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94600000008

第8章 陈布雷:岂有文章觉天下(1)

汗漫学屠龙,绛灌学屠狗;屠狗位通侯,屠龙不糊口。

——景耀月《读史感言》

陈布雷的另一面

相比蒋介石,陈布雷的形象更能代表宁波人:矮小、瘦弱、眉目清秀,斯文而聪慧。他的家乡慈溪,毗邻绍兴,他后半生所从事的工作,近乎为绍兴师爷,只是他的性情,有师爷之谨小慎微,而无师爷之刁滑奸诈。如王芸生回忆:“陈为人谦和拘谨,待人接物,向无疾言厉色。每见陈为蒋侍座,低眉垂目,敛手侧座,必有询问,才答数语。那种恭谨严肃的样子,令人看了透不过气来。”恭谨,或如左舜生所言的“极端谨慎”,杨玉清所言的“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是身处琼楼最上层、伴君如伴虎的陈布雷的自全之道。

陈布雷何以自视呢?他的回忆录里,说及自身,总是一片谦辞。他对自己的定位,我印象最深的一则,是“如有人问我自视为何等人,我只有一语曰‘草草劳人’”。“草草劳人”一说,源自《诗经》,原文为“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草草”者,忧心也。他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甚至死于忧患,自谓忧人,当无不可。他还说:世人视我为愚人、庸人、妄人,或者批评我孤僻、骄傲,都没关系,但是千万不可以清静宁谧誉我,这是我的短处,是我幼年时代身体衰弱所养成的一种习性而已。换言之,蒋介石在他五十岁生日之时所赠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乃是他的局限,而非他的志向。

读他的回忆录,才深深明白他的苦衷。原来在中老年的陈布雷之外,还有一个青少年的陈布雷;在幕僚陈布雷之外,还有一个报人陈布雷;在那个恭谨、衰弱如荒烟蔓草的陈布雷之外,还有一个负气、疏狂、濯污扬清、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下笔风雷的陈布雷。究陈布雷之本心,他更愿意做哪一个呢?他这一生最大的悲剧正在于此:他想做哪种人,走哪条路,大多时刻都不由自己。这一半是因他陷入了时代与政治、伦理与文化的激流漩涡而无法自拔,另一半,则因他的性情之柔弱,不得不迁就某些外力,反过来,外力如千钧重压,令他无以挺身,他的心灵在重重禁锢之中愈加柔弱。中年后的他,就像是一片摇曳于政治寒风之中的秋叶,他的命运完全托付于他所献祭的事业。

晚年的陈布雷有多么萧索,少年的陈布雷就有多么昂扬。1900年他十一岁,开始读那个年头最新潮的《时务报》,“虽在可解不可解之间,顾独喜阅之”,十四岁读《新民丛报》《新小说》《警钟报》《浙江潮》等。同年10月,父亲令他参加慈溪县的童子试,他心中十分不愿,却不敢违命,于是去考场敷衍了事一番,结果,151人应考,他排在第151名,被父亲痛斥了一顿。他不服,去参加宁波府的第二场,最终高中第一。从榜尾到榜首的颠簸,正可见他的少年心性之蹈厉奋发。从宁波回家的路上,风雪交加,父亲的朋友孙以文对他说:“不患蹉跌,患不能自奋。”三十多年后,他还清晰记得。

中年后的陈布雷一向谨言慎行,侍立于蒋介石身侧,像一副布满尘灰的静物画。殊不知他极具演说之才。十七岁那年,他在宁波府中学堂读书,开同学会,以学生新道德为题,他登台演讲,想来是过于尖锐,而为守旧的同学所嫉恨,为随后的学潮埋下了引线,他竟因此被迫退学。1912年3月,同盟会宁波支部成立,他是最早一批会员,开成立大会那天,他与徐家光、林斗南等人为选举事宜展开激辩,相持不下,连张申之主席出面调解都不得。赵家艺,曾担任同盟会宁波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任会长,副会长是陈训正。赵林士夸他的辩论术大有可为,然而其他人却认为他过于倔强,过于恃才放旷。据他回忆:“余斯时年少气盛,自视若不可一世,尤喜演说,每逢会集,辄自登坛,好评骘人,尤力诋彼时学法政者之志趣卑下,至谓法政学校不关门,民国必无治日,以此甚招当时父老之忌。”此处需交代一点,民国初年对法政及其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今日并不遑多让。1912年,浙江一省,就有七所公立与私立法政学校,律师事务所的招牌甚至比酒店还多。在陈布雷看来,政府的管理跟不上,则难免泛滥成灾,故他要极力抨击。

陈布雷有一个老师,姓冯,名幵,字君木。此人的名头虽然不如其弟子陈布雷、沙孟海等人响亮,却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与陈训正(屺怀)、应启墀、洪允祥并称“慈溪四才子”,这陈训正正是陈布雷回忆录里无处不在、堪称他这一生的启蒙者与引路人的“大哥”。陈布雷的四姊,于1912年嫁给冯君木当继室。所以陈与冯的关系十分亲近。冯君木见陈布雷锋芒太露,便教导他说,“少年时炫露才华,只自形其浅薄”;而且,陈布雷的身体一向不佳,如果奔走政治,用不了数年必将过劳而早夭,努力学问,才是正途。这是对陈布雷的当头棒喝,他三省其身,从此不在公共场合轻易发言。

可惜,冯君木的话,陈布雷只听进一半。他学会了缄默,学会了隐忍,却没有学会如何在兵戈扰攘的乱世独善其身,独立支配飘零的命运。冯君木谆谆告诫他不要涉入政治之河,他却在三十八岁那年,不远千里,从上海到南昌,见蒋介石,入国民党,一头扎进了政治的不归路,至死无力回首。

分裂的报人

“慈溪四才子”中,陈布雷与陈训正、冯君木过往甚密,然而,将他引上新闻之路的向导,却非此二人,而是另一位才子洪允祥(号佛矢)。

1910年,正在浙江高等学校读书的陈布雷忽发意气,针对铁路国有问题,给名重天下的杨度写了一封信,同时寄了一份给洪允祥。彼时洪允祥和陈训正在上海办《天铎报》(陈训正任社长),于是将陈布雷此信刊出,并勉励他继续投稿。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赏识与鼓舞。由此,“余倾向新闻事业之心益坚”。

陈布雷的新闻生涯,可以1927年为分界线,分成藕断丝连的两块。从1911年起,他先后效力《天铎报》与《商报》,同时为《申报》《国闻周报》《时事新报》等撰文,此时的他,可谓一个纯粹的新闻人,一个“独立与自由之记者”,虽有政治倾向,却无政治立场。1927年他加入国民党后,曾担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翌年辞职,回上海担任《时事新报》总主笔,与戴季陶、邵力子、周佛海等党内同志创办《新生命》月刊,但是,此际之陈布雷,犹如去污浊的妓院走了一遭的良家子,其肉身与心灵都受到了惨重的污染,他已经丧失了中立化的新闻立场,成为党指挥笔的政治喉舌,他所写的评论,单从标题来看,如“国军编遣程序大纲”(1929年1月19日)、“编余士兵之遣置问题”(1929年1月23日)等,便可知他在为谁说话,对谁说话。新闻生涯之后期的陈布雷,能否称得上“新闻人”,还是一个疑问。

《天铎报》时期的陈布雷,所写文章多为短评,两三百字,宛如投枪。彼时宋教仁在上海主持《民立报》,陈布雷常去请教,宋问他:何以来报界作事?陈答:为求学问长见闻而来,自信较入大学为有益也。他一生谦逊,不过此言倒非谦辞。二十二岁的他纵然才华横溢,纵然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其视野、见识等仍稍显青涩。如论1911年底、1912年初南北和谈,北方代表唐绍仪被开去资格,他则惊呼“战机动矣”(1912年1月4日),因为“两国开战,以召回公使为决裂之开端”;且他认为,和议之前,袁世凯对于民军,畏之如蛇蝎,忌之如寇仇,和议之后,袁世凯则开始轻视民军,欲玩弄于股掌之上——这后半句当可成立,前半句纯属误判,袁世凯对民军,有所忌惮,却从不畏。论战力,东拼西凑、四分五裂的乌合之民军,哪里是军制严整、武装完备的北洋军对手;军事才能平庸至极的黄兴之流,哪里是久经沙场的北洋宿将段祺瑞、冯国璋等人的对手。袁世凯所畏惧的不是军事形势,而是政治形势,同理,孙中山所利用的正是政治形势,而非军事形势。此文结尾,激情飞扬的陈布雷鼓吹“吾四万万人犹有一线之羞耻心者,其速战速战,桑榆可收,补牢犹及”。五天后,他撰“袁世凯听者”(1912年1月9日),警告袁世凯“倘不甘死心归顺,愿提刀勒马一战耳”;一周后,他撰“不战何俟”(1912年1月11日),呼吁“旌旗飞动,民军行矣。蓄志十年,偿之一旦,健儿此日,其快可知。昕夕兼程,水陆并进,念和议之误国,师到之日,慎毋令袁氏免脱。谨以夜光之杯,满贮自由之酒,山呼雀跃,祝马到功成,共和万岁”。这大抵便是书生论政,纸上谈兵,终将流于空言。

陈布雷在《天铎报》,只是小试牛刀。1920年,他重出江湖,任《商报》编辑部主任,这才是他大放异彩的黄金时代。他撰写社论,“渐觉纯熟,自信心亦加强,于政治外渐涉及文化、社会、国际时事及工商诸问题”。民国要人叶恭绰曾说,如今主持社论的人才寥寥无几,其议论周匝、文字雅俊者,北方唯有颜旨微(《益世报》总主笔),南方唯有陈畏垒(布雷)。陈布雷将此言写入回忆录,可见他十分得意于叶恭绰的评语。当然他要谦虚一下,说,论文字识解,在南方,我不如张季鸾,在北方,我不如颜旨微和陈博生。前半句应为他的心里话,他对张季鸾是真心佩服。

陈布雷与张季鸾的交谊,始于他主持《商报》笔政期间。二人因辩难而订交,可谓不打不相识。作为新闻人,年长两岁的张季鸾之巨大成就则非陈布雷可望项背。陈布雷佩服张季鸾的一点,即在于后者能在新闻路上坚忍一心,从一而终,而陈本人,虽然曾为新闻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比黄花瘦,最终却被政治的洪流席卷而去,欲回归新闻而不得,空余一声无力的悲叹:他的回忆录里,处处可闻“心在天山(新闻),身老沧州(政坛)”的哀声;他对接替张季鸾出任《大公报》总编辑的王芸生说,自己从未忘情于新闻记者的生涯;他的夫人王允默回忆,“先夫子常谓:一待国家太平无事,即当摆脱政务,重回新闻记者之岗位,专以文章报国”。可惜,此情只能成追忆,他至死都是一片惘然。

正因对新闻事业念念不忘,所以,当他听说张季鸾北上投奔孙岳,紧忙写信相劝:“今日政治之事,得先生一人不加多,然舆论界万不可无先生。援招隐之义,敢以重回故业为请。”张季鸾回信,有“且请拭目俟之,中国必须有终身之新闻记者,舍我辈其谁”之语。于今来看,张季鸾不负斯言,陈布雷却“愧负死友多矣”。

陈布雷曾评论张季鸾的文字:“季鸾先生实得力于汉人之文,故砥节砺行亦似之。季鸾之文最廉劲峭拔,亦最畅达明快,二者难兼而彼兼之。盖意蓄于内,情溢乎词,料材丰富而洗练喷薄以出之,其最精之技巧,则在单刀直入,先提出明确简单之结论,而阐之以经过精思审择之论证,更贯注以热情,虽寥寥数语,亦常能透纸背;即长文亘数千言,亦耐人咀嚼不尽,所谓‘有感情,有活力’,其论文如此,书翰亦如此。”

抄这段话,意在作一面镜鉴,以勘察陈布雷的文章。他最重要的作品,集中于《商报》时期。如我以为堪称名篇,足可流芳后世的“张吴会晤以后将如何”(1926年6月13日)、“孙传芳主和之索隐”(1926年8月1日)等。他是江南才子出身,文字清丽、俊雅之极,而且言述之间有一种雍容不迫的大家气度,令人读来如饮甘泉,相比之下,张季鸾“有感情,有活力”的文字,有时则如烈酒,直捣读者胸腔。从宣传上讲,自然以张季鸾的文章为佳;以作文之道而言,我更倾心于陈布雷(陈布雷说过:“为文之法,要在深入平出,惟其深入,才能义旨渊微,不同寻常;惟其平出,才能笔致轩豁,使人人能解。”此为至理。不过论陈氏的文章,“深入”有余,“平出”则不足)。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晚清霸业

    重生之晚清霸业

    【起点第五编辑组签约作品】这不是历史,只是我的遐想。晚清因为他的到来,成为了各国列强的噩梦。日本好像在那听说过,美国不是已经解体了吗。德国又来进贡了。俄国的劳工送来了吗?英国和法国把圆明园重新建好了吗?......他发展工业、开发农业、注重教育、尊重科学、强化军事。但是他更热衷于开疆扩土。他的座右铭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希望看过熊猫的《重生之晚清霸业》的朋友,可以加入重生之晚清霸业群。在这里你们可以对《重生之晚清霸业》品头论足,大肆的批评。群号:166745442
  • 逐红楼

    逐红楼

    戴宇本是天王公司的CEO,闲来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正所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顺带阅人无数。不巧在一次游历中为了拾得一美石,失足成就了千古奇缘……
  •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1部)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1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宋功名

    宋功名

    一个普通的理科大学生柴邵,在一次旅行中意外穿越到宋真宗年间,带着与这个时代截然不同的学识和物品慢慢的融入这个时代并相互影响着……
  • 天帝龙盘

    天帝龙盘

    滕龙国末年,天命战魂秦昊,伴随诡异天象降世,消失了几千年的传闻再次浮出水面,一场绵延万载的阴谋逐渐拉开。(本书无关我们熟知的历史,纯属作者根据史记上一些蛛丝马迹,经过大胆的推测和想象杜撰而出,重要剧情绝对不会出现雷同。)
热门推荐
  • 再见,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再见,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宫紫凝遇到浑身散发着冰冷气息的逸敏时,她仿佛掉进了冰窟。当宫紫凝遇到闪着光芒的安子辰时,心渐渐的回暖,但是她从来没有喜欢过他,她爱的人是逸敏,但是她的姐姐宫凌月和自己同时爱上了同一个人,并使用一切办法从逸敏的身边赶走宫紫凝把逸敏留在自己身边。当宫紫凝从充满生机的生活,却被宫凌月弄得家不成家。曾经的美好,曾经的痛恨。。。曾经想拥抱的人,却离自己越来越远。。。最初的最初,所有的美好铭刻于心。。。最后的最后,却让我们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 夺天

    夺天

    宇宙星河由仙、凡、鬼三界构成,三界众生息息繁衍,从未停止过血腥争斗,硝烟四起,多少洞天福地暗藏杀机。大罗神仙永生不灭,凡人皆恶死爱生,但生死轮回乃自然之理,长生不老非凡人所应拥有,故人欲成仙天必诛之。妖魔应劫而生无可阻止,便有了“夺天”之说……
  • 重新幻想之亚索

    重新幻想之亚索

    单独将亚索搬出英雄联盟,只为了弥补这个悲惨的人物...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秋风号陨落前篇

    秋风号陨落前篇

    短片已完结..................................
  • 霸道王爷也呆萌

    霸道王爷也呆萌

    现代甜美小霸王,穿越古代当王妃,会和呆萌霸道王爷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公主的华丽挑战

    公主的华丽挑战

    两个被抛弃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在父母的怀抱里享受宠爱,可她们。。。突然,奇迹出现了,。。可当一切尘埃落定,新的挑战即将来袭。当她们遇到他们,又会怎么样呢?一切都是未知。
  • 过客2016

    过客2016

    讲述现代同志生活的真实点滴,曾经我们定义为的伊人,终将成为彼此的过客!
  • 万恶魔君

    万恶魔君

    千年前,我为爱放手,你却以死明志!今生世,我为爱痴狂,誓与你生死相随!前世情,今生报!仙路无情,魔君有情!
  • 鉴宝王

    鉴宝王

    “臭小子,把你的脏手拿开,这可是明青花,是你的脏手碰得的吗?”某老板声嘶力竭的叫骂道。“赝品,不值一文。”年轻小伙拿开了手,不屑的撇嘴……凭着一只可感知一切的右手,小伙子在古玩的热浪中淘尽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