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25100000010

第10章 《西口在望》解说词(5)

如今的老牛湾已经成为一个让游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而这种情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本书中,它还只是一个梦想。在《西口大逃荒》这本书中,当年只有20多岁的魏永富这样说道:“老牛湾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一条是发展旅游。”20多年后的今天,老牛湾渐密渐浓的绿色和日益兴旺的旅游业,已经使当年魏永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年近50岁的魏永富感概自己是幸运的一代人。

现在,老牛湾人除了耕种土地之外,更多的是参与到日渐兴隆的旅游产业中来。虽然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和商业运作,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步入正轨的事,但村子里因为旅游而带来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村支书魏永富

[同期]

魏永富:“他这儿养鱼,还有虾,他还有汽艇、有船、都有呢。”

记者:“他已经脱离种地这摊事儿了,没有这些了?”

魏永富:“是!”

记者:“搞旅游这块了?”

魏永富:“是,对上一天六千元的收入呢。”

记者:“一天多少钱?”

魏永富:“六七千。”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村民吕治国

[同期]

记者:“就是养鱼养虾还有汽艇?”

吕治国:“对,再就是村里面的农家乐,游客来了有吃有住,再一个是在河上玩儿。”

记者:“就等于旅游的这一套你这基本上全有?”

吕治国:“对!”

记者:“那领我们看看你养的鱼吧?”

吕治国:“行,这边。在老牛湾最多能住的农家乐,我那能住50来个人,一般没这个规模。”

记者:“这两个鱼箱,你一年的供应就都有了”?

吕治国:“对,一年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再量大各方面价格呀什么就都上不去,质量也上不去,看这个鱼是黄的么。”

记者:“这是啥鱼,草鱼?”

吕治国:“鲤鱼。”

记者:“现在是不是感觉这个日子越过越好了?”

吕治国:“对,对,对,现在还行,我希望以后比这还行。”

记者:“那肯定的呀,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吕治国:“对!”

解说:今天,祖祖辈辈与黄河水为邻的老牛湾人,终于可以波澜不惊地享受这条河的恩泽了。过去,数不清的货船和走西口的人就是在这里,就在扳船汉们震山的号子中,同惊涛骇浪生死相搏。如今,他们的后人们仍然在这里,却从容地安享着黄河的温存和黄河的馈赠。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村支书魏永富

[同期]

魏永富:“你品尝品尝”

记者:“虾米啊!”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养殖户张满山

[同期]

张满山:“全是熟的,能吃。”

记者:“这就是这边河里养的虾啊?”

张满山:“嗯,不是,野生的。”

记者:“野生的呀,我听支书说你不是这儿的人呀?”

张满山:“不是。”

记者:“那怎么跑到这边来干这个?”

张满山:“地方好。”

记者:“你是什么地方人?”

张满山:“关河口。”

记者:“也是咱们偏关县?”

张满山:“对。”

记者:“在这儿开厂开了几年了?”

张满山:“去年过来的。”

记者:“这些东西主要往哪供应?”

张满山:“大部分是超市里边。”

解说:祖辈上跑船,自己也跑了半辈子河路的老张,如今终于安定了下来,虽然不再四处漂泊,但他依然离不开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黄河水。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养殖户张满山

[同期]

张满山:“我十六岁上跟上拉船,就从这里过包头拉,往上头走个七八天。”

记者:“拉船干什么?运货呀?”

张满山:“运货。”

记者:“那干了多长时间?”

张满山:“我一直就干这,自从有了车,车方便了以后,船用处不大了,过去走西口,渡口渡口,永远只能度个口。”

记者:“渡口渡口永远只能度个口……”

张满山:“噢,是就能糊个口。”

记者:“现在你的家安在什么地方?”

张满山:“那就是我的家!”

记者:“这就是?”

张满山:“噢!”

记者:“你一家人都过来了还是……”

张满山:“都过来了,今年我媳妇他们过来了,孩子们都上学了。”

记者:“那你是打算长期在这个老牛湾村待下去呢,还是想干几年就离开?”

张满山:“我想往下待呢,想办法把户口弄过来,再修上些窑洞住下。”

记者:“就要在这个村里落户?”

张满山:“落户!”

记者:“长年跑船而且又识水性,是不是和黄河水的感情和我们比起来,就不大一样了?”

张满山:“有了水我就有饭吃,有了水就有了鱼了,有了鱼我就能卖钱,能过日子。这个水呀对我们来说,黄河水呀,比这个娶老婆都重要,没老婆行,不能没有黄河水。”

解说:也许正是人与水这种难以割舍的感情,老张虽然已经不再跑船了,但那条跟随了他21年的老船,仍然是他的形影不离的伙伴。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养殖户张满山

[同期]

记者:“就这条铁船?”

张满山:“对,就这条铁船。”

记者:“这是你自己的呀?”

张满山:“噢!”

记者:“这是不是你自己的第一条船呀?”

张满山:“这个不是第一条,我当时还有小的。这个能载20吨,铁船反正也不能用了,卖废铁也舍不得。”

记者:“那就是你20多岁这条船就跟着你了?”

张满山:“噢,自己造的。”

记者:“你自己做的?”

张满山:“嗯!”

记者:“你还会造船呀?”

张满山:“这船全是我自己造的,我这人走在哪儿,船就在哪儿……”

记者:“一直跟着你?”

张满山:“噢,这四条船,我走在哪儿跟我在哪儿。”

记者:“他们都说山西没水,可我感觉你这四十多年起码是一直和水和船打交道?”

张满山:“对!”

记者:“每天看见水心里面也挺开阔的是吧?”

张满山:“现在水降了,心里边不太好受,什么时候水库满满的,一出来清清的才好看呢。”

歌曲:

冰河上走了那个冻河上那个回,春去那个冬回眊呀么眊妹妹;

喜鹊鹊那捎话墙呀么墙头上飞,跑口外的哥呀哥往呀么往家归。

字幕: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老牛湾村

解说:我们离开的那一天,魏永福早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他要到河对岸的村子走一趟,原因是自己的一个亲舅舅去世了,要去祭奠。虽然那个一眼了见的村子仅隔着一条黄河,但魏永福风趣地说他要出趟省,因为河对面的那个村隶属于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名字也叫老牛湾。

走西口的年代渐渐离我们远去了,但正如今天隔黄河相望的两个老牛湾村一样,走西口牵着的是口里口外割扯不断的亲情,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会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

(第五集)秋熟水泉

一个小小的堡子,据说曾经有十座戏台,而其中一座竟然有康熙的亲笔题匾,这就是曾盛极一时的水泉堡。自明朝开始,到清朝大规模的走西口风潮兴起,这里留下了几百年的贸易传统,见证了蒙汉两族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今天的水泉堡,秋意正浓,到处弥漫着粮果成熟的气息……

字幕:山西省偏关县

解说:偏关县因长城的著名关隘偏头关而得名。“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黄河曲曲涛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偏头关一面临河,三面环山,地形险要,古来就有“宣大以蔽京师,偏头以蔽冀晋”的说法。早在五代北汉时,这里已被设为“偏头寨”,成为军事要塞。然而偏头关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北方重要关隘还是在明朝年间。

采访: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当时元代灭亡以后,那个蒙地好多贵族又被迫回到蒙古荒原去了。他们已经过惯了内地吃粮食啊,穿很好的衣服啊,这种繁华的生活。一旦回到草原上以后,他们感到很失落,很难忍受又恢复到过去原始的茹毛饮血的那种生活状况,所以蒙地这部分人多次向明朝廷请求允许他们跟汉民交往,能够互相来往或者允许他们再进中原地带,能够接受现代文明、文化,但是因为蒙族人太强悍,而且他们毕竟经历过元朝的统治,所以明朝廷非常害怕他们。

采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文峰

[同期]

明朝当年在山西、陕西,包括甘肃,这个北方为了跟元朝的残余势力割据抗衡,后来他们就逃到现在的蒙地、新疆这一带,为了抵御蒙古元代的向内地的入侵,就在由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一线驻扎了50万大军,50万大军在那里防御。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许多都是在明代修复的。

解说:正是由于明王朝与元朝残余势力在晋蒙边界的割据抗衡,才造就了山西宁武关、雁门关和偏头关这三处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长城外三关。由于偏关的地理位置最为前处,这里也成为当年中原与蒙地交汇的最前沿。站在这里举目四望,座座烽火台就隐映在绵延不绝的群山间。出偏关县城一直向北,从几座烽火台畔绕过去,就到了偏关最北边的乡镇——水泉堡。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水泉堡乡文化站站长高政清

[同期]

高政清:“咱们这面这个烽火台和那面这个烽火台,这两烽火台的距离将近有400多米宽,这个地方就叫红门口……”

记者:“红门口,就是现在咱们走的这条公路啊,两边当时就是这个走西口的人必须经过的地方?”

高政清:“对,必经之路。”

记者:“那是不是能这么理解,就是说这个红门口,它只是一个地名,走过这个红门口,再往里走的话就是水泉堡。”

高政清:“噢,对,水泉堡过去是明朝时候三关重镇,偏头关顶的一个重镇,水泉堡这就是在最前线。”

记者:“那是不是从水泉堡方向过来的人,然后走过这个红门口,再走过去就是内蒙古了。”

高政清:“噢,对,你看那不是离的咱们20多米远就是到了内蒙古了。”

记者:“再往前咱们过了这个桥,是不是就到内蒙古了?”

高政清:“噢,就是到内蒙了。到了内蒙古,这就是207国道,咱们山西省的出省国道,过去也是红门口,是咱们省的北大门。”

解说:从中原到塞外的通道,在当地被称作口子。在严厉执行禁边政策的明代,看似一步之遥的距离其实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种情况一直到清朝康熙开禁以后,随着走西口大潮的涌动,水泉堡才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今天,在水泉堡,中原与塞外的距离近得可以用步数来计算,穿堡子而过的207国道,每天都有晋蒙的车辆来来往往。现在这里是全国有名的小杂粮生产基地,堡子里从事粮食贸易的人很多。在烽火连年的明代,虽然水泉堡得益于战争而存在,但在巨大的烽火台下,堡子里的百姓在几百年间,却一直以一种特有的方式顽强地生活着。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水泉堡乡文化站站长高政清

[同期]

高政清:“这就是咱们明朝时候修建的水泉堡,这就是水泉堡的大照壁,从这个照壁一拐弯以后就到了水泉的南城门。”

记者:“这块就是一个照壁,这就是当年明代时候修的?”

高政清:“噢,明代时候修的大照壁。”

记者:“是不是通过这块,然后拐过去再进去就到了堡子了?”

高政清:“到了水泉堡了,那不是,那是水泉原来的大南门。”

记者:“这一片啊?”

高政清:“噢,对,这一片。大南门原来有城门了,从民国初年时候把城门一关,到了晚上一关城里的人也出不来了,外头的人也进不去。当时民国初年最繁华时候,从城门一进里头有500多户人家,近2000多口人,70%的人都是做买卖的,也是咱们晋商人走西口做买卖的必经之路,就这处。”

记者:“这个城门洞就是当年明代时候的……”

高政清:“噢,对,明代时候修的。”

解说:远处清晰可见的烽火台,仍然见证着过去战乱中的流离失所,而眼前的这座堡子里,却很难找得到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细细想来,过去的人们与如今的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那时的生活条件有限,但战争不可能是生活的全部,依傍在狼烟未散的边陲,人们的生活还得继续,也许,这就是水泉堡在狼烟之下成为一个商业重镇的主要原因吧。

采访: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到1520年以后,就是明嘉靖皇帝的时候,这个内蒙古的阿勒坦汗是成吉思汗的第十六世孙,当时再也无法忍受在草原上的这种封闭的生活,就一再请求他们(明朝廷)允许在杀虎口、大同一带开辟贸易市场,实现汉蒙间的互通有无。但明嘉靖皇帝下令,绝不允许汉民跟蒙人来往,因为太可怕了,害怕他们(蒙族人)一旦要进来以后,那么他的朝廷就很危险了。就这种情况一再申请,一再不允许,后来阿勒坦汗生气了,亲自率领大军一直从大同打进张家口,打到北京城附近,这样,把这个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给吓住了,吓得他勉强答应,下令在这个大同可以设个边关,实现汉蒙间的互通有无。

解说:有了明朝廷的许可,水泉堡才真正成了可以通往塞外的口子,草原大漠的毛皮、骏马和中原内陆的丝绸布匹,开始定期在烽火台下的这片土地上互换交易,后来,又随着清朝以后走西口的商人越来越多,水泉堡俨然成为口里口外贸易交往的大集市。如今,在堡子外,还有一处当年定期开放的贸易场地,叫红门利市。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水泉堡乡文化站站长高政清

[同期]

记者:“它那个轮廓在这能看到一部分吗?”

高政清:“就是那个,就是那个,那不是那个红屋顶,原来修起的那个收粮站。”

记者:“那这里做买卖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贸易呀?”

高政清:“都有南方的,北方的,中原的,什么都有。咱们中原人把咱们的丝绸、布匹、茶叶,元朝人就是把他们口外的骆驼、皮毛和肉这一类的东西都给拿回来了。”

记者:“都在这儿搞交易?”

高政清:“噢,都在这儿搞交易了。”

记者:“那咱们看……找一个高处,能够看到这个整体的轮廓……”

高政清:“这是红门利市的围墙,这个窑洞就是人工打下一个洞,就是咱们晋商,还有外头的蒙商,在这里休息的地方。”

记者:“这意思这个洞是当年就已经有了?”

高政清:“对,当年就有了。”

记者:“不是后来,不是现在人们挖出来的?”

高政清:“不是,不是现在挖出来的。”

记者:“当年就是在这里头休息?”

高政清:“噢,这都是拿土夯出来的,这个家伙(洞)可结实了。”

记者:“就是这样?”

高政清:“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记者:“那意思是这个地方要是开市的话,不是一天?”

高政清:“不是一天。”

记者:“要好几天?”

高政清:“可能是一个月就15号,还是30号,一个月就开一两次,一次5天,两次10天,就和咱们现在集市贸易那个时间差不多。”

记者:“如果5天肯定得有休息的地方。”

高政清:“对,是了。”

记者:“这就是那个老的烽火台吧?”

高政清:“噢,这就是明朝时候的烽火台,这个烽火台的作用就是咱们晋商和蒙商在这里做买卖时候,明朝的士兵和元朝的士兵在这上面站岗放哨,他的任务就是保证下头做买卖的商人的安全。如果有不遵守秩序的下来就逮呀,如果要遵守秩序就起个保护作用。到那个时候做买卖的两家的士兵都霸着一方,谁家也不和谁家打仗。”

记者:“那他们就是居高临下,然后看着这一片地方?”

高政清:“看做买卖这个地方的秩序情况。”

记者:“那这一片大概有多大呢?”

高政清:“这一片从西面到东面,我看有个200多亩。现在大部分有塌了的,还有种上农作物,还有圈了窑的,我看有200多亩。”

采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文峰

[同期]

由于当时山西的老百姓,陕北的老百姓,靠近内蒙古边关,运输就比较省力;另外一方面这个地方的人,老百姓适应于这一带的气候,对自然的这种适应能力比较强;另外就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山西这一带,自古就有这个经商的传统,这样的话,虽然开始的时候也有南方的商人参与这个,但是最后竞争的结果,就是山西人跟陕西人占了上风。

采访:山西省偏关县水泉堡乡文化站站长高政清

[同期]

同类推荐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四)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四)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这座红墙绿瓦、古朴庄重的古老建筑,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它原为孔庙,后改为番禺学宫,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抛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拥有品德的收获;撒下一粒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的硕果。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禀赋与父母一脉相承,他们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其父母有意或无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异界重生之天绝横修

    异界重生之天绝横修

    奇异少年背负特殊使命,一步步踏上征途,成长路上一路坎坷,更有疑云不断。老祖宗的欺骗,宿命的轮回,奇怪的梦境……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绿牡丹

    绿牡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公主的第二个骑士

    公主的第二个骑士

    5个男生出现在她的身边,她会和5个男生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最后又会收获什么样的爱情,和我一起期待一下吧!
  • 遇见就倾城

    遇见就倾城

    她不信日久生情,却偏偏相信一见钟情。于是他便来了。连带着她所有的不幸,淡漠,一一被他推翻,重置。他要什么呢?——要你而已
  • 钻石宠婚:萌妻,别跑

    钻石宠婚:萌妻,别跑

    她,是他在路边捡回来的一个乞丐,供她住,供她穿,教她怎样生存。渐渐地,她对他,有了一丝爱意。他,帝国指挥官,在无意中捡到了她,他疼她,宠她入骨,却惟独放不下,她对他的爱。*****************************“老公,我听夏千说,你最近在外面包养了许多小三诶。小三是什么东西啊某男青筋跳起,说道,“是吗?小三这种东西不是东西,我送给夏千了。”
  • 寄浙东韩八评事

    寄浙东韩八评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些流年,那些爱

    那些流年,那些爱

    行进在爱的路上,你不能茫然的失去方向,你心中向往的美好幸福的地方,要一步步的接近,不能中途退场,不能半途而废。但是,这一路我们也要且歌且行,且停且爱,当遇到爱情的红灯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来,寻找一下自身的问题,修复一下受伤的爱情;当爱情显示绿灯的时候,我们不要犹豫,不要停滞不前,要大胆的追求所爱,爱情红绿灯,幸福五彩桥……
  • 早安小暖妻:明星男神追回家

    早安小暖妻:明星男神追回家

    第一次见面,她误导狗仔,毁他清白。“我为什么要帮你。”“因为你以后会是我男朋友啊!”第二次见面,她恬不知耻地对着一群记者谣传他俩的绯闻。“你最好给我尽快澄清!”“我说的虽然不是我们的过去,但我会让它变成我们的将来。”第三次见面,她演技惊人众人喝彩。“唐少,您女朋友演技真好!鲜少能看到这么有真才实学又貌美如花的女明星了!”然后,他就慢慢不自知地失了心,情不能自已。
  • 奇葩穿越,脾气大

    奇葩穿越,脾气大

    诉说了一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少女,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巨脏无比的马厩里,后来又阴差阳错的进了一个府————那个府的水比娱乐圈的水还深·······剩下的,自己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