魏国,与他们成为敌对的双方。

空城计,到底要不是要揭穿呢?

这是一个问题。

一旦揭穿的话,一代智者诸葛孔明,就将死在他马谡的手下。

从感情上来讲,他其实是不愿这么做的,但若是从个人利益,前途来讲,这么做等于立下奇功,等待着他的将是魏国莫大的封赏,如此诱人的回报,却又让他跃跃欲试。

实难抉择。

大军行至距西城十里之时,司马懿便令放慢速度,稍适休整人力马力,只待前哨探明西城蜀军虚实时再发动进攻。

过不多时,那前哨军回报,言西城四门大开,每一门不过二十几个百姓洒扫街道,而那孔明披鹤氅,戴纶巾,由二小童携琴一张,于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抚琴,万分闲然之状。

马谡暗暗点头,看来书中所载的历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穿越而发生改变,孔明果然还是摆出了空城之计。

司马懿与众将自然不信,遂止住大军,亲自率众将赶到城外,远远观之,但见那孔明果然是如哨军所报,闲坐于城头之上,满脸淡笑,专心抚琴,而那城外二十几名百姓个个低头洒扫,旁若无人,似乎并不把蜂拥而来的十余万魏军放在眼里。

司马懿大为疑惑,实不知诸葛亮这般阵势,到底有何用意,但他确信其中必藏有计谋,忙对身旁的次子司马昭道:“你速传我将令,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司马昭颇为不解,道:“父帅,我大军气势正盛,正当一鼓作气拿下西城,生擒那诸葛亮,父帅为何却要撤兵呢?”

司马懿一哼,道:“你可不了解这个诸葛亮,此人平生谨慎,每战从不曾弄险,如今他四门大开,旁若无人,其中必有埋伏,我若发兵攻进,必然中了他的计谋,我军必须速退才是上策。”

诸将之中,智计无有胜过司马懿者,纵是那张郃也自愧不如,既然他这么分析了,众将均也觉西城中必藏有伏兵,纷纷表示赞同司马懿退兵之计。

千载难逢的立功之机,怎可失却,关键时刻,马谡眼前一亮,心生一计。于是对跟随在身边的刘虎低声交待一番,那刘虎原本忧郁的表情显出几分喜色,沉声道:“大人放心,末将决不负大人所托。”

“去吧,小心点,莫要让魏军瞧见。”

那刘虎悄然而走,退出魏军大队人马,往西城方向奔去。

马谡看时机该是自己登场上,便是走上前来,高声道:“大将军,万不可中了孔明的空城之计。”

“空城计?”司马懿一怔,忙道:“幼常何出此言?”

马谡便将事先备好的台词搬出来,从容说道:“蜀军自攻占天水等三郡之后,兵力广散,孔明所率之中军不过数万人而已,前者为守街亭,已调派出大半,依谡所断,此刻孔明手下不过数千人马而已。他之所以摆出这一副阵势,必是料想大将军认定他不敢弄险,走投无路之时,才摆下这空城计。大将军只需遣万余人马,一拥入城,必可擒杀孔明,成此奇功也。”

马谡乃蜀之降将,自然对蜀国的兵力布署十分了解,诸将听罢,又是心有动摇,那司马昭也道:“父帅,马将军所言不错,不如就遣一万人马攻城,即使城中真有埋伏,最多损些人马而已。若是城中无兵,咱们就此撤退了,岂不白白断送了天赐良机!”

司马懿也有所犹豫,他侧眼望了马谡几眼,最终还是下不了决心。

马谡心知他对自己的归降真心还是有所保留,事到如今,岂能退却,便是噌的一声拔出了腰间佩剑。

诸将大惊,他们本就对马谡这个降将多有防备,如今大竟敢在大将军面将突然拔剑,众将还道他要行刺,也跟着纷纷拔剑,环护在司马懿左右。

那司马昭以剑指着马谡,厉声喝道:“马谡,你想干什么?”

马谡正色道:“此刻乃天绝孔明之时,良机若失,后患无穷,马谡恳请大将军发兵攻城,若然城中有埋伏,马谡愿以此剑,当场自刎谢罪!”

众将的这才明白了他想要做什么,却不敢收剑,凝神戒备之时,目光纷纷投向了一直沉吟不语的主帅。

司马懿目光如炬,直视着马谡,见他眼神之中未有一丝动摇,凝视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遂道:“张郃何在?”

“末将在!”张郃上前一步。

“命你率两万人马,立刻攻打西城,倘若城中有异,即刻退军,万不可轻敌恋战。”

“末将领命。”张郃得令,翻身上马而去。

“司马昭何在?”

“父帅!”

“命你率两万人马布于张郃之后,随时接应。”

“遵命。”

“司马师何在?”

“父帅!”

这一道命令那司马懿却并未当着众人之面言明,却将那司马师叫到近前,附耳吩咐了几番。那司马师脸色顿为一变,但随即便化为平淡,似乎是悟明白了其中深意,遂道:“谨遵父帅之命,孩儿去了。”

待各路人马依次而去之后,司马懿变得轻松起来,笑道:“幼常何必如此,快收起剑吧,随本帅统领大军镇后,看张将军成此大功。”

同类推荐
  • 千年之哀殇

    千年之哀殇

    悠悠古今说不尽的良将贤臣,读小说品英雄,说古今道忠良。本作品为架空历史长篇连载小说,讲述达尔国遭到外族侵占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达尔国君韩淑君御驾亲征在舞阳城所困,科尔沁人李明单人独骑闯联营锤震战场解舞阳之围,主人翁从一养马官晋爵为镇北虎威将军、金刀驸马并肩王等爵位,之后又拜为兵马督招讨大元帅,带着磕头兄弟率领达尔国雄狮扫北征东,东挡西杀,血染征袍魂断沙场,还得四海百姓安宁,国家昌盛稳固。当马放南山刀剑入库时,朝中奸臣当道,祸乱朝纲,佞臣攥权,残害忠良,诸侯争雄,兄弟反目,兵戎相见。。。。本书故事情节曲折,战场恢弘,人物描写生动,环环接扣。欢迎您的阅读。
  • 邺水凌云

    邺水凌云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诡怖星云,将他坠入另一片天空;阴差阳错,让他闯入朝堂;派系林立,迫他陷入党争;形势使然,推他号令一方。险象环生间,他机巧应对,步步惊心处,得贵人相助,风卷云涌时,他抓住机遇。入仕时,他不忘初心,封侯时,他将将弱冠,成王时,他权倾一方。初时,还是一个清平之世,诸番作乱,搅得天下纷争,四方不宁,邻敌环伺,且看他如何整理山河,于朝堂间,游刃有余,于权利间,左右逢源,于天下间,纵横捭阖……
  • 计统江山

    计统江山

    一朝痴傻,十年一梦,醒来了,他是谁?身处乱世,他一颗看客的心终究还是要英雄逐鹿。天下乱,群雄起。一计平盗匪二计得富贵三计英雄从......计计得江山。(注:本文为完全架空历史,与历史人物无关)
  • 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战争不仅是勇气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智慧与智慧的争斗。“上智为间”,“用间”是对人的智慧和勇气的综合考量。据记载,在古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的碑铭中,已使用了“间谍”一词;古代印度的谍报理论比较发达,在《吠陀经》和《政事论》中都有论述;希腊人对间谍的使用历史悠久,很早就发明了一种称之为“天书”的密码通信;被尊为历代兵家之祖的孙子在战争中非常重视间谍的作用,他在《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写道:“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问,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 水浒之特种兵王

    水浒之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陈枭穿越到了水浒世界,利用现代知识忽悠梁山好汉,拐骗水泊英雄,打造出一支属于他的精锐水浒军!他说,既然老天不长眼,那就让水浒军替天行道吧!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轩辕神器

    网游之轩辕神器

    一个辞职的少年,正不知该怎么办时,他引来了《天命》的开服,刚被辞职的他,准备在游戏中干一番大事业,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不但成为了世界富豪,而且在游戏中成为了一代霸主
  • 帝游天地

    帝游天地

    生于宇宙,临驾于创世之上,终因情而亡,却也因情而生。
  • 跨越:世界上最伟大的七个商业奇迹

    跨越:世界上最伟大的七个商业奇迹

    生活中最令人振奋的事就是去创造,建立和发展那些有用的东西当你在做一些值得去做,并且从未尝试过的事情时,谁能够有勇气,有雄心去征服那些障碍,谁就能成为领先者。商人没有所谓的景气、不景气。无论情况如何,非赚钱不可。如果我不从事这种销售,社会就不能圆满运转。要有这种坚定的自信和责任感。遇到不景气的时候,正是发挥少年时代磨练出来的素质和本领的时候。有这种少年历练的人,和那些因悲观而跌倒爬不起来的人截然不同。这种骨气,根植于少年时代,渐长而渐成。
  • 王莽刘秀喋血皇冠

    王莽刘秀喋血皇冠

    西汉末年,南阳郡成为开国帝王将相批发部,批量生产出王莽及其皇后、刘玄及其皇后、刘秀及其皇后、大量东汉开国功臣,这种奇特现象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中国艺术与意象美学

    中国艺术与意象美学

    意象美学不仅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同时它亦在艺术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古今中外有关意象问题的论述杂然纷呈。为意象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积累了思想资源。然而,在当代中国艺术界,率先将意象美学引入艺术(尤其是美术)研究之中的现象,则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据我所知,它是以孙宜生先生所提出的“意象素描”的种种观点和教学实践及其所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等一系列活动为启始的。
  • 末世之淡定生活

    末世之淡定生活

    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路上行人寥寥的夜晚,简佳莫名进入了一个用精神力开创出来的空间。开创这个空间的人是一位修为很高的从异世而来的人,这个空间本来是给他在地球上找到的道侣用的,现在因为世界末日就要来了,他们决定离开地球前往另一个空间。于是这个空间就被简佳接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咳喘病用药与配餐

    咳喘病用药与配餐

    本书介绍了咳喘病的基本常识、用药常识、常用药物、配餐常识、合理配餐、食疗食谱。涉及到临床、西药、中药、营养、食疗、厨技等内容,专业性强,知识面宽、信息量大,很有实用价值。本书在06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重新做了调整,深入到前沿,与时代同行,取之精华,使之更为适合读者的口味。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 圣炉

    圣炉

    他,一个天生石障者,经脉不通,法力不存,势必难以踏上修炼之途。在机缘巧合下踏上修行之路,在他手掌圣炉之后,奇迹便出现了,倒转乾坤,逆乱阴阳,战遍诸天万界!
  • 起始之界

    起始之界

    本已死去的少年,却重生在异世界,这看似意外,但是却透露着诸多谜团,在这异世界中,拥有着人类未曾涉及的许多区域,来自远古的文明世界,诸神的仙宫遗址,穿越在时间长河之中的科技乐园等等,这些与少年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少年在这异世界之中,又该如何去寻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