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调集60万大军,亲自率领倾巢南下,妄图一举灭宋。仅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南宋朝野大为震惊。是年,吴璘已62岁高龄,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兵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任命吴璘担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南招讨使。吴璘指挥西线宋军,接连收复秦、洮、陇、商等州,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缓解了东南战场的压力。
乾道元年(1164年),吴璘被召回京城,受到高宗、孝宗厚礼款待,又封为太侍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镇兴元府。他来到汉中以后,修复古堰,灌田数千顷,使当地百姓爱益非浅。
乾道三年(1166年),吴璘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追封信王。
吴挺(1137~1193),南宋将领。字仲烈。吴璘的儿子。因功臣名将的儿子,荫袭中郎将,并应召赴京,受到宋高宗赵构的接见。高宗向他询问西军军事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的回答皇上十分满意,被破格授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后。不久,改任利路钤辖,利州东路前军同统制。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毁盟兴兵,他的父亲吴璘担任宣抚使总领陕西三路大军迎战金军,他自己也独当中军统制要职。他所带领的中军全部打黄色旗帜,人人奋勇杀敌,金军最怕吴家军,往往还没有见到吴挺这支精兵的踪影,大兵们就相互惊呼“黄帜儿至矣!”畏之如虎,往往自我惊扰,不战而溃。吴挺与兄弟部队一起收复秦州,大破治平寨,夺取南市城,陕西战场取得抗金大捷。他很快就升任荣州刺史,熙河经略、安抚使。次年,金军重整旗鼓,再犯陕西,吴挺先后与金军在六盘山、瓦亭、德顺城展开激战,并夺取巩州,再升任郢州防御史。
宋孝宗继位后,封吴璘为陕西、河南路招讨宣抚使,全面主持陕西军政事务,25岁的吴挺已成长为西线战场的一员统帅,是阻止金军西侵南犯的一支主力部队。他屡建战功,先后被赏加武昌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中军统制等职。
乾道二年(1166年),吴璘病逝,吴挺曾一度给父亲守丧而暂时离开战场。守孝期满后,朝廷重新启用他,被任命为左卫上将军,主管京城禁军侍卫步军的重要差事。淳熙元年(1174年),改任兴州都统、定江军节度使。在任期间,他在宕昌开设互市,大量从西羌换取好马,积极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用来专门对付金人的铁骑军。他把辖地驻军统一编制为10个军,选配好主将,严格进行训练,使之成为一支劲旅。他还发动官兵自修堡寨,自造军械,节省军队开支,赈济灾区,为地方救灾出一份力量。他大公无私,将不成文的“折估”制(驻军长官公开侵吞公家钱财的一种旧规)给废除了。鼓励驻军给当地兴修水利,开荒种地,从而大大减轻了地方人民的负担。
宋光宗四年(1193年)春天,吴挺因病请求回家休养,朝廷批准他以太尉之职退养。同年病逝,享年56岁。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吴曦(1151~1207),南宋叛臣。吴挺的儿子。因出身于吴氏功臣世家,初授右承奉郎,后改任武翼郎。父亲吴挺去世以后,于庆元间(1195~1200年),先后担任建康军马都统制。兴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抚使,武宁军承宣使,太尉。
庆元六年(1200年),权臣韩侂胄计划对西南用兵,吴曦早有野心,想乘此机会重返川陕,割据一方。便大力活动,贿赂朝臣,得到韩侂胄的同意,实现了掌握西部军权的愿望。开禧二年(1206年),宋廷打算在川陕开辟抗金战场,便将西部军政财大权都交给吴曦,任命他为四川宣抚副使,兴州知州,兼陕西、河东招抚使,“听便宜行事”。吴曦认为时机已到,就投靠金人,把陕西阶、成、和、凤四州国土拱手送给金国。次年正月,吴曦派部将利吉导引金兵进入凤州,接受所献四州土地。金国封吴曦为蜀王,吴在兴州僭称伪王。但是,吴曦的叛国行为不得人心,他只过了一个月的大王瘾,就被兴州合口仓官杨正源等官员杀死,党伙也被消灭。吴曦一家的主要成员都被处死,只有吴玠一支的子孙未被连坐外,吴氏家族和吴璘子孙都被迁出四川,免去一切功名和职务。
吴家三世建功西垂,屡受奖赏,爵高王侯,在川、陕一带民间有口皆碑,多有传颂。但是,由于吴曦犯叛国大罪,吴家80年所积累的荣耀功勋都毁于一旦而付之东流。
刘锜
刘锜(1098~1162),南宋将领。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前泸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9个儿子。“南渡十将”之一。他少年时代跟随父亲生活在军营之中,年龄稍长,就被父亲带上转战于陇右战场,参加抵御西夏的各种战斗。他胆大、心细,尤以箭法精熟而著称。《宋史》载:“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刘锜由高俅推荐入朝,担任阁门祗后。宋高宗继位后,特授他阁门宣赞舍人,知岷州,为陇右都护,成为专门对西夏作战主力部队的一名指挥官。由于他作战勇敢,夏人畏之如虎,就连夏国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威名。据史载,“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小娃娃就立马不敢再哭了。当张浚代表朝廷宣抚陕西时,看到刘锜是个奇才,任命他担任泾原经略使兼知谓州(今甘肃平凉)。富平之战失利后,他率部退驻德顺军。不久金兵攻打谓州,部将李彦琦降金,谓州失守。为此,刘锜被降职为知锦州兼延边安抚。绍兴三年(1133年)复职,担任宣抚司统制,与吴玠分别负责守卫陕西和四川。以后又被召入京城,任江东路副总管。六年(1136年),提举宿卫亲军。刘锜还把王彦部下前护副军(即八字军)和解潜部下的骑兵整编为前、后、左、右、中、游奕6军,每军各编1000人,分由12位将领指挥,经过严格训练,成为一支精锐的野战军。十年(1140年)五月,金主撕毁与宋朝签定的和平协议,向南宋大举侵犯。刘锜当时正担任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节制军马。他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占领东京,再而进攻顺昌(今安徽阜阳)。刘锜根据这一判断,就预先率领3000人退守顺昌,准备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继续南犯。为了坚定将士们的守城决心,他派人把颖河等水道的所有船只凿穿并沉入河中,向广大官兵们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决一死战才是唯一的出路。又将自己和部将们的家属安置在寺庙中,四周堆放柴草,派兵守护,并对卫兵们说,如果城池失守,就从他的家属居住的地方放火烧起,不让一户家属落入金人的手中。“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跃曰:‘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顺昌被数倍于守军的金兵围攻4昼夜,将士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誓死与城池同在,经过无数次血战,杀敌不计其数,城池完好无损,非常成功的完成了这次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战略阻击任务。
金兀术得知顺昌失利,立即亲自率领10万大军增援。刘锜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决定智取。部将曹成等2人在得到刘锜面授机宜后,便率部去迎击金兵,但未经几个回合,2人便假装坠马被金兵俘获。金主在审问时,曹成按照刘锜事先所编造的话回答说:“刘锜是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京图逸乐耳。”金兀术根据口供判定刘锜是一个花花公子,很看不起他,认为这样的将领不堪一击,所以就不带攻城重武器,轻装前进,直逼顺昌城外扎营,连亘15里,全军毫无戒备思想。而这边刘锜也按兵不动,只是先派人悄悄的在颖河中投毒,数日后金兵多数病倒,失去战斗力大半。刘锜认为时机已到了,他组织一支队伍,人人手持长柄斧和长把标枪,排在阵地的前列,专砍敌人首先冲过来的骑兵的马腿。而待骑兵倒地后,再用标枪刺杀,结果大破金军的所谓“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经此一战大败金兵,刘锜的威名也在全军中传开,“顺昌之战”也被金兵视为恐怖的末日。第二年,金兀术再次率大军南侵江淮地区,宋廷也再次命令刘锜率军迎战。刘锜仍然运用顺昌战役的打法,首先大破金军的铁骑兵,一经接触,金兵们就惊呼“此顺昌旗帜也”,便抱头鼠窜逃命。但是,此次大捷,不仅未能给刘锜带来好运,却反而遭到朝廷主和派的妨恨,被派往荆南府、潭州(今湖南长沙)任地方官。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又调60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一一落到实处,唯有攻打刘锜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金主完颜亮气愤得咬牙切齿,决定亲带大军与刘锜决战。当时刘锜担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总指挥部设在清河口。金兵这次不敢怠慢,采用毛毡裹船运粮,刘锜则派游泳好手潜入水中凿沉金人的粮船。金军一面留精兵与刘锜相对抗,另以重兵转入淮西。属刘锜节制的大将王权却被金大军吓倒,不听调遣,不战而逃,彻底破坏了刘锜的作战布署,不得不暂时退守扬州。金军也派万户高景山进攻扬州,两军在皂角林,经过一番激战,高景山被打死,并俘虏数百人。不幸此时刘锜身染重病,只得留侄儿刘汜率1500人扼守瓜州渡口,命部将李横率8000人固守扬州城,自己暂赴镇江养病。宋廷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向总指挥江淮战役,他首先来到镇江,见到刘锜已经病重不起,就临时任命李横代理刘锜的指挥权,可是,当金兵直逼瓜州时,刘汜首先败退,李横孤军不能抵挡,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刘锜一手训练而又身经百战的一支铁军就这样几乎全军覆没。刘锜本人被召还京城,暂时安排在试院内闲住,等待处理。次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刘锜“呕血数升而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谥“武穆”。
任得敬
任得敬(?~1170),西夏大臣。汉族。女儿是乾顺皇后,仁孝皇太后。
任得敬原来是宋朝镇戎军所属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安乡)的通判。宋靖康元年、夏元德八年(1126年),西夏军攻打西安州,城破时,他率军民投降,西夏皇帝乾顺命令他仍然权知州事。夏大德三年(1137年),任得敬又把女儿献给乾顺做妃子,因此被提升为静州防御使。后来,乾顺对曹氏和任氏两位妃子都非常宠爱。任得敬为了帮助女儿夺取乾隆顺的专宠,就经常向朝廷权贵和宗室执政大臣们行贿,御史中丞芭里祖仁等权臣一时被任得敬的计谋所迷惑,都誇赞任氏父女有才有德有能,应当加以重用。乾顺终于在大德四年(1138年),立任妃为皇后。父以女贵,任得敬也同时被提升为静州都统军。
夏大德五年(1139年),乾顺病故,儿子仁孝继位。新帝把自己的生母曹氏与任氏并立为皇太后。这期间适逢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叛军一直打到灵州城下,威胁到都城兴庆府的安全,夏国朝野一片惊恐。萧合达本来是辽国的官员,因护送成安公主下嫁西夏,被乾顺留在夏国,后来因为立有战功,升授夏州都统军。任得敬认为自己立功上爬的机会到了,立即主动请缨,要求担任剿灭叛军的任务。经仁孝批准,他采用智取的办法,顺利夺取夏州,并开仓赈济,抚谕军民,很快安定了夏州。萧合达也在逃跑中被杀,一场动乱很快就被平息。任得敬立了大功,升任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
任得敬自认为功劳很大,理应入朝参予最高决策层的工作,便于人庆四年(1147年)上表要求入朝,而御史大夫热辣公济告诫仁孝说:“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濮王仁忠也非常赞同御史大夫的看法,任得敬打进中央中枢圈的想法未能实现。任得敬见濮王仁忠不好对付,就转而千方百计去拉拢晋王察歌,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成为好友。人庆五年(1148年)年底,濮王仁忠去世。任得敬乘此机会,加紧以金银珠宝贿赂察哥。在察哥的推荐下,天盛元年(1149年)仁孝召任得敬入朝担任尚书令。次年,又升为中书令,终于如愿掌握了夏国的朝政大权。天盛八年(1156年),晋王、察王又相继病逝,仁孝在军政方面原来都是依重于察哥的,现在只能依靠得敬一人了,便让任得敬当了国相。现在,他所惧怕的濮王和晋王都死了,便开始肆无忌惮的一手专权。他先把3个弟弟中的一个,安置当上殿前太尉(任得聪),控制宫廷禁卫大权,另一个当上兴庆府尹(任得恭),控制了京都地区,还有一个任南院宣徽使(任得仁)与担任枢密副都承旨的侄儿任纯忠等,一同掌握着机要、转递和引见的特权,把皇上与外界封锁得水泄不通。
任得敬家族几乎完全控制了宫廷和整个都城,并把仁孝掌握在自己的手掌之中,这时他的野心更加膨胀,便产生了非分之想。天盛十二年(1160年),任得敬被进封为楚王以后,他出入宫禁的仪从,差不多同皇帝仁孝一样。从天盛十七年(1165年)开始,他还在西平府灵州大兴土木,重修城池,建造宫殿。满朝文武大臣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仁孝也只有继续给他加官进爵进行安抚。不久,加封他为太师上公、总领军国重事、秦晋国王。期间,任得敬又两次试探金国和宋国的态度,引起了金国的反感。乾祐元年(1170年),皇太后任氏病逝,他感到事情不能再拖延了,就向仁孝公开摊牌,要求把夏国的西南路和灵州一带国土划分给他自立为国。仁孝不得已,一面表示同意,一面向宗主国金朝上表,请求金国批准。金国看出这不是仁孝的真心实意,而是被任得敬所逼迫的无奈举动,便回复夏国说:“事颇靡常,未知措意之由来,续当遣使以询尔。”任得敬看出金国是持反对态度的,只不过是在拖延时间,准备处置自己而已。此时他内心非常恐惧,便只有谋反一条路可走了。但是,仁孝和夏国文武大臣们在金国的坚决支持下,粉碎了任得敬的篡权阴谋,一场未遂政权被挫败。任得敬被诛杀,任氏一族被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