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12300000001

第1章 森林旅游文化总论(1)

导读:森林旅游是在20世纪末世界各国兴起的保护绿色浪潮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作为旅游文化的分支,森林旅游属于旅游文化的大体系。我们伟大、辽阔、美丽的神州大地,不仅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是人类旅游发祥圣地。在中西文化中,由于有不同的发展背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旅游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随着交流的加深,世界范围内对文化的认识逐步趋于认同。旅游作为一项高品位与格调的社会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

旅游与文化、森林旅游文化探源

旅游是评估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现代意义来说,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外出旅游在现代人们生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就愈发突出。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主。1978年之后,我国旅游业携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积蓄多年的需求存量,得益于改革开放之惠,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国际旅游大舞台上异常活跃、极富生命力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发展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旅游大国的地位在多个领域、在国内外得到空前的巩固和提高。

一、旅游的定义

旅游主要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当“人猿揖别”,古猿走出莽莽林海,在地面上直立行走之际,人类便开始了攀登高山峻岭,涉渡江河溪流,穿越林海,开始了生存之旅。我们的先民为生存而进行奔波、迁徙,在这过程中产生了周游世界的幻想。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有其发生、发展的土壤和历史。神农尝百草、舜帝南巡苍梧,在人类思维发育尚未成熟、语言文字还未完全形成的原始社会,虽无旅游和区分旅游的符号和标志,却已经有对“旅”与“游”的追求和形式。

在中国,“旅”、“游”二字出现很早。在我国古代,一直有旅游审美而达到的那种自由自在,逍遥无为的精神境界和由此而来的对待世界的审美态度。“旅”在《说文解字》、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均有论述。在中国古代,“旅”是一个有目的的功利性活动,具有时间空间的双重属性。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对“旅”的解释是:“‘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从这段解释来看,离开本土家乡而外出异地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旅。在我国古代,“游”是浮行于水,含有行走的意思。本义是同陆上活动有关的行为,同时指谙习水性的人在水中的自由活动。其本身就是包含有顺应自然、适意而行的意味,具有无意志、非理智的超功利的旅游的特征。

据考证,“旅游”一词首次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南朝诗人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频。”唐代诗人韦应物、张籍、白居易等在诗歌中对旅游一词已经广泛使用。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概念,人们曾从不同角度予以定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包含着人类社会的自然生存、自然发展与社会生存、社会发展两层含义。人类社会首先是个自然的生存物,它与自然界的其他物质一样,遵循着自然的发生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社会性生存与社会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类不仅要求有能够满足人类作为自然物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环境,还有要求这些自然环境悦目、有序,能够满足其自由活动等的需要。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旅游活动是人类的生活需求之一,是高品位和高格调的消费方式,是精神追求和文化享乐的新型载体。在现代意义上,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目前国际上有关旅游的定义很多,公认的是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通过的艾斯特(IST)定义,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克拉普夫提出的“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从上述旅游的概念看出旅游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离开惯常环境的旅行距离;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旅行目的不是就业和移民。

二、森林旅游释义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理念,以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为目标的一种旅游形式,是指一切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体育锻炼、探险猎奇、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的总称。这样一种旅游形式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旅游中独树一帜,作为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而备受各国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产品提供商的推崇和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我国生态旅游始于舜,盛于唐、宋。据考证,我国在开展生态旅游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栖息繁衍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北半球东亚大陆,在漫长而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中,原始神话编织的炎黄部落最早的生存环境分别是大西北的昆仑山与陕西岐山,在亲和自然环境的愿望驱动下,我们的先祖舜巡视江南,探险苍梧;夏禹治水、历险九州等体现了早期人类依山为命的“刀耕火种”生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电闪雷鸣、风霜雨雪、毒蛇猛兽、流行疾病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使早期为生存而进行奔波的人类受大自然的支配,而无法受到自身意志的支配,他们不得不从孕育自身的森林中走出,从游牧生活走上农耕生活,进而由农耕社会走上工业社会。

随着科学与社会的进步,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进步中,人类的生存条件不断改善。在环境中,森林无疑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了,它的博大、丰富、富于变化,满足着人类多方面审美情感的需要,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的想象。森林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它所倡导的绿色休闲方式和理念,在我国日渐被受众所认可和接受。本世纪以来由此引发的旅游热潮也从一般的城市公园转向郊外的森林公园。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变化复杂,林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加之我国林区特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当代,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三、生态旅游

从旅游活动来看,评判旅游现象产生的原因要分析他的动机。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是“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从事这种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当地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受益”。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具备下列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和社区历史文化遗产;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生态旅游”一词从出现到现在,不同的学者或组织从不同的角度给生态旅游的定义丰富、扩充和深化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但至今还没有被广大学术界和社会所公认的定义。

自生态旅游的概念产生以来,国内外各级组织与学者近年来对生态旅游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第一个是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把生态旅游定义为:游客到自然地区的一种负责任的旅行。这就说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第二个是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纵观国内外对此概念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对生态旅游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一是生态旅游是在保护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区域以及与之和谐相伴的特定的文化区域开展的;二是生态旅游强调对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生态旅游强调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并获益;四是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生态旅游下如下定义:它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理念,以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为目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观光游览对象,把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相结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不受损害的旅游。(谢雄辉.生态旅游内涵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13116.)

四、文化的定义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同样长久的历史,尽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文化予以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又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中赋予新的含义。今天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国人在翻译西方相关语汇时,借用我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等词汇加以创造而成的。

据考证,在我国的汉字文化中,“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与德行对称的“道艺”等,进一步引申为美、善、文德教化,与“武”对称。“化”的本义指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改易、生成、造化”,是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后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周礼正义》卷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一词见于中国典籍的开始。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文化”正式作为专有名词使用。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精神范畴。从以上看出,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文化”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大体是宗法王朝所实施的文治教化和社会伦理规范,仅局限在社会人伦方面。

在世界历史上,最早把文化作为专业术语使用的是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1832—1917)。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所谓文化或文明从广义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由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惯、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构成的综合体”,虽然这一定义并未揭示文化的内在本质,但是对后世关于文化的定义给予了启迪。对文化概念进行系统详细考察和整理的是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他们于1952年发表了《文化的概念》,对西方当时收集到的160多个关于文化的定义做了梳理与辨析,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作下列解释:

文化由外层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进一步的行为的决定因素。(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2.)

由于东西方对文化的理解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加上对文化概念层出不穷的新的理解,到20世纪末,关于文化的概念已经有200余种解释。人们在具体对待和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赋予不同的内涵,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我们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生产文化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成果。

制度行为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在人际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

精神心理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而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方面,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从以上看来,我们对文化可做以下理解:首先,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普遍共有而非专属个人;其次,文化这种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

五、森林旅游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森林旅游业,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有效地保护森林,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而兴起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森林旅游景观以自然森林景观为主。据一些资料来看,中国森林旅游中存在着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即在森林旅游区中往往存在着森林景观与传统文化景观共存的现象。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把我国旅游资源分为8大主类、31个亚类、155个类型,从大类来看主要有: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森林旅游以森林资源作为主要游览对象,涵盖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8大主类,体现的是人与森林的关系。

(一)森林旅游文化的内涵

同类推荐
  •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以一副通俗亲切的面孔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开始用经济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本书从出行经济学到职场经济学,从人脉经济学到投资经济学,从婚姻到房价,从新闻到国家政策……现代人行走于社会中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皆被囊括其中,以简明的道理、易懂的语言细细阐释。
  • 错觉

    错觉

    我们的生活总是与一种奇怪的错觉相随:我们的眼睛常常不可思议地欺骗自己,我们曾有的刻骨回忆常被自我意识纠正,我们总是自命不凡,即便今天的股票挣了一笔,也认为自己只是小试身手而已。在这本人类行为学的经典之作中,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瑟夫·哈里南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一些有趣行为——我们怎样思考,怎样看,怎样记忆,怎样忘怀,是什么东西引诱我们的人生抉择变得非理性。
  •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本书沿着中国早期思想家追求救国真理的脚步,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中国早期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解和对社会主义合理性的初步论证。
  •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地方官员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只有把国家政策弄懂弄透了,把国家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搞明白了,才能紧紧抓住一系列稍纵即逝的机遇,打开争取项目工作的好局面。企业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做到合法经营就必须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创造条件享受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各项鼓励和优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往往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特点,因此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制定适当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界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无论是金融投资、实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读懂国家的政策环境都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 大对决:即将爆发的中美货币战争

    大对决:即将爆发的中美货币战争

    2015年前后,一场以美国、中国及欧元区为主角,波及所有欧美发达经济区与亚非拉新兴经济体,决定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金融大对决,将由美国发动。本书作者指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精心布局一场重在针对中国的货币战争!此一役,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对决。这是美国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掠夺世界财富的第三次金融战,其最大的掠夺对象是中国。在前两轮金融战中,西欧失去5年,俄罗斯失去6年,东南亚失去8年,日本失去15年。2015年前后,美国会击垮中国吗?中国会金融战败,并失去5年乃至10年吗?中国要如何破解美国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与资本大布局?如何迎战即将到来的金融大对决?
热门推荐
  • 青涩宝贝哈烧恋(全文)

    青涩宝贝哈烧恋(全文)

    刚升入高中的安雅婷遇到了明海贵族学校的一个叫凌莫辰的冷漠帅哥。而一直令安雅婷担心的人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林澈,林澈暗恋她,但林澈小时候曾经患过“自闭症”,虽然已经正常了,但安雅婷还是担心他变成以前的摸样,果然林澈知道安雅婷爱上了凌莫辰后,兴格大变。幸亏蔡小雅在这时出现,蔡小雅是凌莫辰的初恋女友,蔡小雅在一条巷子里捡到了林澈并很快的就喜欢上了他,她的快乐与坦率感染了林澈,两个人最终也成为了甜蜜的一对。
  • 绝帝传说

    绝帝传说

    20亿年前,绝帝带领人类走向胜利。20亿年后,魔皇苏醒,且看绝帝转世,傲视宇宙!!
  • 《误惹冒牌千金:傲娇什么不是罪》

    《误惹冒牌千金:傲娇什么不是罪》

    第一次,她为了帮好友解难假冒千金,被他嘲笑,第二次,他和他争论,还是被嘲笑。第三次,她真的变身成千金,没想到还是被嘲笑!笑笑笑,她脸上写了笑话?有啥好笑的!你的脸肯定笑抽筋了吧?却没想到,随着一次次的搞笑“偶遇”让他们两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看腹黑男主如何征(tiao)服(jiao)傲娇大小姐!“喂,长这么高干嘛,看都看不到你脸。”林天夏抬起头,气鼓鼓的说。“唔,从这个角度刚好可以看到你牙齿上面的菜哦。”微生浩轻轻笑着。“啥!?”林天夏赶紧捂起嘴,脸红的瞪了他一眼。(林天夏:作者我强烈抗议!把这个人的牙齿也写成菜牙!很多的那种!)搞笑不断,绝对值得一看~~~
  • 废材之玩转异界

    废材之玩转异界

    异世大陆,因为一个奇异少年的降临而发生天大的改变!你说你武功厉害?我一个大炮打死你。你说你是符文大宗师?那你懂什么是圆周率吗?你说你是最聪明的?好啊,我们比比看!君无痕,世间世间第一天才,也是第一废材,而这个废材却有着最强老爸,且看,这个所谓的废材如何逍遥异世,异世,有会因他发生怎样的变化!
  • 嗜血星辰

    嗜血星辰

    这人道不容我,我便屠尽这世人,这天道不容我,我便逆天改命,破碎这虚空。楚风作为一个杀手重生到了异界。那名少年曾经的委屈与辛酸,只有他能感受到。少年为何拥有灵根却无法进阶?迷离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剧情。随着一系列的事件,牵扯出两个平行世界的一大谜题。待看主人公如何一一化解,造就成神之路。书友群69419533
  • 韩娱之璀璨皇冠

    韩娱之璀璨皇冠

    一场车祸,一个私生子,一个几乎命丧当场的idol。一个被全民anti的组合,一个人人唾弃的私生子。安子敬:“我要的不多,只是一份公平。”T-ara:“我们要的也不多,也只是一份公平。”PS:女主只有皇冠6个,老司机的皇冠!没啥大野心,坚持完本!不喜欢骂一句X掉,别骂街,积点德。PS:老司机群号120280977!
  • 重生之无我

    重生之无我

    车祸重生异界的学生杨明,由于肉体本主轩辕明修炼资质过低,各大长老为夺家主之位,陷害逼迫其离开家族。废材誓要崛起,不为他人,不为自己,只为心中的信仰!——血洗江山终不悔,我以吾血踏乾坤!风雨同舟,美女如云,除却仇敌,还要时时提防身边隐藏的危险,江山霸业,谁愿与他同行?山川不答,明月常笑—
  • 征古纪

    征古纪

    若有一天,这方世界荡然无存,我要诸天神魔为之陪葬!
  • 轮回尸

    轮回尸

    孤儿云天问,无意间获得屈子传承,勘破五行之术,脚踏万千奇门!邪蛊,僵尸,鬼魅,妖怪,统统灭杀!女鬼,女妖,女神,女人,来者不拒!窥阴阳,炼元神,参天机!逆生死,踏轮回,傲苍穹!
  • 参仙圣娃

    参仙圣娃

    许世俊在创作中把情思赋予想象的翅膀,将人、仙、禽、兽及自然万象融入笔端。人参仙子是地能入,是树能上,是水能进。书中写了作为人间缩影的神界的矛盾与斗争还表现了神与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记录了神界的婚丧嫁娶、生离死别、生杀予夺的生动斑斓的世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