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们有许多藏在心底的话,无法向父母言说。多年之后,当我们成了别人的父母,才恍然发觉,身为父母的他们,一样也有着藏在心底的话难以言表。那些藏在心底的话,是无奈,是心酸,也是一种体谅与温暖。
第二次洗涤
她和继母之间有着很深的隔阂。她总以为,继母就是继母,永远也不会像她的亲生母亲那样待她。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亲自帮她脱掉衣服,然后把她的小衣服浸泡在满是泡沫的水盆里,反复地搓洗,洗净后,再挂在阳光下晾晒。当她再次穿上的时候,总能嗅到一股淡淡的芳香,那香味常常让她感到莫名的眩晕——那是幸福的眩晕,是品尝母爱后,甜美的、知足的滋味。
可是,7岁那年,母亲死了。自从母亲死后,继母来了,许多事情一下子就变得陌生起来。譬如,吃饭要自己盛,衣服要自己穿,脏衣服要自己洗,就连空闲时间也不许出去玩,还要在家帮助继母做家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继母总是摆出一副假惺惺的关爱的样子,说,学会了,长大不吃亏。
可是,她从没感觉到来自继母一丝真心的关爱,与日俱增的,却是对继母的无奈与憎恶。
有时候,父亲看着她用冻得红彤彤的小手吃力地搓洗衣服,会心疼地说:“她年龄还小,你替她洗了吧。”这时,继母会把眼睛一瞪,生气地说:“年龄还小?不小了,今年都8岁了。我8岁那年,早学会干家务了。早学会自立,早成材。
这也是为她好!”父亲听后,默不作声,摇摇头走开了,任凭继母对她百般“指教”。
在继母的“调教”下,她早早就学会了洗衣、做饭、种菜……就连学习也是出类拔萃的。常有大人见了,夸她能干,小小年纪,就能把饭菜做得喷香可口,衣服洗得干净清爽。可她从来没有打心眼里感激过她。她总以为继母这样做,是为了帮她自己减少负担。
转眼间,继母来到他们家已经6年了,她也从一个不懂事哭鼻子的小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初三那年,她从学校回家,告诉继母,要考学,学习紧张,学校要求学生统一住校。继母哼了一声,随即开始给她准备住校用的铺盖。
学习太过紧张,她常常忙得晕头转向,所以,不得不把脏衣服都带回家洗。
每次回家,她都要装满一大包的脏衣服。满以为继母会体谅她,帮她洗。可她错了,她带回去的衣服,继母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给她扔到水池边了。所以,她只好一如从前,自己洗。
每次周末回去,她做的第一件事情总是匆匆忙忙地洗脏衣服,然后去写没完没了的作业,走的时候,再带一些干净的衣服上学去。每次看到继母看着她忙碌而无动于衷的样子,她就一肚子气,把牙齿咬得咯嘣咯嘣响。终有一次,她憋在心中的不满和怒火爆发了。当继母再次将她的衣服扔到水池边的时候,她气愤地冲上去,一把拦住继母,和她大吵起来。委屈的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淌下来,而继母冷着脸,愤然而去。她和继母之间的关系彻底僵了,冷至冰点——之后见面,不是吵闹就是“冷战”。
那年冬天的一个周一,因为忘了带周末写的作业,她匆匆忙忙赶回家去取。
深冬的早晨,冷风呼呼地刮着。她骑着车一路狂奔,拼命地用双脚蹬,企图靠剧烈活动来抵御这逼人的严寒,可是到家后,手脚已经冻得像个木头。一下车,她连站都没站稳就摔倒了。
一爬起来,她就推开院门急切地往里冲。
刚迈两步,她忽然呆住了。站在院中,她惊讶地看到,继母静静地坐在水池边,弯下腰,正面容安详地专心洗衣服。冷风将她的脸吹得通红,还不时撩起她额前的头发。而远处,晾绳上,挂满了花花绿绿色泽艳丽的湿衣服——那全是她的,还是她周日刚洗过的。
她一脸疑惑地望着继母,而继母,却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手足无措,惊慌不已。
后来,她终于明白——那是继母一直隐藏着的,习惯性的“第二次洗涤”。
其实,现在她洗的衣服已经很干净了,可是,继母却还情不自禁地保持着她“第二次洗涤”的习惯。
少年与玫瑰
16岁那年,少年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失恋。
他郁郁寡欢,学业一落千丈,整日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
他每每想起和恋人牵手走过的日子,就会无端落泪。他内心开始充满忧伤、绝望,痛苦的思念与无助的挣扎将他的眉头紧紧锁住。
这样的日子曾经让少年想到过“死”。少年找不到生命通往幸福的出口,他决定用文字来稀释心中的痛苦。少年开始默默地写字,他将那些满是爱恨情愁,绝望与忧伤,无助与彷徨的文字,写满了一张又一张白色的信笺。
终于,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少年将那些写满文字的白色信笺,插进一个泛黄的大信封中,随手胡编了一个远方的地址,又“造”了一个叫“雅娟”的收信人后,就草草将它封口了。那天,少年是撑一把淡蓝色的雨伞步行到邮局的,将信封投入丁香树下油绿色的邮筒里的时候,他突然想笑。
他想,过不了多久,信一定会以“收信人地址不符,请重新投递”或“查无此人”的方式重新返回到他手中,那时他将把它撕掉;也可能信在送达的路途中就丢失了,从此永远绝迹——这当然最好。
这是一个极端无聊的游戏。少年只是想以这样荒诞的方式和往事决绝。
信发出去后,很快,他就将它忘记了。
是大约两周后的一个傍晚吧,在家里,少年沉醉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正杀得天昏地暗,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唤他的名字。他漫不经心地出去看,门外不远处,一抹亮丽的绿色映入眼帘——一个穿工装的女邮递员,静静地站着,正冲他微笑。
是一个邮寄给他的,来自远方的特快专递。很意外。
签收后,他满怀好奇地轻轻拆开邮包。里面是一个精致、瘦长的礼品盒。
取出来,再打开,一朵用透明塑料纸精心包装的,叶子油绿发亮,而花朵娇艳欲滴、含苞待放的红玫瑰,静静地躺在其中。
少年惊诧了,嘴巴张得像只鳄鱼。当他重新审视贴在邮件外面的表格后,突然感动得泪流满面。在地址一栏里,他看到了“×××省×××市幸福街152号”的字样,而地址的下方,是两个娟秀的小字——雅娟。
少年被感动得难以自制。他从没想过,那封无聊的信真的会被人收到,更不曾想过,会真的有个叫雅娟的女孩子这样认真地回复,而且以一枝玫瑰的方式。
少年感到爱情的春天似乎一下重新来临,他捧着玫瑰的手忽然有些颤抖。
少年开始心旌飘荡,他用盛水的蓝色花瓶将玫瑰插起来,将它摆放在自己卧室临窗的桌案上。屋子里一下子色彩斑斓,芳香弥漫。
少年决定立刻给这个叫雅娟的女孩儿回信,以表谢意。他换了浅红色的信笺,字里行间,写满了幸福与快乐。那一刻,他在想,对方一定是一个秀丽端庄、多情浪漫、善解人意的少女吧。
第二封信寄出去了,一天,两天,三天……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在花瓶中的玫瑰已经完全落败的时候,少年终于收到了那个叫雅娟的女孩子的回复——第二枝玫瑰。那枝玫瑰让少年的心湖漾起层层涟漪。他用新鲜的玫瑰换掉落败的。当屋子里重新弥散着芬芳时,少年的心,醉了。
少年决定再次给女孩子写信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她了。少年开始忐忑不安,魂不守舍。此后他不断写信向她诉说心中的快乐与忧伤,字里行间,满是难以克制的思念。可奇怪的是,他收到的始终只有玫瑰,连只言片语的问候都没有。
盛夏的时候,少年决定乘火车到远方去看望那个叫雅娟的女孩子。他没和她打招呼,还瞒了父母,带着简单的行囊就出发了。
经历一整天的长途奔波,在夕阳西沉暮色四起鸟雀归巢的时候,他手捧一枝玫瑰,终于站在了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叫幸福街的巷子里。
可是街道两侧,到处写着大大的鲜红的“拆”字。
幸福街152号,朱红色的铁大门落了锁。四周,静寂得怕人。
少年落荒而逃,连夜坐上返程的火车。
或许,信,从来就不曾到达过“幸福街152号”;或许这里从来就没有一个叫“雅娟”的女孩子;亦或许,那个落款“雅娟”的女孩子,从来就是一个自卑到无法见人的丑八怪或糟老头子……一路上,少年的泪水从没有停歇。
当少年重新站在母亲面前的时候,母亲依旧一脸微笑。母亲没有责备他,而是说:“孩子,你回来了,快洗把脸,回屋休息一下,等一会儿妈为你盛饭。”
少年的眼眶里噙满泪水。
卧室里,少年看见了桌案上落败的玫瑰。他只是习惯地将它倒掉,然后将自己新买的那枝无法送出的玫瑰,重新插在换了水的花瓶里,然后冲它微笑。
那一刻,少年明白:这世间,从来就不是只有一朵玫瑰——一朵败了,还会有下一朵盛开,总有一朵会属于自己。而最为重要的是,自己心中,一定要有一朵永不落败的花!
夜晚,睡梦中的少年,脸上浮起了甜甜的微笑。
或许,少年永远都不会知道,那天晚上,母亲终于安心地睡下。她的梦里,火红火红的玫瑰还在芬芳地绽放!
英格丽老师的奖杯
卡尔是个黑人孩子,13岁那年,母亲带着他搬离了贫民窟。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母亲把他叫上一辆租来的汽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后,他们来到西雅图一个繁华小镇。在小镇最好的一所私立中学附近,母亲让车停了下来。在那里,他们租住了一间廉价的地下室。之后,母亲倾其所有,让卡尔在小镇里最好的私立中学上学,而她则为了给儿子凑够继续学习的学费和生活费,开始四处奔波找活干。
那时,母亲的想法很简单,她只是想给儿子最好的教育,让儿子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有一个和自己不同的崭新的人生。在新的环境里,可以让卡尔慢慢忘记父母离婚给他带来的伤痛。她相信,在远离那个贫穷落后、充满暴力的贫民窟后,他会逐渐改掉身上原来沾染的恶习,逐渐向她想要的那个方向发展。
然而,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在新学校里,新的问题很快冒了出来。因为贫穷,因为他是黑人,因为他蹩脚土气的口语……他处处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卡尔的坏习惯不仅没有改掉,反而变本加厉了。他变得更加厌恶学校,他几乎天天要和那些歧视他、捉弄他的白人孩子打架,还学会了逃课、吸烟、喝酒,甚至偷盗。
当英格丽老师把这一切告诉母亲的时候,她的肺都要被气炸了。老师走后,她哭泣着指着儿子的鼻子破口大骂:“你怎么和你父亲一类货色,这样下去,你会和你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社会败类。”没有想到,正是这句话激怒了卡尔,卡尔摔门而去。
经过一整天的找寻,天快要黑的时候,母亲才在一个废弃厂房中找到了卡尔。那时,伤心的母亲再也不敢那样骂他了,她伸手拉他回去,可卡尔挣扎着大声说不。无论母亲怎么劝说,卡尔就是不走,软弱善良的她最后只好跪下央求他。
母亲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挽救卡尔,反而让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卡尔打架更加频繁,还经常逃课和那些在社会上鬼混的坏孩子在一起。校长几次督促她将孩子领回去,再找一个学校就读,她总是说再给孩子一个机会吧。可卡尔并没有珍惜这一次次靠母亲哭泣央求得来的机会。
在母亲束手无策,所有人都认为卡尔无可救药时,事情却开始出现了转机。
一天清晨,英格丽老师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说,如果谁能一天只打一次架,老师将给他颁发一座奖杯。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认为这是个可笑的奖励,甚至带点儿羞辱色彩。可卡尔并没有笑,他听后,愣了一下。大家都不屑一顾,卡尔却认真地思考着什么。
那天,卡尔第一次学着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尽量约束自己不和别的孩子说话——他生怕在说话中和别的孩子再争执厮打起来。其实,有几次,几个白人孩子挑衅,他都想发怒,但是努力控制住自己。那一整天,破天荒,他只打了一次架。放学的时候,英格丽老师第一次用和蔼的口气对他说:“祝贺你,卡尔!今天,这个奖杯属于你。祝你好运!”卡尔听后,有点脸红,可还是开心地笑了。那天,他第一次高兴地把奖杯拿在手里,向同伴们炫耀,向母亲炫耀。
第二天,英格丽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表扬了卡尔,这让卡尔感到有种头晕目眩难以言说的幸福。放学时,英格丽老师把卡尔独自留在教室里。她和卡尔在商讨一件事情,一个协议,一个秘密的、奇特的约定:如果卡尔一天不打架,英格丽老师就给他颁发一个奖杯,直到他毕业。卡尔在心中盘算着,这次英格丽老师一定亏大了。
如卡尔所想的那样,他几乎每天都能带回家一个大奖杯,而每次拿走的时候,英格丽老师都会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从此,卡尔不再打架了,学习也变得好起来。
随着奖杯的增多,家里窄小的房间开始容放不下了。卡尔对母亲说:“我们把这些奖杯变卖一些,换成生活用品吧。”母亲听了,坚决不同意,说:“这些是英格丽老师对你的肯定,你应该好好珍藏才对。”卡尔点了点头,只是为这些日益增多的奖杯如何安放开始发愁。
此后,卡尔依旧每天都带回来一个奖杯,这让母亲格外高兴。可后来,母亲发现卡尔不再将奖杯带回家了。母亲不高兴地问他:“是不是最近又打架了?”
卡尔笑了,说没有。“那是不是英格丽老师不再发奖杯?”卡尔说:“也不是。”
母亲有些焦急与不解:“那是怎么回事?”卡尔坏笑着说:“那是因为我把那些颁发给我的奖杯又奖励给了别的表现好的同学了。”这时,母亲才转忧为喜。
卡尔成为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学生。许多不求上进的孩子,也开始像卡尔那样逐渐变得好起来。整个学校洋溢着上进的氛围。大家都对卡尔赞不绝口。
后来,卡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被学校推荐到一所着名大学就读。就在卡尔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英格丽老师带领所有的学生来欢送他。
那天,英格丽老师对大家说:“今天,有一个礼物想送你们。”所有的学生,包括卡尔在内,都兴奋不已。
英格丽老师带领大家走出学校,来到小镇的一个小工厂。参观过工厂的产品陈列室后,大家才明白,那是一家专门生产各种奖杯的工厂。望着在工作间忙碌工作的工人和各种奇特漂亮的奖杯,孩子们以为英格丽老师还要给他们每人发一个奖杯呢,不禁开怀地笑了,说:“老师,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奖杯了。”
英格丽老师微笑着说:“不,孩子们,今天这个礼物很特殊,你们一定要接受。”
英格丽老师带着孩子们站在外面,指着工作间里一位正背对着他们做工的中年妇女,对孩子们讲:“从前,有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她带他离开家乡,把他送到一个小镇最好的中学学习。为了维持家里巨额的开销,她不得不每天干三四份工作,直到夜里很晚才能休息。可她的儿子并不知道这些,也不体谅她的辛苦,他每天在学校打架、逃课,无恶不作。母亲为了激励他的儿子改掉恶习,每天又增加了一份工作,就是到这家工厂打工。而她每天唯一的报酬,就是带回家一个奖杯,让老师奖励给她的儿子。”
说到这里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英格丽老师转身,用最为温和的目光盯着卡尔,卡尔却早已泪流满面。
英格丽老师对学生们说:“孩子们,记住,母亲不会忘记你们的努力。而你们的努力才是回馈给母亲最好的奖杯!”
母亲的“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