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79700000040

第40章 古代智谋(下)(22)

“徐大将军品行端正,作战英勇,屡立大功,当下军务紧急,正是用将之际。望元帅宽恕!”

众将也都跪下,一齐哀求说:

“军中发生欺压百姓、调戏妇女等事,不能怪徐大将军,都怪我等纪律不严。万望元帅饶恕他吧!”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全场士兵这时也一齐跪下求朱元璋饶徐大将军死罪。

朱元璋见全体将士都跪下替徐大将军求情,不能不说话了,便站了起来叹了口气缓缓地问道:

“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

众将士一齐答道:“代天行讨,除暴安民。”

“是的,”朱元璋点点头,“我们起兵推翻元朝,是因为元朝官府欺压百姓,百姓痛恨;如果我们除掉元朝,自己又来欺压百姓,那么我们的队伍不是与元朝官兵一样了吗?

要不了多久,别人不就又要代天行讨,来除我们的暴了吗?”朱元璋又接着说:“这样我们还起什么义兵,又打什么仗呢?”

众将士听了,一齐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李善长见元帅有缓和,又趁机哀求:“徐大将军跟着元帅,身先士卒。战必胜,攻必克,劳苦功高。请元帅饶恕他吧!”

朱元璋脸色一沉,喝道:“在场的众将士谁没有几件功劳,若都倚功,败坏军纪,我们还像一支除暴安民的军队吗?”

李善长硬着头皮继续求情:“元帅,临阵易将,乃兵家大忌。现全军待发,斩杀统帅,于军不利,请元帅让徐大将军打下镇江,将功折罪如何?”

朱元璋听了沉吟半晌,才指着徐达喝道:

“看在众将士的分上,这次饶你。打下镇江后,再有违犯军纪、欺压百姓之事,定斩不饶!”说罢,朱元璋拂袖而回。

徐达被松了绑,又恢复了大将军的威风。他当场宣布道:“打下镇江后,一不许烧房,二不许抢掠,三不许欺凌百姓,四不许调戏妇女。违者定斩不饶!”

大军很快打下了镇江。部队进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百姓拍手称赞。

朱元璋到镇江看到如此情景,十分高兴,便把徐达叫来,一把握住徐达的手说:“贤弟,教场那幕,真苦了你了!”徐达笑道:“元帅!没有教场那幕戏,军纪能这样吗?”

“哈哈”,两人大笑了起来。

原来,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在打下集庆后,因为部队扩大了,新来的将士不懂军规。有的士兵强买强卖,不给钱;有的将领公然调戏妇女。违反军纪军规的事屡屡发生。朱元璋想:部队又要攻打镇江,军纪这样松弛,怎能打下镇江?再说,这样下去,红巾军不是和元朝官兵一样了吗?百姓也会像痛恨官府一样来痛恨我们……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他也预料,光靠抓几个人震动不大。于是朱元璋就导演了上面这幕假斩徐达整军纪的戏。

这场杀鸡给猴看的戏演得好。

朱元璋通过假斩徐达这只“鸡”给众猴——将士们看看,果然达到整顿军纪的目的,这招果然灵。

徐达智胜“双刀赵”

至正十七年冬十月,常遇春,廖永安率水师攻克池州,擒杀徐寿辉部将洪元帅后,即派人去朱元璋处报捷。朱元璋传谕常、廖二将,天完诸将没什么可怕的,惟有他的部下陈友谅足智多谋,不可不防。朱元璋果然言中了,一日,陈友谅派勇将赵普胜猛攻池州,守将顽强抵抗,战死疆场,池州又落入陈友谅的手中。

朱元璋闻池州被陷,惊叹不已,遂派徐达统军复夺池州城。徐达率赵德胜、俞通海刚到池州城外,池州守将赵普胜便手持双刀杀气腾腾地向徐达营寨杀来。俞通海望见来将是赵普胜,便大喝一声:“你是我的旧部,我待你不薄,为什么叛归陈友谅?”赵普胜亦大声说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你不要管我。”一句话气得俞通海七窍生烟,挺长矛来取赵普胜性命。赵普胜也不答话,挥刀以死相争,矛去刀迎,刀来矛抵,格格作响。赵普胜愈战愈勇,俞通海渐渐不支,赵德胜见俞通海渐渐的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便拍马跃阵来助俞通海。双战赵普胜仍战了个平手,徐达帅旗一挥,众将士呐喊冲杀才将赵普胜击退。

徐达回营对俞通海说:“赵普胜那小子,骁勇无比,刀法娴熟,怪不得都叫他‘双刀赵’。明日再战,只能智取,不宜强攻。”徐达派探马查看赵营情况,用声前掩后的谋略布兵,派赵德胜正面进攻,派俞通海率水师,袭他后营。计议已定,赵德胜率兵杀至阵前,赵普胜即开营杀出。两将酣斗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忽然赵德胜虚晃一枪,拍马落荒而逃,赵普胜不知是计,挥军追杀不舍,追了四五里,遥见对面一队军马设阵相迎,原来是徐达挥军接住再战赵普胜。赵普胜抖擞精神杀得性起,忽听后面炮声连天,恐江营失守,遂拔马回营。驰到营前已经晚了,营中尽是“俞”字旗号。原来,俞通海用徐达计,声东击西,待赵普胜远追时,炮轰江营,驱逐赵普胜的营兵,夺舰占营。赵普胜至此方知中计,懊悔不迭,欲拼命夺营,怎奈徐达、赵德胜从后面赶来,俞通海复从江营杀出,前后夹击,腹背受敌,料不能敌,只好向西逃走了。

徐达在收复池州的战斗中,采用“声前掩后”的谋略,将恃勇硬斗的赵普胜击败,充分显示出了比对方计高一筹的军事指挥才能。

吕珍诱捕廖永安

徐达、廖永安率军攻下宜兴后,廖永安乘胜指挥水师深入太湖,攻打张立诚水军,途中恰遇张立城麾下吕珍率部队堵截。两军各不相让,便在湖滨大战起来。吕珍凭借熟悉水域情况,令各舟忽出忽没,忽进忽退。害得廖永安顾东顾不了西,疲惫不堪,烦躁异常;遂令各舟奋进,穷追不舍。渐渐地被诱到一处芦苇纵横、深浅不一的水域。忽然廖永安的座舱被浅滩搁住,如胶似漆一动不动。正在情急之中,遥见芦苇丛中荡出一叶小舟,驾舟人统是渔民打扮。廖永安也不问是哪来的船,就叫小舟向大船划来。待一叶小舟离大部还有丈余,廖永安急不可待地一跃跳上小舟,尚未立稳,那驾舟渔民忽地拔刀向他头上劈来。廖永安一偏头,刀砍在右臂上,血流如注,动弹不得,其他渔民打扮的乘机一拥而上,将其掀翻捆住。原来这些渔民都是吕珍手下将士装扮的。廖永安负伤遭擒,被绑至张立诚面前,张立诚知道廖永安长于水战且智勇双全,欲劝他投降。廖永安怒目而视说:“我岂肯降你这个盐贩头子?”张士诚大怒,遂把他囚于狱中。

朱元璋闻廖永安被捉,遂修书一封,愿以俘获的张立城兵将3千人,换廖永安一人。张立诚想起了其弟张士德身亡的遗恨,拒绝了朱元璋的请求。廖永安被张立诚囚禁了8年,最后还是死于狱中。朱元璋登基后,追封廖永安为楚国公。

吕珍在与廖永安太湖大战之中,巧用诱敌深入之计,把廖永安引入绝地,又以假乱真,让手下兵士装扮成渔民诱使廖永安上钩,然后将其擒获。

徐达胜扩郭帖木儿

朱元璋称帝后,与大将军徐达等商议攻取元大都事宜。遂挥师水路并进,向元都进发。明军一路上攻城夺寨,所向披靡。元顺帝闻讯后,被吓得半夜易装出逃。元都即克,太祖命徐达率军西征,直取山西。徐达部下杨摄、张彬等过关斩将,下怀安,越太行,占泽潞,进道太原。元将扩郭帖木儿遣麾下杨扎儿来攻泽潞。杨摄、张彬凭一路上屡胜之雄风,藐视元军,根本没把杨扎儿放在眼里。自恃只消一鼓气便可击败来犯元军,哪知杨扎儿骁悍无比,部下将士又身经百战,战斗中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杨、张二人非但没打败元军,反而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归。

徐达闻讯后亲率大军赶到太原,途中得到消息说,元将扩郭帖木儿已出雁门关,经居庸关向北平杀去,就立即召诸将议论军情。诸将提议马上掉头回师,增援京城。徐达却对诸将说:“北平重地,由孙兴祖都督扼守,定不成问题。扩郭帖木儿率大军攻北平,太原守军必空虚,我军可乘其不备,直捣太原,摧毁他的巢穴,在兵法上这是“批吭捣虚”之计,可使其进无可战,退无可依,进退失利,一定会被我擒。计议已定,徐达亲率大军疾速进逼太原城,此时扩郭帖木儿已行至保安,闻讯后回军救援太原。

徐达、常遇春得知元朝援兵已到,正在帐中商议破敌之计,忽然接到扩郭帖木儿的部将豁鼻马派人送来的密信,表示愿做内应。徐达看后暗暗高兴,亲自写了复信让来使带回去,并如此这般地叮嘱了一番。随即发令调兵,按计乘夜去劫敌营,当夜,天气阴暗,薄云四布,三更鼓响时,徐达部将郭英已率精骑数百人悄悄地摸到敌营附近,一声炮响,郭英军卒即四面纵火,一时火光冲天。常遇春也率大军从正面向敌营杀来。敌营中也有一队人马向外开来,两军相遇并不厮杀,仅传了一声暗号,引着明军扑向大营。郭英有投诚元将引路。很快杀到扩郭帖木儿主营。此时扩郭帖木儿正燃烛夜读。忽听炮声鼓声人马声响成一片,着实受了一惊,仓皇不知所措,慌忙中光着一只脚骑了一匹未备鞍的劣马逃跑了,手下只有18名亲兵随他而去。营中士兵见主帅已逃,更是四下散去,只顾仓皇逃命。明军大获全胜,俘虏4万多人,缴获4万多匹战马。扩郭帕木儿即败,不久,太原也被明军攻克了。

徐达在西征中,采用“批吭捣虚”之计,围攻太原,迫使扩郭帖木儿大军停止进攻北平,退兵回援。徐达又使投降元将做内应,出奇兵突袭元营,杀得扩郭帖木儿大败,明军取得了胜利。

李文忠歼击元军

常遇春罹暴疾而亡,太祖悲慨万分,痛不欲生,追封开平王。诏命李文忠代常遇春职,趋会大将军徐达雄帅,助攻庆阳。

李文忠兵至太原,闻报:元将脱列伯围攻大同,大同危在旦夕。李文忠对左丞相赵惟庸等诸将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总归有利于国,专擅也无妨。今大同被围,宜速去救援,若必禀命而后行,岂不坐失良机。”遂率军出雁门,行至马邑,与元将刘帖木率领的数千游骑相遇。李文忠指挥部下,与其接战,大败元军,擒元将刘帖木。挥军送至白杨门,择地安营扎寨。是夜,天降雨雪,满山皆白,李文忠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亲兵数人满山巡视,极目远眺,觉雪地上似有行人踪迹,立即策马返回,督军前移5里才阻水立寨。诸将对李文忠的决定疑惑不解,李文忠道:“我察着雪山地形,前扎营之地,是元军伏兵出没的地方,很危险。今移兵此地,稍觉安稳,但须严加防犯,没有号令不得轻举妄动。”果然不出李文忠所料,天刚午夜,元军便乘夜劫营,李文忠下令营门紧闭,坚守不动。元军恃勇冲突,被如飞蝗般的炮矢射退。天色微明,李文忠秣马厉兵,发两营军士前去挑战,下令奋力死战,尽可能把时间拖得越长越好。元军脱列伯营中,折腾了一夜,正在准备早饭,见明军已经杀来,也顾不得吃早饭,强打精神上马迎敌。杀了几个时辰未分胜负,在营中静待的诸将屡劝李文忠发兵增援二营,李文忠泰然自若,并不发兵。待元军又累又饿疲惫不堪时,李文忠陡然上马,率两路大军左右夹击,如泰山压顶般地包抄过来,可怜饥肠辘辘的元军,欲战无力,欲逃无路,个个六神无主,惊慌失措。脱列伯见腹背受敌,欲打马逃遁,李文忠赶上一枪刺中其马首,战马负痛跳起前蹄,将脱列伯掀于马下,遂被明军生擒活捉。余众见主帅被擒,纷纷下马乞降,李文忠大获全胜。

李文忠在援救大同的作战中,能够审时度势,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交战区域的地形,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做到了知己知彼。然后派小部队与敌人纠缠,把其搞得疲惫不堪,而李文忠的大部队却以逸待劳,趁机发起猛攻,遂将敌人歼灭。

铁铉诈降保济南白沟河一役

朱棣大败南军,李景隆败走德州城。山东参政铁铉,奉命押运粮他赴德州。正好赶上景隆兵败,忙督运粮队人济南城。与参军高巍收集溃散的士兵,坚守城池,发誓要与城共存亡。李景隆闻讯后,速移师至济南城外扎寨,朱棣率军乘胜进攻,李景隆仓促迎战,又被燕军打败。单骑逃入济南城。朱棣督军长驱直入,包围了济南城,察看了地形后,朱棣令军士挖开城外各条溪河的水入城。城内水势越来越高,军民恐惧不安。铁铉对军民说:“大家不用怕,我有妙计破敌。”说完不慌不忙地派遣得力心腹出城求降。

第二天,铁铉让众将依计而行,佯装撤去守城器具,又令数百老人到燕军营中谢罪,向朱棣哭泣到:“奸臣不忠,劳大王冒霜露,跋涉至此,为社稷担忧。我等是高皇帝的百姓,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济南的军民不习惯战争,突然看见大军压境,不晓得大王为国为民的用心,还以为您来杀我们。大王如果真心为国为民,请退兵十里,单骑入城,我等军民备酒菜欢迎您。”朱棣被几个老头一派谎言说得心头大喜,下令退兵十里。他一人单骑,只带精兵数人,打着伞盖,跨过吊桥,直抵城下。但见城门洞口,内有无数军民叩迎,山呼万岁。朱棣洋洋得意,催马徐行入城。忽然,铁铉一声令下,悬在城门上的千钧铁板急速落下。不偏不斜正中朱棣坐骑马头。朱棣跌下马来,大惊失色,慌忙换马而逃。铁铉下令军士拉起吊桥,截断朱棣退路,没想到吊桥太重,一时拉不起,朱棣才乘此机会得以从桥上逃走。铁铉忙率军出城追杀,已经来不及了。

朱棣回到大营后,对铁铉恨之入骨,马上集中兵力再次把济南城围个水泄不通。下令大炮轰城,城墙多处被炸成窟窿,眼看就要失守了。铁铉惟恐城池被破,忙命军士将书有“太祖高皇帝之灵”的神牌挂在城上,燕军士兵看见了就停止炮击。乘此良机,铁铉密约盛庸招募精兵良将从背后袭击燕军。朱棣见不能取胜,只好挥军退归北平,济南之围遂解。

铁铉在朱棣水淹济南,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出奇策佯装投降,骗取朱棣的信任,将其诱入城中,然后,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得以获胜。

引蛇出洞朱棣大败耿炳文

雄县、莫州之役,燕军诛杨松、擒潘忠,声威大震,这时南路扼守之敌全部消灭,朱棣召集诸将计议下一步应该如何进兵。部将张玉献计说:“应该马上率军急趋真定城,敌军刚刚集拢,我军可乘胜出击,一鼓作气拿下城池。”朱棣依其建议,即刻率大军向真定出发。途中遇耿炳文部将张保前来投诚。朱棣好言相慰,询问耿军情形。张保如实说:“耿炳文统领的军队共30万。但先期到达的不过13万,一半屯营揭伦河北岸,一半驻扎滴泪河南岸。”朱棣听罢,计上心来,便让张保返回军营,谎称兵败被俘,趁守卒大意之机偷了一匹马逃回。并吩咐他详细地向耿炳文诉说雄县、莫州失守兵败惨状以及扬言燕王军队马上杀来的情况。诸将不解地急忙劝阻道:“大王率兵疾趋真定城,乘耿军不备而攻之,怎么能派张保返回去报信呢?”朱棣笑道:“诸将有所不知,以前我们不知道耿军的虚实,因此想攻其不备而取胜。如今已知道耿炳文军队分别在波伦河南北两岸安营,仗一旦打起来,如果直接推进真定城,在北岸虽可获胜,但南岸的兵众会趋势杀来,南北呼应,使我军陷于不利的处境,不易取胜。假如让他们知道我军的行踪,诱其并南归北,才可一举歼灭,此乃‘引蛇出洞’。另外,故意让他们知道雄、莫两地失陷的败状,是为了挫伤他们的士气。此乃兵法上所说的‘先声后实’的道理。”诸将闻言拍手称妙。

同类推荐
  • 低调的智慧

    低调的智慧

    本书内容包括:脚踏实地一安于做平凡之事、韬光养晦一学会隐藏光芒、平易近人——扩展你的人脉、谨言慎行——做事需掌握时机、谦虚忍耐——懂得适时低头、中庸立身——凡事适可而止、知足常乐——低调对待名和利、不逾底线——把握低调原则、淡看得失一低调是一种人生境界。
  • 有一种本事叫口才

    有一种本事叫口才

    现代社会需要机敏灵活、能言善辩的人,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因人而异地与别人交流,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乃至一生。但口才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训练。本书博采众长,以交际口才、处世口才、领导口才、职场口才、商场口才、恋爱口才、演讲口才、辩论口才八部分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详尽地介绍了口才的知识和经典案例,相信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收益。
  • 防微虑远:远离一切坏习惯

    防微虑远:远离一切坏习惯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克服懒惰习惯——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克服拖延习惯——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克服自私习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等。
  • 三国谋事变术:破译三国60套制胜玄机

    三国谋事变术:破译三国60套制胜玄机

    三国风云,即是一个战场,更是一个智场——布满变术的阵地。曾国藩站在南京城头,望残阳如血,曾不由豪气顿生,感叹道:“以三国之谋略,成天下之大事,不亦宜乎!”这句话说得发自肺腑,让明白人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仿佛破译了成大事的密码。人生之变术,其意藏在何处?是否有教科书可依呢?自然,《三国》即是其一。我们都明白:谋事之道往往取决于一个“变”字,你变、我变、他变,这是成功的定则,任何一个一成不变的“死脑筋”,都只能满身披上“失败”两字。本书取名“三国谋事变术”,意思是“挖”出三国风云中的成功密码,找到成功的蓝图。再者,就是希望各位看客多一点谋事之变术,这样你们面前就不会出现一堵堵死墙。
  •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主要内容:学历是靠不住的,今天的学历,只说明你曾经的学识,不代表你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惟有自身真正的素质、能力,才是赢得未来的金钥匙。
热门推荐
  • 道话万千

    道话万千

    离别了家乡,却再也不知归乡之路何处。剑,是冷的。但是却永远比不过人心。本来只在世俗中才会出现的血腥与黑暗。这条仙路之上却更加的肮脏。手中剑,杀尽八方。心中道,斩尽情仇。我非无情,只因不敢有情。
  • 虐心古微

    虐心古微

    每一段爱情的背后,必然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伤感,不为人知的背叛,不为人知的故事.......黄泉路上,三生石旁,忘川河中,我可曾见过你?前世之因,今生之果,终究是躲不过的吗?若有来生,希望我们永不再见!你说我无情,无义,无心,你可知道?我早已把我仅有的心给了你啊!我不奢求你的爱,只求你的一次回眸......
  • 傲视三国梦

    傲视三国梦

    梦有多远,路就多远,看现实潦倒的邓超,怎么从一介新手菜鸟,一步步成长为一方诸侯,既而成就一番霸业的。军旗飞扬,铁骑纵横。倭寇,匈奴,交趾.....都将在帝国的铁蹄下一一湮灭.
  • 如何科学栽培山药

    如何科学栽培山药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科学栽培扁豆、豌豆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读者如何种殖出优质的扁豆、豌豆。
  • 阴缘难了

    阴缘难了

    桥下的算命大爷跟我说,我最近将双喜临门。一是乔迁新居,二是喜结连理。他说的乔迁之喜我倒是承认,但这喜结连理……实在是无稽之谈。我原本就不信这些,便忍不住开玩笑道:“大爷,我怎么没瞧见过自己有位等我过门的老公?要不我付你双份钱你给我整个?”然而就在那天晚上,在我睡得正熟的时候,有一只冰冷的手揽住我的腰。还凑在我耳边扬言说:“听说你等不及要见我……”
  • EXO之微凉徒眸意

    EXO之微凉徒眸意

    记不清多久,她已再也没有回过这个熟悉的城市。不是怕遇到记忆,而是怕回忆会心痛。每次也只是匆匆地经过……这次,怕是不得不留下了。一年的时间,遇到了他,遇到他,也算是三生有幸吧。指针转动,指向十二点,一切,也该回归原来了。染指流年如梦初醒南柯一梦浮光掠影此生不弃
  • 蓝色刺猬

    蓝色刺猬

    一直相爱的两个人,却因为生活的种种,像刺猬一般,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内心的情感。爱着却痛着,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楚。我很喜欢单纯的男二号,喜欢蓝色的人都是善良的。而男二是读者的宠儿,只能活在不得志之中。
  • 动物的危机与保护

    动物的危机与保护

    人和动物天生就是好朋友,人类对其他生命形式的亲近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只不过许多人的这种亲近感被现实生活逐渐磨蚀或掩盖掉了。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纷扰下,渐渐觉得从动物身上更能寻求到心灵的慰藉乃至生命的意义。狗的忠诚、猫的温顺会令他们快乐并身心放松.而野生动物身上所散发出的野性光辉及不可思议的本能,则令他们着迷甚至肃然起敬
  •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

    粗心大意的危害我们都很清楚,那么,面对粗心大意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本书从孩子粗心大意的表现与危害、妈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误解、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分析、应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能力培养、解决孩子粗心问题的小策略、教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全面培养孩子细心的好品质、应对主要学科粗心大意的情形这8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孩子粗心大意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法,从而帮助妈妈改变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 齐太子的墓

    齐太子的墓

    他的墓为什么引来这么多人,他的死有是怎回事,他的故事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谁,什么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