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9800000033

第33章 西北高原老汽车兵的变迁归宿(3)

1935年抵达陕北,随一方面军机关进入延安,有同志开玩笑说,杜海舟是马驮人背过长征的,这恐怕是符合实际的,他在延安干部子弟学校,完全是供给制,加之他是烈士子弟还有特殊的优待,所以生活很优厚的,学校毕业后就当了干部,人们称他是小青年、老革命、老红军舒舒服服地当干部。随后据说1943年1月从延安同刘运生、贺德庆、梁德珍、陈介平等调到晋绥边区行署粮食局,杜海舟在粮秣科当出纳,刘运生在行署粮食局当局长,其他三个同志在粮秣科当科员。

直到1949年2月干部南下,刘运生局长带粮食局部分干部集体加入第一野战军后勤运输部序列,刘运生为运输部部长,杜海舟、贺德庆同志留部工作,不久,刘部长调任四川省粮食厅厅长,陈介平、梁德珍、郭芝茂等同志也一同前往。贺德庆调汽车团工作,杜海舟调军区汽车修理厂当科长,不久,又调回军区后勤运输部任科长、处长。1953年随第一汽车学校迁往天津,校长李亚民,政委马平,杜海舟任校务处长,1955年全军授衔以后,于1964年调任总参谋部生活服务处任副处长(师职),专为十位元帅、十位大将的生活服务。

杜海舟从小参加红军,是烈士子弟,人聪明活泼机灵,真正是红小鬼,对党坚定不移,忠心为党,一心一意。他,虎彪精悍,说话特快,身高魁梧,一看就是个标准的军人。工作肯干,真诚朴实,刚直不阿,联系群众,泼辣能干。就因这些将他选调总参谋部服务处为十位元帅、十位大将的后勤保障工作,从第一汽车学校到了北京总参服务处任职。黎运兵和杜海舟,从1946年就在晋绥边区行署粮食局一道工作,到1949年集体入伍,在第一野战军后勤运输部一起工作,直到他离开西北军区到天津汽校工作,这样将近二十年的老战友的亲密关系。尔后,老黎1955年到北京军校学习,还去看他,受到非常热情的接待。中午在他家就餐,饭桌上丰盛,十分厚道朴实。他的爱人高友兰,那时,黎运兵在晋绥行署粮食局,因她常来局里,所以,认识而且较熟悉。她豪爽好客,一块说说笑笑,真有老战友的特性。以后老黎到汽校、总参服务处看望杜海舟和高友兰同志。1991年秋,黎运兵从山西到北京看望他(她)们,这时,听高友兰同志讲1984年杜海舟处长已离开人世,在总参服务处期间坎坷多多:

任务繁忙,责任重大。从1965年,杜海舟处长(团级)从天津第一汽校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生活服务处副处长(处长是军职少将,杜是师职上校),专分管十位元帅、十位大将的后勤保障,就是吃喝穿用行等等。看起来工作简单杂乱,实质责任重大而繁忙,什么都要亲自监管,丝毫不能马虎松懈。虽有科室具体办理,而作为领导要发现苗头和问题,要立即提醒有关科室注意,改进工作,绝不能等到出了问题,才去解决那就晚了,要把工作做在前面,预防为主,消灭事故苗头。

特别是车辆行车事故,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一切工作要做在行车前,如车辆检查,平时要将方向、制动、轮胎气压等要害部位,一一细致地认真检查,如有螺丝松动,气压不足等问题解决在行车前,绝不能让汽车带病上路,安全问题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首长的安全。又如首长的食品要新鲜、要卫生、要有营养,遵照医师的嘱咐,工作人员一一确保首长吃好、吃饱、吃舒服,而且要卫生,一定要达到首长的满意,其他工作也是一样的。至于警卫保健有相关部门负责安排。

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元帅是统帅全军,掌管全军的军事、政治工作,研究解决战略方面的重大决策和问题,是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常委,甚至是党中央委员会的副主席,朱德和叶剑英元帅曾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有些元帅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副总理;大将是总参总政总后和各兵种的主要领导人。罗瑞卿是国务院副总理兼总参谋部总参谋长,谭政是总政治部主任,黄克诚是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粟裕、陈庚是野战军副司令员,肖劲夫是海军司令员,许光达是步兵第十八兵团司令员。

从上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党的核心领导人,是国家的顶梁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英,可见选择像杜海舟这样的同志到总参生活服务处工作,党对他们是多么的信任啊!真是无尚的光荣呀,对其他同志来说简直是高不可攀啊!当然,他们的责任也极其重大。全心全意,尽心尽责,忘我的精神,一丝不苟地为元帅大将们竭尽全力工作是必需的,是对党的责任。杜海舟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自己这么做,教育所有部属也是这么做的。总怕出什么差错,负不起这个责任,从而,处处小心,事事注意,时时谨慎,无论是元帅还是大将一视同仁,无远近无厚薄,不管是党的接班人、军队的副统帅,还是病休的大将始终如一,杜副处长从始至终都是这么做的。

然而因林彪事件杜副处长受到诬陷,从停职检查到隔离审查,连家也不让他回了,直到关押停发工资,从1973年直到1976年被关押三年。最后,根据党的政策,才彻底给杜海舟副处长平反了,恢复了名誉,恢复了原职务。

另外,这里想说一下,红军老干部黎化南、马平的一些小故事:黎化南部长,原在晋绥边区行署财政处当处长。1949年南下时,同马平经理、刘云生局长加入第一野战军后勤部的序列。黎化南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对党忠心耿耿,周恩来总理对他很了解。

据说黎处长在晋绥行署财政处工作时,在绥包战役中,因任务紧急需回行署,领导研究决定,再请示周副主席,因而,从雁北的丰镇县赶回行署所在地兴县,相距二百余里,从当天的早上到晚霞满天,连续奔跑了十多个小时,走完了全程,战马快到兴县城里时,它倒在了马路中间,因马肺出血而死亡。那么,黎处长怎么支撑了十个小时啊?骑马是相当累人的,就是年轻人也受不了,他就是靠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持下来的,真是奇迹,震惊了行署所有人。他到了一野后勤部任部长时,有魄力,胆也大,敢作敢为。到职不久,1950年就决定在后勤大院建三层办公大楼,相当阔气,是石头地基,木地板红红的,走廊全是红色水磨石,隔段时间就打油一次,在当时一切都是挺高级的,在司政后是第一楼,就是兰州市也是一流的,大家反响很大。有的说是讲阔气是浪费,有的说眼光远大,坚固质量高,真是一劳永逸,一百年不会倒。

可是到1952年全国展开“三反运动”,其中有一项就是反浪费,正赶在浪头上。军区党委作出决定:在军区机关连以上干部大会上(当时黎运兵是连级干部)批评黎化南部长,军区政治部主任主持大会,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等参加,(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已赴朝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但尚未免西北军区司令员职务,然而他不知道此事)黎化南部长作了检查。

会后一些同志反映,黎部长修建办公大楼标准是高了,修建本身是对的,只是根据当时国家经济条件是不适合的,当然作为红军长征老同志老干部,又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作为大军区的部门主管领导,在大区军直连以上干部大会上批斗似有不妥,是过火行为,可否在军直部以上干部召开军区党委扩大会,或其他形式的会议效果是否更好一点,这样有利于工作,结果会后黎化南部长难以在原工作岗位上工作,总政党委考虑到有关情况,不久,将黎部长调到军委铁道部门当司令员。看来上级部门考虑还是全面的,尽管他有错误,还是要治病救人,不能一棍子打死。

马平部长。他1934年经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0月随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同黎化南、刘云生、贺德庆、杜海舟等调晋绥边区行署工作,黎化南任财政处处长,马平任雁北丰镇县贸易公司经理,刘云生任粮食局局长,贺德庆、杜海舟都在行署粮食局粮秣科分别任科员和出纳员。1949年3月南下陕西澄县,集体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黎处长调任后勤部部长,当年7月解放西安,马平经理任“一野”后勤部驻西安办事处主任,随后解放宝鸡,进军西北。1949年8月26日解放西北重镇兰州市,第一野战军司、政、后机关进驻兰州东教场扎营。

不日,刘云生部长随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调往四川省任省粮食厅厅长,由马平主任接任“一野”后勤运输部部长,此时,贺德庆、杜海舟、黎运兵等同志也到后勤运输部,分别在汽车大队、部运输科、部财务科工作。黎运兵在晋绥粮食局工作时因马平经理常到行署粮食局来和刘局长、杜海舟、贺德庆他们很熟。因此,老黎也认识马经理,但不熟。从他到“一野”后勤运输部当部长几年来,因工作关系,兰州宁卧庄运输部财务科,在首长办公室的斜对面房间办公,而且院子里种的花栽的树,夏天工间操休息时,大家就在一起闲聊,马部长平易近人随和,同志们都愿接近他,不拘束说说笑笑,感到亲切,时间长了不分彼此也就熟了,尤其是黎运兵同志,因过去在晋绥这层关系和马部长更随便一点,他又没架子。

有次在院子里闲聊,部长看到黎运兵穿着一双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皮鞋,那是1950年初期,解放军给每个军人第一次发的皮鞋,当然马部长是知道的,他故意笑着问:“小黎你穿过皮鞋吗?会不会走路呀!”“大姑娘上轿第一回,在家都没有见过,现在逼着穿都不会走路。”

黎运兵嘻嘻哈哈信口开河地说着笑着。部长又接着说:“你这小鬼说话这么调皮。”“部长真的是第一次穿皮鞋,卡得脚还痛呢。”在场的同志哄然大笑……还有一次马部长在食堂给部里的干部战士作时事政策报告,时间长达四个小时,散会后,部长往他办公室慢悠悠地走着,看来是很累的,黎运兵凑过去随随便便故意地说:部长,我们听得都累得很哪,连吃饭都误了,您累不累啊!马部长说:你这个小鬼,你们坐着听还累,我站着讲(过去首长作报告都是站着讲,表示对群众的礼貌)四个小时,小鬼你说累不累?马部长照直向他办公室走去……

工作认真,严格要求。马平部长能力强、有水平、有原则性。他还写得一笔好字,像个秀才,可是,干起工作来,特别认真,对下属干部要求严格。一次有个同志向总后车管部写请示报告,去让马部长阅审签字,当看到最后落款是谨呈“祈祷”,对祈祷两字他严肃地批评说,你小小年纪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一点都不正规,什么祈祷?

不能这么写!他严肃认真地将它删除,改写成“此报告”,谨呈也不要。“小鬼,你以后写正规点。”还有一次部里办会计集训班,让黎运兵讲课,黎写了讲稿送马部长审改。第一稿太乱重写,之后画了许多杠杠,表示要重写的地方。第二稿改写以后,又送马部长审阅之后批示:“重点不突出。”部长又写了几条重点内容。第三稿又送审。部长批:基本可以。有的地方划了杠杠,需要再推敲。因为部长曾经当过几年会计十分懂行,并有深厚的会计功底。

年轻的老革命黎运兵。1930年生于太行山的一个贫困小县,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华北平原是大灾年,听老者讲,千千万万的人逃荒,饿死者不计其数,他是幸运者,活了下来,家庭贫苦,身体瘦小,逐渐长大,在本村小学读《三字经》,《百家姓》。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华北平原,太行山下的城乡也被小日本占领。随之,他的家乡也被占领。这时,村小学也停办了,黎运兵也失学了一段时间,在家放羊割草。不久又继续上学。

这时已上国语,算术,体育等课程。他的第一任教师是邻村的赵立邦,其家境贫苦,每天放了学,晚上就回去照料家务,对学生很认真负责。黎运兵学到小学四年级,于1942年夏即十二岁时到邻村高小上学,毕业之后即在平遥中学上学不到一年,于1945年7月十四岁时到边区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同赵津满、李仙霞、张建树、范培富分别到晋绥边区实验学校和贺龙中学学习。

直到1949年3月晋绥边区干部南下,在刘运生局长的率领下同杜海舟、贺德庆、赵文彦、武斌、杨光辉等到第一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工作。黎运兵同志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时被评为军区后勤部学习模范受到表彰奖励并立三等功一次,其间当会计、审计、助理员,在后勤运输部工作,正连级干部。当时处长宋宜亭是1937年老干部,为人老实,对党忠诚,当时被评为运输部模范共产党员。科长何天理是红军长征老干部,对党忠心耿耿,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党的好干部。

后来因工作需要宋处长转业到甘肃武威地区工作。何科长到四川西昌地区人民医院当院长。黎运兵一起工作的有赵树鸿、武斌、陈其武、杨森林,后来还有薛培直、张金城、李希仁、皱述文、李全海、王靖源、吴秀英、张瑞亭、夏建奎、刘生华、刘新闻、阎瑞成、李挈人、李德芳、罗克文、王俊民、李俊、孔鼎才等等。直到1955年西北军区缩编为兰州军区后,运输部机关精简人员,有的上调总后办事处,有的留后勤机关,有的转业,有的到北京军校学习。三年毕业后,黎运兵到汽车团工作,赵树鸿重新分配到大连旅顺基地北海舰队油料处任处长,后来升任北海舰队后勤部部长。该同志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北海舰队党委大力宣传他的精神,树立为舰队的典型,据说在《解放军报》上宣传报导。

赵树鸿部长原是西北军区后勤运输部科长,当黎运兵知道了赵树鸿部长的事迹后十分高兴,也感到光荣,因他原是西北高原的老汽车兵,当然也是青藏高原老汽车兵。

黎运兵同志从事交通运输近五十年来,经历过人力运输、黄河船运、驴马驮运、马车运输、牦牛骆驼、羊群驮运、汽车运输、航空运输、火车等运输工具。在部队三十年,在地方二十年,风风雨雨度过了运输生涯五十年,有成绩有失误,成绩还是主要的。他1958年7月到汽车第九团任职,直到1978年转业地方,又回吕梁山搞交通运输工作。这期间主要搞汽车运输,而且在青藏高原当汽车兵十五年,在大西北甘肃省兰州市又十五年。他的青春年代,是在吕梁山、西北青藏高原度过的,直至1991年离休仍在吕梁山居住。

同类推荐
  • 守望最初的月亮

    守望最初的月亮

    在诗境中美丽着——读王玉婷诗集《守望最初的月亮》在我认识的女诗人中,王玉婷是个例外。《守望最初的月亮》,宁静、素朴而诗品独高。大多的女性诗人,爱情是其诗歌的主调。而在她的诗集中,爱情只是窗前的风,去了就去了,很少在诗中回旋。根植在她思想深处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触觉的浸润,更有诗人对现实嬗变、人生跌宕的感悟。简约、率真、入境、随心。
  • 解密中国大案叁

    解密中国大案叁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划痕

    划痕

    本书是青年作家黄宇的第一部个人散文集,作品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35篇散文作品,全书分七辑,分别为《风轻云淡》《恋恋红尘》《恒爱弥留》《蓝色寂寞》《幻灭年代》《行吟他方》《森罗万象》,从不同层面深刻剖析描绘了作者在大学生活的点滴。
  • 青春韵语--心絮如歌

    青春韵语--心絮如歌

    本书是散文集,分为教育之思、亲情之树、校园思绪、读书感悟这四部分的内容。捡拾自己的珍珠,编织美丽的项链;堆积自己的沙堆,建筑宏伟的大厦。石老师用心感悟教师的苦乐,讲述教育的丰富和幸福;用心感悟生活的甘甜,书写着生活的丰盈与美好。把文学融入教学,让教学中充满文学的气息,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热门推荐
  • 甜心的专属:扑倒恶魔老公

    甜心的专属:扑倒恶魔老公

    第一次见面,她不小心扑倒他亲了他摸了他,从此被他缠上,每晚都做羞羞的事,还得给他暖床,完全逃不出他手心。“小笨蛋,过来给我捏捏脸。”“蠢女人,过来给我摸摸胸。”“鱼水水,过来给我亲一口。”她受不住了,反抗:“混蛋,你走开!”他一把搂住她,性感的薄唇咬住她Q弹的小嘴,坏笑:“我还有更混蛋的。”
  • 饮血逍遥

    饮血逍遥

    四域一圣地!这里有武修!这里有阵法!这里有傀儡!这里有战矩!这里有心灵操控!这里有大预言术!信仰之力!祭祀之力!血脉之力!这里是强者的摇篮!这里是力量纵横的时代!一切只为了力量!这里有美女如云!这里有英雄无数!还有饮血逍遥的传说!
  • 逍遥地仙记

    逍遥地仙记

    善恶一念,生死一线。痴心一片,逍遥地仙。
  • 雨轻轻停,雾溶溶散

    雨轻轻停,雾溶溶散

    离别之后她在等待。受够了别人的不信任。两条直线会在一瞬间相交一次,然后便是永恒的分离,可他愿改变方向,永久重叠。永恒究竟是多久……他们,会在创伤中成长。
  • 血色无殇:冷血公主限量爱

    血色无殇:冷血公主限量爱

    她是暗之界嫡系血族的后裔,能力强大,性格怪异。他是另一位嫡系血族,能力同样强大到让人震撼,却甘愿成为她的贴身管家她狂傲,却只在他面前软弱;他自大,却只在她面前顺从她冷血,却只对他温柔;他冷漠,却唯独对她宠爱她要祸害‘千年’,他相随;她要祸害世界,他亦相随;等她要毁灭世界,他才开口:“这项工程太累了,你休息,我来毁!”
  • 惜年如梦

    惜年如梦

    她原以为有些事过去了就不会再痛苦,不会再理会,可是每个深夜,自责却越来越重。可是,缘分却总是玄之又玄,躲也躲不掉。“惜年,你好!我是大四法医系的杨以泽”他笑着看她,伸出右手,还是那样温文尔雅,却那么陌生。身边的同学都羡慕她有杨以泽的主动搭讪,觉得她心花怒放,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是用刀子在一点一点戳动她的心。她那么不希望再见到他,或者说在努力避开他。可是终究要面对。红了眼眶,泪水不自觉的掉落。眼前模糊中看见的是他替自己受的罚,扛的桌子,抄的课本,一起淋雨回家,一起爬山一起创立目标并奋斗。你终于还是回来了。。。。。。他说,为了你,我愿意变成更好的人。
  •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不找借口”是每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与生存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不找借口的人;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总是找借口推脱者,必定是失败者。本书围绕“不找借口”展开论述,利用24堂课的承载方式,为读者详细阐述了“不找借口”的理念。
  • 血祭芒泪不落

    血祭芒泪不落

    面对未来,她是选择权利还是爱情?“涵宇,你不要死!你不要丢下我好不好,我放弃!王者之位。”一瞬间,天崩地裂,下起了豆大的血雨,李妖狐的身体不断的再被血祭芒吞噬……
  • 霸气侦案

    霸气侦案

    是否放弃复仇?是否继续我的破案之旅?是否放手,去爱她?我叫李敌,我的破案历史,就此展开!
  • 午夜奔驰

    午夜奔驰

    本书已在女频发布,大家可以看另一本同名小说,午夜奔驰·A,请大家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