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3100000016

第16章 《周易·彖传》与子思

《彖传》是《周易大传》即《易传》十篇之一,其与《周易》经文相杂,位于经文之《象》辞之前。然而,《彖传》究系何人所作?自古及今向无定说。就其内容及文辞来看,《彖传》之言多据《说卦》与《象传》而发,故《彖传》之成必当在《说卦》与《象传》之后。据笔者看来,《说卦》成之于西周至春秋间筮官之手,《象传》则可能出于春秋战国之际之曾子之笔。以此而言,晚于《说卦》与《象传》之《彖传》当在孔子、曾子之后才比较合乎情理。笔者以为,《彖传》之成,很可能与孔子之孙曾子之弟子子思有关。现就其理由陈述如下,望专家同好赐教。

一、《彖传》释《易》文辞的特点

彖者,裁也。引申为断,即裁断。所谓“彖传”即裁断《周易》六十四卦卦义之文辞。从文本《周易》看,《彖传》释《易》有如下特点:其一,《彖传》以《说卦》之义裁断《周易》六十四卦之义。《说卦》是《周易大传》之一篇,其主旨是专门论说《周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经卦所象征之事物及其性质的文辞。据《说卦》之义,《周易》八卦之《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乾》为阳,《坤》为阴。而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六十四卦。

据此,《彖传》便以《说卦》之义裁断六十四卦之义。诸如,《蒙》卦,《彖传》言:“蒙,山下有险。”何言《蒙》山下有险?这是因为,《蒙》卦由《坎》《艮》两经卦组成,其卦体为下坎上艮。据《说卦》称坎为水为险,艮为山为阻,故言“蒙,山下有险”。又如,《需》卦,《彖传》言:“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险。”这是因为,《需》卦由《乾》《坎》两经卦组成,其卦体为下乾上坎。以《说卦》所称之乾健也,坎险也看,故险在前也。由于乾健居内处下,故“刚健而不险”。再如《泰》卦,《彖传》言:“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这是因为,《泰》卦由《乾》《坤》两经卦组成,其卦体为乾下坤上,乾内坤外。以《说卦》所称之乾为阳,坤为阴,乾健也,坤顺也看,《泰》卦当为“内阳外阴”,“内健外顺”。如此等等。就整个《彖传》裁断六十四卦之卦义来看,均以《说卦》之义为据。唯《乾》《坤》两卦,《彖传》未明确言其卦体及其性质,而是直述其义。如《乾》卦,《彖传》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坤》卦亦是如此。这是因为,《乾》《坤》两卦分别为两经卦自身相重,其性质《说卦》己有明确说明,即乾天也,坤地也;乾健也,坤顺也。所以,要理解《彖传》之义必先了解《说卦》,不了解《说卦》便不可能理解《彖传》之义。

其二,《彖传》以《象传》之义裁断《周易》六十四卦之义。《象传》是依据《周易》六十四卦所象征的事物直接推阐六十四卦之义理的文辞。《象传》有《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是针对六十四卦之卦象,运用简要的文辞阐发六十四卦各卦之义。诸如《乾》卦,《大象传》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如《坤》卦,《大象传》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小象传》则是针对三百八十四爻之爻象简括其义。《大象》之成早于《小象》。《彖传》以《象传》之义裁断六十四卦之义主要是指《大象》。诸如《坤》卦,《大象》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彖传·坤》则言:“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又如《鼎》卦,《大象》言:“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彖传·鼎》则言:“鼎,象也,以木巽火,……”再如《晋》卦,《大象》言:“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彖传·晋》则言:“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如此等等。可以看出,《彖传》之文与《象传》之《大象》有关。有鉴于此,可以断定,《彖传》之成当在《说卦》与《大象》之后,它是在《说卦》与《大象》的基础上对《周易》六十四卦的进一步阐释。

当然,统观《彖传》之文,其与《说卦》及《大象》的区别即不同点却在于它超出了《说卦》与《大象》而充分揭示了《周易》的“尚中”意识,这是《说卦》与《大象》所不具有的,从而使《彖传》在《周易大传》中独具风格,显示出了它对《周易》的独到领悟。事实上,《周易》虽然具有浓厚的尚中意识,然而,《周易古经》中却没有“中”之概念,其“尚中”意识则是通过《彖传》及《小象传》得以展示的。诸如“时中”、“正中”、“中正”、“刚中”、“得中”“行中”、“中行”、“居中”等等。如言:“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志行,乃亨。”故,“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如此等等,这就使得《周易》的“尚中”观念在《彖传》和《小象传》中得到了明确的揭示和张显。以此而言,《周易》之《彖传》与《小象传》必出于同一作者,其共同点都是贯串了《周易古经》的“尚中”理念。由此可见,张显“尚中”观念是《彖传》与《小象传》区别于《周易大传》其他各篇的显著特点。

二、《彖传》与《中庸》的相似处

在《周易·彖传》与《礼记·中庸》问世之前,“中”字尽管已散见于先秦典籍之中,除殷墟甲骨文以外,而就文献资料来看,“中”字最早见之于《尚书》。《盘庚》有“各设中于乃心”。《召诰》有“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对这些“中”字,近人多有解说,有言“中正”者,有言“正道”者,等等。对此,笔者以为拟有拔高之嫌。一般而言,远古典籍中之“中”大体有二义,一为内,与外相对。一为方位,即位居中央。故,许慎《说文解字》言:“中,内也。”《汉语大字典》又言:“方位在中央。”后才逐渐赋予了“中正”、“中道”之义。诸如《周礼·地官·大司徒》言:“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而其“教之中”之“中”,我们只能理解为具有“中正”之义,即遵守、符合一定的规范或要求,而并未形成明确的“中正、“中道”之概念。春秋战国之际,“中”逐步上升到哲学层面,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义。也就是说开始摆脱了内外方位的原始意义。诸如《左传·成公十三年》言:“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唐孔颖达释“天地之中”为“中和之气”。这可以说“中”已具有了宇宙本体的意义。所以,孔子提出“中庸”说。《论语·雍也》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据《论语》的相关材料可证,孔子的“中庸”即为“执其两端”,“过忧不及”,这又使“中”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孔子以“中庸之道”要求自已。在待人上,他主张“子温而厉,威而不猛”。在做事上,他主张“三思而后行”。在评品人物上,他主张“师也过,商也不及”。在交友上,他主张“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在治国上,他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在对待鬼神问题上,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如此等等。可以看出,孔子之中庸乃无过无不及。所以,孔子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春秋未期的《老子》也多言“中”,诸如,“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可见,《老子》的“中”谓“守中致和”。然而,不论从孔子看,亦或是从《老子》看,都对“中”没有过多的介说。而孔、老之所以崇中、尚中,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因于春秋以来的“尚中”观念,更重要的是受到《周易》的启迪。正因为如此,孔、老多言“中”。正是在这一学术思潮的影响下,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的《中庸》与《彖传》及《小象传》从哲学高度给“中”作出了明确的哲学介定。从《中庸》看,《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就把“中”提到了宇宙法则的高度。而且将其规定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从《彖传》和《小象传》看,“中”字出现一百多次,亦作为宇宙大道及人们的行为规范加以倡导。诸如《彖传》言:“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刚中而应,是以大亨。”“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中正有庆。”“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小象》亦言:“中以行正也。”“中有庆也。”“中行无咎。”“中无尤也。”故“中以为志也。”如此等等。可以看出,《彖传》及《小象传》广言其“中”,实与《中庸》具有相似处。《中庸》将“中”看作天下之大本,天下之大道。而《彖传》将“中”看作是天之命也,天之道也。可见,《中庸》与《彖传》及《小象传》都是把“中”看成是宇宙大道,立身之本。《中庸》强调“中”的规范性,如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恪守道德礼义规范,做到言行举止有节有度,无所偏倚,无所偏废。而《彖传》及《小象传》亦是如此,反复强调“中行”“中正”,认为“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同样重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中正为德,以中行为用。当然,《中庸》与《彖传》及《小象》论“中”亦互有侧重。《中庸》主要是从哲学高度论“中”,从而为“中”寻找哲学的终极根据。故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何谓之道?道者诚也。“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从容中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而《彖传》及《小象》则主要是从功用角度论“中”,从而揭示“中”的效用价值。诸如,“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七日得,以中道也。”“甘节之吉,居位中也。”“艮其辅,以中正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等等,为人们展示出了持“中”则吉的道理。

勿庸置疑,《中庸》与《彖传》及《小象》必为同一作者所为。

三、从《中庸》看《彖传》与《小象》之作者

《彖传》及《小象传》之作者,如上所言,自古及今向无定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系》《文言》《说卦》,读《易》韦编三绝。”认定《彖传》等为孔子所作。但今学术界多数学人不予认可。然而,司马迁在同篇所言之“子思作《中庸》”却为学术界普遍认同。子思何以作《中庸》?宋朱熹言:“《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传而作也。”《孔丛子·居卫》亦载:“……子思既免,曰:‘文王厄于牖里作《周易》,祖君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作《中庸》之书四十九篇。”子思者,孔子之孙曾子之弟子也。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孟子·离娄下》言:“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笔者以为,子思是孔子、曾子后之大儒。宋二程、朱熹对此都有明确肯定:“孔子没,曾子之道日益光大。孔子没,传孔子之道者,曾子而已。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死不得其传。”“人言今人只见曾子唯一贯之旨,遂得道统之传,此虽固然。……后来有子思、孟子,其传亦永远。”子思不仅作《中庸》以传儒道,据今人郭沂先生考证:《礼记》中之《缁衣》《表记》《坊记》诸篇“都笔录于子思,出自子思书”。

这说明子思当为孔子、曾子后的一代有影响的儒学大家。故《韩非子·显学》特将“子思之儒”作为孔子后儒家的一个重要学派予以提名。正因为如此,子思极有可能作《周易》之《彖传》与《小象传》。这不仅因为《中庸》与《周易》之《彖传》及《小象传》在内容、思想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处和一致处,更重要的是子思具有作《彖传》与《小象传》之可能性。

首先,子思作为孔子之孙,他有可能完成孔子的未尽之事。《史记·孔子世家》有“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之说。《论语·述而》亦有“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矣。’”之感叹。而且,孔子也曾引《周易·恒卦》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之文句用以论理,首开了思想史上引《易》论理之先风。可见,治《易》不仅是孔子晚年的重要学术活动,而且也是孔子终生未尽之撼事,这不可能不对其孙子思产生影响。事实上,孔子在世时与子思朝夕相处,耳提面命。《孔丛子·记问》有言:“夫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忝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膳,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夫子忻然笑曰:‘然乎!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可以看出,孔子与子思经常在一起讨论有关学术问题。据郭沂先生考证,孔子死时子思已年十六岁,他应该是深明孔子之意的。所以,子思完全有可能继承孔子的未尽之事而作《彖传》和《小象传》。

其次,孔子之后,儒门正宗为曾子。曾子名参,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之《论语》就是在曾子的主持下由其门人编辑而成书的。故《论语》中凡言及曾参者无一不呼其曰“子”。《大戴礼记》之《曾子十篇》即为曾子之遗作。据笔者考证,《周易》之《大象》即为曾子所作。那么,作为曾子弟子之子思,也极有可能在曾子《大象传》的基础上延续曾子之事而再作《周易》之《彖传》与《小象传》以明《周易》之义。

再次,从《礼记》中的《缁衣》《表记》《坊记》等篇看,其有多处引《易》立论,且均为《周易古经》之经文。诸如,《坊记》引《既济》卦九五爻辞言:“《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礻龠祭,实受其福。”又引《无妄》卦六二爻辞言:“《易》曰:不耕获,不菑畲,凶。”《表记》引《大畜》卦辞言:“《易》曰:不家食,吉。”又引《蛊》卦上九爻辞言:“《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缁衣》引《恒》卦九三爻辞言:“《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又引《恒》卦六五爻辞言“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如此等等。可见,子思对《周易》经文并不陌生。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周易》之《彖传》与《小象传》必当为子思所作,或者至少与子思有关。

同类推荐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的智慧

    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方法论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提出了笛卡尔“方法论”里的第一个内容——“普遍怀疑”。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叙述了“直观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归纳与枚举”等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 以和为美

    以和为美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
热门推荐
  • 假如爱有天意

    假如爱有天意

    人的情感让人无法理解,本以为能共度一生,相互依靠的爱人,却出乎意料的离分,分道扬镳。在错的时间相遇,彼此魂牵梦绕,进退两难,无法决断。点点滴滴,过过往往,时间的长河也无法磨灭的爱恋,始终清晰浓郁。
  • 企业经营沙盘实训教程

    企业经营沙盘实训教程

    《企业经营沙盘实训教程》采取校企合作的编写模式,由高职院校教师与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等企业管理人士合作完成。在教程编写过程中,校企合作编写团队共同对教程编写理念、编写思路、编写内容和编写方法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讨。
  • 一缕茉香的阳光

    一缕茉香的阳光

    超级二人组强强来袭!最奇葩的班级,最默契的二人,最纯真的那些年……尤宁乐:“哇咧~好可爱的小老鼠啊!看起来不错。”龙星玄:“嗯……我觉得炒的味道会比较香。”尤宁乐:“嘿嘿,真淫荡!”龙星玄:“彼此彼此~”
  • 故事系

    故事系

    这是我的故事系列。故事很多,总有和你相似的。
  • 我的世界:使命之旅

    我的世界:使命之旅

    在一个平凡城市里,有一个小小的实况主播,一天,他正在和同学玩mc的生存游戏,突然,一道光劈中了他们,眼前便是一片白色的光……
  • 蓝染微凉夏

    蓝染微凉夏

    她就算失忆也一样对他留情。他不管发生了什么永远对她深爱。可命运总是顽皮的,天从不随人愿。可是,他们经住了命运的嬉闹。彼此之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瑶姬女仙:上官皇后

    瑶姬女仙:上官皇后

    桃花坞,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南有鸢,北有笙,春风十里两不同。太平盛世,人心不古;步步惊心的宫闱闺阁,鲜衣怒马的逍遥江湖,重生而来的她将如何演绎这传奇的一生。东方,东方,我将你的姓氏念了千百遍,你可知是为何?—上官桃花我谢过你为我砚过的墨,可是江湖离敦煌太远,能留便不要走。—东方墨这一生戎马,只为你杀。—雪涟一你永远是我的小仙女。—杨过一人一剑一江湖。—上官名炎一见公子误终生。—魏小白此文不走传统的唯美路线,唯美中笑点不断。
  • 民间奇异闻录

    民间奇异闻录

    有一个有趣的女朋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只谈过一次恋爱,她也很有趣,只不过,她只有我一个人能看见。
  • 读阴人

    读阴人

    一本手札,一个符文,不知不觉的却把矛头指向了金字塔。那么,金字塔里又会有什么?会有我寻找的答案吗?还是另有其他?
  • 收服头号花心总裁

    收服头号花心总裁

    自古以来,好战都不是女人的天性。可是罗培森总是搞不明白两次遇见叶嘉琳,她一直都是气势汹汹的,像一只刺猬。依据罗培森看女人的经验,叶嘉琳绝对和美女无缘。所以罗培森认为叶嘉琳用这样的方式出场是为了吸引他或者某个男士的眼球。但是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以那样的理由似乎也白痴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