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8700000078

第78章 高处不胜寒(1)

张承志无疑是新时期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他以“都市的牧人、无马的骑手、公开的教徒、自由的作家”自诩;他以表现辽阔的内蒙古草原、美丽的新疆、“回民的黄土高原”的那种远离都市的“自然”而自豪;他以敢于向商业化的世俗文学宣战并势不两立而自信;他以“不爱随波逐流”,是“一个流行时代的异端”、敢竖立“得心应手的笔,让它变为中国文学的旗”而自我评价。一些评论者肯定张承志不怕孤立无援、敢走“荒芜英雄路”、“始终注视着自己的心灵,并追求表达”的孤旅形式。且有人断言,张承志的精神世界“是健康心灵企慕的世界,‘他’的世界是一切健康艺术的所归和良乡”。然而,复杂的张承志的精神世界究竟能否成为“一切健康艺术的所归和良乡”,却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命题。

1.张承志一迈进文学创作的门槛,就以《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写于1981年的《绿夜》“使他从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变成一个艺术家”。他自称《绿夜》是一片从天而降的“绿羽毛”。接着,他以《黑骏马》享誉文坛。1982年,有了技法上极成功的《大阪》。1983年他创作了《北方的河》。这些作品的意图,是完成张承志对自己过去了的十多年人生价值的表达。从《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到《北方的河》,是张承志创作生涯的起步。这一阶段的创作,他停留在对社会现实的简单描述上,创造出了俄罗斯文学中那种温热的抒情氛围。

张承志首先把草原的苦难带进了文学殿堂,读《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和《黑骏马》,我们会被这种苦难撕扯进故事。他能把各种苦难写透,但留给人们的并不是苦难之后的甜美与幸福结局,而是在展现种种感伤和悲壮的时候让人们回头去找寻美丽的回忆,从而使人们认同苦难。这与同时期的伤痕文学有着质的不同。伤痕文学只是想通过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种种创伤,倾诉人生的心理不平衡或者与未来的不协调,把历史的伤痕揭开来给人看。而张承志却要在各种苦难中使人们看到人的刚毅、向上,人在苦难中表现出的宽容、巨大的自我牺牲,把苦难后面的人生意义和人格力量展示出来。

苦难“情结”占据着张承志的心灵,左右了他的前期创作,对苦难的深刻展示,使人们在张承志的意识中体味到生活的阳光和人性的感召,之所以如此,是这种苦难包含了“善”的内容,当然,张承志对苦难中的善的表现,并不是琐碎而细小的,他把这种纷繁的激情凝聚起来,塑造令人仰慕的偶像,索米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张承志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作家,“知青经验对张承志说来要相对纯净些,主要是构成他心底一种充盈的深情”。当他一头扎进都市时,面临着物欲和精神大厦的倾斜。面对着对丟弃了青春的知青生活的否定,他不是想把失去的物质和地位夺回去,而是感到了精神饥渴。他通过历史考据来证明他曾经生存过的那片土地的迷人和伟大,但自己失去的青春却难在学术意义上的大草原中找到。“为了不让别人因为工农兵大学生而瞧不起咱”,“他靠咀嚼回忆和捕捉以往岁月中一切温暖人心的印象,来维持内心的平衡和安定”。他全神贯注地创造出亲切的抒情氛围,在那种纯净而忧伤的诗情中,他渴求的心得到了抚慰。在着力表现“善”的温暖之后,他扩展了自己的精神空间。在《黑骏马》里,他已经描写了一个梦境的意象,英雄的坐骑“黑骏马”。然后又在《大阪》中出色的用三个层次的交叉创造了英雄要征服的目标——白雪皑皑地耸立着的大阪。看得出,这时候张承志已经开始设计“梦境”中的战士的幻象并善待这种如烟似雾的虚幻,用它和外界的物欲和空虚相抗衡,他进入了深深的自恋状态。

《北方的河》其实是张承志流动的思想的火焰,让自己的精神阵地流淌黄河、无定河、湟水、永定河,他的精神自恋得到宣泄。最初的精神阵地的轮廓清晰可见,茫茫草原、流动的大河,骑骏马朝着理想的大阪即将远征的战士威风凛凛,他已经有资格藐视俗尘—从这块阵地出发,张承志以战士的姿态远征。1984~1985年,他走遍天山南北,广泛接触少数民族,同时,深入了解西海固,使他的小说创作进入了黄金阶段。这时候,“个人视角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小说作为一定长度的叙述,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被个人视角强烈观照的结构的营造。在这样的结构中,意义取决于构图、技法和对色彩的处理”。作者使用意识流的象征手法写成了《残月》《晚潮》《九座宫殿》《黄泥小屋》等小说。

张承志一改小说的浪漫写法,赋予自然以神力,作品中明显的笼罩上宗教气氛。由追寻苦难到倾向宗教,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主要有两点:一是“现实生活与张承志的理想表现出乖离”。张承志“固执地认为:所谓文明人与乡下人在道义、情感和地位上是根本对立的”,“所以他生活在城市文明里,实际上却把自己独立起来。他向往自然,返回自然文明中去寻求那种古朴的理想;他信赖那些牧民,信赖那些朴实的劳动者,他从朴实劳动者身上发现一种圣洁的光辉。他的精神找到了依靠,不再感到茫然失措。而返回到那种自然文明中去,人与人之间只能靠一种虔诚的信仰联系在一起”。他仰视宗教,视宗教为最高境界。二是“深层次的原因是张承志想寻求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寻求民族新生的活力和基础”。这是张承志不满足于个人生命的洒脱和幸福,而追求人人幸福浪漫而又辉煌泛义的精神境界的结果。

在表现手法上,张承志和凡·高对话。《北方的河》发表以后,在国内招来许多指责,远在日本、处在孤寂中的张承志迷恋上了凡·高,对凡·高非理性的狂热、疯狂的旋转、扭曲超常的跳动的火焰极感兴趣。他深刻地感受凡高的色彩意义,比如“嚎喊的黑、挣扎的绿、激动的蓝、流血的红”这些都被张承志生动而又个性化的运用在自己的精神追求中。《残月》选择了喑蓝的基调、《晚潮》选择了喑绿的基调、《九座宫殿》用红尘红胶土地的红和远处沙丘的白比较、《黄泥小屋》选择了黑和红的突然对比。其实,张承志的色彩感觉能力在《绿夜》和《北方的河》中就已经显现出来。《绿夜》用绿色展示青春骚动,《北方的河》用黄色展示他对北方山水的痴情苦恋。和凡·高对话,只是对色彩认识的深化,他甚至把色彩和他的理想一并幻化,在后来的《金牧场》描述了一个梦境的金色牧场。但是,和绘画不同,“色彩毕竟不是文学的主调,色彩与情感联系在一起才能显示它的意义”。张承志感悟到了这一点,而且在五颜六色的映衬下波动着他神秘的宗教情感。同时,张承志显然还有极强的空间感觉和幻化建筑物的感觉能力。张承志沉浸于自己的精神追求,他的精神家园流动着色彩,闪烁着幻想的梦境的建筑,宗教引导着他进入第一道关口。如果说白雪皑皑的《大阪》究竟是什么还较为虚幻的话,那么这时候张承志倾心于宗教已义无反顾。此后,张承志走了一段失败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路。1985年他写了《胡涂乱抹》。又用一年时间写了《金牧场》。从《金牧场》的烦乱之中走出后,又写了《黑山羊谣》和《错开的花》。

《胡涂乱抹》是张承志一次真正的冲破一切构思局限的任情任性的宣泄,在思想上并不如前期作品成熟,但却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自由。《金牧场》的构思是一个找家园的故事,但他失败了,“那个三十万字的陷阱”弄得张承志“满心别扭”。《黑山羊谣》和《错开的花》是用诗写成的小说,“《黑山羊》是个神秘的象征,《错开的花》则是他用隐喻的手法对自己从草原开始到感悟真主的心路的回顾”。这两部作品,连他自己都承认,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感到陌生和艰涩。

说张承志走了一段失败的路,是说他采用极主观的方法,又用神示的诗体,结果是作品“情绪纷繁,感受重叠,明显的不如他的草原小说写得酣畅淋漓”,读者越来越少;说他走的这一段路至关重要,是指这一段路的“影响却不能低估”。原因在于张承志为了完全进入宗教精神状态,为最终写好《心灵史》所作的一次心智和思维方式的演练;《黑山羊谣》和《错开的花》又为《心灵史》准备了诗的形式,是在为他的精神阵地修建阶梯,他最终皈依了真主。《心灵史》使张承志由仰视宗教到融入宗教,由在苦难中追寻真理而把理想变成苦难本身,表现了苦难的极致,用以昭示世人。他站在自己精神阵地的顶峰,把他在寻觅中积淀的思想精华全部放飞。我们“看到一个执著的精神追求者、一个精神领域的苦行僧、跋涉者、一个由于渴望得太多而痛感到精神匮乏的严肃到特立独行,与俗的谐地步的作家的精神矛盾激化的历程。”

《心灵史》激情奔泻,不讲究表面形式和文学技巧,它是用诗的语言、小说的篇幅、散文的思绪去负载流动的感情。彻底突破了旧有的体裁规范。它集历史、哲学、心理、散文、诗歌、小说的写法为一体。张承志“不是让虚构的东西与纪实的东西巧妙地融合起来,他很清楚的让您感觉:这一段就是史料,这一段就是纪实,这一段就是主观理论,这一段就是主观抒情。它用一种主体的精神、情思,将不同的东西贯穿起来。读者也不会弄假成真或者弄真成假。张承志打破了纪实与虚构的壁陣”。“这和对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的追求也不相同”。张承志不注重形式了,却在手法上有了突破。应了巴金的一句话,“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

2.站在精神阵地之巅,为巩固自己的精神阵地而不懈努力。

同类推荐
  •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系列随笔的形式对乡村的全景书写!并揉入大量乡村民风民俗,且主题相对集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字质朴静谧,唤醒人们对乡村那种“无防”境地的心灵回归。
  • 鲁迅经典全集

    鲁迅经典全集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魂。为了让读者朋友更方便地阅读经典,聆听大师的声音,编者特别把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及杂文集奉献给读者,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坐而论道

    坐而论道

    在文学体裁中,杂文无疑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体裁,它因时代性和思想性强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杂文有时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指社会的“病症”;杂文有时又像一支响亮的号角,唤醒人们心中的希望。本书选编了百余篇杂文。入选作品,或立论新颖独到、发人所未发、令人为之一震,或极具思想锋芒、尖锐触及习俗及传统、给人以醒醐灌顶、拍案惊奇感觉。
  •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热门推荐
  • 三月坡

    三月坡

    手持白灯站在十字路口中央,闭眼倒数一百秒再睁眼,也许你会见到一条无人的巷子,巷子的终点有一家名为“三月坡”的铺子……
  • 青云仙帝

    青云仙帝

    青云仙决乃是上古仙帝主修功法,这功法乃仙界绝顶功法,是连仙界仙帝都觊觎的至宝,练至最终阶段,可踏青云,一切施展的术法皆变为青色,这青色是青天之青,世间莫有能敌..............赵亮是一个孤儿,从小无父无母,生活自立,有点自恋,有点自尊,有点自信,有点小内向,睚眦必报,性格坚韧不拔,性情之中带有一股狠戾。在一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夜里被人捡到,养至会走路就送到了青云山修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坐拥大气运,更有远古时期绝佳五系灵根资质,修行愈加强大,终踏巅峰。修习仙界一方仙帝之青云仙决,修行之后同级无敌,各种美女倾心,得宝器,斩恶霸,打不平,修为一路攀升,携众美踏仙路.........
  • 当好穿越路人甲

    当好穿越路人甲

    好人有好报,好报来的及时,女主夏菲做了好事救了一个车轮下的小孩,自己被撞死却穿到一个小说中的朝代,发现小说女主,然后抱大腿。。。。。
  • 须臾传

    须臾传

    须臾万念,转念千年,眷恋如始亦如终。星河散落,皎月如初,山河破碎心飘零。魂萦梦牵,追寻九幽苍穹,只怨情长天未怜。我不愿!那红颜玉陨,红妆落幕。我不甘!!那山河为枷,天地为牢。这天与我为敌我便击破苍穹,这地与我为敌我便踏破九幽!一人、一剑,斩断无尽轮回,看这天,看这地,谁敢阻我!!!
  • 总裁蜜宠甜妻

    总裁蜜宠甜妻

    他与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缘分让他们相遇。他为和她在一起隐藏自己的身份,婚后宠她无度。当真相揭开后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道侠演义

    道侠演义

    他是一名医生,但面对身患绝症的妻子,却束手无策。同一时间,与之相依为命的爷爷突然死亡,让他悲上加悲,几近癫狂。奔丧期间,绝望的他在老家无意间翻出了一本旧书,让他燃起了一丝希望。按照指引,他找到了从未谋面的师叔。为了治愈妻子和救活死去的爷爷,师叔让其跨越空间入口,回到过去,去寻找道教有关“生”的秘密。与之一起的还有他的两个师弟,他们在那未知的年代,在寻找道教有关“生”的秘密的路上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人,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
  • 这样做不失眠

    这样做不失眠

    在许多城市,超过70%的人在零点以后才人睡。只要你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早晨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大多数人都在打瞌睡,这说明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消耗。长此以往,人身体的能量就会被透支,免疫力就会下降,各种疾病就会悄然来袭,因此,大家要尽可能保证睡眠时间,不要给健康留下隐患。
  • 一见倾心也爱你

    一见倾心也爱你

    简介:她,5岁那年,父母一夜暴户,带她从偏远的小镇搬进了亚城最有名的富人区--圣璟湾,从此被冠上小暴发户的名。他,亚城最大房地产圣氏集团的太子爷,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身边的人都低头鞠躬称他也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圈子,她暗恋他10年之久直至被身边人嘲讽为“尾巴,顾名思义就是跟屁虫。。。”呵呵,谁说周边的一切与他无关,只是他关心的不是你罢了!阿也,你就是我遥不可及的光,无论在哪里,我的眼神总能追随到你。“我,圣赫也也不会喜欢上如此有心机的你!因为不屑!”刺骨的话语一遍遍穿透心房。阿也,谁都可以说我是小暴发户,但唯独你不能说啊,还是你和他们一样终究是这样看我的?绚烂人生,终是我一人在演独角戏,众人皆乐,唯我最悲。放手吧,不要再做恬不知耻的烂狗皮膏药,贵族与暴发户本就是不相交的平行线。放了你,也饶过我。
  • 血狱神皇

    血狱神皇

    千年之前,名门弟子天鼎遭强者围攻而陨落;千年之后,天鼎重生,在血域称雄,成就血皇威名;后天鼎一举打入上界,了结千年恩怨,勇闯血狱,打下赫赫威名,终成三界主宰,被尊为无上神皇!且随天鼎一起,问鼎整个天地!
  • 干校札记

    干校札记

    三十多年前,杨绛先生写了《干校六记》。1969年,作者徐方也去了同一所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