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5500000020

第20章 明清时代(1)

烈胆义行感太祖——义烈妇邱氏

邱氏,明初绍兴府会稽县董升六妻,生有一子,子刚满周岁时,丈夫就去世了。她不思婚嫁,守节育子,仗义刚烈。

邱氏夫亡后,过着清贫而冷落的寡居生活,可没多久,刚经历亡夫之痛的她,又遇到了一件伤心事。原来,丈夫升六有个哥哥,名叫樵风,因忤逆贵妃,系狱而死,不仅亲党被陷,而且家族也将受到株连。

一天,朝廷派来的衙役来到董家,要将樵风的妻子儿女全部逮捕法办。家门不幸,劫难当头,柔弱的樵妻唐氏与子女抱头痛哭,他们哭天天无路,哭地地无门,只得等着让衙役带走。

邱氏是位义烈之妇,此案虽与她无关,但她的心同唐氏一样焦急。心想,丈夫犯罪,与无辜的妻子何干?此案虽与己无关,但为仗正义,我死不足惜,若定要唐氏一家人去受罪,不如我一人去顶罪。于是她巧妙地避开衙役,慨然地对唐氏说:“那边的人已被关在牢狱中成了囚徒,生死由天,你们在这里哭泣有什么用呢?你辈急当远避,以保宗支(宗族的支派),我愿以未亡人名义,代表众人去领罪。”

唐氏含着眼泪,将信将疑地边点头边思索着,她深感邱氏言之有理,难为她又有这种义烈之心,可她也是象自己差不多的妇人,真能敢于舍生取义,劫难救人吗?于是问道:“这能成吗?”

邱氏看出唐氏的表情,便在她面前立誓说:“如悔前言,手足异处。”话毕,她催促唐氏带着子女快速逃避,等他们走远了,立即抱起幼子,让衙役戴上刑具,押解而去。

邱氏被押到京师(今南京)后,以罪犯家属之名被判发配到象。邱氏以为一人犯罪,合家诛连,此法不当,故以死相抗,并撇开衙役,一头向石阶撞去,瞬间头破血流,昏死在地。待她苏醒后,衙役竟以白刃向威胁,邱氏不但不害怕,反而挺身向利刃扑去,吓得持刀的衙役连连后退。

明太祖朱元璋是位爱民的君王,早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他平定东南,在集庆(今南京)称吴王时,就开始考虑创建新朝、治国安民的大计。元至正二十七年太祖废去了元朝的年号,下诏司法部门说:“使用刑法不可以不谨慎。古代圣君用刑,为的是救人,不是要人的命。所以仁爱恻隐之心,应该是立法的根本”。他又诏中书省说:“自今而后,废除元朝的连坐法。老百姓犯罪,一人做事一人当。”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元旦,太祖受百官拥戴,在南京即皇帝位,正式建立新的朝代大明皇朝。他强调指出,新朝的急务是立即安定民生。

邱氏不服判决,以死相抗的事很快传遍朝野,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他问明案情原由后,甚感邱氏义烈,并以为,如此连坐治罪,胡乱发配,有违新朝法规,不利江山稳固,于是曰:“真正烈妇也,朕甫膺天眷,杀之不详。”说罢,命朝臣备红船一艘,着人送她母子还乡,并将其居地赐名为“全节里”。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清《康熙会稽县志·列女·邱氏》。

血卧钉板雪父冤——孝女诸娥

诸娥,明绍兴府山阴县人,父诸士吉。性至孝,幼年舍身救父兄,为世人称道。

诸娥的父亲诸士吉,洪武初年为粮长,是当地管理田粮的小官。当地有个恶棍,无故拖欠多年田粮,不但不及时清缴,反而捏造事实,诬陷诸父侵吞皇粮,告到府里。府衙不作调查,不分清红皂白,胡乱审案,竟将诸父判为死罪。

诸娥有两个哥哥,一个叫炳斋,一个叫焕斋,他们看到父亲清白为人,却无故受冤,心中愤愤不平,于是上书知府,为父伸冤。可是知府仍是不问情由,草菅人命,竟将炳斋、焕斋当作同案犯也判了死罪。

当时,诸娥只有8岁,见父兄三人先后含冤下狱,且要被处死,心中愤愤不平,昼夜号哭。她坚持跟随舅父陶山长翻山涉水,步行近千里,到金陵(今南京)上诉伸冤。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后,就强调“仁者爱人”,“民为邦本”的思想,下诏废除元朝的“连坐法”,司法部门要慎用刑法,改革不合法的规章制度,但要贯彻到实处也非易事。那时,衙门为了检验上诉者的真假,有一条十分残酷的法规,凡到金陵告状的人,都要滚钉板。有冤者,如不卧钉板,勿与堪问。诸娥为父兄伸冤,志坚情切,面对钉板,毫无惧色,毅然卧上钉板,左右翻滚。她的皮肉被铁钉戳破,鲜血直流,仍咬紧牙关,不喊痛楚,以至奄奄一息。

朝廷见诸娥小小年纪,为父兄伸冤,如此至诚坚毅,深受感动,受理诉状。后来,朝廷查明真相,免去了诸士吉父子三人的死罪,仅判一兄戍边,并查办了那个诬告的恶棍。

诸娥回家后,体无完肤,遍体溃烂,不久死去。人们哀怜、敬重她的孝悌与勇气,在县北2里的万安坊营桥立诸娥祠,并禀告抚军刘公。刘公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纪念她,把诸娥像也移孝女曹娥塑像旁配享。清乾隆时列入《三不朽图赞》。至今曹娥庙内还有一副古联,评赞曰:

钉板可以雪冤,父活何妨女死;

木栅因而增重,八龄奚啻千秋。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明史·列女·孝女诸娥传》,中华书局校点本。

(2)(清)悔堂老人:《越中杂识·列女·诸娥》。

筑楼赋诗度终生——贞女孟蕰

孟蕰(1378~1470),字子温,号柏楼,明绍兴府诸暨县概浦乡十二都(今应店街镇)人,生有异姿,爱好读书,尤工诗赋,善画墨兰。蒋文旭妻。未至弱龄夫亡,誓不再适,筑柏为楼,以诗、书、琴、画为伴。时称“孟贞女”。著有《柏楼吟》,卒年93岁。明万历戊戍(1598),邑令刘光复为蕴立祠,肖像于孟子庙侧,每岁设祭致奠。《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等有录。

孟蕰嫁给同县泉灵乡十三都(今大唐镇)里蒋村蒋文旭为妻。蒋文旭洪武间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湖广。婚后不久,洪武末,因奏事忤旨赐死,孟蕰年不及二十。丈夫死后,她为蒋办理丧事,居丧3年。时正值青春年华,又端庄漂亮的孟蕰,谢绝亲友及好心人的多方劝说,誓不再嫁。她在里蒋村左珠宝岭后麓,构筑起一座柏为楼,独居其上。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她潜心诗、书、琴、画,平日,或赋诗言志,音韵清寒;或抚琴怡情,音律高雅;或绘画题梅,节操艰贞,静心养性,自娱自乐,特别是她以才、以景、以情、以泪赋就了著名的诗集《柏楼吟》。

《柏楼吟》倾注了孟蕰一生的心血,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卷首有明崇祯诸生、诗人、戏曲家山阴孟称舜《柏楼吟叙》,清嘉庆进士、翰林院编修浦江戴殿泗《重刻柏楼吟序》(1537年),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蒋玉华、翰林侍读黄文莹等之《奏章》,以及明宣宗朱瞻基之《圣旨》(1431年)。卷一收录诗作53首,有《咏竹》、《咏菊》、《试笔》、《抚琴》、《画松》等。其中有八音诗一首。八音诗为诗体之一,凡8句,每居首冠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卷二为《梅花百咏》,为其主体部分。卷末附有明隆庆状元、左谕德兼侍读山阴张元忭《孟贞女传》,并附有蒋廷勋、蒋以垣及徐骥颂扬孟蕰之诗作。

孟蕰的诗作,历代有较高的评价。张元忭称其诗作“句凌霜雪,笔挟风云,具班大姑续史之才,作谢道蕴因风之句。”清戴殿泗谓其诗“直泻胸臆,宛然天成,其辞戚,其义正,等而上之,虽圣人所取《柏舟》之篇,无以远过。”并有“胸次开朗,超然生死”之誉。“篇中好句层层出,简上长歌字字新”(《试笔》)。清《光绪诸暨县志·经籍志》云:孟蕰“叠梅花诗百首,以其清节肖己也。”

孟蕰诗集,历代都有刻行,明孟称舜曾刻书板以传,清嘉庆年间蒋氏重刻,自后孟氏后裔复以活字板印行,民国《诸暨诗英》辑有部分作品。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清)《宣统诸暨县志》卷三十六。

(2)诸暨政协文史委员会:《西施故里名人谱·孟蕰》。

抗辱投水保全节——唐方妻丁锦孥

丁锦孥,明绍兴府新昌县人,唐方妻,品性高洁,抗辱保节,投水而亡,时年28岁。

洪武年间(1368~1398),丁锦孥的丈夫唐方为山东佥事,因犯法处死,按法律丁氏当没为官奴。

不久,有司带着一班衙役,奉命前来提解丁氏。早有思想准备的丁氏,打算略整衣衫,稍加梳洗,随员而去。可正当丁氏梳头之时,有一个“监护者”,见丁氏年轻美貌,垂涎欲滴,动手动脚,还借故向朱氏借了一把梳子,竟厚着脸皮给她梳起头发来了。李氏是个品行端庄之人,一把夺了梳子掷在地上。可那个“监护者”从地上拾起梳子,猛地抓住一束头发,继续为丁氏梳发,然后假惺惺地将梳子还给丁氏。丁氏拒不接梳,并将他痛骂了一顿。

面对这些无耻之徒,丁氏心想,有罪当治,乃身不可辱,今看此辈,身为执法者,在我尚未离家之时竟敢如此放肆,若一旦进入官府为婢,岂不成了这些无耻之徒唾手可得的玩物。于是对家人说:“此辈无礼,必辱我,非死无以全节。”

丁氏在衙役们的押解下,坐轿路过一个叫阴泽的地方,此处崖壁陡峭,溪水潺潺,趁衙役不备,跃出轿门,投入溪水之中。因水浅衣厚,身不能沉,她以手撑裙,顺流而下,至深潭而没。

后来,丁锦孥投水处,人们有感于她的贞烈,就叫它“夫人潭”。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明史·列女·唐方妻传》,中华书局校点本。

以死抗婚揭父冤——石孝女

石孝女(?~约1403),明绍兴府新昌县人,父石潜。性刚烈,至孝,舍命为父申冤。

在明初,虽然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除元朝的连坐法,老百姓犯罪,一人做事一人当。”但明朝建立后20多年过去了,有的府、县仍在执行“连坐法。”石孝女的父亲潜,早在她襁褓时,因犯罪坐牢,家中人口、财产被查抄登记。按法律规定,罪犯的妻妾子女充当官奴,财产没收。她母亲吴氏,因遗漏登记,侥幸获免,从此带着石孝女回到娘家,依靠兄弟资助为生。

一日,石父从监狱潜逃回乡,隐匿在吴家。吴家兄弟惧怕罪犯进门,被衙门发现受到株连,不去报告朝衙,将他秘密杀死了,遗体藏于地窖之中,对外封锁消息。吴氏生性怯弱,眼看自己的丈夫被活活处后,悲痛万分,心想上告,但既怕自暴身世,又怕兄弟受罪,失去依靠,因此,有嘴不敢言,只能密埋心底。

星移斗转,年复一年,石孝女一天天长大了,她看到别的孩子父母双全,十分幸福,可自己自懂事起,从末见过父亲,更没见过石家的族人。一天,她终于大着胆子,向母亲提出了一个久积心头的问题:“娘,人人都有父母亲,我怎么没有听说我的父亲,更没有见过,难道我没有父亲和父族之人吗?”女儿突然向她要父亲,这使吴氏吓了一跳,转念一想,孩子已长大了,也应该将其父亲被害之事告诉她了,于是将自己的兄弟(石孝女的舅父)如何杀夫藏尸之事一五一十地向她讲了出来。石孝女听后,满腔悲愤,她以为,父亲有罪,是死是活,得听衙门发落,而身为亲人,不但不劝导父亲归狱,争取早日获释,反而暗害藏尸,以保自身,真是大逆不道。可自己眼下还无力为父报仇申冤,只得将复仇之火强咽到肚里。

明永乐初年,石孝女已长成一位年方十六的美貌少女,上门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母亲不敢拍板为女儿许亲,由舅父作主,许配给吴氏族子为妻。此时,石孝女问母亲:“杀我父者,吴也。如今父仇未报,我怎能为仇人族子之妻呢?”母亲无奈地回答说:“这件事不是我的主意,他们要这样干,我也没办法呀!”石孝女听后,对舅父怨恨之极,点头不语。

到了成亲的日子,吴家按照风俗举办婚典,新房前挂灯结彩,锣鼓齐鸣,石孝女有冤在心,身着婚友,无意嫁人,自知身单力薄,无力为父报仇雪冤,决心以死相抗,揭发舅父罪恶。于是方礼宾,她即来到房中,用一条素绢,悬梁自尽了。母亲闻讯,急忙跑到房中,见女儿已经死去,仰天大哭曰:“吾女之死,不欲为仇人妇也。”

当地专管司法工作的“有司”,得悉石孝女拜堂成亲之前悬梁自尽,死因乃是“不欲为仇人妇”,感到十分蹊跷,以为内中定有隐情。经过深入调查取证,终于摸清了石父被杀害的案情原委,上报衙门,最后将凶徒治罪。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明史·列女·石孝女传》,中华书局校点本。

寡母拒子建牌坊——贞节妇倪氏

倪氏(约1445~1532),明绍兴府会稽县廪生王泰妻,纯朴端庄,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养老育幼,临终前拒子建贞节牌坊,闻者无不惊叹!

王泰是位耿直而孝顺的读书人,时为廪生,县学生员,因父亲无辜受到冤屈,决心中断学业,不顾一切艰难险阻,誓要为父申冤。在明代,朝廷有一项考核官员的制度,即朝廷派遣监察御使分赴各省区巡视,考核吏治,这些官员称为巡按。其品级虽低,且可与省区行政长官分庭抗礼,知府以下官员,均奉其命,事毕还京。王泰以为巡按一定能为父明冤,于是追随巡按,冒雪千里,风餐露宿,饱经风霜。后来,父冤昭雪,可王泰却死去了。

王泰去世时,倪氏才20余岁,有人看她年轻美貌,劝她说:“如今你家中没有了顶梁柱,老的要养,小的要哺,不如下了狠心,离开王家,另找出路吧!”倪氏痛定思痛,以为作为一个年轻女子,苦守家门,养老育幼,的确不知苦难的尽头在何处,如若改嫁,也许一日蒙羞,一生幸福。可我与亡夫曾山盟海誓,风雨同舟,自己作为未亡之人,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待哺的娇儿,不能忘记夫妇往日情谊,应该担起赡养老人和养育儿子的责任,只求自身幸福,抛老弃幼这种缺德事是做不得的。

从此,倪氏决心坚守贞操,苦撑家门,“事姑尽礼,教子成名”。在艰苦而漫长的岁月里,她辛勤劳作,节衣缩食,孝敬婆婆,无微不至。婆婆去世,亲自安葬,按俗守孝。儿子稍长,日夜教他识字读书,送其出门赶考,终使他出仕为官。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觉过去了60多个年头。

嘉靖十一年(1532),倪氏的身体越来越衰弱,却疾病缠身。一日她自知来日无多,命家人为她沐浴更衣后,高坐中堂,并将子孙、亲友召到一起,对大家曰:“吾将逝矣。”即是说,我将要寿终而逝了。

倪氏此话一出,满堂子孙和亲友大吃一惊,一起跪在她的床前。年近古稀的儿子流着眼泪对老母说:“吾母坚志苦守,慈严教子,终使吾取得功名,为官二任,吾决定将积余的钱款全部拿出来为老母请题匾额,建筑贞节牌坊,以报母德。”

贞节牌坊是封建社会为女子坚志守寡,或恪守贞操而树立的“功德碑”,不少妇女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以至生命,也求之难得的。可倪氏不是把虚荣当成殊荣的人。她听了儿子的话后,回想起自己漫长的寡居生活,真是一腔黄莲苦,千把心酸泪。想当年,自己年轻守寡,外要挡坏人欺压,流言蜚语,内要苦撑家门,养老育幼,没有一堵挡风墙,更无一个扛力肩,这日子有多难熬呀!吾虽终身守志,只为尽到自己的天职,不为建贞节牌坊。有幸苍天有眼,吾今终于看到了苦难的尽头。想到这里,她对子孙们曰:

从吾以后,不要再象吾这样了,该嫁得嫁,你为何说出请题建坊的话呢?话毕,安然地闭目而逝。卒年88岁。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清)《康熙会稽县志·列女·倪氏》。

扔棋入河训骄子——王守仁母

王母,明南京吏部尚书王华妻,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母,慈祥贤惠,严于教子,是被人们传颂的越中良母。

王守仁(1472~1528),幼名云,5岁时改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祖籍绍兴府山阴县,后徙余姚县,生于余姚龙山后寿山堂,幼年全家迁回山阴,住城内东光坊不相桥侧,后建伯府于上大路王衙弄。官至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一生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就,还得从他母亲精心养育说起。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哥白尼伽利略

    哥白尼伽利略

    《哥白尼伽利略》对哥白尼、伽利略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热门推荐
  • 纵横三国之神将天下

    纵横三国之神将天下

    三国蜀国小将自从手中有了ak-47,取敌方上将人头不费吹灰之力,就连关羽大将军都自叹不如。蜀军自从有了火箭炮,千里之外横扫千军如卷席,使曹操哭晕在厕所。诸葛亮未等刘备三顾茅庐便急急来投,生怕丢了饭碗。为何这个三国会如此不同寻常?也许只有看过此书的人才能说出个道理来·····
  • 风训

    风训

    一段人生就是一个故事,每一段回忆都弥足珍贵,赌书消的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希望大家看完。
  • 指若流年无生花

    指若流年无生花

    在她的记忆里,有着那么一人,他温人如玉,他是她的一切,十八年,他陪伴她十八年,最后她醒悟了,原来这只是……
  • 暗影行动

    暗影行动

    C国籍退役军人唐天率领一名为"最后防线"的安全应急小组为奥莫辛格公司执行不宜公开的任务,应急小组同军火贩子等斗智斗勇。危机随时出现在他们身边,一枚发件人为"戴维"的邮包炸弹险些炸死小组所有的人。在一次次惊险的对决中,唐天渐渐发现了幕后真相……
  • 万元归一诀

    万元归一诀

    一个原本家境贫困,一无所有的学生天杰,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导致混沌本源真气入体,领悟万元归一诀,但正当他小有成就正打算一展抱负时却被一道神雷打入异界,且看他如何在异界一边寻找回家之路一边叱咤风云,追寻力量的极限!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葫芦娃异界纵横

    葫芦娃异界纵横

    没有魔法,没有斗气的异界大陆。有一种崇高的职业-骑士,更有一种神奇力量-心灵之光。强化系-强化物品,自身。元素系-水火风土冰雷。自然系-治愈,操纵植物。变化系-操纵物品,变化。具现化系-幻想武器,具现。神秘系-不属于五系的能力者。面对这个妖孽辈出的时代,林夜擦了几颗冷汗,还好自己也就会力大无穷,巨大化,千里眼,顺风耳,金刚不坏,吐火,吐水,隐身,闪现,紫葫芦而已。
  • 藏宝专家

    藏宝专家

    “北漂青年错把工艺品当成古董,花八百万天价收入囊中,得知真相后欲哭无泪,跳楼自杀!”-------重回十二年前,改写命运,家庭,爱情,古玩,这一世,我要做藏宝专家。
  • 逆湮

    逆湮

    四周是无尽的黑暗与虚空,孤独感总是油然而生,唯一的光芒来自于头顶那遥远庞大的灵无漩涡……这个世界,她叫湮落,是死者的唯一归宿。并不是所有的死者都会抵达彼界。经过残酷的筛选,只有拥有一定意志力的人们会被湮落选中,从死亡中获得存在的权利,而,那些没有通过的人,则湮灭为无形的灵无,即彻底消失……死后,只记得姓名的男人,带着一股不死的信念从湮灭中脱出,只因为承诺她的那所谓的简单自由的活,从此在这个名为湮落的世界,踏上了漫长而险恶的轮回道路。
  • 桃花无意惹诗情

    桃花无意惹诗情

    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呵呵,农村大学生穿越到女子以稀为贵的社会,引来朵朵桃花。哎呦,公子,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呀!只是,只是一夫太浪费资源了,凡是资源,咱都要合理利用。您说,对吗?
  • 宅女攻略

    宅女攻略

    邂逅,十八岁时,他爱上她。那时,她十三岁。一夜,二十三岁时,他却不知道她是他爱的她。相逢,再遇时,她不认识他,他记得她,她的面容,早已深深的刻在他的脑海里。“嘿,大叔你好,我是妈咪的孩子,请问你找谁?”男孩露出优雅的笑容,朝着门前的男人自我介绍道。“我是你爹。”看着面前跟自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缩小版自己,男人咬牙切齿道。然后,抬头冲着躲在门后的人说道“好啊赵斯斯,你竟然瞒着我连孩子都生了,还敢说不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