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5500000029

第29章 明清时代(10)

金氏是一位举止端庄、乐道古节义事的年轻妇女。同年秋,海寇袭扰上虞,辗转来到金氏所在的村子。当时,金氏躲藏在自己家里,不料,海寇挨户抢劫,闯进了她家。发现金氏后,强行将她带走。金氏边行边骂,海寇恼羞成怒,举起屠刀向她的手臂砍去,金氏面对狂徒的狞笑和滴血的屠刀决不示弱,骂声越烈,惨无人道的海寇,竟用大刀砍下了她的头颅,惨死在夏盖山下。

据传,这两位坚贞不屈的妇人,死后英灵不散,乡人们时见陈氏骑着白马翱翔,随波上下。康熙三十三年,郡守李铎修筑海堤,久而不就,有一夜梦见陈、金二氏同来传授筑堤方略,却潮数里,海堤不日告成,因此人们在海边建筑了一座双烈祠。后来郡守俞卿又修筑夏盖夫人庙,以二氏配左右楹。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清)悔堂老人:《越中杂识·列女·陈氏》。

聘媳行孝三十载——李贞女

李贞女(约1680~1748),清绍兴府诸暨县人,许配给邻村下图里屠天瑞为妻。夫未婚而卒,李贞女不思婚嫁,对屠母行孝30载。卒年69岁。

有人说天瑞命薄,他年仅18岁,未与聘妻同房花烛,即客死蜀地。其母在家独居,并无其他子女,且有病在身,长期卧床不起,既无人照料,又缺吃少穿。尚未“过门”(未结婚)的李贞女,闻知未婚夫死于遥远的蜀地,悲痛至极,又听说屠母有病无人照顾,且衣食无着,分外担忧。心想,自己虽然无缘喜披婚纱,但既然是天瑞的聘妻,在屠母举目无亲,身陷绝境的情况下,理应冲破世俗偏见,上门尽孝。

父母为了女儿一生的幸福,劝她另许他人,但她坚决不答应。虽说李家离下图里不远,但李贞女尚未到过屠家,心想早日上门尽孝,却不识路,更不知屠家在何处。俗话说:“女大不由娘”,一日,邻居一老妪要去下图里,李贞女以要外出办事为由,不告而别,与她同路而行。到了下图里的一间房屋前,老妪用手指着说:“这就是你婆婆的家。”李贞女一听,婆家到了,连对老妪招呼也没打一声,一脚跨进了门。

屠母见未过门的媳妇突然来到这个破烂之家,一阵惊喜。当她询问李贞女的来意时,李说:“吾愿终身服侍婆婆。”屠母不觉一惊,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对姑娘的好意十分感动。心想,世上竟有如此好心的姑娘,难道是我前世修透,菩萨保佑,今世才遇上这样的好媳妇,可眼下儿子已经去世,难成媳妇,加上家里如此贫穷,叫她如何安身呢?于是,她连连推辞说:“姑娘,你的一份孝心我领了,但我不能耽误你的终身,你还是快快回家,免得父母挂念。”

没过多久,李父发现平日很少出门的女儿不见了,四处打听,才知道女儿跟着一位老妪往下图里方向去了,于是怀着十分疑惑的心情赶到屠家,见女儿正在屠母身边。李父以为,女儿虽未过门,但在屠母遭到劫难之时,前来探望一下也应该,于是他规劝女儿说:“你有孝心看望屠母是应该的,时间不早了,现在就一起回家吧!”李贞女却说:“我不是看望,而是从此住在屠家,要为屠母养老送终。”李父没法,只得叹息而回。

李贞女在屠家住下后,与屠母相依为命,精心照料老人。为了生计,她看到宅边环山多旷土,即动手垦荒,种上粟麦,身自收割。村民和族人见她独自在地里辛勤耕作,都十分敬佩她,常常相约,主动帮助她管理庄稼,使她得到较好收成,竟自给有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晃过去了30个年头,李贞女初衷不改,孝心不移。从一个青春少女变成了年近半百的老妇人。不久,屠母去世了,她独自一人为她治丧。因无所依靠,抚养堂侄美先。

乾隆十三年(1748),李贞女病重,她告诉族长思忠说:“吾悯先人无后,积渐置田八亩余,愿继美先奉祀事。”话毕而卒。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清)悔堂老人:《越中杂识·列女·李贞女》。

后母真情育嫡子——王雍文妾刘氏

刘氏(约1688~1748),清福建人。绍兴府会稽县诸生王雍文妾,生性庄重,不轻言笑。生一女,年21岁时,丈夫去世,居贫守志,真情育子,人以贤称。

丈夫去世后,刘氏带着亲生幼女来到会稽县夫家,见丈夫嫡室(正妻)留有两个儿子,家里有三个遗孤需要抚养,一个才20多岁的年轻寡妇,稚嫩的肩膀要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困难重重。这时,长嘴的婆娘们见刘氏孤儿寡母一家人议论开了。有的说那两个儿子是前娘生的,这个说,这小姑娘是后母生的,这个两个儿子要吃苦了。更有的说,“前娘后母隔层皮,肚皮勿痛(指分娩)人勿亲。”刘氏听了这些议论,只是淡淡一笑,她以为,亲不亲,我心中自有一杆秤,我要付出比亲生的孩子更大的亲情,去弥补孩子心中的创伤。养育子女是为母之天职,我一定要将他们养育成人,以慰亡夫。从此,她每天东方发白起床,忙到半夜才睡觉,不但要给孩子们烧茶、煮饭,缝补浆洗,还要为生计而奔忙。稍有空闲,就教他们识字读书,含辛茹苦10多年,孩子们逐渐长大了,可才30多岁的她脸上已经出现了皱纹。

一天清晨,门外树梢上传来阵阵鹊声,刘氏心想,人说喜鹊叫,喜事到。可喜鹊是为有钱有势的人叫的,穷人常闻喜鹊声,不见喜临门,喜事再多,也落不到孤儿寡母的头上。也许喜鹊真有灵性,鹊声过后,突然王家虚掩着的大门被人推开,见外边一个男人向屋内“啪”的一声,掷进一袋物品,一言不发,转身就走。刘氏拾起袋子,打开一看,“视得白金三百”,她急忙跨出门外寻找此人,但他已经走远了。刘氏感到十分奇怪,心想,难道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难道我家遇上了救苦救难的大恩人。想着想着,她想起了当年在福建时曾资助姚某的一件往事,于是,她将处在疑惑中的子女叫到一起,向他们讲起了夫妇在十几年前做的一件善事:

当年,我同你父亲在福州一客舍(旅馆),与霍邱姚某邂逅相遇,姚某因身遭劫难,落魄福州,你父亲心地善良,十分同情他的遭遇,虽素不相识,欲给他一些资助,但手头拿不出多少金钱,此时,我将奁箧内的金银首饰全部当掉,将所得钱款赠给了他。他伏地叩拜致谢,一定要你父亲留下姓名、地址,表示日后时运好转,一定到府上如数送还。一幌十几年过去了,想必姚某已度过劫难,有了生路,路远迢迢辗转寻到会稽王门,还钱来了。子女们听后,对当年父母所做的善举十分感动。

当年本不作惜的资助,如今守信人寻迹还金,这笔钱倒解了眼下王家的燃眉之急,可这钱如何处置呢?刘氏想得很多,后来想了个主意:其一,有钱仍过无钱的日子,不能因此放手花钱;其二,此钱不能用于改善生活,要用于培养人才上;其三,所有钱款要用在嫡母所生的两个儿子身上,亲生女儿分文不占。主意一定,她将这笔钱深藏箱底,后来,两个儿子长大了,她将这些钱全部用到了给儿子添置行装、读书赶考以及出游楚越上面,自己苦守家门,亲自教女读书。

在刘氏的辛勤教养下,女儿长大后也成为孝顺贤惠,知书达理的人,嫁给萧山县汪楷为妻,苦心养育夫妾徐氏子辉祖,有贤声。

乾隆十三年(1748),年过花甲的刘氏闻女儿患病,赶往萧山省视。在啜茶间,对女儿说:“汝幸无恙,要好好抚养汝子”,一笑而逝,年61岁,守节40年。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绍兴县志资料·列女·刘氏》(第一辑第二册)。

苦心育出好男儿——汪楷继室王氏

王氏,清绍兴府会稽县人,诸生王雍文女,母刘氏,山阴县昭东(今萧山县)汪楷继室。楷为河南淇县典史,为官清廉。去官后,客死广东。留下年及古稀的老母,及年轻的继妻王氏、妾徐氏,及徐氏所生的幼子辉祖。王、徐二氏约定,誓不再适,侍奉婆婆安度晚年,养育幼儿长大成人。

丧归后,因汪家素无积资,家中贫寒,索债者纷纷上门,逼得实在没有办法,王氏卖掉了一家藉以维持生计的一些田地,变卖了自己陪嫁的衣衫,还清了债务。汪家本来已很穷了,可丈夫尚有一个不肖的弟弟,经常变着花样向王氏要钱,钱一到手,就跑到睹场。更为严重的是,他还经常教唆小辉祖向王氏要钱,教他学坏。后来还以种种藉口,欲将老母迁走。王、徐二氏以为,老人随他而去,那就更苦了,于是在她们的竭力挽留下,才将婆婆留了下来。此后,她们二人奉侍甚谨,在艰苦的条件下,使老人度过了清贫而安逸的晚年生活。婆婆在临终之时,尚“叹其贤孝”。

婆婆在世时,汪家上有老,下有小,既无官俸,又无田地,人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汪家常常连隔夜粮也无着落。“徐居常布衣操作,岁饥,日织布一疋,易三斗粟,虽疟不为止。”为了维持生活,徐氏就织布、缝衣,即使身体不适,也尽力坚持劳作,挣点微薄收入。有时,锅子里仅剩一点薄粥,王氏和徐氏都舍不得吃,推说身体不舒服而放下了碗筷,省下来让给婆婆和辉祖吃。后来,生活条件稍有好转,王、徐二氏仍十分俭约。徐氏的一条絮被,已经用了20多年,辉祖请她换一条新的,她推辞说:“此絮被是你父亲所给,不可易也!”她生病时,辉祖让她进参汤,她推却说:“你父客死外地,我没有得到这种贵重的补品给他喝,我怎忍心饮呢?当王氏坚持要她喝时,她才微微啜一下。”

汪家无钱送辉祖上学读书,更无力聘师到家中教子,此时,王氏想起自己幼时,父亡家贫,是母亲刘氏在家亲自课教自己读书的。如今,家境贫困,只得在家课教了。于是她象当年母亲教导自己一样,在家教辉祖读书。辉祖聪颖懂事,学业日进,但有时也和别的孩子一样,调皮贪玩,每当辉祖贫玩过度,徐氏常常拿起一根棒棰,叫辉祖跪在地上,严厉训斥。王氏见到后,往往流着眼泪对辉祖说:“儿子呀!你要从小立志,刻苦读书,继承父风,将来做一个国家有用之人。”当徐辉祖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时,王氏就要徐氏放下棒棰,并从地上扶起辉祖,将他送入书房。

在王氏和徐氏的严格教育下,辉祖长大后成了一位很有志向、有学问的优秀青年,并出游四方。17岁的辉祖中了秀才。23岁那年,随外舅赴金山县充书启幕友,立志学习刑名。30岁时,终于成为刑名师爷,在江浙两省州县衙门应聘作幕。处事严谨,“持正不阿,为时所称。”可直到此时,王氏仍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辉祖在佐州县治刑名时,当了一个主办刑事判牍的幕僚,口碑甚佳。但王氏心想,我和徐氏在苦境中将辉祖这个苦孩子培养成人,盼望他有朝一日出山,为民当官,能为百姓说话办事,清洗冤屈,而不是为己当官,贫赃枉法,欺压百姓。于是尽管辉祖为官清廉,百姓爱戴,她还是谆谆告诫辉祖说:“人生多忧伤、痛苦,你可不能将无过错之人打入囹圄呀!要知道,如果偶然错捕一人,往往害得人家数日不得安适愉快,你作为刑事幕僚,不能无所约束,要体量百姓的痛苦呀!”王氏知道,对于有罪之人,必须依法惩处,但她最怕儿子制造冤、假、错案。虽说幕僚手中无生杀大权,但如果心术不正或办事马虎,有时嘴、笔也能害人。所以平日她见辉祖从外面归来,常要问他:“你抓错人没有?胡判别人重罪没有?”当听到辉祖“我没有做过伤天害理之事”的回答后,王、徐二氏才相视而笑。王氏还不喜欢儿子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辉祖偶尔提及,王氏必说:“你能不讲这些最好,这些事对你有什么关系呢?”

在王氏和徐氏长期教导下,加上辉祖自身努力,他当幕宾33年,辅佐过16位州县官员。操守严谨,恤民饥苦,强调佐人以尽心为上,律己以立品为先,以俭为基。“俱有贤声”,为江南名幕。辉祖于乾隆四十年(1775)中进士,曾授湖南宁远知县、署湖南道州牧等职,在任上,他崇尚气节,清政廉明,所决狱事恰当,有神明之颂,并改革弊政,教民广种植,兴礼让,惜廉耻,节婚丧,民风为之大变。罢官回乡时,老幼泣拥车前而不得行。返乡后,曾于乾隆五十八年应召主持修复萧山西江塘,工程坚固,且耗资很少。其后,悉心著述。他还积毕生经验撰《佐治药言》等专著,为清代最著名的幕学要籍。《清史稿》有传。

可惜,早在辉祖中进士时,辛勤教养他的继母王氏去世了,而生母徐氏已死去10多年了。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清史稿·列女·汪楷妻王、妾徐传》,中华书局校点本。

(2)《萧山县志·汪辉祖》,浙江人民出版社。

寡妇忍辱藏犬胞——沈万裕妻王氏

王氏,清绍兴府山阴县人,沈万裕妻,万裕早年失母,父亲娶了后妻。王氏嫁到沈家后,夫亡寡居,尽管恶婆婆无道,蒙受奇耻大辱,仍恪守孝道,孝敬公婆,人皆誉之。

万裕英年早逝,留下了年轻的妻子王氏和一个幼小的儿子,她在身为寡妇之后,仍象丈夫在世时那样孝敬公婆。可万裕的后母是个性情怪癖的人,心术不正,日夜处心积虑地要将王氏母子赶出家门。她不仅不体量媳妇的痛苦,相反,想方设法虐待她,媳妇越是礼让,她以为软弱可欺,对她越是厉害,公公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了王氏几亩田地,叫她另找住处,自立门户。于是,王氏强忍悲痛,领着幼儿,跨出沈家大门,另起锅灶。

走到这一步,本来婆媳之“怨”可以缓解了,但这个恶婆婆并不以为满足,她硬逼王氏改嫁。在婆婆的胡搅蛮缠和百般相逼面前,王氏打定主意,向她表明:“誓不再适,终老家门。”

婆婆不甘罢休,决定搞臭媳妇的名声,让她在沈家站不住脚。她以为,俗话说,寡妇面前是非多,这“是非”二字主要是指男女勾搭方面的事情。我要搞臭她的名声,最灵验、影响最大的好办法,就是要抓住或制造她与男子私通之事。可是王氏品行端正,非一般轻佻女子,好些天过去了,她既抓不到媳妇的“把柄”,又想不出造假的好办法。一天,她突发奇想,认为抓贼见赃,捉奸成双,我要搞臭她,先得制造证据。听人说狗胎胞与人胎胞相似,一般人见都没见过,哪里能分辨出来呢?我只要搞到一只狗胎胞,她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后来,这个恶婆婆居然暗地里着人真的搞来一只狗胎胞,她如获珍宝,一边偷偷地将它塞进王氏房中,一边四处张扬说:“啊唷,你们看,这寡妇房中怎么会有这种东西,真作孽啊!”还对王氏说:“你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害得我们沈家人抬不起头来。你若并无此事,当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王氏面对冤屈和有些人异样的眼光,无脸争辩,真想一死了之,但转念一想,这不是正好中了婆婆的奸计,于是她对婆婆说:“我当死,但我死后幼儿怎么活下去,丈夫谁来祭祀。再说这件事尚未弄明白,我死了,又有谁为我洗清冤屈呢?”

这个恶婆婆无中生有地制造假物证后,洋洋得意,自以为物证在手,媳妇有口难辩,并进一步威逼她改嫁。可王氏以为,自己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她将婆婆的恶言秽语强忍心底,为了雪冤,设法将狗胎胞保存了起来,平日,仍象往常一样孝敬公婆。

恶婆婆有个少子,也象他母亲一样生有一副坏心肠,他不但不主持公道,站出来为嫂子辩白,反将王氏告到县衙。幸好,山阴县令姚仁昌是位清官,他深入查访,认真审理,以为此案可疑。知王氏尚存“人胎胞”,立即着人取来,经仔细对比查看,认定此不是人的胎胞,是有人在诬陷王氏,于是立即将恶少当堂棒打一顿,并表彰王氏的节操可嘉。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客观叙述了卢梭的一生,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他传世的经典之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伟大思想家灿烂辉煌的人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 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

    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

    本书从评说人物这一层面,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蒋介石的个性特征、人际交往、思想观点及政治谋略等多个方面,是从新的角度对蒋介石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人物的选取上,该书所涉猎古今中外 170多位历史人物中,既有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巨擘、将令、文人,如孔子、孙中山、毛泽东、罗斯福等,也有鲜为人知的“小人物”,如蒋介石的亲属,这就让读者眼中的蒋介石更加丰满,更具立体化。其次,本书对人物进行了合理的分类,给读者以脉络清晰的感觉。三是评说原文分别取之于蒋介石的论著、书信、谈话、命令和楹联等,对人物的评价,既有总结性的,也有随意性的,严谨而不失自然活泼。
  • 圣茶祖师王褒传

    圣茶祖师王褒传

    茶艺是我国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我国非物质遗产的组成部分。它享有独特、独尊、高尚的消费文化。茶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艺的表演和各种茶文化的传播及形式的展示,则将品饮茶活动提升为物质需求与精神享受的文化总和。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热门推荐
  • 隐婚蜜宠:邪魅男神王俊凯

    隐婚蜜宠:邪魅男神王俊凯

    “啊,你不要过来!”舒惞害怕的喊道。“宝贝,别怕我是你老公啊!”说完,便越靠越近了。舒惞有些惊慌失措,她一直往后面退着:“你别过来,你再过来我喊人了啊!”舒惞毫无底气的恐吓道。“你喊啊!我是你老公看谁敢管试试?”说完,王俊凯便露出了邪魅的笑容,肆无忌惮的朝着舒惞所处的地方走来。
  • 千源万语,难以凯口

    千源万语,难以凯口

    三小只的校园遇爱故事,相遇——相识——相知——相爱
  • 墨旻

    墨旻

    ——他们。不应该在一起。——我只是觉得我自己的命运不应该被安排!属于我的东西,怎么可以容得别人染指?——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只会让我觉得恶心。我想写的,应该是渴望自由的孩子与庞大家族的牵绊冲突的故事吧。会两天一更或一天一更的样子。别在意可能成为天坑。
  • 周芷若之末世女配

    周芷若之末世女配

    “命运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存在的。”就像青书就像阿朱…就像我…
  • 一代红颜

    一代红颜

    一代暴君夏桀,遇到妺喜,便更加的寻欢作乐,恣意妄为。是他自己导致失去江山,还是妺喜这个红颜祸水导致,亦或历史的规律,人力无法改变。千万个人,千万种说法。宏观历史,细查人性,或许,我们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 阿拉德之旅

    阿拉德之旅

    阿拉德大陆,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大陆上有着各种各样职业的冒险家,剑士、骑士、魔法师、盗贼、医疗师、格斗家、狂战士、盗贼……这是一个抒写主角六人在阿拉德大陆创造传奇的新崭新故事。
  • 屠魔时代

    屠魔时代

    屠灭世之魔,世人皆传我为创世之神。而我只是一个寻找归路的苦行者。(乱入的热武器横推群魔)且看一个神秘特工的奇幻之旅,第一次写作文以外的。请多多包涵
  • 蜕变:复仇公主归来

    蜕变:复仇公主归来

    【全文免费】第一次写文,不要介意。(注:此书完结后立即删文进行重写)她,冷淡无情。她,温柔可爱。她,暴躁火辣。他,冷漠无言。他,体贴入微。他,玩不恭敬。女主为了父母而报仇雪恨。而雅她们一心想赶她们走,而女主总是用不同手段来反凶雅她们。当他们的出现,该复仇还是不复仇?复仇吧,复仇三公主。
  • 祸乱洪荒

    祸乱洪荒

    “二弟啊,要么就别招惹他,免得粘上因果。可要是有沾染的可能那么下手一定要狠,千万别给他留下任何反击的机会。千万不能像那个鲲鹏一样啊……这个世道可以心慈但千万不能手软……”赵桔语重心长的对自己的二弟“冥河”说道……
  • 宠文呆萌小姐哪里逃

    宠文呆萌小姐哪里逃

    姐姐林睿去德国读书把林夏丢到了她自己又呆板又严肃又老又闷骚的未婚夫宁远乔家里,啊啊啊啊林夏受不了啦,林夏要反击。没想到却一步步走进了他早已布好的陷阱里(作者有话说,这是一个绝对值得你看的小说,绝对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