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12300000002

第2章 森林旅游文化总论(2)

1森林旅游既属于一种经济现象,更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森林旅游文化以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它的核心,以现代森林文化为基本内涵,表现出来的是人对森林的认识与审美关系。国内有的学者把它定义为对森林(自然)的敬畏、崇拜、认识与创造,以及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之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内容包含了技术领域的与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两大部分:既包括人类在合理利用森林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如造林技术、培育技术、森林法规、森林的利用习惯等,也包括人对森林的情感、感性的具体作品,如诗歌、绘画、建筑、音乐等。

由此看来,现代森林旅游文化集中体现在现代人对于森林价值的认识及现代人对于森林的经营理念。在现代人看来,森林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林产品。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具有现代特征的生态林业、社会林业是森林旅游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又一产物,现代林业也以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本理论,以经济、生态、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观作为现代林业的指导思想,注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2森林旅游文化集中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现代森林文化作为文化背景是现代森林旅游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森林旅游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决定着森林旅游文化的基本理念。无论森林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还是森林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审美追求,都以森林的生态特征作为核心,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这是一种文化的要求,这种文化要求体现在森林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之中。而森林的旅游文化意义是森林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森林文化与旅游、现代林业观念的结合使森林的生态意义、文化意义集中到一点,即森林的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构成现代森林旅游文化的心理基点之一是传统的文化心理。森林旅游景观蕴含的文化内涵,很大部分指的是传统文化,即在森林旅游区范围之内,或存在着寺庙、道观,或者存在着一些名人遗迹、历史古迹等。这种文化共存使历史文化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融入森林旅游文化之中,成为森林旅游文化中的一个组成因素,使得中国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也使得中国的森林旅游在文化上具有了历史的凝重感,从而显示出森林旅游文化的厚重,这成为中国森林旅游文化独特的亮点。

4森林旅游与传统宗教、哲学在文化上是一致的。从旅游的个体而言,民族的文化心理一直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与审美追求。从中国魏晋时代旅游的勃兴以来,森林旅游即成为中国文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对森林景观的审美追求,中国的传统哲学与宗教,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一种生态倾向,表现出对自然的回归,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天人合一,在自然中追求生命意义的永恒。从前述森林旅游的概念来看,森林旅游文化与传统宗教、哲学在文化上是一致的。

(二)森林旅游文化的特点

森林旅游文化诞生于人类在森林中进行的实践,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现代意义的森林旅游发展的历史尽管很短,但是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各国,森林旅游文化都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森林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在森林旅游过程中,自然景观或雄伟壮观,或奇绝灵秀,或妩媚多姿,或浩渺迷朦,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游客在这里感受最多的是森林旅游文化。在森林旅游过程中,森林旅游文化的凸显,是森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森林文化的载体之一。森林旅游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美国学者麦金托什说“旅游文化事实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森林旅游文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森林旅游文化着重考察体现在旅游活动中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这些文化现象背后包含的共同的普遍的本质以及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森林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还涉及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等对旅游活动进行研究的综合领域。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来看,应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服饰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质形态。还包含旅游文化的中间层次,即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

2继承性。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孕育文化的源头之一,它保留了过去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和文化,以其独特的形体美、色彩美、音韵美、结构美,对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森林的人文内涵,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森林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本土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原动力,而旅游文化的形成则因其不断更新的变异性而具有时尚性。传统与时尚并存,体现了旅游文化在传播当地原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吸引力的过程中特有的性质。正如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不断融合外来民族文化的历史过程一样,森林旅游文化也正是在南来北往的旅游者带来各种异域文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森林旅游业提供的旅游产品、所凭借的资源既有人文的又有自然的,既有历史遗留的,又有今人创造的;所需要的设施条件,既包括旅行社设施,又包括以饭店为代表的餐饮住宿设施和交通客运设施;所提供的服务不是某一单项服务,更不是某一具体物品,而是由吃、住、行、游、娱、购等多种服务项目构成的综合体。

3生态伦理性。人类受赐于自然,同样也受制于自然。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所特有的环境、奇丽的景观和美学价值为社会提供服务。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森林旅游因追求健康、释放压力、缓解疲劳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态旅游伦理是指在生态旅游地开展生态旅游所依据的生态学伦理思想。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伦理,而是将人与自然、生态、旅游三者密切地联系起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人与旅游的关系的伦理,将它们综合为一体,则可称为人与生态旅游环境关系的伦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生态道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对开发者来说,开发要有一个限度,即道德界限;对经营者来说,要始终将真善美三者兼顾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对旅游者来说,要从多角度接受现代生态伦理的学习与教育,在具体的旅游活动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地域性。地域性差异正是形成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吸引力之一。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千差万别,丰富多彩。我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大致可以分为9类:即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旅游者对异域文化的猎奇、探险、求知心理,促成了旅游活动的实现。同时,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又会缩小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形成新的旅游文化的同时,也呈现了森林旅游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5民族性。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5000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森林旅游文化植根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在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突出中国文化特有的传统,中国人特有的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民俗风情,中国人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审美追求、道德情操等,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特色,才能具有吸引力。

六、研究中国森林旅游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旅游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旅游资源客体的属性而言,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两大类,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大、换汇多、折旧率高的特点,有“无烟工业”之称。同时,旅游有助于增进各国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促进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交流。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包括名山奇峰、大川秀湖、流泉飞瀑、阳光海滨、珍禽奇兽、奇花异草、古木和珍贵树种等。而人文景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产、风味佳肴等内容。正是由于森林在人类审美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审美对象,并因而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同样能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006年至2009年,我国森林旅游人数超过10.66亿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690亿元,综合旅游收入超过5700亿元。(http://www.33519.com/news/lyxw/08222117311.htm.)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林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当今,建设生态文明的号角已经吹响,研究森林旅游文化的意义尤为重大。

第一,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我国的森林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森林文明,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旅游者变换原有的文化环境,探奇求知,变换生活节律,以吸取其他地域的森林文化。游客在森林旅游过程中,欣赏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在聆听自然的呼声,关注和思考着森林与环境问题。这些景区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外,还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充分挖掘与保存好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不仅可以保护好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还能壮大本地区的特色经济。

第二,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改善国际形象。上世纪末,我国迅猛发展中的森林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森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把森林的三大效益和资源优势发挥到最佳,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森林旅游各管理部门应考虑的头等大事。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所说:“不能把生态旅游看作是一时流行的时尚或者是骗人的把戏,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发展未来旅游业的有生力量。”目前,我国一些地区森林旅游业的经营不火爆的原因除了机制、体制等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缺乏国际意识。要想把森林旅游办出特色,就要挖掘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让本地居民和广大游客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增强本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吸引力,推动了当地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国际旅游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动国家和政府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我国森林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旅游业的竞争只重视市场的竞争,而不重视文化的竞争。森林旅游业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只停留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而对森林旅游文化的内涵关注与挖掘不多,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内涵。此外,森林旅游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文化底蕴,旅游管理缺乏文化品位,这些都势必导致中国森林旅游业难以形成大旅游的气候。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保护和开发将成为森林旅游的一对根本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保护,如果不加保护地开发,势必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开发也将难以为继,旅游业中的许多文化元素和文化都将逐渐消失,甚至其文化价值也逐渐被无视和否定,使旅游业陷入了一种“无义”的境地。

森林旅游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森林哺育了人类,千百年来,人类在与森林的接触中,对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森林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挖掘森林旅游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繁荣森林旅游,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森林旅游的文化属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旅游偏重于经济方面的研究,甚至将旅游简单等同于单纯经济现象。森林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可以说,文化是森林旅游的灵魂和支柱,文化是森林旅游的核心,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比单纯的经济影响更为深远。

(一)森林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就其实质而言,旅游者投身旅游活动,主要是为了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森林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表现如下:

同类推荐
  • 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本书借助低碳转型的强大压力和动力,探讨了新形势下四川的产业发展战略。本书共分8章,其中第一章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第二章四川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考,第三章四川能源的低碳发展战略,第四章四川农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第五章四川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第六章四川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第七章四川服务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第八章四川交通的低碳发展战略。
  •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本书以西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的制度变迁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之间及各自内部间的权利结构差异及基础制度环境差异如何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不同选择。
  •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本教材介绍了项目融资的运作程序与框架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结构、资金结构、融资模式、融资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风险控制与规避、担保、保险、项目融资的法律体系与文件等内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热门推荐
  • 傻丫头恋上恶魔校草

    傻丫头恋上恶魔校草

    身为少爷的他们会如何与身为小姐却不娇气反而直率的她们擦出爱的火花?几对冤家在感情之路上的挫折会如何解决?经过考验的爱情才最坚固、最终长久!
  •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来到巴黎后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并与另外三个火枪手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后安娜送了一串钻石坠子给英国首相白金汉,而与王后的敌人却想偷得坠子上的两颗钻石,使王后在舞会上出丑。达尔大尼央于是自告奋勇与三位朋友一起去英国,几经周折,终于取回坠子,保住了王后的名节。
  • 宫妃策:无敌皇后

    宫妃策:无敌皇后

    她只是一个小小护士,为什么老天如此捉弄,将她带到异世,为了生存代人入宫,并且卷入宫廷的斗争之中。在钩心斗角的皇宫中,她又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保住自己犹如蝼蚁般的性命呢?又如何运用她现代人的智慧与医学知识为自己谋得一丝生机?她假扮太监潜伏宫中,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逃出皇宫。可是就在她做了许多努力之后,她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皇帝。此时的她该如何抉择?是挥剑斩情丝?还是留在宫中?最终她选择了自由,于是她布下金蝉脱壳计逃离宫中!他一个高高在上的皇上,为了救她而身中剧毒,为的只是让她跟他回去。她答应了他,因为她的命是他的,她的情,她的爱,也早已给了他。重新回宫,那便意味着要重新与皇后,皇太后**。她认定了自己是慕容宛儿,只有这样才有生机。恢复女儿身的她又该如何面对后宫残忍的争斗,又该如何保住自己,保住自己在宫中的亲人?满心憧憬爱情的她却受到了最大的伤害,她最爱的人却是伤她最重的人。她生无所恋,喝下皇太后赐下的毒酒,可是却发现珠胎暗结。胡太医冒死将她救出,她也发誓不再进宫。可是他却放下江山去寻她,并多次以命相救。她已死的心又再复燃。为了追逐爱情她第三次入宫,此次的她该如何对抗后宫之主的皇太后以及皇后。又是如何保住他的孩儿?欲知详情,请进入董小宛的世界,与她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 校园青春永驻

    校园青春永驻

    校园的爱情,少儿叛逆,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天是魔界

    天是魔界

    天地魔,唯我独尊!!!欲霸天,三界苍穹!!!命运的降临,离弃的亲人,兄弟情义的断裂,痛苦的磨难,人间的主宰。是人?是魔?还是?欢迎进入月影海的世界!!!
  • 笑忘圣

    笑忘圣

    这是个玄妙的世界!在这里,梦想可以杀人!信仰可以练功!悲伤可以实化!寂寞可以成刀!空虚可以化剑!爱情可以开花!温柔可以生水!在这里,人一出生,心灵上就染上九层尘埃,修炼就是洗掉尘埃,心灵越透,神通越强!这里是菩提世界!
  • 女教师之贴身坏蛋

    女教师之贴身坏蛋

    徐慧老师说:你考试滚出班级倒数前十我就让你亲一下。许蜜蜜老师说:你考试进班级前十我就让你摸摸。赵莹莹老师说:你进年纪前十我就给做你一天女友。刘倩倩老师说:你全校第一我就让你随便弄。叶无忌说:老师,你们就洗干净等着我吧。
  • 阴阳之东华

    阴阳之东华

    古有四家著名阴阳法师分别为,南毛、北马、东华、西夏。而东华家后人阴阳法师华林在父亲的推荐信下得到了三位著名的法师悉心教导,然后游历各个城镇、山村增进阴阳术,一路收鬼、捉僵尸测风水、看墓穴帮助国家考古研究,只为三年后除掉霍乱人类的中西合并的白帝狐妖王。
  • 奇侣情仇录

    奇侣情仇录

    当师傅变成了仇人,会不会有一场生死的较量呢?当爱情变成了伤,徘徊的脚步没有归依,茫然间,能够在寻回什么?又应该守候什么?当长剑穿过胸膛,就当这一世结束了吧···············
  • 秩序之地

    秩序之地

    2146年,监管全球的“秩序”系统发现一个毫无秩序而言的虚拟世界。自此开始,《失乐园》成了一个巨大的牢笼,无数玩家被困在其中。游戏中的死亡意味着真正的死亡,虚拟成为了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