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1900000005

第5章 《潜夫论》卷一(3)

[原文]夫教训者,所以遂[1]道术而崇德义也。今学问之士,好语虚无之事[2],争着雕丽之文[3],以求见异于世[4],品人[5]鲜识,从而高[6]之,此伤道德之实,而或蒙夫之大者也[7]。诗赋者,所以颂[8]善丑之德,泄[9]哀乐之情也,故温雅以广文,兴[10]喻以尽意。今赋颂之徒,苟为饶辩屈蹇之辞[11],竞陈[12]诬罔无然之事,以索见怪于世[13],愚夫戆士[14],从而奇之,此悖[15]孩童之思,而长不诚[16]之言者也。尽孝悌于父母,正操行于闺门[17],所以为列士也[18]。今多务交游以结党助,偷世窃名[19]以取济渡[20],夸末之徒[21],从而尚之,此逼贞士之节[22],而眩[23]世俗之心者也。养生顺志,所以为孝也[24]。今多违志俭养,约生以待终,终没之后,乃崇饬丧纪以言孝[25],盛飨宾旅以求名[26],诬善之徒[27],从而称之,此乱孝悌之真行,而误后生之痛者也。忠正以事君,信法以理下,所以居官也。今多奸谀以取媚,挠法以便佞,苟得之徒[28],从而贤之,此灭贞良之行,而开乱危之原者也:五者,外虽有振贤才之虚誉,内有伤道德之至实。凡此八者,皆衰世之务,而闇君之所固也[29]。虽未即于篡弑,然亦乱道之渐来也。

[注释][1]遂:顺遂,通达。《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韦昭注:“遂,顺也。”

[2]虚无之事:荒诞不经,无有根据之事。《汉书·扬雄传·赞》:“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

[3]雕丽之文:华而不实之文。

[4]以求见异于世:谈奇论怪,标新立异。

[5]品人:众人。《说文》:“品,众庶也。”

[6]高:“尚 ”也。《吕氏春秋·离俗》:“虽死,天下愈高之。”此文为贬义。

[7]或蒙夫之大者也:迷惑没有见识之人。“或”与“惑”通,迷惑。《孟子·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颜师古注《汉书·霍去病传》“或失道”:“或,迷也。” 蒙,启蒙。《论衡·量知》:“人未学问曰蒙。”

[8]颂:通“诵”,诵读。《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9]泄:发散。《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俾至忧泄。”

[10]兴:诗赋的表现手法之一。

[11]苟为饶辩屈蹇之辞:态度轻率,哗众取宠,故意生造艰涩冷僻之词句。彭铎注云:“饶”疑“挠”。高按:从之。挠:《说文》:“挠,扰也。”

[12]竞陈:竞相宣扬。《孟子·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

[13]以索见怪于世:以求以怪异闻名于世。句类于上文之“以求见异于世”。

[14]愚夫戆士:愚昧无知之人。戆,刚直而愚。《说文》:“戆,愚也。”

[15]悖:惑。迷乱也。

[16]诚:心意真诚,不诡诈。《周易·乾》:“修辞立其诚。” 不诚:不真诚,诡诈。

[17]闺门:上圆下方形似圭状的小门,此指内室。《盐铁论·孝养》:“闺门之内尽孝焉,闺门之外尽悌焉。”

[18]列士:通“烈士”。“列士”并与古之所言之“列女”也。

[19]偷世窃名:犹欺世盗名也。

[20]济渡:以涉水为喻。犹度日也。

[21]夸末之徒:奢侈末流之辈。《说文》:“夸,奢也。”

[22]逼贞士之节:违背贞士之节。贞士:坚贞正直之士也。彭铎注云:“逼”疑“违 ”。高按:从之。形近之误也。

[23]眩:惑乱。《淮南子·精神训》:“同变化,则明不眩矣。”高诱注:“眩,惑。”

[24]养生顺志,所以为孝也:奉养父母,顺从父母,不违其愿,这才是真正尽了孝道。《礼记·内则》:“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25]今多违志俭养,约生以待终,终没之后,乃崇饬丧纪以言孝:现在好多人违背父母的心愿,生者薄养,而等到父母死后,却大操大办以称其孝。俭,俭薄。约:约束,限制。

[26]盛飨宾旅以求名:以丰盛之宴席招待宾客以求得到孝名。《盐铁论·散不足》:“古者事生尽爱,送死尽哀,故圣人为制节,非虚加之。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

[27]诬善之徒:诬谄善良之徒。《周易·系辞下》:“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28]苟得之徒:苟且之徒。《淮南子·缪称训》:“小人之从事也曰苟得,君子曰苟义。”

[29]闇君:昏暗、糊涂之君。“闇”通“暗”。《荀子·王霸》:“闇君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

[原文]夫本末消息之争[1],皆在于君[2],非下民之所能移也。夫民固随君之好[3],从利以生者也[4]。是故务本则虽虚伪之人皆归本,居末则虽笃敬之人皆就末。且冻馁之所在,民不得不去也;温饱之所在,民不得不居也。故衰闇之世,本末之失[5],未必皆[6]不肖也,祸福之所[7],势不得无然尔。故明君莅[8]国,必崇本抑末,以遏乱危之萌。此诚治之危渐[9],不可不察也。

[注释][1]消息:消长生息。《周易·丰》彖辞:“日中则昃,月盈则实,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2]君:君主,为治者。《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3]好:与“恶”(憎恨,讨厌)相对。喜欢。《诗经·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好之。”《毛传》:“好,说(悦)也。”《论语·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4]利:财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商君书·君臣》:“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无择也。”

[5]失:高按:依彭铎注改之。原文为“人”。

[6]皆:高按:依彭铎注改之。原文为“贤”。

[7]祸福之所:祸福所迫。“所”下疑有脱文。

[8]莅:治理。《老子·六十章》:“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

[9]治之危渐:犹治乱之危渐。

遏利

[题解]

利者,谓财利及钱财方面之好处也。《尚书·仲虺之诰》言:“不迩声色,不植货利。”《论语·里仁》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遏者,断绝、遏制也。《尚书·武成》言:“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王符“遏利”以义利之辩立论,阐述了好利而亡,好义而彰之理。

[原文]世人之论也,靡不[1]贵廉让而贱财利焉,及其行也,多释廉甘利。之于[2]人徒知彼之可以利我也,而不知我之得彼,亦将为利人也[3]。知脂蜡之可明镫[4]也,而不知其甚多则冥[5]之。知利之可娱[6]己也,不知其称而必有也〔7〕。前人以病,后人以竞[8],庶民之愚而衰闇之至也。予故叹曰:何不察也?愿鉴于道,勿鉴于水[9]。象以齿焚身[10],蚌以珠剖体[11];匹夫无辜,怀璧其罪。呜呼问哉!无德而富贵者,固可豫吊也[12]。

[注释][1]靡不:无不。靡:无。《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彭铎注云:“之于”上下疑有脱文。高按:从之。

[3]利人也:彭铎注云:疑“人利也”。即“亦将为人利也”。高按:从之。

[4]镫:灯也。《说文》:“镫,锭也。徐铉曰:‘锭中置烛,故谓之灯。’”

[5]冥:幽黑,昏晦。《诗经·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6]娱:欢乐。《文选》汉张衡《南都赋》:“斯乃游观之好,耳目之娱。”

[7]不知其称而必有也:彭铎注云:文有脱误。高按:从之。疑作“不知道积微成著之理必然有祸乱也”。

[8]竞:追随,跟随。

[9]愿鉴于道,勿鉴于水:希望人们以道德标准鉴别是非,勿以清水照映容貌。《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10]象以齿焚身:大象以有珍贵之牙齿而惨遭杀身之祸。象齿:象牙。《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11]蚌以珠剖体:河蚌因腹内藏有珍珠而被解剖。蚌:蛤类软体动物。蚌体内有珍珠层,唯剖蚌体,方可求珠。故言“蚌以珠剖体”。

[12]无德而富贵者,固可豫吊也:没有道德而获取荣华富贵者,其下场是很可悲的。彭铎注云:“可豫吊”者,言其死也。指必有祸难也。 高按:从彭说。

[原文]且夫利物莫不天之财也[1]。天之制此财也,犹国君之有府库也。赋赏夺与,各有众寡,民岂得强取多哉?故人有无德而富贵,是凶民之窃官位盗府库者也,终必觉,觉必诛矣。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得无受祸焉[2]?邓通[3],死无簪[4],胜、跪伐其身[5]。是故天子不能违天富无功,诸侯不能违帝厚私劝[6]。非违帝也,非违天也。帝以天为制,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是故无功庸于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7];有勋德于民而谦损者,未尝不光荣也。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8]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

[注释][1]利物莫不天之财也:凡有利于人的财物没有不是天生的。《国语·周语》:“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

[2]得无受祸焉:没有不遭受祸患的,没有不受到惩处的。此与《潜夫论·忠贵》之“夫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偷天官以私己乎?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其意一也。

[3]邓通:汉南安人。文帝梦欲上天,有黄头郎推之,见其衣尻带后穿。觉而求之,得通,衣穿如梦中所见,遂宠幸之,官至上大夫。使相面者相通,谓当贫饿死。帝曰,能富通者我,何谓贫?赐以蜀岩道铜山。通得此铸钱,由是邓氏钱布天下。景帝立,以事怨通,免归,竟寄死人家,身无一文,如相面者所言。见《史记·佞幸传》。

[4]死无簪:言邓通虽然钱布天下,死时却身无分文,连一根针都没有。簪:古时用来插定发髻或固冠之长针形首饰。此指微小之物。

[5]胜、跪伐其身:指羊胜、公孙诡自杀其身也。彭铎注云:“跪”当为“诡”。胜即羊胜,跪即公孙诡。高按:彭说是也。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胜与公孙诡往归之。孝王怨袁盎,与胜、诡谋,使刺盎。汉景帝令捕凶手,孝王为自保,乃令羊、诡自杀。伐:杀也。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6]劝,彭铎注云:“劝”疑“欢”。高按:从之。即私欢。“劝”义不通。

[7]是故无功庸于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无功平庸于百姓而又欲求其发达者没有不倒台的。《周语·晋语》:“ 无功庸民者不敢居高位。”

[8]蔑有:没有。蔑:无,没有。《诗经·大雅·板》:“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毛传》:“蔑,无。”

[原文]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1],退赋《桑柔》[2]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隧[3];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死于彘[4]。虞公屡求以失其国[5],公叔戌崇贿以为罪[6],桓魋不节饮食以见弑[7]。此皆以货自亡,用财自灭。楚斗子文三为令尹,而有饥色,妻子冻馁,朝不及夕[8];季文子相四君,马不饩粟,妾不衣帛[9];子罕归玉[10];晏子归宅[11]。此皆能弃利约身[12],故无怨于人[13],世厚天禄,令问不止[14]。伯夷、叔齐饿于首阳[15],白驹[16]、介推[17]遯逃于山谷,颜、原、公析[18]因馑于郊野,守志笃固[19],秉节不亏,宠禄不能固[20],威势不能移[21],虽有南面之尊[22],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义不班[23],挠志如芷,负心若芬[24],固弗为也。是故虽有四海之主弗能与之方名,列国之君不能与之钧重;守志于一[25]庐之内,而义溢乎九州岛岛之外,信立乎千载之上,而名传乎百世之际。

[注释][1]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周厉王喜好占有财利,忠臣芮良夫多次劝谏,不纳。《国语·周语上》:“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哉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土,诸侯不享,王流于彘。”

[2]退赋《桑柔》:芮良夫退朝后赋诗《桑柔》以刺讽厉王。

[3]隧:通“遂”。坠落,向下沉。《周易·震》:“震隧泥。”

[4]王又不悟,故遂流死于彘:厉王不悔悟,最终流死于彘。《国语·周语上》:“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又《国语·周语上》:“既,荣公为卿土,诸侯不享,王流于彘。”

[5]虞公屡求以失其国:虞国国君虞公贪得无厌,被其弟驱逐出境,丧失了国家。《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6]公叔戌崇贿以为罪:卫国的公叔戌恃仗富裕而傲慢无礼,卫侯欲罪于公叔戌,公叔戌无奈而逃至鲁。见《左传·定公十三年》。

[7]桓魋不节饮食以见弑:宋国司马桓魋因贪食险遭宋景公所杀。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8]斗子文:斗伯比之子于菟,字子文,楚国大夫。《国语·楚语下》:“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9]季文子:春秋鲁大夫,历相宣、成,襄三君,家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人称其忠。卒谥文。《左传·成公十六年》:“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10]子罕归玉:子罕拒不接受别人向他所赠送之美玉。《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11]晏子归宅:齐国名相晏子因其功高,景公为其修建新宅,拆毁了邻居的房屋,而晏子却毁了新宅,为邻居修复了房屋。《左传·昭公三年》:“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

[12]弃利约身:放弃私利,洁身自好。约身,犹言克已。

[13]无怨于人:不结怨于他人。《礼记·中庸》:“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郑注:“无怨,人无怨之者也。”

[14]令闻不已:或言令闻不忘。

[15]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拒食周粟,穷居首阳之山。伯夷,殷商孤竹君之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其弟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周武王伐商,夷、齐叩马而谏,及胜商有天下,夷、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

[16]白驹:此“白驹”乃人名也。无考。

[17]介推:亦称介之推。春秋晋大夫,从晋文公出亡十九载,及还,文公赏诸从亡者。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于其母隐于绵山,文公求之不得,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山,竟不出而焚死。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8]颜、原、公析:颜回、原宪、公析哀也。颜回: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列孔门德行科,为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年二十九,发皆白。卒三十二,孔子哭之恸,后世称之复圣。原宪:孔子弟子,性狷介。子贡过之曰:“夫子病乎?”宪曰:“无财之谓贫,学道而不能行之谓病。若思贫也,非病也。”子贡惭而去。孔子为鲁司寇,以宪为家邑宰。公析哀:春秋鲁人,字季次,孔子弟子。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惟季次未尝仕。”《史记·游侠传》:“季次、原宪,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

[19]因:疑“困”。笃固:坚固。笃:《尔雅·释诂》:“笃,固也。 ”《毛传》:“固,坚也。”

[20]固:彭铎注云:“固”疑“回”也。高按:“回”字合宜。回:邪也。《诗经·小雅·钟鼓》:“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朱熹《集传》:“回,邪也。”又《诗经·大雅·大明》:“厥德不回,以受方国。”《集传》:“回,邪也。”此文“宠禄不死回” 犹《孟子》“富贵不能淫”也。

[21]威势不能移:犹《孟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

[22]南面:指君主之位。《周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此指君主、天子、为治者。《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23]班:通“辩”。治理也。《荀子·君道》:“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

[24]挠志如芷,负心若芬:歪曲如香草般之高洁志趣,违背芬芳如花之美好心灵。“负心”与“挠志”相对。挠:曲也。负:背也。

[25]一:高按:据彭铎注补之。

同类推荐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
  • 九成宫雅集

    九成宫雅集

    麟游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在我国最早的《诗经》中,就有多处关于杜水、漆水流域民生的描写。从秦时设县制以来,各种文化现象普遍盛行,特别是隋唐两朝四帝十九次驾幸九成宫避暑消夏,历时83年时间,麟游一度成了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唐代王维、杜甫、李商隐等诗词泰斗,随帝王临幸九成宫,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到了宋元明清,麟游都有文人雅士莅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佳作。可以说,麟游县的历史,是一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是我国诗词文化的缩影。
  •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分为“老字号”、招幌以及市井生活三个部分。北京的老字号标志,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早期的民族商业文化、关系密切。在繁华的东四、西单、鼓楼、前门、大栅栏等处,店铺林立,各种商业字号比比皆是。许多店铺的名称、牌匾,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很多创业人都颇费心思,一心想给自己买卖图个好名字,这预示着生意成功的一半。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热门推荐
  • 破维天荒

    破维天荒

    有着悲惨童年而性格冷酷的地下黑拳场打手周冥羽,在一次意外之中成为了一名选入者,为了保护地球而陷入了一场光和暗的斗争当中。但是,他走上的不是一条为了拯救世界而打败黑暗的道路。而是成为光明和黑暗的共同敌人,世界的公敌。因为他的宿命在成为选入者时才刚刚觉醒。他所要做的,是要让光明和黑暗的本质达到一致,从而变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因为只有在平衡之下,宇宙才不会在不平衡中毁灭。但后面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巨大的阴谋。(本书改名《冥羽天殇》诺各位还喜欢此书,请移驾观看。细节和文笔大升级,主要剧情不变。请各位多给予支持。)
  • 全能神王

    全能神王

    “哇,你居然会炼丹!”“纠正一下,不是会,而是水平相当高。”“没天理,你居然还会炼器!”“纠正一下,不是会,而是技术特别牛。”“让不让人活了,你居然连医术都会!”“纠正一下,不是会,而是厉害无比。”……“……那有你不会的吗?”“有。”“终于有你不会的了,快说,是什么?”“我不会装13。”“这还叫不会装13?我特么想打你!”“你打不过我!”“好吧,那你为什么不会装13?”“因为我本来就很牛13。”
  • 邻班有帅哥:繁星似海

    邻班有帅哥:繁星似海

    曾经是“繁星的骄傲”的师情因为爱上同样是“繁星”里熠熠夺目的介海聪而开始隐藏自己的光芒,继而先后换上自虐症和自闭症。为了不让家人和朋友担心,她离开家并和以前“繁星”里的朋友断绝来往,一个人来到了现在的学校,偶然遇见了为了她来到这个学校的高中时邻班的帅哥——樊京,心怀愧疚的她不忍直接拒绝便偶尔与其来往,不久痴情于“繁星的骄傲”的韦盛便找上了门,为她离家出走多年的介海聪也有了下落......介天威变态的教子计划,情敌们的迫害,周毅的复仇,龙影的默默付出使她开始一点点地苏醒......
  • 重生梦想时代

    重生梦想时代

    栾青松乘坐的飞机失事了,他看到整个飞机玩具被大风无情的撕碎,看到自己的身体像其他乘客一样随着飞机的解体被抛到外面。不知为什么,灵魂即可以在华尔街,看着基经经理忙碌的基经经理们操作各种期货。也可以坐在大人物们身边,欣赏他们在公众前面露出阳光的笑脸,转身过后凶狠的手段。这个世界因此而变得精彩。
  • 沉默

    沉默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首个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
  • 武破仙惊

    武破仙惊

    百族林立,风云激荡,龙蛇起陆,天才并起,巨头出世,人族式微,大厦将倾。成仙之路起波澜,长生之说引纷争。武道极致,能否打开无上仙国?得见长生?
  • 娘子到口酥

    娘子到口酥

    虽然身为乾隆之子,永珹并未养成骄矜跋扈的脾气,一日,他偶然看见一个水灵灵、如天仙一般的美人儿,自此后,他日日在美人家的后巷徘徊,只为再见她一面,然而这样却更加深对她的爱恋,已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他想要她成为自己的娘子,无论如何,他都要娶她进门!孟君天不会梳妆打扮,琴棋书画、刺绣针黹也一概不懂,因此不相信毫无女人味的她能令永﹙王成﹚惊艳,也不甚在意,岂知她扮成少年送货进王府时,却见到他体恤人的一面,结果,她转而开始为他神魂颠倒,还害起严重的相思病,可她很怕自己力大如牛、举止像男人的事被他发现啊。
  • 异世之黑暗龙骑..more

    异世之黑暗龙骑..more

    战无极渡魔失败,流落异界
  • 绝世龙凰之一舞九霄

    绝世龙凰之一舞九霄

    前世的她为精英间谍,却附魂于云家收养的小姐身上。世人都道她是"傻子天才",然而重生的她惊艳才绝。年仅十二岁便灭四国、平大陆,此后便踏上了寻找三魄一魂的道路。路途漫漫她遇到了一个孤高冷漠、邪傲霸道却唯对她死缠烂打、不离不弃的极品腹黑妖孽男。当包裹在心灵外的冰层被一点点融化,她与他携手创造了一个不朽不灭的神话。风风雨雨,且看他们如何笑傲此生……
  • 神界掌控者

    神界掌控者

    地球末世顶尖强者,被阴谋致死。灵魂穿越到异界,无意间得到一颗玄黄石,从此踏上一条逆天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