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历史,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诱惑,秦始皇、亚历山大、成吉斯汗,荣耀的光芒往往会使人看不清自身的渺小和卑微。在大到一个时代的消亡、转换的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总是微不足道的,路上小小的一颗石子都可能令疾驰的车轮嘎然而止甚至掀翻在地。
历史的创造总是充满惊奇的变故,就像刘备可以从一个卖草鞋的成长为一方霸主,而符坚却已76万大军也打不赢区区8万之众一样。除了历史本身,谁能去创造历史呢?面对时间巨大无比的面孔,所谓改变历史,其实也不过是在时间的海洋里仍上一颗小小的石子,微微泛起一圈小小的涟漪罢了。
陈不器想着,他看着营房外面忙碌的工匠,抬步就向“风”字营走去,在他看来,弩炮的革新无疑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他准备先从这里下手,打响武器革新的第一炮。
陈不器将风营的工匠们集合起来,把自己画的图纸拿出来,又将自己的思路跟他们说了一遍,等他说完,发现几乎所有的工匠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脑袋微微后仰着,嘴巴张着成了一个大大的“O”型。陈不器以为他们没有听明白,清了清嗓子准备再解说一遍,旁边张顺走了过来,施了一礼,客气地说道:“先生请跟我来。”说着,和众人一起把陈不器带到了演武场。
张顺带着几个工匠从库房里推出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陈不器仔细看时,只见那怪东西如同两张八仙桌拼起般大小,下面有四个木轮,可以推着走动,上面有三张长长的弓臂,三条弦并在了一起,粗得象黄牛的尾巴,弦的中间有一条跟弓弦差不多粗的的绳子,绕在转盘上面,长长地拖在地上。
陈不器正待问张顺此为何物,此时张顺已经发下号令,将风营的所有士兵集合起来。张顺先带着十几个彪形大汉手持大锤,将几根大木桩套入那东西身上的孔洞里,再用力钉入地下,接着,张顺往手上吐了几口唾沫,抓住地上的绳子,和众人一起使劲往后面拉,随着转盘的转动,那根看起来硬得象钢条一般的弓弦正一点一点被拉开,直到拉得如同一轮满月,才被卡在了锲口上面。
众人擦了把汗,把绳子放下,张顺令人从库房里抬出一根粗如儿臂的标枪,放在弓弦之上,又转动转盘,把整个弩臂抬起,斜斜地指向天空,张顺向陈不器看了一眼,眼睛里满是自得的笑意,随着他双手用力一扳,那根粗大的弓弦将蓄积的力量猛地释放出来,标枪离弦飞射而出,快逾闪电,空气中传来的巨大的闷响将陈不器的耳膜震得生痛。
陈不器目瞪口呆地看着那标枪远远地掉在了树林的另一边,他目测了一下,那标枪掉落的地方距离这里只怕有1000多米吧。
这时,张顺走过来,客气地问道“不知这八牛弩可令大人满意?”“八牛弩,八牛弩”陈不器喃喃地说着,这原来就是传说中的八牛弩啊,开始他总以为史书上记载的不过是言过其实,有这样信任绝佳的武器,南宋如何还会被元人灭了国呢?
陈不器呆立了好半晌,才令人将这八牛弩给送回库房,现在弩炮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改进了,陈不器回到房里,吩咐张顺将八牛弩相关的书籍找来给自己看,谁知这一看,一下就入了谜,等到陈不器将书看完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了,陈不器放下书,揉揉发酸的眼睛,心里将八牛弩的制作方式又回味了一遍。
南宋劲弩当世无双,《宋史·魏丕传》记:“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纪录之一,撇开它的真伪不说,宋代弩的发展的确已经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
三弓床弩在射程、威力方面都要远远地超出希腊的扭力弹簧炮,只是,陈不器细细想来,这弩虽然威力惊人,但缺点也有不少。
首先,射程还是太短,象方才张顺演示的那样将标枪射到1000米外,在战场上并派不上多大的用场,三弓床弩用仰射的方式发射箭支,固然可以凭借势能以及箭支自身的重量,射得很远,但这样一来,准头就全失了,也就丧失了对抗回回炮的最大的资本,一支打不中敌人的弩,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同时,三弓床弩的制作昂贵得惊人,要象普通的弓箭般通过覆盖射击来换取击中敌人是不现实的,而以平射的方式发射的话,刚才陈不器试验了一下,距离要短很多,真正能够命中的,就只有400米以内的目标。
其次,操作复杂,上弦不便,三弓床弩之所以叫八牛弩,是因为给它上弦需要八头牛一起用力,换成人力的话,也大概需要100余人,这在守城的紧张时刻,天上矢石如雨,地上刀枪如林,哪里又有上弦的工夫,即使有,城墙上那么一点的地方100来号人如何施展得开呢?
最后,三弓床弩射出的箭支伤人有余,用之摧毁元人的回回炮却是力有未逮,只有加强箭头的威力,转上火yao、热油什么的,才能将回回炮彻底摧毁。宋代兵书《行军须知》中就有记载:“用床子弩放火箭及火炮烧填濠柴草。”有这样的基础在这里,这点实行起来应该也不是很难。
一念至此,陈不器将张顺唤入营中,吩咐他从三方面着手对三弓床弩进行改进,
其一,换木架为铁架,统一零件标准,增加床弩的自身重量。这样一来,床弩的骨架就结实不少,不会轻易损毁,万一就算损毁了,有标准零件在,也可以很快进行修复。当然换木架为铁架的另一个好处是自身重量增加后,射出的箭支准确性更高。
其二、改进操作方法,可以弩在城墙上,而士兵在城下上弦。陈不器刚一提出这点马上就遭到了张顺的强烈反对――这样的方法不可能实现,陈不器淡淡一笑,附耳在张顺耳边说了几句,张顺先是迷茫了一阵,不一会,展颜而笑,点头称是。
对第三点,陈不器说得相当简单:“改进材料,增加射程”此外也没有再给张顺半点建议。
看着张顺领命而去,陈不器暗自松了一口气,如果不出意外,有三个月的工夫,这弩炮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其实制作弓弩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并不是砍两根树、挑几根筋就可以做好的,春秋时期的《考工记》记载,中国弩的制作非常复杂,如制作复合弓臂的过程就有:“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诸材,寒冬时把弓臂置与弓匣之内定型,严冬极寒时修治外表。冬天剖析弓干木理自然平滑细密;春天治角,自然润泽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会纠结;秋天合拢诸材,白然紧密;寒冬定弓体,张弓就不会变形;严冬极寒时胶、漆完全干固,故可修治外表。春天装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一支上好的弓弩的制作过程往往需要一年乃至更久,但现在陈不器没有更多的时间了,有总比没的好吧,陈不器这样想着,他把“风”营的事全部委托给张顺,自己就跑到“火营”去了,也许,热兵器时代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