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2900000086

第86章 反其道而行之

典出:

《史记·淮阴侯列传》: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经典今读:

“反其道而行之”,意思就是逆向思维,采用同对方相反的方式行事。

这句话出自韩信。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汉朝开国大功臣。韩信曾辅佐项羽,但未被重用,后来投靠刘邦。

刘邦要韩信分析一下时局,韩信知道项羽是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就说:我看项羽这人不咋地,他虽很勇猛,大吼一声,可以把一千个人吓趴下,但这是匹夫之勇;项羽也不乏爱心,看见蚂蚁死了都要掉眼泪,却舍不得封赏有功的部下,这是妇人之仁;手下将广,但他刚愎自用,不能知人善用;手上兵多,但纪律不严,大军到处,百姓遭殃,这样的人怎么能统领天下呢?如果大王您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任用贤能,奖励手下,善待百姓,必能打败项羽,称霸天下。这番话有一针见血的见地,也有言过其实的贬损,但刘邦听了,却信心大增。后来他之所以能把项羽逼得“自刎乌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牢记要“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和项羽完全不同的政治军事策略。

唐朝的李愬也是一个善于“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并且因此“一夜成名”。安史之乱后,吴元济据守蔡州与朝廷对抗,唐宪宗派李愬前往平定。由于之前官军在对战中差一点全军覆灭,士气低落,而叛军气焰嚣张。李愬来到前线后,按理应下一服对症的补药,首先整肃军纪,重振军威,最好杀几个打仗不力的部下,以正视听。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开了一服泻药,对士兵们放任自流,他说:“天子知道我柔懦,特派我来安慰大家。”他还说:“仗没打好,不怪大家,别太自责,好好休整。”好像他来这里只是进行“心理救助”似的。这话传到敌军那里,他们见李愬名位卑微,行事又如此不堪,遂掉以轻心。这一下正中李愬的下怀,其实他心里是有数的,他对心腹说:

“贼闻我来,必加强战备,我得故意显示军纪松弛,让贼以为我无能,待贼松懈,然后伺机相图。”李愬关爱士兵,很快赢得了将士的爱戴,士气自然得以提振。他的柔性攻势甚至感化了敌人,敌将丁士良和吴秀琳被俘后,为其宽容和真诚所感动,不仅爽快投降,而且铁了心要干点事报答他。这两个投诚的人知道敌人的命门所在,他们献计献策,往往击中要害。几个月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贼首吴元济。这一仗打得漂亮,打得得心应手,《新唐书》盛赞李愬“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

历史上,反其道而行之的故事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个失败的例子,那是曹操赤壁兵败,退至华容道,看见前面有烟火,部下都说“去不得也哥哥,咱得另谋出路”。但曹操偏说:这是诸葛亮的疑兵,他瞒不了我。曹操反其道而行的结果是自投罗网,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要不是关羽一时糊涂放了他,华容道就可能成为曹操的鬼门关了。

慧眼看经典:

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沿着逆向思维行事——这样做往往会取得成功,这是为什么?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其实反常的行为中不乏逻辑性和合理性——只不过是平庸者观察不到、理解不了。

同类推荐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于本世纪中叶(1947-1952)在巴勒斯坦西部发现。本书反映了库兰宗团的思想,库兰宗团属于正统犹太教分裂出来的艾赛尼教派。
  • 同胞,请淡定

    同胞,请淡定

    曾经,我们见面,亲切地问:吃了吗?现在,我们见面,急迫地问:买房了吗?又跳槽了吗?找到合适结婚的了吗?是什么让现在成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焦虑和浮躁,又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高房价、就业难、节奏过快、剩男剩女等现实问题充斥着当前中国人的生活,人们渐渐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之外,也牺牲了原本相对平和的心态。
  • 历法·节气趣谈

    历法·节气趣谈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村青年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成才的迫切需求,共青团中央青农部以“关注焦点、瞄准致富点、找准需求点、抓住热点、切入视点”为原则,编辑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新农村新青年文库》,包括和谐家园、发展生产、劳动力转移、科普宣传、文化教育、自主创业、小康生活、生态环保等八方面内容的100本书。冀此服务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进一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带头倡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时代新风尚,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努力谱写出新一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奋斗之歌。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热门推荐
  •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也受到重视。
  • 尸局

    尸局

    七十年前一位站在道门的大人物在一次战争中由于某种原因自废武功,从而布下了一个天大的局,天罗地网只等君来,然而道门又新崛起了一位魔头轮回成了一个少年,然而这个少年的身份是什么呢
  • 爱吃粗粮

    爱吃粗粮

    本书向主妇们讲解了粗粮的营养、选购技巧、烹饪方法、食用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食疗偏方等,教会主妇们用最轻松的方式,烹调出最营养的好味道。
  • 如果我从来没有遇见你

    如果我从来没有遇见你

    不是所有相爱的人都会在一起,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相爱,不是你想就能够。人生没有太多的妄想,不如留这些时间去追求梦想。
  • 江湖独行刀

    江湖独行刀

    血刽屠千绝是江湖道儿上出了名的煞星,虽然狠辣冷酷却颇有侠义心肠,在替信义镖局除去了穷凶极恶的敌人嗜血三鬼之后,却莫名其妙地被人栽赃陷害,差点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在遭到一连串的袭击之后,屠千绝利用掌握的线索找上了仇人,却在最后关头得知其中另有内情,不甘屈服的屠千绝与幕后黑手展开了殊死搏斗……故事的最后,自然是以主角一战成为武林英雄,然后怀拥娇妻退隐江湖为落幕……
  • 今生,还爱你

    今生,还爱你

    一朝穿越,命定的相公居然与暗恋多年的人极为相似!是老天眷顾?还是命中注定要再次单恋……虽然明知会受到冷落,可是二十一世纪来的女性又怎会为男人而活!虽说相爱容易,相守难。不过也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幸福。只是就算是两情相悦,又怎抵挡的住仇家的挑拨?蓄意的伤害呢?一次次的分离,反而让两个本来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心越来越近。今生,你会爱我吗?今生,我爱你!
  • 医务管理工作实用手册

    医务管理工作实用手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医院医务工作的流程以及医务工作相关的法律解读,能帮助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临床医生更好的开展工作,并知道临床医务人员依法行医。
  • 重回中考

    重回中考

    一个狂热迷恋重生文的书迷重回到了2003年的中考考场,人家重生是改变“历史”,成为“天才宝贝”,语数英科,门门满分,她重生,悲剧,曾经的“数学女王”变成了“数学白痴”。人家重生,左右逢源,轻而易举的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三好学生”,她倒好,就得罪老师一二三四五。生活还在继续,重生之路不可逆转,一个素不相识的好友,一个毫无印象的哥哥,刘茜茜终于发现,重生,也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特别是重生到了一个平行空间。颓废,失望,纠结……统统一边去,只要努力,只要用心,还怕重生女不能活出一片精彩的天地?
  • 中国兵家

    中国兵家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中国悠久而灿烂、源远而流长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的推进剂。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本土文化即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又是东亚文化的母文化,同时又是世界古文明系统中一直迮续至今的文化系统。因而它既有自身独具魅力的特色。又包容着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因而它是传统、现实、未来的统一,是继承、扬弃、拓展的统一,有着永久旺盛的生命力。"
  • 坑神之神

    坑神之神

    穷X丝穿越重生了还是穷X丝?我去,凭什么啊!穷X丝穿越重生了还得被欺负?丫丫个呸,太不公平了吧!某二代穿越重生变成穷X丝?哇哈哈哈,恭喜恭喜,太开心了!某二代穿越重生了还是某二代?能不能不这么作弊?嘛,总之就是一心理阴暗的穷X丝穿越重生成了贵N代报复社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