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25100000022

第22章 《西口在望》解说词(17)

解说:昔日,吕祖庙是流落口外的山西人精神的居所,今天这里仍然缠绕着浓重的山西情结,当年走口外的山西人在这里扎根,随着他们扎下来的还有这山西带过来的吕祖信仰,现在走西口的山西后人依然虔诚地来这里燃香祭拜。

采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民

[同期]

市民:“我是山西代县的。”

市民:“包头大部分都是山西人。”

市民:“山西人。”

市民:“都是山西的。”

市民:“尽是山西人。”

市民:“尽走口外走出来的。”

采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贵

[同期]

走西口人来了以后,就开始建一个小庙。就是我们后来称的吕祖庙,供奉的是韦陀是佛教,它是护法神,还供奉的吕祖,因为吕祖有所谓的神道,它是道教的它能够神通广大。后来到了同治年间,随着人口的增多,把这个小庙扩展成了吕祖庙,也叫做“妙法禅寺”。妙法禅寺建了以后,这就成为我们走西口人一个精神信仰的地方。

解说:据说,在包头的东河区,但凡口里家乡有的寺庙,这里就都会有,只是规模异同而已,这也许只是一家之言,我们无法从学术的角度来考量它们的渊源关系,但走口外的山西人在这里建立起来的精神信仰,却真实地存在着,它延续着对故土的深刻情怀,延续着对神灵的祈福祭拜,延续着对生命的虔诚敬畏,也延续着对生活的执著热爱。

纪实:包头西口在望树栽种仪式

山西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中国黄河电视台常务副台长张敬民:

我们的启动仪式,是9月17日,在山西忻州启动的。那么组委会特别从当地选择的一种最能代表坚韧不拔生命力和顽强品格的树种——榆树。那么我们当时计划把它移栽到山西人聚集的包头东河区南海湿地风景区,那么今天这个名为“西口在望”的树,来到了包头。

采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南海湿地风景区工作人员

[同期]

因为这个榆树在我们山西是很普遍的,因为啥,老乡喜欢这个榆树,我觉得榆树它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包括它的榆树皮,可以磨面吃的,山西老乡都吃这个树,而且这个榆树也有寓意——“连年有余”,我觉得很好。

解说:跟随摄制组一路走西口的榆树——“西口在望树”,今后就在包头南海子古渡口生长繁盛,遥望着黄河彼岸的故土,守护着走西口后人的乡情。而这片绿水环绕、芦花摇荡的湿地风景区,当年正是走西口人生存、创业、发迹的一个重要航运古渡口,也是走西口人魂牵梦绕的情感归宿地。

采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贵

[同期]

包头的南海子,成为水旱码头之后,每年要放河灯,它放河灯的时间,是阴历七月初二。为什么包头把它放在七月初二?我的理解这就是走西口人独具匠心,为什么?我就觉得,它来到这个地方以后,七月初二放河灯,这个河灯要漂回去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在七月十五。

解说:盏盏河灯由包头南海子随着黄河一路向东,漂回口里,一个个亡灵也就在这河灯的一明一暗里,随着黄河水漂回到故乡。在山西河曲的西口古渡上,守望的亲人们也遵循同样的习俗,每逢农历的七月十五要放出河灯。

采访:山西省河曲县文化馆馆长刘喜才

[同期]

灯也象征着人生,悠悠人生漫漫河灯。有这么一种感觉,灯好像人的一生一样,由点着以后最亮,逐步暗淡,最后到了熄灭,也就是人生的过程,有的灯在中途就被浪打翻了,也就是说象征的人一生中,遇到了坎坷,到了消亡。

解说:黄河流过空间,也流过时间,走西口的故事流过空间,也流过时间。我们试图去连接这一空间和时间,并探究这一空间和时间后边的精神家园,但回过头来却仅仅是些片段,唯一能记住的就是老榆树那平凡、坚韧和普通、熟悉的身影。

这身影在历史中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被人们寄托了如此多的情感和故事。

(第十五集)在望西口

走西口的历史杳然远去,走西口的故事历久弥新,走西口的魂魄震撼古今。当今人置身在新的时空回望走西口时,那些蕴含在西口古道上的精神因子和文化力量开始显现出来。

走西口,一部活着的中华民族交融史,一部活着的中华文化演进史,一部活着的和谐共荣发展史——

回眸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

字幕:2008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留宝窑子

解说:在内蒙古包头东河区的西北部,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子,叫“留宝窑子”。村名就来自当年走西口的山西人——“留宝”。据说,这个村是最早一批走到口外的山西人留存至今的有名字的村庄。

采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留宝窑子村村民

[同期]

村民:“这个村的住户基本上就剩这十几户了,人家基本上都搬到上边住去了。”

记者:“那这十几户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山西人?”

村民:“差不多。”

记者:“都是山西什么地方的呀?”

村民:“各个县的不一定,反正河曲的、府谷的那些地方的都有。”

记者:“都是当年走西口过来的?”

村民:“对!”

记者:“你们也都是这个村上的老住户?”

村民:“对!”

记者:“从哪里过来的?”

村民:“我还不知道了,山西的。”

记者:“你知道自己是山西什么地方的人呀?”

村民:“这地方的山西人都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

记者:“我知道么,你是山西什么地方的?”

村民:“山西河曲的。”

记者:“河曲的。也是老早就过来啦?”

村民:“过来七八代了。”

记者:“那这个‘留宝窑子’的名字怎么来的?”

村民:“你问他吧……”

村民:“‘留宝窑子’据说是来了弟兄俩,一个叫留宝,一个叫留柱。留宝是老大,就在这儿住下了,留柱去留柱窑子了。”

解说:据说,最早到达包头的第一批走西口的山西人中就有留宝和留柱弟兄俩。他们在山西老家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便违背禁令私闯口外,担着身家性命,冒着被当时官府杀头的危险和对未来并不十分清晰的希望,忍饥挨饿,艰难跋涉,西渡黄河经陕西府谷县古城乡,再翻过孤山堡、五里墩、古城关等地,一直走到了那个叫“包克图”的地方。

采访: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包克图”是蒙古语,就是野鹿饮水的地方,森林非常茂密,野兽出没,到处是野鹿。所以他们到那儿以后,一看土地那么肥沃,周围什么人也没有,兄弟俩一人占了一块地盘,说这个就叫留宝村,那个就叫留柱村,后来两个人各占了一块地盘就开始垦荒。

解说:后人谁也说不清这两兄弟当初在包克图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只听说他二人一人占了一块地盘,这便是人们所说的留宝窑子和留柱窑子。后来,包头一带的繁华,也正是从这两个村子起步的。事实上,这两弟兄的这一举动在当时是一种越轨犯禁的行为。明末清初,边禁政策时有变化,未能完全放开。因此,那个时候的“走西口”,实际上意味着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反叛,也是对统治阶层的一种挑衅。当时,从山西到蒙地,绵延千里,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徒步方式,再加上当地自然条件恶劣,森林荒漠野兽出没频繁,走西口的人可以说是冒着巨大的生存风险和生命威胁。走西口,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拚着性命,揣着未来“闯西口”。

采访:西口文化研究专家、高级记者张敬民

[同期]

我认为西口精神应该是三个字:一个字就是我们说的“闯”;再一个字说的是“宽”,宽阔的宽;还有一个字说的是“厚”。我认为用这三个字可以来看待西口精神。第一个字是“闯”,它里头实际上暗含着,或者明含着一个“创”字,就是必须创新。那么“闯”是什么呢?闯是它本身坚定的一种生活的理念,一种信心,它是带有希望的这么一个理念。去闯一片世界,闯一片天地,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自己生存的环境和我们生存的状态,还有我们生活的水平。它是带有憧憬的,带有它的未来的。它是要走,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所以这样一种敢闯的精神对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只有闯,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只有走出去才能创造一片新的天地,也就是只有走出去,你才有创新这种意味的存在。

字幕:舞剧《一把酸枣》之《走西口》片段

解说:几百年间,走西口的人,就是凭着要活下去的顽强生存信念,凭着自身的开拓进取和执著勇气,或垦荒种地背炭挖渠,或拉船掏根擀毡经商,一步一步在茫茫荒原上站稳了脚跟。特别是他们中的那些头脑精明者甚至善于抓住机遇,和蒙地人做起了买卖,这便有了享誉商界的“复盛公”的诞生,也才有了包头城的逐渐繁荣,更有了后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晋商传奇。复盛公是山西祁县乔家在发迹之初最老的商号,生意兴隆,规模盛大,主宰着当时包头一带的经济命脉,故此便有了盛传开来的,“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而无论是声名远播的乔家,还是不为人所熟知的留宝留柱兄弟,在他们身上同样体现着着走西口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韧劲儿。

采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文峰

[同期]

反映人的一种本质,就是求生的这种本质。通过走西口创业,像乔家这样的,创业成功了,那么有许多人,他可能没有成功,甚至有很多人,大量走西口的人,没有能活着回来。但这种精神,求生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都是应当提倡的,就是积极进取的这种精神,而不是等死的这种生活态度。

解说:历史划破时空穿越到了21世纪,当年走西口先民留下来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彰显着它的独特魅力。

字幕:2008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晋剧团

解说:他是呼和浩特市晋剧团的团长乔惠民。在他40多岁的时候,才从山西介休来到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晋剧团寻求发展。他带团的20多年间,为呼和浩特晋剧团培养出许多年轻、优秀的晋剧演员。正因为乔惠民的这种特殊经历,人称他为“新一代的走西口人”。

采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晋剧团团长乔惠民

[同期]

乔惠民:“我是一个走西口的,但我不是来逃荒要饭的,我是来这儿……实际上少数民族地区的戏曲事业很繁盛,我是来这儿创业来了。”

乔惠民:“这就是我们新创的内蒙古草原历史晋剧《满都海》。”

记者:“这个名字比较奇怪……”

解说:《满都海》是乔惠民和呼和浩特晋剧团1994年就开始创作的一部反映内蒙古历史的草原晋剧,它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之所以被称为“草原晋剧”,是因为全剧舍弃了原有的晋剧念白,改为普通话,而在唱腔上也融入了蒙古长调的特点,对传统的晋剧念唱做了大胆尝试,照乔惠民他们的真实想法,就是要打造一个草原晋剧的品牌。

采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晋剧团业务团长周胜利

[同期]

同类推荐
  • 解密2012

    解密2012

    《解密2012》讲述了月亮上有什么?20世纪70年代,两个超级大国耗费数百亿巨资登月,就是要寻找这个答案,但登月所取得的资料却被政府列为超级机密讳莫如深。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一个巨大的危机正在慢慢地向人类逼近。40年后,流浪少年沙飞在追寻父亲遗物玄珠的过程中,发现玄珠上竟然隐藏着史前文明的秘密。为了查明真相,沙飞在结义兄妹的帮助下毅然亡命天涯。沿着父辈走过的足迹,沙飞找到了隐藏在玛雅古迹下的神秘地宫,潜入了古老教派机密重地。甚至穿越时空回到一万年前的巴比伦。
  • 兰州历史文化:士子名流

    兰州历史文化:士子名流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哲学世界的新解读

    哲学世界的新解读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电影为媒介,直观地展示中西文化的差异,深入挖掘中西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在精神;第二部部分进一步挖掘中学生身边艺术的哲学意味,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层次带到更深一层范畴。
  • 世界神秘文化

    世界神秘文化

    巫医、巫师、巫术,从远古的喧嚣中走来,星相,吸血鬼、炼金术,在幽暗中绽放神秘的光彩,是冥冥中的蛊惑,是宇宙的安排,让人们顾影徘徊。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热门推荐
  • 尘咒

    尘咒

    我本有意风月,怎奈风尘所误。我本无意天下,怎奈时势逼人。
  • 斗破灵狩

    斗破灵狩

    这个世界的强者之道,就是没有牵绊,为生存而生存,怎样开始或结束一点也不重要,弱者终会消逝,强者定会生存。
  • 不守妇道:婚外遇

    不守妇道:婚外遇

    男人总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他,韩越,是她的丈夫,当她知道他有外遇时,让她想要报复。可当行动时,她才发现,自己只是在犯另一个错误。所谓爱情,原来也就是这么回事。
  • 龙潜高校

    龙潜高校

    魔族九大魔王逐个复苏,四大世家人才辈出,一枚戒指引来的修真缘,原本平凡的学生开启一段不平常的生活。
  • 单瞳爱你——我不是恶魔

    单瞳爱你——我不是恶魔

    她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孩子,直到命运告诉她那些残酷的现实,堕入地狱。
  • 魔剑传奇之易水寒

    魔剑传奇之易水寒

    一位老人的来访,为将军府带来了一场腥风血雨。长街上一场厮杀过后,易冰目睹兄长战死,父亲失踪,只剩下自己孑身一人,还有父亲留下的一把神秘的宝剑。这把剑中究竟藏有什么天大的秘密?为自己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易冰决定带着这把魔剑踏上复仇之旅……********************************************************************新人第一次写书,希望得到各位读者支持!本书里将会出现很多东方的元素,剑士这个职业达到高层次后将会有剑客,剑侠,剑仙等称谓,拥有一系列东方色彩的技能。东方剑术与西方魔法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幻术师,驱兽师,会有什么新奇的技能?敬请关注本书,小盖带您走进一个武侠与魔幻共存,剑气并魔法共舞的全新玄幻世界!
  • 三千繁华梦

    三千繁华梦

    “想好了吗?”“嗯。”“那么……开始。”
  • 异世之任我风流

    异世之任我风流

    这是一段异世的传奇神话!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能够千变万化的七十二般变化,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齐天大圣孙悟空正是凭着如此神奇本领和兵器,大闹天宫,斩妖除魔……当这些传说中的本领被穿越男机缘巧合之下获得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猫不腻

    猫不腻

    泪奔中的瞄,被虐中的喵,不管怎样的喵,还是自豪的……所以主人们,你们要珍惜它们哦。
  • 张家老二

    张家老二

    或许我该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的话,我恐怕现在每天还拥挤在这座城市里的大街上,和千千万万的人一样,过着庸碌平凡的生活。我不知道是我改变了命运,还是命运改变了我。一切故事,都是从我十八岁生日那天开始的。从那一天开始,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张家老二》,谱写一段都市异能英雄的传奇故事新书发布!我的最新作品《张家老二》在创世中文网已经开始上传了。麻烦大家先行收藏、推荐。在这之前,新书每天更二章,30号以后,每天更新恢复到三更。二更更新时间分别为:早晨7点和下午1点。二更字数不低于6000字。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