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和伙伴绕过冰河,在翻越雪山的途中,无粮充饥,只有靠甘父沿途“射禽兽给食”,⑥大家才翻过雪山主峰,找到了一条西流的河谷,顺河谷而下蜿蜒穿行到第三天下午,来到河谷出口处的草地上。张骞和伙伴们搭起帐篷,欢庆翻越世界屋脊的胜利。他们热情款待、厚谢了向导,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过了数日来到大宛国境(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费尔干纳盆地,中亚、卡散赛),大宛国哨兵盘问他们的来历,因语言不通,就要带他们去见国王。
过雪山缺粮,靠甘父射禽兽给食,才翻过雪山。
张骞到大宛国后,看到大宛国农业发达,盛产稻、麦、葡萄酒,富人藏酒多达万担,能保存几十年不坏。大宛国的良马也非常著名,确实是一个富庶之国。“王治贵山城”。⑦大宛国王“闻汉之饶财”,⑧确信汉朝是一个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东方大国。早想跟汉朝交往,只是“欲通不得”。⑨今汉朝使者到来,使大宛国王喜出望外,即刻在王宫里接见了张骞等人。见面之后,国王彬彬有礼地问张骞曰:“若欲何之?”张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王)以为然。”⑩
大宛国王在王宫里接见了张骞等人,同意张骞的要求,发导驿送马同张骞前往大月氏国。
大宛国王知道了张骞一行的使命,对张骞等人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为发导驿抵康居”。专程派向导同张骞一行骑着大宛国王赠送的汗血马飞也似的向前奔驰,不几天就到了康居国(今阿姆河以北咸海与巴尔喀什湖之间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康居人又把张骞送到大月氏国。
张骞一行踏上大月氏国土之际,心情格外激动,他们含辛茹苦,历尽险阻,经过十多年的辛苦,终于在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才到达了梦寐以求的大月氏国都“遂都妫(ɡuí龟)水以北为王庭”。(今阿姆河上游)张骞看到一座座帐幕星罗棋布,街上车水马龙,猜想这是一个大国,正是我们联合的力量。可是,张骞没有想到,大月氏国王已为胡(匈奴)所杀,立其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实际上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当国王。张骞见到大月氏国女王后,要求对方和汉朝结盟夹击匈奴,收复失地,报仇雪恨,女王听了初则犹豫不决,继而借故推辞,张骞“竟不能得月氏(女王的)要领(答复)。”其原因是大月氏人赶跑了原来的主人——大夏人,已安居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地肥绕、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张骞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妫水南大夏的国都蓝氏城(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留岁余”对大月氏国相临的国家进行了考察,他们发现大夏国“无大王长,往往城邑置小长”。有五翕(xì希)侯分握政权,皆属大月氏国臣下,汉朝不可能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张骞一行在街上观看,看见有各种肤色的商人,他向一个白肤碧眼的安息国(今伊朗)商人打听情况,那商人拿出张薄羊皮,张骞一瞧,上面从左向右横写着字,却一个也不认得,他笑着说:“我们汉朝的文字是从上到下写在竹简、木片、丝绸上的,跟这不同”。安息人忙掏出一把银币,要买丝绸,原来他把张骞当作做买卖的人了。张骞看那钱币,却是一块圆的,上面铸着安息国王的头像,“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跟汉朝的五铢钱不一样。他们正说话时,忽从街心传来了一阵叫好声。大月氏官员说:“那是条支人(今伊拉克一带)在卖艺,”“国善眩”。张骞一行好奇地走上前去观看。“嗬!”真是两个“条支”眩人(杂技艺人)在表演。一个从口中吐出火焰,另一个把刀吞进肚子里。接着又有人骑着一只大鸟上场。这鸟有山羊那么大,短短的翅膀,细细的脖子,两只腿非常粗壮,它就是鸵鸟。因长期生活在沙漠中,才变成这样子。
张骞走进一家商店,发现一种布,他仔细一看,揉一揉,高兴地喊起来:“这是蜀布,是我们汉朝蜀地一带织的布。”甘父摇摇头说:“这里离汉朝有二万多里路,怎么会有蜀布?”张骞肯定地说:“蜀布质地细致,柔软,我小时候常穿,错不了。”张骞在一堆杂货中发现一根竹制的手杖,便大喊道:“看邛(qiónɡ穷)竹杖!”邛竹节很长,实心,生长在蜀地邛崃山。他们一打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身(yún 云)毒国商人贩运来的。张骞脑中不由得萌生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他在地上画了几道印子说:“从蜀地可到身毒国,从身毒国又可到大月氏国,今后汉朝如再派使者到大月氏国,何不从蜀地出发,不经过匈奴之地,由身毒国绕道儿走呢?”大家称赞这个主意好!甘父还提出这次回归时就这么走,可是蜀布和邛竹杖是身毒国商人带来的,这里的人,谁也没有去过身毒国。张骞和伙伴们千方百计地向人打听情况,可是大家说的含糊不清,甚至互相矛盾,所以没有打探出一条由大夏国经身毒国到达长安的路来。为此,在回归的路线上,他们吸取来时走北道被匈奴扣留的教训,改走南道“欲从羌中归”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张骞由大夏国又到大月氏国,并向女王辞别,翻越葱岭,沿昆仑山北麓,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登上阿尔金山来到祁连山南麓进入羌人居住的地区(柴达木盆地)。因气候变化异常,多数人生病了,张骞决定原地休整。突然,尘烟滚滚来了一队匈奴骑兵,他们在长途跋涉极其疲惫的情况下无力抵抗,又一次被俘了。这时他们才知道,匈奴势力已经扩展到了祁连山南麓的柴达木盆地,张骞一行“复为匈奴所得”,又被押解到匈奴王庭,军臣单于得知张骞等人再次被俘,得意地说:“谅他们再也逃不出我的手心”,让卫士们将其鞭打了一顿,罚做苦工,严加看守。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军臣单于死后,其弟“左谷蠡(lí离)王(伊穉(稚)斜率军)攻其太子(于单)、自立(为单于)。”匈奴太子于单逃到汉朝避难,被汉武帝封“陟(zhì治)安侯”。匈奴贵族发生内讧,“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具亡”。一天下午甘父溜进张骞的帐篷内,告诉张骞,看守咱们的匈奴兵士都打仗去了,要赶快逃走。他们刚出帐篷,迎面跑来一个女人,张骞仔细一看,是他的妻子。原来张骞的妻子打听到张骞的消息后,带着孩子来看他,不幸孩子中途夭折。夫妻久别重逢,彼此都有一肚子话要说,可是哪里顾得上呢?张骞向妻子招了招手,三个人便沿着荒僻小路一溜烟的向东跑去。跑着、跑着,忽然迎面来了三个匈奴骑兵,神色慌张,显然是战败落荒逃走的。甘父急中生智,隐蔽一旁,连放数箭,三个匈奴骑兵中箭落马。他们跑步冲上去,迅速换上匈奴兵的衣服,纵身跃上马背向东南跑去。奔驰了好几天,才走出匈奴之地。终于望见了雄伟起伏的万里长城上飘扬着一面面大汉朝的旌旗。张骞想起这些年来历尽苦难,冲破道道险关,重重阻隔,经过13年磨难,终于在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长安。这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出发前100多人,现在只剩下张骞和堂邑甘父两个人,张骞不禁流下了热泪,思念着那些未能返回的弟兄,他们把生命献给了联合大月氏国、凿空西域的交通线上,真是功不可没。
一直杳无音讯的张骞突然回来了,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立即接见了张骞、堂邑甘父。这时张骞头发已经花白,那节杖上的牦(mào 毛)牛毛也几乎脱光,他把通往西域的经历,以及在西域各国所见所闻系统地向汉武帝做了叙述。还说他在大夏国时见到过蜀地产的邛竹杖和蜀布,听说这些物品是从身毒国运往大夏国的。推想身毒国可能在大夏国东南,从西南夷出发到达身毒国一定不远。如汉朝再派使者去大月氏国,可由西南夷出发,先到身毒国,再从身毒国经过大夏国,然后到大月氏国,这样可避匈奴拦截扣留的弊端,并提出疏通西南夷,探求身毒国的方案,汉武帝听了兴趣大增。后来这个报告被司马迁收入《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张骞把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基本轮廓勾画出来,成为研究古代西域各国的珍贵资料,也是汉朝联络西域各国人民,交流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开展友好往来的重要途径。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联络大月氏国共同抗击匈奴的任务。却了解和掌握了西域诸国的情况,为汉武帝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可贵的依据,同时也为西汉群臣百姓增添了西域的地理知识。汉武帝认为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特别有功,“汉拜骞为太中大夫(掌管议论政事),堂邑甘父奉使君”。
注:
①《史记·大宛列传》第50页。《史记·索隐》案:谓堂邑县人家,胡奴名甘父也。下云堂邑父者,盖后世史学家徒省,唯称堂邑父而略甘字,或甘其姓号也。
②《汉书·匈奴传》第3764页。老上单于死于汉文帝(后元四年),子军臣单于立。
③、⑤《史记·大宛列传》第50页。⑥《史记·大宛列传》第51页。⑧⑨⑩ 《史记·大宛列传》第50页。
④《汉书·张骞李广利传》第2688页。
⑦《汉书·西域传》第3894页。
《史记·大宛列传》第53页。 《史记·大宛列传》第51页。《史记·大宛列传》第54页。
《史记·大宛列传》第51页。64页考证:《史记·索隐》居作君,谓月氏以大夏为臣,而为之作君也。
《史记·大宛列传》第53页。 《史记·大宛列传》第51页。
《史记·大宛列传》第54页。《史记·集解》应劭曰:眩相诈惑)。《史记·正义》颜云,今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
条支国:《辞海》第836页,“古西域国,地名。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在安息西界,临西海(指波斯湾),当在伊拉克境内。汉代属安息。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海而止。萨桑波斯(226——651)兴起后,辖有条支旧壤,故(魏书?西域传)称波斯为古条支国。”又据《辞海》第1031页载,“塞琉西王国,公元前312年马其顿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一世所建。……公元前190年为罗马所败。后国势转衰,仅占据叙利亚一带。公元前64年亡于罗马。塞琉西王国又名叙利亚王国,通常认为即中国史书中的条支。”
本章张骞插图,取之《张骞》陈绍棣编,王弘力绘,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