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7500000026

第26章 论伊斯兰哲学与美学(2)

的确,美的内在逻辑和意义存在并始终贯穿于安拉创造的一切事物之中,大到宇宙天地,小到细胞粒子。从宏观的宇宙来看,无数天体按照安拉设计的轨道井然有序地运行,勾勒出一幅令人神往的壮观场面。从人类居住的地球来看,安拉“从云中降下雨水,你们可以用作饮料,你们赖以放牧的树木因之而生长。他为你们而生产庄稼、油橄榄、椰枣、葡萄和各种果实。他为你们制服了昼夜和日月。”(16):10—12)从微观世界来看,“我(安拉)确已用泥土的精华创造人……然后,我把精液造成血块,然后,我把血块造成肉团,然后,我把肉团造成骨骼,然后,我使肌肉附着在骨骼上。”(23):12—14)所有这些对于能思维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迹象。

这种宇宙自然的和谐美折射出伊斯兰世界统一性原理的智慧之光。在更深层的社会学意义上,这一原理同时还要求人类在人与安拉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准则,一种互动关联的、欢愉向上的美的宏观结构。

而基督教神学则坚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统一和谐论,并将“圣子”耶稣的受难视作悲剧美的崇高境界。由于在教义上缺乏像伊斯兰一样的宏观思考,因此,在美学上无法达到像伊斯兰这样的互动关联、欢愉向上的和谐之美。

打开欧洲中世纪艺术史,我们可以看到科隆大教堂里的一尊耶稣受难像:耶稣钉在十字架上,骨瘦如柴,身心俱摧。这是表现耶稣受难的最早实例。当时的西欧人荒唐地认为,将耶稣四肢和腰部的五处伤痕一一复现于男女活人身上是一种神赐的圣物。狂热的信徒甚至在大庭广众面前自我鞭笞以示赎罪。事实上,人无权毁坏安拉赋予人类的形象美,也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原罪”。这种做法首先破坏了安拉与人之间应有的和谐关系,也破坏了灵与肉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试图在肉体的玉碎之美中求得灵魂的升华,在自我亵渎、自我摧残的悲壮音符中求得理性张扬的信念,实际上,或多或少地也表现在西方某些哲人的美学思想中。例如,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德谟克利特第一个明确区分了两种美:身体美和智慧美;两种快感:纯粹感官的和精神方面的。他说:“凡期望灵魂的善的人是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寻求肉体的快乐的人则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西方美学思想史》)柏拉图发挥了苏格拉底“能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一手标举神权和理念,一手压制情欲和感性,将肉体美贬低为人性中黑暗的“低劣部分”,“是动物性的自然冲动。”(《西方美学思想史》)

不仅如此,基督教神学似乎还以“拜物教”的手法打破了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的和谐秩序。譬如,当尼西亚理事会于787年聚会,彻底解决神像问题时,基督教教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系统阐述已达到极度自由的状态:“因而,我们按照正统方法和神灵激发的教义,准确无误地断定:价值连城的救生十字架、神像、绘画、马赛克(即镶嵌砖)和其他装饰材料都应当绘制在神圣的教堂上、宗教器皿上、衣服上、悬挂物上、屋中的画上和路旁的画上,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描绘我们的上帝、教主耶稣基督,描绘圣母、天使、圣人和所有虔诚者。因为人们经常在绘画中目睹他们的尊容,便能纪念他们、渴望见到他们,人们便能向他们表示敬仰之情;这样,人们便不至于盲目崇拜仅属于神性的信仰,而是衷心崇拜价值连城的救生十字架、福音书和其他物,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按照古老的虔诚习俗,向神敬奉香火。因为人们可以把对神像的敬仰通过神像转到神像体现的神身上,而敬仰神像的人则可以转向去敬仰神像代表的东西。因而,我们圣父的教诲便能得到加强”。(引自爱德华·詹姆斯·马丁《神像破坏运动史》)除了描绘官方规定的形象外,东正教还培育异教艺术,推崇古希腊人的主题和亚历山大时期的东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蒲鲁塔克、索福克勒斯加入了圣人和使者的行列。正如爱德华·詹姆斯·马丁所言:“他们把盲目崇拜看成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导致盲目崇拜者把创造者和被创造者彼此颠倒。”(《神像破坏运动史》)

佛教则彻底否认造物主的存在。佛教创始人悉达多(约公元前565—前486年)年轻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因而抛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7年后自称得道。由于把现世的一切看做折磨人的苦役,佛教美学表现的是远离人生、超脱现实的主题,因而不可能像伊斯兰那样提出有关神、人、自然等全方位的美学思考,不可能达到伊斯兰互动关联、欢愉向上的和谐之美。雕塑于南北朝时期的我国龙门石窟等地的一些佛像都表现出看透人世间一切、寄希望于断灭“因缘”、“轮回”的神态。佛教艺术按佛经传说塑造过去佛燃灯、现世佛释加和未来佛弥勒。其中,弥勒佛像不是正襟危坐、形象清瘦(如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佛),就是嬉皮笑脸、大腹便便(如五子戏弥勒佛)。这种偶像形式上的“出世”和“入世”的对峙(而不是统一和谐)从一个侧面证明佛教美学和佛学的内在矛盾。事实上,佛教具有“外尚无相,内尚无知”的反美学特征。“无相”论认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相”这四相先由眼根而来,是人的烦恼的起因。《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相,即非菩萨。”其重要命题是“色即是空”。美作为相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是空的,审美对象因此应当予以否定。而由“无相”产生的“般若”之智的特点是“无知”,即超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无上正觉。因此,审美感受乃至包含这种感受的审美主体也应当统统予以否定。然而,虽然佛教由“无相”、“般若”否定经验世界的美,但又认为,一味彻底否定世俗美也是一种“有”,真正的“无相”、“般若”应该连这种否定也给否定掉。于是,佛教就从“非美”走向了“非‘非美’”。结果产生了大量的佛教艺术,“借微言以津道,托形象以传真”。(参见《佛教美学》)当然,中国儒道释三教也谈“和谐”之美,但它们的和谐论彼此分离,各执一端。儒家着眼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和谐;道家着眼于主客关系、物我关系,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着眼于身心关系、理欲关系,追求的是人自身内部的和谐。由于都缺乏“认主独一”的信仰和否认神人关系,因此,无法将和谐这一审美主题深化和彻底化。

(二)中正美

伊斯兰美学的第二个核心内容是中正之美。《古兰经》说:“我(安拉)使你们成为中正的民族,以使你们作一般人的见证。”(2:143)的确,伊斯兰对于任何事物,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都主张中和、适中的原则,即不可不及,也不可太过。对教义、教法、处事、待人接物、战争以及衣食住行都提出中正之美,反对偏激过度。“你们在拜中不要高声朗读,也不要低声默读,你们当寻求一条适中的道路。”(17):110)“既不浪费,又不吝啬,在二者之间适中。”(25):67)“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2:190)“安拉把美洁的列为你们合法的,你们不可禁止,不可过分。”(5:87)这一中正之美突出表现在它既肯定人的合理的物质需求,又告诫人们要控制各种世俗的物欲,切忌沉溺于现世的享乐而使人生目标迷乱。“你们可以吃我赏赐你们的佳美食品,但不可过分,以免应受我的谴责。谁应受我的谴责,谁必沦丧。”(20):81)“安拉的确不喜爱过分的人。”(5:87)

众所周知,物质生活对于人类生存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人类要生存必须发展生产力。安拉说:“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当散布在地方上,寻求安拉的恩惠,你们应当多多地记念安拉,以便你们成功。”(62):10)但人类的物质生产,包括生产方式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的物欲则是无限的。伊斯兰中正之美的原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它将社会的物质活动(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有效地控制在有序的范围内,防止因物欲的扩张而产生的失序现象。

而基督教不是过分地渲染禁欲主义(如早期的基督教神学以《圣经》所言“肉体之所欲反抗心灵,心灵之所欲反抗肉体”为依据,说明人的欲望是天生的“原罪”),就是倡导所谓的人性解放(如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法协调物欲和节欲这两个方面。

同类推荐
  • 生死皆是禅

    生死皆是禅

    有人说,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然而,这世间有几人可以放下、远离、不贪?所以虽经苦修,却依然难成正果。因此,我们不必强求真实的解脱,只需将一颗狂躁、贪恋、执著的心放平和一点,再平和一点,不要太过狂躁、贪恋、执著,就会活得比原来真实、快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用好你的富缘

    用好你的富缘

    什么是人们该追求的真正财富?如何营造自己的财富场?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修好财富的通道,胸襟越大,收获越广。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如此尊重财富,财富会越来越多。福报,一直播种下去才会一直拥有。而当既能拥有财富还能给别人也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命也就更有价值。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热门推荐
  • 拳破天下

    拳破天下

    千魂大陆的三大守护兽魂之一的虚无吞蛇已经有一千多年没有出现过了,而身为守护家族之一的归家,在虚无吞蛇消失的年月里,也慢慢的衰败下去,经过千年岁月河流的洗礼,往日的守护家族以消失不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只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小家族。。。。。。。。。。。。。。这里是魂拳的天下,这里有着小山般大的浑天虎,有着小巧玲珑的天狐,还有着一些张开翅膀就有几十公里宽的飞禽魂兽,这里是兽魂的天下,也是魂拳者的天下。不求力战上三天,只求一拳,一片天!!!!!新手新书。。。。。。。。。。希望能合大家的胃口!!!
  • 道问九天

    道问九天

    不会写简介,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仙侠小说,也是自己书中想要写的:1、不11,不会见女人就想上。会有些女人的,不过他们绝不是花痴。2、主角是正常人,虽然感情有点淡漠,但对真正的友情非常珍惜。不会见人就杀,见便宜就想占,见危险就只管跑路,见利益就六亲不认,见女人腿就开始发软。3、有点贪生怕死,但不会因为怕死就什么都做,是个有原则的人。4、主角是个有恩必报的人,绝对不会忘恩负义。猪脚也是穿越的,不过没有规定穿越者都是猥琐的小人。不会写简介,照别人的编两句,喜欢的请进。更新会尽力做到每天都有,三千到五千字。
  • 月影天殇

    月影天殇

    上古之战吾未灭;万年光阴追岁月!天地异象妖王颤;魔帝重生陨神涧!月影斜天殇寒
  • 倾城天下:凤凰王妃

    倾城天下:凤凰王妃

    要说林清越来到在南橘大陆的原因,连她自己都有点蒙逼。她不过只是在一个雨天,救了一只小麻雀而已,而那只麻雀却在十几年后的一天,向她报恩来了。来到了南橘大陆之后,林清越才发现她的身份有些小悬殊,而她的未婚夫似乎有什么隐秘的事情,那么她在所谓的南橘大陆该怎么存活下去呢?
  • 傲世盛雪

    傲世盛雪

    凌家三少爷,从出生之时便被命为废柴少爷。筋脉受损,无法吸纳天地灵气;丹田先天闭合,灵药无数皆无法治疗。生于将臣之家,却无法保家卫国。从小就被遗弃于东雾云海,不问世俗之事。然而,又有谁人知,无数寒月腊月之时,那坚强的小身影,来回于山脉之间,负重上百斤。又有谁人知,凌家三少爷,竟是女儿身?类似于男频的女频文,不爱者可以绕道,钟爱女频修真玄幻,想提出本书意见,一同探讨者,请入群:283495131。
  • 爱有几种语言

    爱有几种语言

    因为某人,锦婵舍弃了自己的梦想,只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给东林集团当起了高级翻译,成为万千女性爱慕的亚洲人气组合pjc的外语老师。原本带着偏见的她,不知何时起,也不知道是被他的舞蹈,他的音乐,还是仅仅被没有任何包装的他的真诚吸引,慢慢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报复”她之前对其告白的拒绝,小气的他要求锦婵用10种语言进行倒追,起初她以为这对精通16国语言的她来说是小菜一碟。可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她才发现,爱只有一种语言,听从心底的呼唤,她会告诉你怎样去爱,去付出,去希望,去体味,彼此给予的幸福的感觉……
  • 全能屋

    全能屋

    一个“废柴”老板带着两个小屁孩儿闯天下!欢饮吐槽,做五休二,完全免费,群号:286522579
  • 绝世天盘

    绝世天盘

    只想着摆脱束缚的平凡少年,为了寻找至亲之人,却陷入了万古棋局中。
  • 校草大人不许跑

    校草大人不许跑

    校草大人我喜欢你,如果你不喜欢我没关系,反正女追男隔层纱,咱俩一定会在一起的。
  • 造蛊者之修改时空为寻夫

    造蛊者之修改时空为寻夫

    北斗七星现异世,墨馨音无奈穿越,与五师兄相聚,不料被错配鸳鸯,“师妹,圣旨难违,只好委屈你了。”某无良男子说道。靠,逼奸说的这么洒脱,你你你!!!“爹爹,娘亲把婶姨的院子烧了。”“哦,你去帮忙点火。”“爹爹,娘亲把你的亵裤当旗子挂在府门口。”“哦,你去帮她多挂点。”“爹爹,娘亲受不了你了,逃跑了。”“。。。。。。”“爹爹你去哪啊?”“找你娘亲。”